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半導體製程 (4 版 ) Microchip Fabrication 第 10 章 : 先進的微影製程

半導體製程 (4 版 ) Microchip Fabrication 第 10 章 : 先進的微影製程 Peter Van Zant 著 姜庭隆 譯 李佩雯 校閱 滄海書局 中 華 民 國 90 年 11 月 28 日. 摘要 滿足次微米製程尺寸 : 低缺陷密度、晶片密度增加的新方法  雙層光阻製程  雙嵌刻製程  平坦化技術  影像反轉製程  抗反射層、對比強化層、光阻染色添加劑  光罩保護膜. 極大型及超大型積體電路圖案成形的關鍵 中型 / 簡單的大型積體電路 基本製程 : 用一層光阻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半導體製程 (4 版 ) Microchip Fabrication 第 10 章 : 先進的微影製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半導體製程(4版)Microchip Fabrication 第10章:先進的微影製程 Peter Van Zant 著姜庭隆 譯 李佩雯 校閱滄海書局中 華 民 國 90 年 11 月 28 日

  2. 摘要 滿足次微米製程尺寸:低缺陷密度、晶片密度增加的新方法  雙層光阻製程  雙嵌刻製程  平坦化技術  影像反轉製程  抗反射層、對比強化層、光阻染色添加劑  光罩保護膜

  3. 極大型及超大型積體電路圖案成形的關鍵 中型/簡單的大型積體電路 基本製程:用一層光阻 製程尺寸:微米到3微米 極大型和超大型積體電路 先進的微影製程:雙/多層光阻 製程尺寸:次微米 次微米製程涉及的問題 -光學式曝光設備的性能極限 -光阻的解析能力限制 光波前(wavefront)輻射由不同方向/能量混合, 穿過光阻時方向和能量都改變 -平面問題:表面反光、多層的幾何形狀

  4. 光學解析度的控制 改善曝光光源  解析比光波長短/小的影像困難  光阻僅對特定高能波峰產生反應 波長短(窄)的優點 1. 能量高,曝光時間短 2. 繞射(diffraction)減少 3. 散射(scattering)減少 圖10.3 繞射造成影像 在光阻上縮小 圖10.4 光在光阻膜上的散射

  5. 紫外線及深紫外線 曝光機光源:高壓水銀燈 -紫外光(UV)波長 365奈米(I線) 、405奈米(H線) 、436奈米(G線) -中紫外光(midUV)波長:313奈米 -深紫外光(DUV)波長:254奈米 激能氣體雷射(excimer lasers) 波長:XeF(351奈米)、XeCl(308奈米)、RF(248奈米)、AF(193奈米) 聚焦的離子束 優點 -離子束散射少,影像可以小且清晰 -離子束能量比電子高,曝光更快

  6. X光 優點(波長短,4至50埃) -沒有繞射,產生極小影像(0.1微米) -曝光時間短 -反射和散射現象極少 -聚焦深度(景深)問題少 -塵粒造成缺陷少:X光穿透顆粒 量產級X光曝光機的問題 -X光穿透光罩玻璃及鉻:黃金 -X光破壞縮影的光學透鏡:影像1:1 -光阻:對X光敏感且抵抗蝕刻 X光的光源  標準X光管  雷射激發源:點源/同步粒子加速器(synchrotron) 圖10.5 X光曝光機系統

  7. 電子射束(e-beam) 生產高品質單像/多像光罩的成熟技術 優點(不需光罩) 直接寫入法 (direct writing) -無來自於光罩的缺陷 (繞射造成影像扭曲) -解析度高 -省去昂貴的光罩 圖案曝光法 全區掃描法(raster scanning) 向量掃描法(vector scanning) 缺點:太慢且太貴 設備太貴:每套數百萬美元 速度緩慢:必須在真空中曝光 腔室內抽真空需要時間 圖10.6 電子束曝光系統 圖10.7 電子束掃描方式 (a) 全區掃描 (b) 向量掃描

