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七章 诱变育种. 一、诱变育种成就和意义 利用 理化因素诱发 植株发生 变异 ,再通过后代的鉴定和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历史 1927 年, Muller 在第三次国际遗传学大会论述 X- 射线诱发果蝇产生大量变异,提出诱发突变改良植物; 之后, Stadler 首次证明 X- 射线可以诱发玉米和大麦突变; Nilsson-Ehle & Gustafsson ( 1930 )利用 X 射线辐照获得了茎秆坚硬、穗型紧密、直立型的大麦突变体。 1934 年, Tollenear 利用 X 射线育成了第一个 烟草突变品种 Chlorina ,并在生产上得到了 推广 。

zek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诱变育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诱变育种 一、诱变育种成就和意义 利用理化因素诱发植株发生变异,再通过后代的鉴定和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历史 1927年,Muller在第三次国际遗传学大会论述X-射线诱发果蝇产生大量变异,提出诱发突变改良植物; 之后,Stadler首次证明X-射线可以诱发玉米和大麦突变; Nilsson-Ehle & Gustafsson(1930)利用X射线辐照获得了茎秆坚硬、穗型紧密、直立型的大麦突变体。 1934年,Tollenear利用X射线育成了第一个烟草突变品种Chlorina,并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 1948年,印度利用X射线诱变育成抗干旱的棉花品种。 诱变源不断丰富和改进,从早期的紫外线、 X-射线到r 射线、ß射线、中子和各种化学诱变剂

  2.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我国的主要业绩: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室; 随后各省也相继成立有关研究机构;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作物上利用辐射诱变育成了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开始应用于蔬菜、糖料、瓜果、饲料、药用和观赏植物育种。 9个品种获国家发明奖,包括:水稻原丰早、棉花鲁棉1号、大豆铁丰18和黑农26等 意义: 丰富和拓宽了变异类型,尤其是自然界很少有的性状变异,增加了可利用基因资源。

  3.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二、物理诱变 1、诱变剂种类和诱变的原理: 电磁辐射 引起生物DNA损伤或断裂,修复时发生错误拼接与复制,辐射后代表现型产生变异,对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加以选择。 (1)紫外线:波长200-390nm,低能电磁辐射。 激发原子外层电子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 穿透力弱,只适用于单细胞组织或生物 (2)X 射线:波长1nm以下,核外电磁辐射, 原子中激发态跃迁到低能态产生射线。 射线特性取决于工作电压和靶材料(钨、钼) 软X 射线:0.1-1nm,穿透力弱(mm),(微效突变) 硬X 射线:0.001-0.1nm,穿透力(cm),早期常用于诱变育种 高能X 射线:10-8-10-3nm,穿透力强

  4.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3)r 射线:波长小于10-3 nm,核内电离辐射,能量高,穿透力强(cm)。 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剂,60%诱变育成品种是利用r 射线 防护:水泥墙体、铅板、金属离子溶液、水体等 辐射源:60Co:由非放射性金属钴在中子反应堆中形成;半衰期5.3年 137Cs:铀裂变产生,半衰期30年,能量是60Co 的一半 处理方式:外照射 慢照射:低剂量长时间(几天至整个生育期)的照射 急照射:高剂量短时间内完成; 设施结构:控制室:升降控制、安全报警、剂量监测、电视监控; 迷道:控制室与照射室之间过道,S、C、L形; 照射室:照射源、储源井、升降装置 处理对象:植株、种子、组织、器官、愈伤组织、花粉(无嵌合体)

  5.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浙江农科院的60Coγ射线种植房 慢照射 种植房 急照射的照射室结构与种植房相似

  6.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黑龙江农科院的60Coγ射线温室 (慢照射)

  7.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四川农科院的钴圃全貌 (慢照射)

  8.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粒子辐射 (4)ß射线:放射性同位素 32P、35S、14C、131I 穿透力远小于r 射线(mm)、但电离密度大 内照射:同位素溶液浸泡、注射处理,常用32P(半衰期短) α射线:氦的原子核。穿透力更弱,电离密度更大。 对有机体内产生严重的损伤,诱发染色体断裂的能力很强。 中子:外照射 (5)航天育种: 利用太空微重力、高能粒子、高真空、缺氧和交变磁场等综合物理诱变因子进行诱变和选择育种研究。 我国于1987年开始进行航天搭载育种,由此育成了大田作物、蔬菜和花卉作物共50多个物种的300多个优良新品种。 特点:诱变作用强、变异幅度大、微突变类型多和有益变异多等优点, 因此对于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改良作用大。

