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ECON5171 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 八 . 景氣循環理論 2012/11

ECON5171 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 八 . 景氣循環理論 2012/11. 黃春興 清華大學 經濟學系. 1. 章節內容. 一、貨幣與通貨膨脹 二、利率 三、當代經濟危機的導火線 四、景氣循環理論 五 ﹑ 相關議題. 2. 一、 貨幣與通貨膨脹. 3. 1. 貨幣. 貨幣的定義: 不是為直接消費,是為了下一次交易。 容易轉手出去的物品。 貨幣是一種制度:自然長成、非人們所刻意設計。 隨時地不同,貨幣亦不同。 每人的接受程度並不完全一樣。. 2. 貨幣的中立性 (neutrality). 貨幣的中立性的定義:

adonica
Download Presentation

ECON5171 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 八 . 景氣循環理論 2012/1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CON5171 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八. 景氣循環理論2012/11 黃春興 清華大學 經濟學系 1

  2. 章節內容 一、貨幣與通貨膨脹 二、利率 三、當代經濟危機的導火線 四、景氣循環理論 五﹑相關議題 2

  3. 一、貨幣與通貨膨脹 3

  4. 1. 貨幣 • 貨幣的定義: • 不是為直接消費,是為了下一次交易。 • 容易轉手出去的物品。 • 貨幣是一種制度:自然長成、非人們所刻意設計。 • 隨時地不同,貨幣亦不同。 • 每人的接受程度並不完全一樣。

  5. 2. 貨幣的中立性 (neutrality) • 貨幣的中立性的定義: • 貨幣數量的變化不會改變商品的相對價格和人的經濟行動。 • 貨幣政策不會改變商品的相對價格和人的經濟行動。 • 貨幣的中立性作為政策目標:貨幣政策不應改變商品的相對價格和人的經濟行動。

  6. 3. 貨幣中立性的論述根源 • 隱性假設:市場不用貨幣也能交易,僅視貨幣為一種計價單位。 • 交易方程式:Mv=pT。 • 方程式中的各變數都是代表全社會的變數,而不是個人所面對的經濟變數。

  7. 4. Mises對貨幣中立性的批評 • 個別家庭在不同的時間感受到貨幣數量變化的程度不同,影響他們對價值的不同判斷程度。 • 新發行的貨幣在第一時間進入每個人口袋的方式和數量都不相同。 • 貨幣增加時,先握有貨幣的人會購買需要的商品,提高這些商品價格和從業人員的薪資;但並不是所有商品價格和薪資會全面上漲,也不是同幅上漲。

  8. 5. 通貨膨脹 • 通貨膨脹:貨幣(和銀行券)供給過多。 • 除此外的其它定義都會誤導。 • 在通貨膨脹下,先獲得發行貨幣者,將先收割特殊的利得,是通貨膨脹的獲利者;相對地,後獲得者已無利得可收,是損失者。

  9. 6. 價格變動的傳遞過程 • 通膨發生時,商品與服務價格的變動是,緩慢地從一群商品擴散到另一群,直到波及所有價格為止。 • 受價格影響的從業人員之所得,也一波一波地受到影響,不會呈現一致現象。 • 若相對價格正負相抵,物價水準就看不出變動。通膨嚴重時,因物價波段輪漲,物價水準會被低估。

  10. 7. 通膨下沒有穩定政策 • 通膨後,價格結構將改變,而不是價格水準的倍數變動。因此,穩定政策的提議是出於貨幣中立性的錯誤認識。 • 穩定政策不僅無法把受通膨影響的社會還原,反而雪上加霜,添加新的變動。

  11. 二、利率 11

  12. 1. 利率 • 奧派傳承 B-B 的利息理論,主張利率決定於資金的借貸,又稱可貸資金理論。 • 最簡單的借貸:我急需用錢,妳有錢,跟妳借,明年還,並支付利息。 • 資金的市場供需決定了借貸之利率。 • 若貨幣同質,不同地區之借貸利率會趨近;若貨幣異質,不同貨幣的借貸利率亦不同。海外借錢的利率和國內不同。 • 借貸市場是資金之使用權的交易市場。

  13. 2. 資金的需要 • 企業家借錢,不只是為了支付資本財,也支付勞動力和經營費用的周轉。(資本財邊際生產力對利率的影響是個人的且間接的。) • 企業家的預期利潤率愈大,其投資計畫愈大,願意支付的利率就愈高。 • 投資決策:除考慮未來利率、未來價格外,還有投資計畫的生命週期(T)。

  14. 3. 資金的供給 • 儲蓄:個人決定將所得用於未來消費的部分。 • 個人主觀的計畫是供給面的決定因素。 借貸市場 i S D Loan

  15. 4. 流量與存量 • 蔣碩傑對貨幣市場決定利率的批評:是貨幣需要為存量,還是貨幣供給為流量? 貨幣市場 i S 貨幣供給 D 貨幣需要 Money

  16. 5. 使用權與所有權的交易市場 • 房屋市場是房屋所有權的交易市場,租屋市場則是房屋使用權的交易市場。 • 資本財亦然。 • 勞動市場是勞動者之使用權(勞動力)的交易市場,而「奴隸市場」則是勞動者之所有權的交易市場 。 • 資本化(capitalization):使用權之未來各期收益折現值的總和。 • 所有權的交易價格=使用權交易價格之資本化?WHY?

