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 —— 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05 )

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 —— 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05 ). 内容提要. 1 、本文利用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对西方世界兴起和晚清帝国衰弱的原因提供一些新的解释。 2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以来制度变迁、分工深化、市场扩展和科技革命的互动作用下完成的。而晚晴帝国的经济发展则是在巨大人口压力之下的制度内卷,市场分工无力深化和拓展,科技发展缓慢。. 一、引言. 1 、 1978 年之后的成就与当下面临的问题。. 收入分配. 地区差距. 高速增长可持续? 中国走向何方? 反思政治和经济体制.

scot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 —— 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05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5)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5)

  2. 内容提要 1、本文利用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对西方世界兴起和晚清帝国衰弱的原因提供一些新的解释。 2、西方世界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以来制度变迁、分工深化、市场扩展和科技革命的互动作用下完成的。而晚晴帝国的经济发展则是在巨大人口压力之下的制度内卷,市场分工无力深化和拓展,科技发展缓慢。

  3. 一、引言 1、1978年之后的成就与当下面临的问题。 收入分配 地区差距 高速增长可持续? 中国走向何方? 反思政治和经济体制 反思其历史渊源 中国和西方的历 史发展路径 腐败渎职 社会不安定

  4. 一、引言 2、questions —19世纪之前,晚清帝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西欧相比处在什么水平? —西方世界何时兴起?其原因和动力机制是什么? —与欧洲诸国相比,近代以来的清帝国的停滞甚至陨落的原因是什么?

  5. 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 中国停滞论(中国与欧洲) 1、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然而,他似乎成就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了。……也许在马可波罗的时代以前,中国的财富已经达到该国的法律和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斯密) 2、中国是“一艘摇摇晃晃的、老旧的头等战舰”。(马嘎尔尼) 3、“木乃伊式的国家”。(黑格尔) 4、1500年时欧洲中世纪和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诺斯),之后发生了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世界贸易等。而1840年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史学界),至少晚300年。(?)

  6. 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 中国停滞论(中国与欧洲) 5、欧洲的资产阶级已经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大清“这个帝国是如此腐化,它已经既不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民,也不能够抵抗外国侵略”。(马克思) 6、地理大发现之前,其他社会已经落后于欧洲。中国帝国缺乏自由市场和法律的财产制度,中国人的社会价值观和集权主义政府超强控制社会。(David Landes 1998) 7、传统中国的科举制度和文官晋升制度。(林毅夫 1995)

  7. 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 中国停滞论之反驳 1、康乾盛世时期,中国是世界上财富增加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的欧洲地区的农业,可能显得特别落后,雍正时代和乾隆时代前期的中国农民,普遍比路易十五时期的法国同行们,生活得更为舒适和更为安居乐业,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也普遍更高一些”,内部的稳定和、政治风气的缓和,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和全面的繁荣,无疑是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长的原因”。(谢和耐 1990) 2、乾隆15年(1750),中国工业总产值是法国的8.2倍,英国的17.3倍。1830年,还是法国的5.7倍,英国的3倍。直到1860年左右,英国菜赶上中国,而法国才是中国的40℅。(Paul Kennedy 1987)

  8. 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 中国停滞论之反驳 3、直到1750年,欧洲至少不比中国先进。(彭慕兰 2000) 4、“直到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东方才衰弱,西方才上升到支配地位”。(弗兰克 《重新定位:亚洲时代的全球经济》) 5、自宋以来,中国一直都有各种徐进商业交易的市场制度,时至明清这种制度更加完善,且扩散到更广地区。16—19世纪,像欧洲近代经济增长一样,中国许多地区也存在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王国斌 1997) 6、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就已形成全国市场,它为全国经济中心江南提供广阔市场,连当时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也不能与之媲美。(李伯重 1999)

  9. 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 中国停滞论之反驳 7、直到宋末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康乾盛世时期中国虽有一段时期的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却有相对衰弱的趋势,至19世纪中叶绝对衰弱。(龙登高 2004)

  10. 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 麦迪森的证据 (《中国经济的长期绩效》&《世界经济千年史》) 1、1700年时,欧洲的GDP和中国差不多;1700—1820年中国的年均增长是欧洲的4倍。 2、1850年左右,中国人均GDP和1500年相比几乎没有增长,甚至有些下降,但是总量还是十分可观。 3、1500—1820年,西欧人均GDP从670$上升到1269$,增长89.4%,同时期的中国则几乎没有增长,并在1820—1870,1913—1950出现负增长。

  11. 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二、19世纪之前的欧洲和中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之谜 结论 1、19世纪之前,中国在清前中期经济和人口双增长,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但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经济基本上只有增长,没有发展。(黄宗智&伊懋可) 2、西欧诸国在同一时期经历人口增长的同时,由于分工深化、市场扩展、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综合促进工业革命的来临,经济增长高于人口增长。

