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NEW EDUCATIONAL EXPERMENT

NEW EDUCATIONAL EXPERMENT. 教育的质的研究的分析方法. 李 方. W W W . E D U O L . C N. 全国教育统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全国课程论、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质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也是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提出的概念。

hac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NEW EDUCATIONAL EXPERMEN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NEW EDUCATIONAL EXPERMENT 教育的质的研究的分析方法 李 方 W W W . E D U O L . C N 全国教育统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全国课程论、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 质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也是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提出的概念。质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而提出来的,也是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提出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使用的概念。我们对这一概念有“模型”、“范例”、“样式”等解读。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教育研究范式就有引介和研究,主要是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文主义范式。 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科学主义范式的主要特征之一 。 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人文主义的教育研究范式主要特征之一。 一、什么是质的研究

  3. 什么是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就是指对事物的性质和特质进行系统的探讨的过程。 目前我国一些教育研究者,倾向于采用陈向明教授的更具体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4. 这一定义给我们揭示了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过程的主要特点:这一定义给我们揭示了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过程的主要特点: 1、研究目的是“解释性理解”,即教育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行为、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研究内容包括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事件、过程、意义等。而不是以检验理论假设为目的,解决已认定的研究问题。 2、研究者本人是研究“工具”,直接接触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者亲身体验去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和事件。而不是以邮寄问卷、测验量表等作为工具去收集资料、了解问题。 3、在自然情境中开展收集资料和进行整体性研究,而不是在“控制”情境中收集资料和考察某些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 4、研究过程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研究关系对研究过程发生影响。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向都可能会变,收集资料、建构研究结果的方式也会变,不可能像科学研究过程那样基本上一成不变地执行预先制订的研究计划。其研究过程不受科学规范约束,但需要对变动的情况做详细报道和评析。 5、特别注重运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去收集资料;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去思维,去分析资料,从而形成理论。而不像科学研究比较重视统计推断、客观实证和演绎推理法。

  5. 我们还可认识质的研究的大致过程: 确定研究目的 → 进行研究设计 → 采用有意抽样法抽取研究样本(对象) → 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直接接触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通过亲身体验去了解情况 → 在自然情境中,通过访谈(录音、录像)、参与性观察、写备忘录、写日记、做实地笔记、照相和实物分析去收集资料 → 分析研究者和研究关系对研究过程的影响,以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互动的变化情况 → 运用归纳法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质的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意义建构做解释性理解,形成理论 → 撰写研究报告。

  6. 质的分析是指对事物的性质和特质的分析,包括对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对引起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事件(故事)的发生情境、生成状态、变化过程、变化结果和变化原因的分析。质的分析是指对事物的性质和特质的分析,包括对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对引起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事件(故事)的发生情境、生成状态、变化过程、变化结果和变化原因的分析。 质的分析的缺点是不精确,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资料的质的分析过程是:分析单元的确定 →形成概念 → 归类分析。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分析过程。 二、资料的质的分析过程

  7. 1、阅读收集的资料 阅读收集的资料应达到“熟”、“透”、“化”的程度。 “熟”,是指熟知已收集资料的类型、内容、数量、可用程度,以及不同资料之间的关联性。“透”,是透彻理解资料的内容实质及其潜在的意义。“化”,是能够正确分析已收集的资料与研究目标之间的联系,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对资料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引发顿悟、灵感,有体会心得和资料意义的创生。 具体步骤如下:

  8. 2、资料登录与赋予相关概念 将收集的资料(如系统的访谈记录资料)打散成小段或块,按原始的分析单元进行登录,如,按原始类目,或按“语言单位”,或按“段落大意”等进行登录。根据每小段(块)原始资料的内涵和研究者的直觉,赋予一个相关概念,然后将蕴含相同意义的每小段或每小块资料组合在一起,并赋予概念码号。

  9. 3、建立编码和档案系统 登录完后,将所有的码号汇编起来,组成一个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建构的系统的编码本。编码本既要集中反映原始资料的“真实”面貌,又要便于研究者在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原始资料登录和编码后,还要建立档案系统,包括资料分类档案以及档案的检索系统。 原始资料的登录、编码、分类的过程也是资料的质的分析过程。这一过程中,每一环节都以资料的内容实质和意义建构的分析为基础和前提。