  17. 6. 資金(資本)的流動 • 輕工業: • 資金的流動快速。 • 廠商所需資本相對較小,故數量較多。 • 接納資歷不深的企業家。 • 容易出現競爭性的產業。 • 蔣碩傑的產業政策:重輕輕重(台灣) • 印度:輕輕重重 • 中國大陸:重輕輕重

  18. 三、當代經濟危機的導火線 18

  19. 1. 美國的衰退 • 1977-1978年秋,(日本產業興起, )美元兌日圓由 1:290 貶至1:170,約貶40%。 • 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通膨達二位數,實質利率 -12%。FED(P. Volcker)提高利率達二位數。 • 1979-1985年,美元回流美國,美元大漲,兌日圓回升至1:250。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破千億美元。

  20. 2. 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 因應美國鉅額貿易赤字,1985/9/22 G5協議: 英、法、德、日四國有秩序地提升本國幣對美元的匯率。 • 1987年底,美元兌日圓貶至 1:120,1990年更升到 1:86,超過 65%。 • 同期,馬克升 70.5%,法郎升 50.8%,英鎊升 37.2%。 • 但1990-1991年,美國又陷入經濟蕭條。

  21. 3. 日本順差繼續 • 日本匯率大幅提升,但順差仍繼續在增加。日本政府操控匯率,大量買進美元,導致日本外匯存底大升。 • 日本外匯存底:

  22. 3-1. 日本的低率政策 • 日本政府為了補救廠商在高日圓匯率下的不利,採取低率政策。(歷史匯率高點:1995/4 1美元:79日圓 ) • 1986年開始,五度降息,由5%降至2.5%(日本史上最低)。 • 1987年底全球景氣復甦,美、德提高利率,但美要求日本暫緩, 1989/5 才升息。 • 低率+順差=貨幣供給大增。 • 1980-1990 年,日本Money Base 增加1.6倍。

  23. 3-2. 日本的泡沫繁榮 • 過量的貨幣供給,導致股市、房地產狂飆。 • 1990年,東京土地總市值=全美土地總市值。

  24. 3-3. 日本的景氣逆轉 • 1990/3 ,日本大藏省開始打房,導致信用體系崩潰。

  25. 3. 美國啟動繁榮 • 廣場協議提升了美國廠商的獲利能力,NASDAQ 指數上升。 • 1993-1994年,美國脫離1990-1991年的蕭條。FED也提升利率, NASDAQ 指數下跌。

  26. 3-1. Reverse Plaza Accord (of 1995) • 1995年,日本銀行陷入危機,而美國剛幫完墨西哥度過1994年的經濟危機。 • Reverse Plaza Accord: • 美國同意日本降低利率(低於美國)以補助日本廠商。 • 但日德必須購買美國擴大發行的國債(Treasury Bonds),以穩住美元匯率。 • 效果:債券市場的利率下降,但物價還不致上升。

  27. 3-2. RPA之後 • 美元大量回流,進入股市, NASDAQ上升。 • 1995/07 , FED 開始降息, 美元回流趨緩。 • 國外美元流向亞洲採固定匯率之國家(泰國、台灣),使其資產價格狂升。

  28. 3-3. 政治景氣循環 • 1994-95年,美國失業率在5.0-6.0之間,屬於充分就業。FED卻採取連續的降息政策。(上頁表)WHY? • 1996年是總統競選年,Clinton 準備競選連任。FED (A. Greenspan) 在1995-1996年以政策密切配合。

  29. 4. 新經濟時代(New Economy) • 新經濟時代:經濟持續成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 • FED rate 持續下降:1999.01 降至 4.63。 • NASDAQ 持續上揚:1999.01 高至 2193。 • 失業率:從 1994.03的 6.0 連續降至 2000.04 的 3.9。 • 經濟學家的自負:宣稱已完全掌握總體經濟的運作原理。

  30. 4-1. 瘋狂的.com繁榮 • 舊金山灣的IPO數量:從1986-1990年的 90 增至 1996-2000年的 390。 • 生產設備的產出:1992年到1999年增加74%。 • 個人儲蓄率:從1992年的 8.7% 降至 2000年的 -0.12%。 • 低自備款購屋( 10% )之比例:從1989年的 7% 增至 1999年的 50%。

  31. 4-2. 繁榮的泡沫 • NASDAQ:從1995.06的 933 增至 2000.06的 3966。 • 程式設計師的薪資:從1995年的 $45000 增至 2000年的 $100000。 • 商辦大樓租金(每平方英尺租金):從1995年的 $2.10 增至 2000年的 $6.75。 • 公寓租金:從1995年的 $920 增至 2000年的 $2080。

  32. 4-3. Netscape 傳奇 • Netscape 於1995/08首次公開募股(IPO)。七月時,Morgan Stanley 預估股價為$12-$14,後因市場看好,以$28推出。當日盤終價格為 $58.25。總市值達22 億美元。

  33. 4-4. 奧派的擔心 • 利用寬鬆貨幣吹起的繁榮,並不是可持續的繁榮(sustainable boom)。 • 在東亞、蘇聯、巴西已出現連串的經濟危機。

  34. 4-5 逆轉與崩盤 2000-2002

  35. 四、景氣循環理論 35

  36. 1. 景氣循環的階段 開始轉折? 穩定成長軌跡 蕭條出現? 繁榮開始? 政府政策 市場機能 時間 恢復? 觸底?

