1 / 90

慢性病之綜論

慢性病之綜論. 中山醫學大學 周全性老人照護團隊學程 高敏真醫師. 慢性病的定義及特徵. 「具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特性的疾病或病況,如患病時間長、有不可恢復的病理狀況、會遺留殘障、視病況需要不同的復健訓練、需要長期追蹤照護等,即可謂之 『 慢性病 』 」 ( 美國慢性病委員會; 1956) 其他幾種較簡短、方便、實用之慢性病定義,如 「病變達三個月以上者」;「身心之某一病變最少在六個月以上,致影響職業或身心活動者」;「需要長期醫療、護理、復健、或特別機構的特別照顧之病變者」 等列屬慢性病範疇的通俗敘述,常反覆被延用著。. 慢性病之濫觴 (I).

arle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慢性病之綜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慢性病之綜論 中山醫學大學 周全性老人照護團隊學程 高敏真醫師

  2. 慢性病的定義及特徵 • 「具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特性的疾病或病況,如患病時間長、有不可恢復的病理狀況、會遺留殘障、視病況需要不同的復健訓練、需要長期追蹤照護等,即可謂之『慢性病』」 (美國慢性病委員會;1956) • 其他幾種較簡短、方便、實用之慢性病定義,如「病變達三個月以上者」;「身心之某一病變最少在六個月以上,致影響職業或身心活動者」;「需要長期醫療、護理、復健、或特別機構的特別照顧之病變者」等列屬慢性病範疇的通俗敘述,常反覆被延用著。

  3. 慢性病之濫觴(I) 在一個世紀前,已注意到人的死因有一大部份須歸因於慢性病,如美國紐約市於1900年,包括老人、年輕人及小孩子等各年齡層中有26%死於慢性病,到了1940年,此數字已提升至70%,其間雖有因疾病或病況之歸類知識及技術之落差,但不可否認者為慢性病逐漸腐蝕個人之健康,終讓人提早在不理想之健康狀況下步入生命的終點。

  4. 慢性病之濫觴(II) 美國的Edward L Bortz於半個世紀前率先將慢性疾病或病況稱為”The chronic invalid” (Bortz, 1948)。 當時,已發現到人的平均壽命會因慢性病而縮短,且各種慢性病患之平均年齡分佈亦有其特殊之處,如所有慢性病患者之平均年齡約為56歲,結核病患者26歲,燒燙傷患者19歲,癌症、中風、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老年性骨折等常見之老人或慢性病患者則約為75歲。

  5. 應強調個人的健康責任;以及政府須示範健康生活型態,並營造健康環境。應強調個人的健康責任;以及政府須示範健康生活型態,並營造健康環境。 影響健康的因素與範圍(Lalonde, 1974; GPO, 1976; Sagar, 1989; Lin, 1992; Folland, Goodman & Stano, 2001)

  6. 健康相關之決定要素 • 所有死因之預測因素(predictors of all-cause mortality) • 所有良好健康之預測因素(predictors of all good function of health)

  7. 疾病或健康問題的界定 • 微恙(ailment)乃指任何對身心健康有妨礙之輕微疾病或影響。 • 不適(sickness, illness)乃指任何宣稱偏離常態健康狀態之狀況或事件,可為不適,亦可為身心健康之失調。 • 疾病(disease/morbidity)乃指一罹患健康狀況或事件之明確過程,具備一特殊系列之症狀(或併含徵候),足以影響全身或身體(身心)的部份,其致病原因、病理及預後可能已知或未知。 • 病況、疾患、障礙、失調、病症、病態、症狀與症候……乃指任何對身心健康有妨礙之事項或狀況或其影響。

  8. 慢性病的本質及成因(1) • 疾病或病況必須是一種罹病過程(morbid process),慢性疾病或病況之罹病過程更是長期緩慢進行者。 • 急性病之罹病過程對生理功能的變動及發展,常是快速而明顯的。 • 但是慢性病可能幾乎顯不出其在巨視結構(macroscope)方面生理功能之變化,然而慢性病在微視結構(microscope)方面導致產生或存在之生理功能變化卻是不容置疑的。

