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904 Views
逻辑框架及其应用 LogFrame and Application. 中建政研. 逻辑框架法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LFA. 1960’ 美国国际发展部发明,目的改善项目计划与管理 WB , ADB , EC , Japan 广泛应用 LFA 是一种 思维工具 (adding to think) ,它的任务是提出问题、识别 不足,改善决策者对项目合理性的理解、预期目的以及要实现这些目的必须采取的手段,以利决策者进行初步的决定。
E N D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LFA • 1960’美国国际发展部发明,目的改善项目计划与管理 • WB,ADB,EC,Japan广泛应用 • LFA是一种思维工具(adding to think),它的任务是提出问题、识别不足,改善决策者对项目合理性的理解、预期目的以及要实现这些目的必须采取的手段,以利决策者进行初步的决定。 • LFA 是一个用于项目策划与管理的分析过程与一组工具,它提出了一组相互链锁的概念,有助于系统地、结构化地分析项目或规划
逻辑框架法 •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LFA • LFA的内容是: • 利益相关者分析 • 问题分析 • 目标分析 • 策略分析 • LFA的功能:改善决策者对项目合理性的理解、预期目的以及要实现这些目的必须采取的手段,以利决策者进行初步的决定。
涉及的利益相关者 执行人 受益人 受影响的人 潜在的支持者 潜在的反对者 逻辑框法之一—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分析 • 是指与规划或项目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单位,或受到规划或项目产出直接或间接、正面或负面影响的个人或单位,也可指对项目有正面或负面影响的个人或单位。
问题树建立步骤 第1步,利益相关者招集在一起,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 第2步,从上述活动识别出的问题中,选择启始问题(starter problem)。 第3步,寻找与启始问题相关的问题。 第4步,建立因果的层次关系 第5步,其它问题均依照“何事引发此事”的原则进行分类,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将它们放在同一层次上。 第6步,用因果箭头将问题相连,特别要注明关键的联系。 第7步,审视并检查图形的有效性与完整性 第8步,将草图进行复制,分发给有关人士征求意见。
目标树建立步骤 第一步:将问题分析列举的所有负面情况转化为可以实现的理想情况; 第二步:检查手段-结果关系,确保层次结构的有效性及完整性(将因果关系转化为手段-结果关系); 第三步:如果有必要,可以修正陈述,增加与实现高层目标相关的新目标,删除不适合或不必要的目标。
决策树建立步骤 • 识别你不想追逐或不可行的目标; • 将目标进行分类,得出可能采取的策略,包括其子项; • 根据已经确立的判定指标,确定哪一个策略是最优的策略; • 最后确定项目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的。
逻辑框架矩阵Logical Framework Matrix, LFM • 逻辑框架矩阵是分析过程文本化的产品 • 4X4的矩阵描述: • 项目目标的层次 • 对于成功的重要假定 • 项目成功如何监督与评估 • 需要的资源与项目活动
客观验证指标Objective Verifiable Indicators • 清晰的量化指标,以测定项目的成功程度 • 必须针对项目主要目的,突出重点指标。 • 验证指标与对应目标的关系明确合理。 • 验证指标与层次目标一一对应,而且是唯一的。 • 验证指标必须是完整的、充分的、定义准确的 • 验证指标必须是客观具体的,不是人为可以变动的 • 有时项目很难找到直接的验证指标,需要采用间接指标,间接指标与验证对象的关系必须是明确的 • 验证指标的准确性
验证手段 Means of Verification • 数据收集类型 • 咨询信息来源 • 数据收集技巧
逻辑框架矩阵应包括的内容 (1)清晰并可度量的目标; (2)不同层次的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 (3)项目成功与否的测量指标; (4)项目的主要内容; (5)计划和设计时的主要假设条件; (6)检查项目进度的办法; (7)项目实施中要求的资源投入。
微型项目逻辑框架矩阵 • ODA技术援助项目之子项目
项目决策与管理及待与国际接轨 • 亚洲开发银行在1998年发表“部门分析和项目设计中逻辑框架的应用”(Using the Logical Framwork for Sector Analysis and Project Design); • 欧盟援助协作办公室(EuropeAid Co-Operation Office)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使用逻辑框架,从1993年起,在历年发布的 “项目周期管理”(Project Cycle Management)中,都用大量篇幅介绍逻辑框架法,作为项目周期管理的核心工具; • 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Australia Agency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将逻辑框架法正式作为项目周期管理的一个部分,并于2000年发布了AusGuidelines,其第一部分就专门介绍逻辑框架法; • 英国国际开发部(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2年发布了“开发工具—逻辑框架矩阵”(Tools for Development – Log Frame); • 芬兰国际开发署(Fin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1991年发布了“项目准备、设计与监督指南”,重点介绍逻辑框架的分析过程;
项目决策与管理及待与国际接轨 • 世界银行自1997年8月正式在其项目报告中采用逻辑框架法,并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发布由团队技术公司(Team Technology, Inc.)为其编写的“The Logframe Handbook”, 该公司还为此方法开发了使用软件TeamUp PCM,目前在世界银行的网站上,每个项目的网页上都专门明示着项目逻辑框架分析的结果“影响与目标”,见图1-1; • 加拿大国际开发局(CIDA)与巴西协作局(Brazilian Cooperation Agency); •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esellschaft fü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GTZ) •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nk)、 • 瑞典国际开发署(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也都在不同的工作文件中发布了逻辑框架法的操作手册或指南。
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决策阶段的重要依据,具体包括项目能否满足项目的目标群体或受益人的需要;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投资环境和产业政策、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项目预期的目标,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寻求应对方案;对拟议投资方案和时机给出肯定的或否定的结论,并提出如何进行建设的意见。
必要性分析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场址选择、 社会与法律环境、 技术方案选择、 土地利用及移民搬迁安置方案、 资源利用与节约、 环境影响评价、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投资估算、 资金筹措、 财务分析、 社会评价、 不确定性分析、 风险分析、 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