  37. 2. ABCT 理論之信念 • 新古典強調:經濟變量間的同步變動。奧地利強調:企業家對未來投資計畫的普遍錯誤。 • 米塞斯:企業家根據外部資訊獨立判斷,會出現普遍性錯誤,必然是市場資訊受到系統性的扭曲。

  38. 2-1. ABCT 理論之概念 • 價格、工資、利率都可能影響企業家的決策,而企業家的決策也可能影響價格、工資和利率。這樣的交互影響就是市場作為一個經濟程序的一般概念。 • 價格、工資影響當期的資源配置,利率則影響資源的跨期配置。利率決定於消費者的跨時偏好和企業家的利潤計畫,若是,經濟會經歷平穩的成長。若利率遭政府及中央銀行扭曲,此時經濟就會波動。

  39. 2-2. ABCT的基本假設 • 愈高階資本財之需要的利率彈性愈大: • 愈高階,資本密集愈大,利率變動的風險愈大。 • 利率降低,生產鍊會延深(遞迴生產)。 • 充分就業: • 因分析重點在景氣逆轉過程,而此時接近充分就業。 • 封閉經濟: • 核心的分析架構,可以延伸分析。

  40. 3. 信用擴張政策 • 政府擴張信用,導致利率下降: • 政府直接壓低利率,或增加貨幣供給。 若增加貨幣,利率經由借貸市場下降。 • 利率下降,影響生產結構: • 更高階生產的投資相對增加。 • 新生產鍊的投資相對增加。

  41. 4. 傳統經濟循環圖 商品市場 $支出 $收益 廠商 消費財 家計 消費財 生產因素 生產因素 $成本 因素市場 $生產因素報酬

  42. 4-1. 奧派經濟循環 借貸市場 資金供給 資金需要 消費財 消費財 廠商 家計 $收益 消費財 市場 $消費支出 $成本 $生產因素報酬 生產因素 生產因素 生產因素 生產因素 $成本 $生產因素報酬 低階因素 市場

  43. 4-2. 信用擴張 借貸市場 貸款提升 所得提升 廠商 家計 消費財 市場 低階 因素市場 過度投資 生產因素 報酬提升 高階 因素市場 錯誤投資

  44. 5. 工資上漲 • 工資上漲:高階或新生產鍊的相對投資,將搶奪生產因素(勞力與資源)和原材料得使用: • 部分生產因素和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並從低階流向高階。 • 工資從高階開始上漲,然後擴及低階。

  45. 6. 繁榮開始 • 薪資提高後,家庭所得增加了: • 家庭對消費財的需要增加,促使消費財供給增加和消費財市場繁榮。服務業跟也著繁榮,進入全面繁榮。 • 全面繁榮後,企業看好進一步的投資: • 進一步的投資促使生產因素價格與勞動報酬繼續提升。 • 家計開始投資股市,也擴及房地產。

  46. 6-1. 繁榮期 房地產與 股票市場 物價全面上升 生產因素 成本提升 借貸市場 貸款提升 所得提升 廠商 家計 消費財 市場 過度投資 低階 因素市場 生產因素 報酬提升 生產因素 報酬提升 高階 因素市場

  47. 7. 景氣逆轉 • 薪資的上漲,帶動消費財價格上漲。 • 房地產因低率受到鼓勵,也跟著上漲。 • 消費財與房地產的上漲,帶來通膨預期,人們開始搶購房地產、黃金以及礦產概念股。 • 人們對一般消費財的需要相對減少。

  48. 7-1. 景氣逆轉 房地產與 股票市場 通膨預期 利率提升 借貸市場 利潤下跌 消費減少 廠商 家計 消費財 市場 低階 因素市場 生產因素 報酬提升 高階 因素市場

  49. 8. 利率回升 • 服務業伴隨消費財的需要而同步下降。 • 當消費財的需要相對減少,消費財產業的利潤下降,引起兩個反應: • 第一階財貨的需要和其市場受到影響,接著逐步影響到更高級資本財市場。 • 廠商因利潤降低,對資金需要(貸款)增加,迫使利率上升。

  50. 9. 蕭條來臨 低階市場:消費財需要減少,促使消費財產業衰退,失業開始增加。 高階市場:利率回升,導致高階財貨的生產商利潤降低,失業開始增加。 第二波:失業增加使得薪資下降,從而使家計所得減少。所得下降引起新一波的消費減少。消費的一再下降,使得廠商開始虧損、倒閉。失業進一步增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