  9. 慢性病的本質及成因(2) • 疾病或病況,可因來自已知或未知的內外致病機序,透過種種對病理生理(patho-physiological)之因果次序的遞變,將原始基本病況(originating primary condition)對全身、系統、器官、組織、甚或分子層級結構之侵犯(invasion)、傷害(trauma)、阻礙或阻擾(impeding)、影響(influencing, affecting)、或誘導(inducing)、反應(reaction)、波(涉)及(involvement)等。

  10. 慢性病的本質及成因(3) • 慢性病況可導致身體某些部位之器官組織毀損(damage)、破壞(destruction)、瓦解(collapse)、壓迫(compression)、迷亂(aberration)、錯置或倒置(disarrangement &/or mal-alignment)、發炎(inflammation)、貯積(storage)、增生(proliferation)、改變(alteration)、干擾(interfering, disturbing)、失調(disorder)、失控(out of control)、不全(impairing)、失養(dystrophy)、剝奪(deprivation)、退落(decaying)、退化(degeneration)、失能(disability)、萎縮(atrophy)、喪失(loss)、衰竭(failure)、壞死(necrosis), • 以及因此而生之交互調適(adaptation)過程,或造成後遺症病況(conditions of sequelae)、或其他界定不明(ill-defined)之情形等,引發一聯串之病理生理前肇病況(antecedent conditions)演進變化過程之機序,也因此可產生一系列慢性疾病或病況之臨床表徵。

  11. 慢性病的本質及成因(4) • 有太多的直接及間接致病因子足以導致急慢性疾病的發生。 • 疾病的罹患除了來自環境的改變之外,尚有來自先天的不足、生長發育的失調、病原體的感染或入侵、環境中危險因子的暴露、免疫功能的異常或不當表現、組織異常增殖的發生(如腫瘤)、姿勢的不良、營養的因素(不足與過多)、功能的衰退、用藥的反應、各種意外(accident)及內外創傷(trauma)與其可能造成之後遺症、生活型態(life style)的不良、心理社會功能失調、就醫處置的失當、相關照護的不完整等,諸多致病因素均可導致急慢性疾病的發生。

  12. 心臟血管系統病變 胸肺及呼吸系統病變 神經系統病變 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病變 消化系統病變 泌尿系統病變 骨骼關節系統病變 免疫系統病變 皮膚及皮下組織病變 血液及造血功能病變 婦產科病變 精神機能病變 各種癌症及腫瘤 一些慢性之感染症 各種意外傷害及其不良影響 器官移植後 其他各種盲、啞、聾或其他明顯之顏面、肢體殘缺 慢性病之種類

  13. 慢性病防治的重要不可言喻!

  14. 慢性病防治的目的 • 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 減輕疾病的嚴重性 • 延緩其失能的開始 • 延長國人的壽命 -Doll R. Preventive Medicine, 1985

  15. 高血壓

  16. 高血壓之流行病學研究 • 1982年台灣社區高血壓盛行率之研究 • 男性16.9%,女性18.7% • 1993年的報告,國人40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18%以上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國人高血壓盛行率 • 男性之高血壓盛行率24.9%,女性18.2% • 年齡別之高血壓盛行率,20-29歲3.7%,30-39歲7.0%,40-49歲19.4%,50-59歲34.0%,60-69歲47.1%,70-79歲61.5%

  17. Identifiable Causes of Hypertension • Sleep apnea • Drug-related • Chronic renal disease • Primary aldosteronism • Renovascular disease • Cushing syndrome • Pheochomocytoma •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 Thyroid or parathyroid disease

  18. 無明顯症狀 頭痛、頭暈 胸悶、心悸 頸部不舒服 疲倦 高血壓的症狀

  19. 量血壓 • 病人應坐在靠背的椅子上裸露上臂與心臟位置同高測血壓 • 量血壓三十分鐘前不可吸菸或食用含咖啡因食物 • 老年人比年輕人易有姿勢性低血壓,所以最好同時測量站,坐及臥姿的血壓 • 病人最好有五分鐘以上之休息再量血壓 • 儘量用水銀血壓計,多次讀取血壓值時,兩次測量時間間隔應大於兩分鐘,而取其平均值

  20. 高血壓的測量 • 病人自我測量血壓非常重要,可以分辨真正的高血壓及白袍性高血壓 • 可評估抗高血壓藥物的反應 • 可改善病患對治療的依賴性以及減少醫療成本