  9.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2、影响辐射效果的因素 原则:目标性状突变率大;诱变当代(M1)死亡率低 植物对诱变剂敏感性 不同的作物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敏感性不一样 多倍体比二倍体钝感; 十字花科、麻类、烟草钝感,豆科敏感; 籼稻钝感,粳稻敏感 作物的不同器官、组织及发育时间和生理状况,敏感性不一样 代谢缓慢比代谢旺盛的阶段钝感 处理前后的环境条件也影响诱变效果 种子含水量,风干种子受 r 射线影响最小 氧气和含水量增加 r 射线损伤和突变率 不同目的性状的最佳诱变剂量不同

  10.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照射剂量控制 放射性强度:放射源 mCi (10-3 Ci); uCi (10-6 Ci) 剂量强度:单位物质吸收的剂量。 照射剂量:伦琴(R)表示,是X和γ-射线的剂量单位 库伦/千克(Coulomb/Kg),相当于3.876*103R(新) 吸收剂量:拉特(Rad)表示 戈瑞(Gray),相当于1J/KG或100Rad(新) 中子流量:单位平方厘米的中子数(n/cm2),也可用Rad来表示。 剂量率:单位时间内物质的吸收剂量 (R / min) 半致死剂量LD50:处理当代植株成活50% 临界剂量:处理当代植株成活40% 各种作物对γ-射线和快中子处理适宜剂量列于表7-3

  11.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三、化学诱变 1943年首先发现脲烷诱发月见草、百合等染色体畸变 1948年,Gustafsson等曾用芥子气处理大麦获得突变体 1、诱变剂种类和诱变原理: (1) 烷化剂:带有一个或多个烷基 在碱性条件下,置换碱基(G)中的氧原子,烷化碱基 烷化DNA中的磷酸 酸性条件没有诱变能力,但引起生理伤害 毒性大,能致癌,易挥发,使用时必须注意通风 主要烷化剂: 甲基磺酸乙酯(EMS) 硫酸二乙酯(DES) 乙烯亚胺(EI) 亚硝基乙基脲(烷)……

  12.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2)叠氮化钠 等电点PI 4.8 在酸性条件下,产生NH3,替代碱基上其它基团(氨基化) 影响DNA的正常合成,它只作用于复制中的DNA 充氧溶液提高诱变效果 诱变效果较好,使用较为安全 碱性条件下无效 对多倍体无效 (3)碱基类似物 DNA 碱基的化学结构相类似的一些物质 渗入DNA取代原有碱基,导致碱基错配 5-溴尿嘧啶(5BU)和5-溴脱氧尿核苷(BUdR)是胸腺嘧啶(T) 的类似物; 5-氨基嘌呤(2-AP)是腺嘌呤(A)的类似物

  13.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2、处理方法: 溶液浸泡处理种子、植物枝条、芽 滴液处理植株切口或花序 结合组织培养 气体熏蒸花粉(烷化剂) 有效PH是成败的关键 烷化剂PI的碱性范围,叠氮钠PI的酸性范围 处理环境影响诱变效果 低浓度、延长处理时间,能减轻伤害,提高存活率和突变率 3、化学诱变剂的特点: ①诱发突变率较高,点突变多,染色体损伤轻,不引起染色体断裂; ② 生理代谢损伤大,容易引起生活力和可育性下降; ③ 使用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诱变效果较好; 对人体更具有危险性

  14.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四、诱变育种的特点 一、 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 一般诱变率在千分之一左右,多种诱变因素可使突变率提高到3%。 二、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 三、 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诱发的变异大多是一个主基因的改变,因此稳定较快,一般经3~4代即可基本稳定,有利于较短时间育成新品种。 四、 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难于掌握 突变类型多种多样,但有益变异性状少,要求大群体。 诱变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与生物技术 复合诱变……

  15.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五、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 1、确立目标性状、选择处理材料 单一性状改良,高频突变性状(早熟、矮秆、抗病) 2、材料选择 选择综合性状和适应性较好的推广品种或优良品系进行诱变处理 多倍体突变体的死亡率低、获得较多的变异,但M2难于观察到变异 花培愈伤组织,处理当代显现,易于识别和选择,缩短育种年限 体细胞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 3、诱变剂和剂量的选择 根据文献和经验,选择目标性状的高频诱变源 确立该诱变源的高频剂量范围,选择 2-3 种不同剂量进行试验 4、处理群体的大小 M2群体大小,M1存活率、目标性状的预期变异率

  16.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六章 诱变育种 4、处理材料的种植和选择 ( 1) M1代植株及种植: 经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出来的植株均称为诱变一代(或M1) 点播、隔离(异花授粉作物) 主茎穗单收或混收:主穗突变率高,密植。 不选择。原因:嵌合体、隐性突变多、多为非遗传的生理伤害变异 处理花粉材料没有嵌合体 (2) M2代及其以后世代的种植: 突变细胞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在M2代变异的遗传性状出现分离的世代,应该加以选择 相当于一个F2群体,大于F2群体 系谱法:每个M1主穗种植一个M2穗行,便于穗行间鉴别,工作量大 混合法:M1每穗混收10-20粒左右,M2混种,选择,M3株行鉴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