  8. 和曝光相關的其他事項 曝光小影像:用波長較短的光源 問題:景深(depth of field, DOF)較淺 解決方法:可變數值光圈鏡、圓環式照明、偏軸照明、相位偏移光罩 透鏡的數值光圈(numerical aperture) NA  =可得的最小製程尺寸 = Raleigh常數,透鏡區分兩個鄰近影像的能力 =曝光光線的波長 NA=透鏡的數值光圈,透鏡聚光的能力 波長變短:利用深紫外光、X光或電子射束 增加NA的限制 -高聚光能力(NA高)透鏡其景深較淺(短) -視野(field of views)變窄 可變數值光圈透鏡 先進的晶片有多層,表面高低不同,故需較高景深 偏軸照明將曝光光束方向偏移垂直方位,可破壞駐波

  9. 對比(反差contrast)效應 光罩上的不透明線若被大片的透明區域環繞,該線的解析度困難 近接效應(proximity effect) 光線在圖案的邊緣產生繞射現象 主體對比(subject contrast) 光線穿透光罩不透明區,或光由晶圓表面反射至光阻內, 造成不該曝光區局部曝光,顯影的影像扭曲 圖10.9  主體對比效應 圖10.8  近接效應

  10. 相位偏移光罩(Phase Shift Mask,PSM) 避免因繞射現象而使兩個圖案消失的方法 -用透明材料(二氧化矽)將光罩圖案間的開孔塗住, 使入射光的相位偏移,抵消混合的繞射光強度 -在光罩圖案的邊緣加上使相位偏移的材料層 -交互變換相位偏移光罩(alternating PSM) 又名:交變微孔相位偏移光罩(alternating aperture PSM, AAPSM) 圖10.11 光的強度圖形(a) 沒有相位偏移時 (b) 有相位偏移時 圖10.10 波的相位

  11. 光學式近接修正光罩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ed masks) 光罩圖案會因近接效應而使光阻上的影像被扭曲 情況反轉:將光罩上的圖案製成扭曲形狀, 使光阻上形成的影像成所需形狀 圓環形照明 (annular ring illumination) 將光源光亮區能量較均勻的環狀部分保留,遮隔其他光區, 使照在晶圓上的光波較為均勻

  12. 光罩保護膜(pellicle) 矛盾狀況 catch-22 -光罩變髒,清洗 -可能造成光罩被污染、刮傷、破裂 解決方法 用薄(0.8~2.5微米)聚合物膜, 裝在光罩上,灰塵不接觸光罩 主要成分 氮化纖維素(NC)膜 用於寬頻曝光光源(340~460奈米) 醋酸纖維素(AC)膜 用於中度紫外光 極高的光穿透率:對光波峰穿透率為99% 圖10.12 光罩保護膜

  13. 表面問題 光阻中光的散射 光線在光阻上散射造成解析度不良 下表面的反光 非垂直前進的光,在光阻中反射,某些部位不該曝光卻曝光 相關因素 -表面層的材料及光滑度 -晶圓表面的階梯形狀 圖10.14 在階梯上造成金屬導線的“凹槽” (a) 蝕刻前(b) 蝕刻後 圖10.13  底材表面的反光

  14. 抗反光的塗層 (Antireflective Coatings,ARCs) 優點 -使晶圓表面較為平坦 -減少光阻中光的散射量 -減少光的駐波效果 -改善影像的對比(反差) 缺點 -須多一次的旋轉及烘烤 -厚度控制不良/顯影不良, 抵消解析度 -曝光時間增加 ARC材料 -透光性應和光阻相同 -和晶圓及光阻的黏著性須良好 -和光阻的折射指數須相同 -可使用和光阻相同的顯影/去除化學液 圖10.15 抗反光塗層的製程程序

  15. 駐波(standing waves)問題 光90射入晶圓表面,反光穿過光阻時,和入射光干涉造成增強/減弱, 使光阻中有些區域曝光能量高,某些能量低 ,顯影後光阻壁呈波浪狀 減少駐波方法 -光阻中加染料 -晶圓表面塗抗反光塗層 -正光阻在顯影前加曝光後的烘烤(PEB) 圖10.16 駐波效應(a) 在曝光時(b) 顯影完畢後

