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望遠鏡的維護和管理

望遠鏡的維護和管理. 光學望遠鏡的三大分類:. 折射鏡、反射鏡、折反射鏡. 所有望遠鏡的玻璃面都有減低耀光的 透明 薄膜 (coating) ,薄膜在不通風的陰濕環境下 最 容易 發 霉。. 折射鏡. SCT. ( 長期 缺乏維護使 內外 玻 璃 面上 的薄膜嚴重發霉 ). 被霉菌嚴重侵蝕的望遠鏡已經不能維修, 只好作廢。. 減少發霉機會的措施. 每 6 個月內在陽光下檢查一次 ( 順便晒 1 小 時 ) 。 不要存放在陰暗和接近地面的地方,例如 枱底、櫃底、床下底、梳化底。. ( 床下底 ). 最忌. 正確存放方法.

torr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望遠鏡的維護和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望遠鏡的維護和管理

  2. 光學望遠鏡的三大分類: 折射鏡、反射鏡、折反射鏡

  3. 所有望遠鏡的玻璃面都有減低耀光的透明薄膜 (coating),薄膜在不通風的陰濕環境下最容易發霉。

  4. 折射鏡 SCT (長期缺乏維護使內外玻璃面上的薄膜嚴重發霉) 被霉菌嚴重侵蝕的望遠鏡已經不能維修, 只好作廢。

  5. 減少發霉機會的措施 • 每 6 個月內在陽光下檢查一次 • (順便晒 1 小 時)。 • 不要存放在陰暗和接近地面的地方,例如 • 枱底、櫃底、床下底、梳化底。 (床下底)

  6. 最忌 正確存放方法 • 放在乾爽的房間(最好有抽濕設備) • 鏡頭離地兩呎以上

  7. 光學附件 (目鏡、稜鏡、增距鏡、減距鏡、 • 濾鏡等) 放在有乾燥劑的防潮箱內。 • 更可靠的方法是放在電子防潮箱內。 防潮箱及乾燥劑 電子防潮箱

  8. 一些望遠鏡座會內藏電池,慎防On-Off 掣長期 • 開着令電池漏出侵蝕液體。 • 若長期 (半年以上) 不用望遠鏡,拿走電池箱的 • 電池。

  9. 天文教具的儲存案例 良好的儲存空間 良好的儲存空間 無規劃的儲存 會造成教學與 管理困擾 各類天文儀器型態不一,規劃時應審慎考量尺寸、數量及儲存環境。

  10. 手動隔熱板 防潮箱 10 吋 控鏡電腦 平時用防雨 布遮蓋上身 5 吋折射鏡垂直擺放 例:集觀測與儲物用途的小天文台,不需抽濕 / 冷氣設備。 經歷 10 年考驗, 望遠鏡沒有發霉。

  11. 戶外使用常識

  12. 光學鏡筒 C6 手拖 行李箱 外箱 控掣器 赤道儀主體 完整組合 準備出門 腳架 平衡錘 目鏡 • 以香港天文學會的運輸指引為例: • 光學鏡筒要手携或用避震材料包好才上車。 • 赤道儀和小附件 (目鏡、稜鏡等) 放在行李箱內。

  13. 切勿強行用力拿起重物 朋友, 小心脊骨呀! C14 淨重 30 公斤!) 安全至上,香港天文學會不鼓勵初學觀星者外携過重的儀器。

  14. 鏡筒防跌螺絲 平衡錘跌下 可傷腳 ! 平衡錘防跌螺絲 赤道儀的安全螺絲要上緊

  15. 弊,跌咗 螺絲添! • 盡可能在白天或有照明的環境下在現場裝卸望遠鏡 • 天黑後,提防失散螺絲及其他細小硬件。 不要輕看一粒小螺絲,可能因失去它而不能操控整套望遠鏡。