  21. 高血壓病患的評估 • 評估確定診斷的高血壓病人有三個重點: • 確認引起高血壓的原因 • 診斷有無標的器官之病變及心血管疾病 • 確認有無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及合併症

  22. 高血壓的控制 • 與中風(腦血管疾病)關係 • 與冠狀動脈疾病(CHD)關係 • 與心臟衰竭關係 • 與腎臟病變關係

  23. 減輕體重 • 身體質量指標 (body ma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m2))若大於等於25,則增加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性 • 體重增加10%,會增加收縮壓6.5 mmHg

  24. 適度飲酒 • 過度飲酒會減少抗血壓藥物療效且會增加中風的危險性 • 建議以女性每日1份酒精當量,男性每日2份酒精當量為限。一份酒精當量=30cc. 高梁酒= 40cc. 白蘭地= 100cc.葡萄酒 = 240cc. 台灣啤酒 • 女性及體重較輕者因對酒精感受性較強,故每日酒精飲用不要超過15cc

  25. 運動 • 運動可減輕體重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且可以降低收縮壓4-9mmHg • 每日至少三十分鐘中度以上之有氧運動

  26. 鈉離子的攝取 • 目前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要大於l00mmol 即相當於6公克食鹽(約一小茶匙) • 降低鈉的食用可減少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也可預防左心室肥大

  27. 高血壓防治策略 • 初段預防 • 減肥、運動、飲食 • 次段預防 • 定期測量血壓、定期服藥 • 控制血壓︰140/90mmHg(一般)、130/80mmHg (DM或腎臟病) • 三段預防 • 視網膜、腎臟、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

  28. 高血壓的社區防治 (1)藉由舉辦社區、學校、或職場健康講座,增加民眾對高血壓及與高血壓的發生相關的健康資訊之認識 (2)增加社區中可供民眾從事運動的空間及設施 (3)針對社區中的不同社群,提供健康資訊、運動計畫、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篩檢、及就醫服務等 (4)建議餐飲及食品業者避免在食物中加入過量食鹽 (5)建議餐飲及食品業者儘量提供有益高血壓控制的食物品項 (6)藉由大眾媒體發起有益血壓控制的健康生活運動,設計簡單易行的口號,及強調體重控制的重要性

  29. 腦血管疾病

  30.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 • 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 • 高血壓︰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高出六倍 • 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紅血球過多症、肥胖等患者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腦中風家族史或家族遺傳 • 不良的生活型態︰如吸煙、酗酒習慣、缺乏運動 • 口服避孕藥

  31. 腦中風的預防 • 均衡的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定時定量、多吃蔬菜等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及補充水分,少吃動物性油脂或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 規律的運動 • 避免煙、酒等不良嗜好 • 保持情緒的穩定,心情常保愉快 • 定期健康檢查、常量血壓 • 適當的照顧,如冬天保暖、預防便秘 • 患有長期性疾病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需遵照醫生囑咐,長期治療控制

  32. 腦中風的治療 • 腦中風的治療 • 血栓溶解藥物是缺血性腦中風急救的治療方法,但只能在病發三小時內才有效 • 預防二次腦中風 • 國內每年每一千人就有六人會發生腦中風,百分之十的病人一年內會再發生第二次腦中風 • 一旦再發作,殘障程度都會變的比第一次嚴重 • 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比率,因二次中風而死亡 • 血壓、血脂、血糖等的控制

  33. 冠狀動脈疾病(CAD)

  34. 冠狀動脈,負責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使心臟得到日常所需的氧氣及營養冠狀動脈,負責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使心臟得到日常所需的氧氣及營養 假如冠狀動脈變得狹窄、閉塞,就形成了冠狀動脈心臟病,或簡稱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冠狀動脈疾病(CAD)

  35. 動脈內膜的脂性物質積聚,會使血管變窄,血管壁會失去彈性而硬化,此現象稱為粥樣硬化動脈內膜的脂性物質積聚,會使血管變窄,血管壁會失去彈性而硬化,此現象稱為粥樣硬化 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糖尿病、長期緊張的生活等 病因

  36. 冠狀動脈疾病(CAD)危險因子 • 男性≧45歲,女性≧55歲或早期停經 • 家族史︰早發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家族史 • 父母親或一等親內之男性在55歲以前,或一等親內之女性在65歲以前,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 • 吸菸︰罹患心臟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多兩倍半 • 高血壓︰罹患心臟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兩倍半 • 糖尿病︰女性患者有心臟病的機會多一倍,男性多百分之五十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較低︰ • 膽固醇過高,罹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三倍 • 肥胖 • 缺乏運動 • 壓力︰A型的行為型態