  10. 质的分析的方法很多,包括叙事性、解释性、思辨性分析方法。有的方法是从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移植过来并经改造而形成。有的方法则为教育研究者在实践中所创。这里阐述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者比较熟悉的若干种分析方法。质的分析的方法很多,包括叙事性、解释性、思辨性分析方法。有的方法是从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移植过来并经改造而形成。有的方法则为教育研究者在实践中所创。这里阐述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者比较熟悉的若干种分析方法。 这里阐述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者比较熟悉的若干种分析方法。 三、质的分析方法

  11. (一)“人种志”分析法 这是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或“人种志”方法,这种分析法以真实细致地描绘人及人的文化为主要特征,是质的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 人种志研究者认为,研究者可在当地人的语言、文化、符号和社会生活结构中寻找本土意义。作为“当地人”的被研究者的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故应关注其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及产生这种意义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者作为“异文化”群体的人,应与被研究者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意义建构并对他们的文化进行整体性描述与分析 。

  12. 这种方法用于教育研究资料的质的分析上 首先,要分析资料中的人及文化背景。要分析教育研究者长期地与被研究者生活在一起,或一起工作、学习或交往、对话等互动的情况和文化背景。特别是要对被研究者的本土语言、文化、行为、社会生活结构进行详细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整体的描绘,从中分析其本土意义及产生这种意义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对他们的实地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意义加以解释。 其次,教育研究者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获得对被研究者及其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要注重理解和解释被研究者的思想观点、生活环境、文化语言,探究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被研究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模式(Reacock,1986),还要对“异文化”及其语言进行翻译,然后赋予研究者的“异文化”,以形成整体的意义 第三,对被研究者进行跨文化分析。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被研究者,将其与其他同类人员进行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教育等方面的跨文化分析。

  13. (二)直觉思维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论述 了直觉思维,给我们很大启示。“直觉”是一种思维的顿悟,它以研究 者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和整体思考为前提和基础。这种分析方法 不像分析思维模式逐一分解问题,按逻辑规范小步子渐进式去寻找 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哲学上的“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而是全面地阅读 研究资料,通过直接观察领会和综合整体判断,快速地把握研究资 料的特质。如通读一篇文章后,经综合思考,立即就发现该文的中 心思想;又如,与某人谈话后,经综合思考,很快就能领悟谈话内 容的实质。

  14. 在教育研究的资料分析中,直觉思维需借助如下条件: 1、对研究资料要认真阅读和理解; 2、将资料的内容与获得资料的当时情境结合起来,进行情境化思考,并反思资料获得的全过程; 3、要善于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比较分析,达到融会贯通; 4、善于联想、猜想、质疑,强化思维灵活性、跳跃性、敏捷性训练; 5、高瞻远瞩,拓展视野,整体地思考和把握问题,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考方式。

  15. (三)意义解释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意义依赖于结构的组成形式以及结构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符号互动论认为,意义产生于人际之间的互动,而语言是人类互动的主要符号。 意义解释法的价值在于: 1.首先,将研究资料的意义揭露出来。客观资料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经过了研究者的解释。 2.其次,使研究者能理解被研究者。研究者之所以能理解被研究者,是因为研究者在对自己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中所发生的情况进行了意义上的解释第三,使研究者提高理性认识。这些意义解释还可帮助研究者个体获得自我意识,提高理性认识。

  16. 教育研究资料分析的意义解释法应重点注意三个问题:教育研究资料分析的意义解释法应重点注意三个问题: 1、要对研究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以及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详见本书第七章第三节),力求客观地、正确地把握研究资料的显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其隐性意义。 2、教育研究者(也是行动者)要注意对本身情况进行分析,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研究对象)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对研究的背景和研究过程的情境进行分析,对研究资料的内容结构及其实在意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创生意义。注意要尊重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取向所造成的不同意义的创生。 3、对于故事性和事件性研究资料的意义解释,可采用叙事性分析法,方法是:首先,研究者要系统认真地通读资料,寻找资料中的故事的发展线索以及组成故事的素材。并用故事线将故事素材(包括事件和人物)串起来。其次,寻找资料中的叙事结构,如引子、时间、地点、事件、冲突、高潮、问题解决、结束等等。第三,对故事进行意义阐释。注重对事件或故事的整体结构、发生过程、表现形态、具体情节、故事发生现场的真实情境、被研究者的个体经验和意义建构、研究者个体的感受和体验等,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串讲和分析。