  16. 平坦化(planarization) 減緩晶圓表面立體幾何形狀(topography) -晶圓不同層被蝕刻時,表面形成高低的階梯狀 -不同階梯造的反光性質不同 -不可能以一層光阻得到次微米影像解析度 技術問題 -景深(DOF) -階梯上的反光造成金屬導線的缺口凹槽 平坦化技術 -多層光阻製程 -平坦化層 -重流技術 -化學機械拋光研磨(CMP)

  17. 多層光阻/表面成像 雙層式多層光阻 二層不同極性(正、負)的光阻 1.塗厚的正光阻於晶圓 加熱至熱流溫度造成平坦的光阻表面 2.在此層上塗薄的負光阻, 曝光,顯影 保形層(conformal layer) 此層作用為隔阻光線, 使下方底層保持原狀 3. 曝光整片晶圓(flood exposure) (不使用光罩) 正光阻由上方負光阻的孔受光 4. 顯影,解析出孔,蝕刻 圖10.18  雙層光阻製程

  18. 選擇光阻時考慮 •  上、下層光阻的相容性 •  下表面反光、駐波、PMMA的敏感性 •  二光阻烘烤時須相容 • 但對顯影的化學液卻互不影響 變化技術應用剝離(lift-off)技術 : 使晶圓表面產生清晰的金屬導線 圖19 雙層光阻的剝離過程

  19. 三層光阻製程法 -在兩層光阻間加入硬材料層 (二氧化矽沈積層/抗顯影材料) -用此硬層作為蝕刻光罩, 將圖案影像成形於底層 -底層材料不一定要用光阻, 可用聚亞醯胺(polyimide) 圖10.20  三層光阻製程

  20. 矽化光阻法(silyation process) 增強擴散矽化光阻法DESIRE (Diffusion Enhanced Silylating Resist) -用標準紫外光進行平坦的表層曝光 晶圓置入HMDS蒸氣, 矽擴散入光阻已曝光區域 (silyation process) -含矽量較高的光阻區變一層硬罩, 以RIE行乾式顯影並移除底層材料, 可保護此硬罩下方不受蝕刻 -蝕刻時矽化區域轉化成二氧化矽, 形成更抗蝕的護罩 頂層表面成像(top surface image)法 將圖案影像成形在最上層 圖10.21 增強式擴散矽化光阻製程

  21. 聚亞醯胺(polyimide)平坦化層 • 優點 • -提供如同沈積的二氧化矽之介電強度 • -可使用旋轉塗佈法 -達成平坦化的效果, 使第二層金屬層的解析變容易 回蝕刻(etch back)平坦法 用於局部平面之平坦化 圖10.22  回蝕刻平坦法

  22. 雙嵌刻製程(dual damascene process) 解決產生柱塞(plug) , 銅取代鋁作為導電金屬的製程問題 是一種嵌入式(inlaid)製程 1. 以傳統的光阻技術產生溝狀凹槽 2. 以沈積法將金屬填入並且溢滿表面 3. 化學機械拋光研磨(CMP)法磨除溢出部分,留下溝槽中的金屬 圖10.23  雙嵌刻 (嵌入) 製程

  23. 化學機械拋光研磨法 (CMP) • 優點 • 整片晶圓完全平坦(global planarization) • 能用於各種不同材料的研磨 •  能用於具多種材料的表面 •  高解析的嵌刻製程及銅製程 •  不需使用有危害性氣體 • 低價的方法 • 機械式研磨晶圓表面凸起,造成平坦效果 • 表面過量的機械性傷害 • 化學研磨液,將表面材料溶化/蝕去,減輕傷害 • 完畢後,進行研磨後清潔 圖10.24 化學機械式拋光研磨 和平坦化 (CMP)

