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13 Views
2010 年中国零售百强.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www.cgcc.org.cn www.cncic.org. 2011 年 5 月 重庆.
E N D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www.cgcc.org.cn www.cncic.org 2011年5月 重庆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战略重点,继续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下, 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2009年增长10.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2009年增长18.3%。在良好的经济、消费环境下,2010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快速扩大。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百强零售企业的统计数据,2010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16641.2亿元,比2009年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增长21.8%,增速比2009年提高8.6个百分点; 2010年百强企业门店数为142841家,同比增长12.7%。
一、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快速回升,百强零售销售规模快速扩大一、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快速回升,百强零售销售规模快速扩大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1、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快速快回升 2010年国民经济全面复苏,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增速也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9%,比2009年提高12.3个百分点,比金融危机前2007年提高3.7个百分点,增速达到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9.9%,增速比2009年提高6.1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0.5个百分点,是自2006年以来的次高增速。这表明,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已经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稳步快速增长。
一、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快速回升,百强零售销售规模快速扩大一、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快速回升,百强零售销售规模快速扩大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2、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快速增长 2010年在良好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带动下,百强企业销售额达到16641.2亿元,比2009年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净增加2972.9亿元,销售规模比2009年零售百强增长21.8%,比2009年提高8.6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5.6个百分点。 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增速自2008年和2009年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10年已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2010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增速为21.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4个百分点。
二、入围百强企业商品销售规模快速提高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1、零售百强门槛升至25.2亿元,同比增长21.2% 零售百强入围门槛逐步提高,2010年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提高至25.2亿元,比2009年增加4.4亿元,增幅达到21.2%,比2009年增幅提高15.1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4.5个百分点。 2、过千亿企业群体稳步扩大,超百亿企业快速扩大 2010年百联集团以1036.9亿元的销售额成为继国美、苏宁之后第三个销售过千亿的企业。2010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企业达到45家,比2009年新增7家,再创新高。这表明我国零售企业中,大型规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入围百强企业商品销售规模快速提高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3、苏宁连续两年荣登百强榜首 自2009年苏宁首次超越国美荣登零售百强榜首,2010年公布的零售百强数据,苏宁以1566.2亿元的销售额再次登上百强榜首。 从苏宁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来看,门店扩张速度十分快。2008年苏宁净增门店180 家,即使在金融危机的2009年,苏宁净增门店129家, 2010年苏宁门店数同比增长41.4%。 在增开新门店的同时,苏宁对原有店铺进行快速扩容,店铺面积和品牌阵容同时迅速扩大。2010年,苏宁对全国重点城市的主要中心店铺进行了第五代3C+旗舰店标准升级,经营面积均超过12000平方米,品牌阵容扩大了30%以上,出样数量单店均超过20000个。 在2008年底,苏宁就拥有112 家旗舰店,到2010年苏宁形成了以以超级旗舰店、旗舰店为主,中心店、社区店、精品店、乡镇店相互补充的店面业态组合。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运用强大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2009年苏宁服务网点达到3000多家,较2008年增加了一倍,成功上线了行业首个SAP/CRM系统,使得苏宁的售后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大的跨越。
三、市场集中度稳步提高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1、百强销售规模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稳步提高 由于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带动零售百强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2010年零售百强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1664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为10.6%,比2009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百强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比重的提高,说明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影响力在逐步提高,市场集中度在稳步提升。
三、市场集中度稳步提高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2、前十企业销售规模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 与2009年零售百强前十名企业销售所占比重下滑相比,2010年前十名企业销售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0年百强零售企业中,前十位企业销售规模比2009年零售百强中前十位企业销售规模增长23.3%,比2010年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增速高1.5个百分点。2010年前十名企业销售占百强企业的比重为47.1%,相比2009年上升1.0个百分点。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百强企业前十位名单中,重庆商社入围第十名,而物美退出前十,位于第十一名。前十名企业中,销售增速高于百强企业整体增速的有4家,其中国美电器2010年销售增长了45.0%,与去年仅增长2.1%的水平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
四、2010年零售百强企业增速差异较大 在我国百强企业发展中,排名位于中部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百强企业中,第30至第60位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较快,增速均高于百强整体增速,其中排名第31至第40位的企业,在百强中规模扩展最快,销售同比增长25.5%。 相比较而言,排名靠后的中企业销售额增速较慢,第71到第100位企业,增速大幅度低于百强整体增速,其中排名在第81至90的企业销售仅增长了12.1%,低于2009年排名第81至第90的企业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第11至20位企业规模扩张速度放缓明显,2010年销售同比增长了17.6%,低于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 零售百强企业增速差异较大,反映出目前我国百强企业发展还不是特别稳定, 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这需要零售企业提高竞争意识,准备掌握市场变动情况,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占领百强的稳固地位。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2010年百强整体增速21.8% 2009年百强整体增速13.2%