  17. (四)互证分析法 互证分析法是利用多种资料来源进行互相印证、确认,并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研究资料的真实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角互证法是质的研究效度互证的分析方法。它根据多种资料来源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所获得的资料的一致性,来评估资料的真实性。实际上,三角互证法是一种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从而分析研究资料的真伪。如果资料不一致,或不能互证,它们就可能是不真实的(见图16-7)。

  18. 多种资料来源的三角互证 家长 教师 学生 多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三角互证 查阅学校记录 会见教师 观察学生

  19. (五)因果分析法 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就是因果分析法。 1、解释性因果分析法 在因果关系中,有这种可能:一个原因可能产生许多结果,一个结果往往由许多原因引起。当然,其中有一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教育研究上的因果分析,常常采用一果多因分析法(也称为“解释的个性模式”)和多果共因分析法(也称为“解释的共性模式”)。 2、推理性因果分析法 一果多因分析法和多果共因分析法,均属解释性因果分析法。除此之外,还有推理性因果分析法。推理性因果分析法包括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等。推理性因果分析法在逻辑学中有较详尽的论述

  20. (六)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的方法。比较的种类很多,有对同一事物的历史形态进行比较的纵向比较,有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横向比较,有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同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加以比较以寻求事物共同点的同类比较,有对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正反方面进行比较的相异比较,还有对两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本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事物性质的定质比较。在教育研究中,比较分析的内容很多,如:把不同教育过程、不同教育领域或不同教育阶段作比较分析,以分析它们在本质上的异同点;对教育现象本身内部矛盾的双方进行比较分析,以分清矛盾双方的主次、所处地位、发生的作用等;将同类教育现象作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量的差别;将不同类教育现象作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它们之间质的差别。

  21. (七)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应用对立统一原来分析各种事物的方法。在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时,要注意找出该事物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将事物或问题一分为二,明确地肯定事物或问题的主要方面,要分析变化条件,找出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甚广,例如,教育研究者常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从而揭示学生心理矛盾运动主要是由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而产生的基本规律。又如,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教学过程,从而揭示师生双边活动的对立统一规律;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要素,从而揭示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要素辩证统一的规律。

  22. (八)结构——功能分析法 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叫做结构——功能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要求:①从形式上分析教育现象的内部关系(结构);②从内容上分析教育现象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内部功能);③从教育现象的总体上分析它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外部功能)。 如分析一个班集体,就要弄清这个班集体内部成员的结构情况。如男生与女生比例,优生与差生比例,谁是班干部,谁表现好谁表现差,等等。在分析内部功能上,要分析班集体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从而认识到一个真正良好的班集体是怎样形成的。在分析外部功能上,要分析该班良好班风的形成,对学校其他班级的影响作用;以及该班学生良好的作风是否对社会产生影响作用。

  23. (九)归纳和演绎法 归纳和演绎是两种相关联的推理方法,反映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途径。归纳是指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是从大量的个别事实形成一般性的理论认识的方法。而演绎则是指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是从某一般性的理论认识推导出个别性的结论的方法。

  24. (十)分析和综合法 分析和综合是两种互相关联的分析方法。分析,就是从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进行多维度思考的方法,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认知事物的各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把握它的特殊本质。综合,就是在分析各方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的基础上,把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重新组合来加以思考。通过综合,可以更好地认知研究对象的整体,从事物内在的相互关系中把握整体特征,揭示研究问题的实质。 例如,对一堂课的评价常用分析和综合法。

  25. (十一)科学抽象法 科学抽象法,就是透过现象,抽取本质,对事物作出科学的解释方法。科学抽象通过对各种具体的经验事实的比较、分析,排除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把研究对象中的重要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不进行科学抽象,我们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具体上,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不可能有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 上述质的分析发方法,还可以总括为形成科学理论的方法。形成科学理论的方法是指在已有的事实材料或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或建构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

  26.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