  37. 腦中風 年齡 高血壓 心臟疾病 糖尿病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高血脂 肥胖 吸煙、喝酒 缺少運動 血液疾病(紅血球過多) 中風家族史 口服避孕藥 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及心肌梗塞) 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 吸煙 肥胖 緊張、壓力 缺少運動 遺傳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38. 心絞痛典型地與出力或情緒起伏有關:休息或三硝酸甘油酯(NTG)可很快地緩解心絞痛典型地與出力或情緒起伏有關:休息或三硝酸甘油酯(NTG)可很快地緩解 主要的致病危險因素為:抽菸、高血壓、血膽固醇過高 (LDL成份增加)、糖尿病,以及家族病史 症狀

  39. 高血脂症

  40. 高血脂症 • 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在體內累積而高出正常值時,或者是高密度脂膽固醇(HDL ,又稱好的膽固醇)偏低 • 會造成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增加突發性心臟病、腦中風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41. 血脂肪數值的意義(NECP)

  42. 血脂肪數值的意義(NECP)

  43. 高血脂之流行病學研究(一)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膽固醇大於240mg/dL) • 男性之高膽固醇盛行率10.8%,女性10.9% • 年齡別之高膽固醇盛行率,20-29歲3.9%,30-39歲6.0%,40-49歲11.0%,50-59歲18.3%,60-69歲22.2%,70-79歲20.7%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三酸甘油大於200mg/dL) • 男性之高三酸甘油盛行率20.3%,女性11.3% • 年齡別之高三酸甘油盛行率,20-29歲6.6%,30-39歲14.1%,40-49歲17.0%,50-59歲20.8%,60-69歲26.9%,70-79歲26.0%

  44. 高血脂之流行病學研究(二)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LDL≧160mg/dL) • 男性之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盛行率6.5%,女性6.3% • 年齡別之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盛行率,20-29歲2.8%,30-39歲3.7%,40-49歲7.0%,50-59歲10.2%,60-69歲12.9%,70-79歲11.6%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HDL≦40mg/dL) • 男性之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盛行率23.7%,女性9.0% • 年齡別之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盛行率,20-29歲12.5%,30-39歲18.6%,40-49歲17.4%,50-59歲15.8%,60-69歲15.8%,70-79歲19.1%

  45. 如何改善血脂肪異常? • 定期檢查血脂肪 • 控制體重 • 規律運動 • 改變飲食 • 選擇低膽固醇的食物 • 低油脂的烹調 •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

  46. 預防冠心病 • 冠心病的防治之道 • 戒煙及戒酒(每天低於25mg酒精) • 適當和持續運動 • 保持均衡飲食 • 改善血脂肪異常,減少進食高膽固醇食物 • 控制體重 • 養成優良生活習慣,作息正常 • 控制血壓、控制血糖,定期服藥與覆診

  47. 糖尿病

  48. 糖尿病之流行病學研究 • 1970年台灣北部之調查,40歲以上人口糖尿病之盛行率為5.1% • 1974年台北市城中區之調查,40歲以上人口糖尿病之盛行率為7.4% • 1987-1988年埔里社區之調查,30歲以上人口糖尿病之盛行率為11.3% • 2002年國民健康局之資料(血糖值大於126mg/dL或糖尿病) • 男性之高血糖盛行率8.2%,女性6.8% • 年齡別之高血糖盛行率,20-29歲1.0%,30-39歲1.9%,40-49歲6.1%,50-59歲12.8%,60-69歲20.2%,70-79歲20.2%

  49. 糖尿病的影響 • 十大死亡原因中,死亡率增加速度在過去二十年最快的一種疾病 • 以美國為例(1992年),700萬名診斷糖尿病的病人,只佔總人口的2.8%,卻耗掉健保經費的5.8% • 國內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洗腎花費(每年美金兩萬七千元)較之非糖尿病患的花費高12%(糖尿病的洗腎病人,住院花費較高)

  50. 由於胰臟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效受障礙 血液內的葡萄糖不能轉化為能量,使得血糖過高,尿中亦有糖,這便是糖尿病 糖尿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