  12. 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 欧洲的起飞 1、生产方法的转变和过渡。庄园制农业转变为个体所有制农业,粮食供应增加,人口增加。(?) 2、政治制度变迁。民族国家形成,为之后的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根本制度(大宪章) 市场贸易和金融信用体系。 3、经济组织基本框架。18世纪中叶商业资本主义胚胎已经接替了封建市场经济制度。 4、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动态发展,为科技革命和组织创新奠定了知识基础。

  13. 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 麦迪森的证据(欧洲&英国) 1、 2、 180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纺棉 2.5亿磅 5.88 11 煤炭 1000万吨 4900 11000 铸铁 20万吨 140 380 船舶运输 244.8万吨 406.9 3092.8 4593.5

  14. 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 麦迪森的证据(中国) 1、1500—1820,中国GDP平均复合增长0.41%,1820—1870 负0.37%,1870—1913年0.56%,1913—1950年负0.02%。 2、1820年中国人口3.81亿,1870下降至3.58亿,1913年4.37亿。 3、中国人均GDP1820年600$,1870年530$,1913年552$。

  15. 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三、19世纪之后的欧洲和中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经济起飞和中华帝国的停滞和衰退 其他的证据(中国) 1、中国经历“康熙萧条”和“道光萧条”。商业凋敝,市场萧条,物价局跌,农民窘困。“两次经济萧条,考其基本原因,盖属经济因素,与战乱、灾荒无关。”(吴承明) 2、19世纪之后,内忧外患共同出现。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1851—64),捻军(1853—68)。两次鸦片战争(1840—42,1856—60),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把清朝的经济和社会体制推到彻底崩溃的边缘。 3、 社会风气 人口增长 贸易赤字 +外敌入侵 农民起义 社会动乱

  16. 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 制度生成与演化 马尔萨斯 陷阱 经济发展 斯密动力 科技革命 制度内卷 阿尔萨斯 陷阱 发展停滞 布罗代尔钟罩 人口增长

  17. 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 马尔萨斯陷阱 “在18世纪之前,人口体系被困在一个几乎不可捉摸的圈子里。当人口数量刚要触及到圈子的周边,几乎马上就出现退缩。恢复平衡的方式和时机并不缺乏:匮竭、灾荒、饥馑、生活困苦、战争,尤其是种种疾病。”即人类前现代社会长期存在的人口数字达到一定界限就自动萎缩的社会安排。(布罗代尔) 考虑某种动物,当个体的平均消费超过维持生存的标准时,种群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则反是。如果这种动物的活动范围内的食物数量是固定的,那么导致个体死亡的疾病将迫使平均消费增加,从而增加种群数量,并最终使该物种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消费水平和个体数量。(卢卡斯)

  18. 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 斯密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有赖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源于分工,并会反过来促进分工,而劳动分工则会受市场规模大小的限制。市场扩大则会加速和深化劳动分工,从而经济增长与市场的深化和扩展,实际上构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劳动分工和市场扩展的相互促进,就构成了任何社会经济成长的斯密动力。

  19. 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 布罗代尔钟罩 市场经济是一种不断自我生长和自我扩展的人类合作秩序。但这一合作与扩展秩序经常被一些未知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机制所制约,致使这一扩展秩序不能自我扩张而占据整个社会,因而历史上的市场经济就好像是困在一种与世隔绝的钟罩内。 即被哈耶克所称作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市场经济被种种社会因素和机制所阻断和隔膜的社会安排就是“布罗代尔钟罩”。

  20. 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四、初步的理论猜想:西方世界和中华帝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不同动态演化路径 制度内卷 1、革命(revolution),一种间断式、突发式或者剧烈的社会制度的改变与更替,即从一种社会制度跳跃式地改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 2、演进(evolution),一种连续的、增进性的、发散性的或沿革式的社会变迁。 3、内卷(involution),一个社会体系或一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在同一层面上内卷、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

  21. 评论 *关于近代分期。作者使用诺斯的把1500年当做欧洲近代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以及中国学者所厘定的1840年作为中国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标准不同:经济&政治) *作者大量地引用麦迪森的数据。其实麦迪森的数据颇受争议(税前测算值,购买力平价法)。(guess?) *作者认为中国缺少欧洲式的财产法律制度和支持财产法律制度的宪政制度,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其实他在默认法律制度和宪政制度必然导致增长。其中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其实有待商榷。(欧洲中心论?)(e.g.新教伦理&经济增长) *布罗代尔钟罩到底是什么?

  22. “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