  16. 擔梯用大望遠鏡時要顧及安全

  17. 防晒 太陽稜鏡 目鏡用的 太陽濾鏡  • 觀測太陽的安全措施 • 鏡前的太陽濾鏡要牢固 • 蓋好尋星鏡的前後或移走它 • 不要在目鏡前放置太陽稜鏡和濾鏡

  18. 優點:安全易用 可供多人同時觀看的太陽投影儀

  19. 帶備大膠袋提防突然下雨

  20. 如果望遠鏡的前鏡片 結露,這時可加露罩 (dewcap) 舒緩結露的 影响。露罩可以廠製 或臨時用報紙卷成。

  21. 一支被露水嚴重入侵的望遠鏡 使用後在室內存放 15 分鐘或較長時間 直至濕氣完全蒸發才可收拾回箱。

  22. 建議 1: 香港氣候潮濕, 鏡片易生霉菌, 雙筒鏡宜用防 霧水的設計。

  23. 建議 2: 現代的變焦目鏡質素不差,可代替多個 定焦目鏡,適合自用及戶外教學用途 (減少外携目鏡的數量)。

  24. 篩走容易引致視力疲勞的目鏡,特別是 • 老舊的短焦 H 和 HM 型目鏡,無謂 “遺禍” • 給初學觀星的人。 • 建議 3: • 禁止使用不安全,目鏡螺絲牙的Sun filter • (聚焦的太陽熱力有機會使黑玻璃爆裂)

  25. 如果使用反射望遠鏡,裝好後要檢查光軸是否 正常。嚴重偏離光軸的反射鏡會產生畸像,要 重新調校才能公開使用。 (通常望遠鏡使用手冊會說明調校光軸的方法)

  26. 光軸完美的星點像 土星像 Sharp 光軸偏差的星點像 Blurred 用高倍經望遠鏡看亮星(0 ~ 1 等) :

  27. 插「DC 電源」要分清楚正負極性, 正負反轉可能使一些牌子的電路損毁。

  28. 怎樣清潔儀器的光學部分? 原則上,望遠鏡的鍍鋁反射鏡或玻璃鏡頭 要盡量避免清洗,但太骯髒時不得不清洗。

  29. 1 2 4 3 1.在水喉下清洗 2. 用紙巾輕抹鏡面 3. 用蒸溜水再漱一次 4. 待乾,清洗完畢。 清洗反射鏡

  30. 清洗消色差透鏡 (doublet) • 1. 讓玻璃從鏡座自由跌出,盡量保持兩塊鏡片同心沒有位移, • 切勿硬來取出透鏡,否則很易使玻璃破裂或卡死在鏡座裡。 • 透鏡出來後,用鉛筆或油性筆在透鏡邊定位,塗些洗潔精 • 在每塊透鏡的兩面,用紙巾輕輕拖過玻璃面,稍後用水喉水 • 及蒸溜水沖洗乾淨,再用清潔的綿質手帕把水珠印乾。 • 3. 依左圖把 doublet 反向推入鏡座,小心不要弄側定位。鎖環 • 放回原位時,如果感覺太鬆或太緊,調校鎖環至另一位置。

  31. 清潔鏡頭油污 短片2 min. http://www.alanchuhk.com/Lens_CleaningPen.mov

  32. 香港的觀星環境

  33. 空氣污染

  34. 在汚染空氣中的夕陽

  35. 較黑的地點 市區光害情況 較理想的觀星地點有 …….

  36. 彗星 星團 星雲 • 這些天體要在較黑的天空才能觀測: • 星座 • 星雲、星團、星系 • 流星、彗星、小行星 對於有視面積的天體,星等是以其面積的綜合亮度計算的, 所以肉眼能見4 等恆星但極難察覺4 等的彗星。

  37. 土星 太陽 月球 在市區無法觀星? 太陽、月球、行星 (金、木、水、火、土) 仍然可在市區觀測,包括目視和攝影。

  38. 14 吋鏡 3.5 吋鏡 10 吋鏡 8 吋鏡 不同口徑拍攝的木星像

  39. 初學者常說的問題

  40. 大氣層 望遠鏡 月球 口徑3 吋8 吋 12 吋 16 吋 望遠鏡的口徑要越大越好? • 對專業天文台而言,望遠鏡是越大越好的。 • 對香港環境而言,12 吋口徑以下的使用率較高, • 過大的鏡要待最佳 seeing 時才有機會發揮水準, • 但一年中只有數晚是最佳 seeing 的。

  41. 望遠鏡的放大率越高越好? • 望遠鏡夠大,解像度和影像放大才有良好效果。 • 一般天文望遠鏡的質素: 30 ~ 50 倍/ 吋口徑 • 高質素的折射和反射鏡: 100 倍/ 吋口徑 • 口徑越大,見暗星越多,但口徑過大又易受 • 大氣擾動影响,造價和保養費也很高昂。 比一般貴十 倍 !

  42. 全自動的優點: • 找尋暗天體比較容易 • 可接駁電腦使用 必需要全自動望遠鏡? • 電動追星的優點: • 學生更易掌握基本天文常識 • 儀器較省電和耐用 「電動追星」或「全自動」視乎個別需要。

  43. 忠告:不要盡信廣告及硬件供應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