  24. 研磨墊(polishing pad) 聚氨基甲酸酯(PU)、填充材料、發泡方式射出成形 研磨液(slurry) -機械角色 液內有研磨顆粒(研磨氧化物用二氧化矽,金屬用三氧化二鋁) -化學角色 氫氧化鉀/氫氧化銨 (pH >7,控制研磨粒子上的電荷,減少研磨後的表面殘餘物) 液中水使金屬氧化,鹼性液將氧化膜減低,再以機械方式移除 研磨速率 製程參數: 研磨墊的壓力、旋轉速率、 研磨液的流率、流動性質(黏度)、 室內溫度、濕度、 晶圓直徑、圖案尺寸、表面材料

  25. 平面度  銅中心部位密度低,研磨速率快,造成碟狀凹陷  銅技術用鉭作防止銅入矽的阻隔物,但鉭研磨速率慢  鎢栓塞研磨困難 : 研磨初期,鎢表面比周圍氧化物低  圖案形狀變化造成不同研磨速率  不同金屬,硬度不同,研磨速率不同 圖10.26 鎢質栓塞的形成 (a) 沈積鎢(b) 用CMP去除多餘的鎢 (c) 將表面的氧化物打磨去除 圖10.25 銅溝槽內的“碟狀凹陷”

  26. 化學機械拋光研磨後的清洗(post CMP cleaning) -用刷洗機或高壓水柱將表面的磨粒子去除 -選用表面活性劑/調整酸鹼度: 晶圓表面和磨粒生斥電性,減少靜電吸引粒子污染 化學機械拋光研磨的相關設備 量產設備包含  自動的晶圓夾取機械手臂  附在機台上的量測儀器及偵測清潔度的感應器  各式的終點偵測系統

  27. 化學機械研磨的重要參數 -研磨墊的成分 -施於研磨墊上的壓力 -研磨墊的轉速 -承載晶圓平台的轉速 -研磨液的流率 -研磨液的化學性質 -研磨液對不同材料的選擇性(selectivity) -表面材料種類 -圖案的幾何形狀

  28. 流動平坦化/流平(Reflow)硬的平坦化層 1.沈積的二氧化矽中摻4~5% 硼(硼矽玻璃BSG) 硼使玻璃在500C下產生流動,造成平坦表面 2.可旋轉塗佈的玻璃層(Spin On Glass, SOG) 二氧化矽混合物溶於可快速蒸發的溶劑中 兩次光罩微影法(double masking)去除針孔 1. 旋佈第二層光阻,進行第二次定位及曝光 2. 用一層薄的光阻完成顯影 -第二次使用的光罩圖案尺寸是放大的(oversize mask) -第二層光阻填覆第一層光阻上的針孔,使蝕刻時有保護 缺點  需要兩片光罩  製程時間較長

  29. 圖10.28  兩次光罩微影法

  30. 影像反轉法(image reversal) 用正光阻配合暗場光罩產出島形影像 1. 用暗場光罩在正光阻上形成影像,曝光,形成相反的影像 2. 將尚未顯影晶圓送入含胺蒸氣真空爐,轉化光阻極性(正變負) 3. 取出晶圓,整片曝光(flood exposure,不用光罩)完成 圖10.29 影像反轉法

  31. 對比強化層(contrast enhancement layers, CEL) 1.用旋塗法加CEL在光阻層上 2.曝光時CEL僅容許能量較強光穿透, 光阻只接收高強度光,改善解析度 3.顯影前用化學噴劑去除CEL 染色的光阻 光阻內加入染料改變曝光效果 -吸收光線,減少駐波現象 -改變曝光時聚合物分解速率, 使顯影線條更清晰 圖10.30 對比強化層的製程流程

  32. 改善蝕刻效果 1.剝離製程(lift-off process) 2.能自行定位的結構群 (self-aligned structures) 3.蝕刻形狀的控制 圖10.31 剝離法 圖10.33 (a) 非等向蝕刻 (b)等向蝕刻的表面層堆疊   圖10.32 自行定位的矽閘結構

  33. 光學式微影的終結末路? X光/電子射束 極昂貴,有難以克服的問題,不易成為量產方法 光學式微影法不斷改善  光阻性能愈來愈好 曝光源波長範圍愈來愈窄,並且被控制  光學系統製程尺寸: 0.25微米/更小 下一代的光學式方法: 低波長的深紫外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