五、区域化企业加速发展 由于我国物流配送技术落后,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较大差异,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企业起步发展大部分在经济发达区域。所采取的扩张思路基本都是先区域门店扩张,之后是区域内业态扩张,最后才考虑跨区域扩张。在这种经营思路的影响下, 从2009年起借助“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区域性零售企业快速成长。在2009年的基础上,2010年一些发达地区的零售企业更是借助经济迅速恢复、稳步发展的机遇,继续做大做强。2010年销售额过百亿的45家零售企业中,区域性企业有24家,占比达到53.3%,比2009年有所提高。新增的7家销售过百亿的企业中有6家是区域性企业,分布在山东、上海、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六、跨区域并购是企业跨区域扩张的主要战略 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的主要方式一是跨区域开门店,二是跨区域开展并购。其中自2004年底,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零售企业展开跨区域并购潮。近两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并购资源的整合逐步加快,并购事件频发,成为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的主要战略。2010年我国零售业跨区域并购事件继续增多,并购金额不断增加。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2010年零售百强企业主要跨区域并购事件
七、多业态经营仍是主要方式,百货店和专业店单一业态发展速度加快七、多业态经营仍是主要方式,百货店和专业店单一业态发展速度加快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1、多业态经营企业数量略有减少,但仍是主要经营方式 2007年以前,我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单一业态企业一直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但随着零售市场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业态多样化发展态势逐渐明显,特别是以百超模式、超市+便利店等多业态形式逐渐成为零售企业的主体业态。2008年,零售百强企业中多业态企业首次超过单一业态企业,2009年零售百强中多业态经营企业达到63家。2010年这一数量下降到60家,比2009年减少3家,但仍占据60%的高比例,是大型零售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多业态经营能够将各种业态的优缺点相结合,分散经营风险,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大型零售企业扩展经营规模的主要方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有大型零售企业开始采取理性经营策略,不再盲目跟从开展多元化经营,在单一领域做大做强的大型企业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七、多业态经营仍是主要方式,百货店和专业店单一业态发展速度加快七、多业态经营仍是主要方式,百货店和专业店单一业态发展速度加快 2、百货店和专业店单一业态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与2009年百货店+超市模式、超市+便利店模式为主的企业快速发展,单一业态企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不同,2010年百货店+超市模式、超市+便利店多业态经营模式的企业数量为56家,比2009年减少6家,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4.1%,低于百强企业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 百货店和专业店单一业态企业2010年取得良好发展,零售百强中有19家企业经营业态为百货店单一业态,比2009年增加5家,销售额增长50.1%。有11家企业经营业态为专卖店单一业态,比2009年增加1家,销售额增长32.7%。专业店快速发展主要是由国美电器的发展带来的,2010年国美电器销售额增长45.0%,比2009年提高22.9个百分点。 2010年相比2009年零售百强企业业态变化情况
八、积极开展网上销售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逐步发展,网购市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2010年更是网购购物爆发火热的一年,大量传统零售商、生产商网上开店,网络购物用户增长了48.7%,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13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3%。 在网络异常火爆的热潮中,零售百强企业纷纷开展网上零售业务。销售额排前三位的苏宁、国美、百联集团也已开展网上零售,2010年苏宁易购网上销售额突破20亿元,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力争三年内网上销售占比达到10%。
九、外资零售企业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 2010年零售百强中,外资企业有19家,比2009年多2家。19家外资企业门店数合计相比上年2009年零售百强中外资零售企业门店数增长20.5%,比整体水平高7.8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8%,提高1.1个百分点。19家外资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3.9%,比整体水平高2.1个百分点。其中特易购门店数增长38.0%,易买得门店数增长35.0%,增幅较大。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由于2009年门店基数较高原因,2010年门店增速相比2009年有所放缓。 2010年零售百强中,外资企业销售额所占比重达到23.2%,比2009年提高5.3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销售额所占比重从2009年的82.1%下降到2010年的76.8%。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九、外资零售企业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总体来说,外资零售企业仍加速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同时加快竞争方式的转变: 1、涉足大型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大型商业地产,除自用外,出售和出租,扩大利润; 2、扩张将更多地转向收购区域性的连锁企业; 3、加快向三四线城市的扩张; 4、加强网上销售; 5、加快发展自有品牌。
十、内资大型零售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1、突破区域限制,开展跨区域经营 从我国零售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销售超过百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中,区域型企业占比相对较高。这些区域性企业在本区域做大做强之后,受到区域发展空间较小的限制,很难做成规模更为强大的零售企业,突破区域限制,加速开展跨区域经营,是目前许多大中型零售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开展跨区域经营遇到的问题主要有:统一纳税的障碍、地方保护主义、竞争无序化、资金不足、现代信息管理水平落后、物流配送技术落后、人才资源匮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零售企业自身加大资金投入和创新,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2、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 2010年下半年开始,物价不断上涨,用工成本快速上升,再加上商业服务企业税负过重,使得零售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面对不断上涨的经营成本,零售企业怎样合理降低经营成本是当务之急。这需要零售企业加强开展物流配送建设,降低物流成本,营销统筹,资源共享。在费用开支方面,学会找空间,合理控制和节约费用开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同时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尽量避免重复计税,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
十、内资大型零售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总体发展特点 3、转变经营方式,探寻可持续的经营方式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仍采取向商家收取高额的进场费和返点、扣点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已成为我国商品价格相对较高,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进一步促进消费。因此,尽快转变经营方式,探寻可持续的经营方式成为零售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 4、积极探索开展电子商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我国,目前正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时期,发展空间十分巨大,零售企业应抓住此次发展机遇,赢得网上销售的市场份额。 目前开展电子商务除了要从行动上积极快速以外,还要注意商业模式上推陈出新,不能仅仅照搬国外运营模式,要结合具体情况,创新模式。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尚不健全,要防范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5、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防范社会责任危机 一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除了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外,还有农产品安全、水产品安全、家用电器安全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零售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商品,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保证所出售的商品质量。 二是价格欺诈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企业信誉。自发改委曝光了几大商场存在促销之前提高商品原价等欺诈行为之后,零售企业信誉度问题一时间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价格欺诈虽然段时间内零售企业获得收益,但从长远来看,是自毁形象,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