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77 Views
戰 爭 研 究 War Study . 俄國政治學家托洛斯基 ( Lev Davidovich Trotsky ):. 你也許對戰爭不感興趣 但是 戰爭卻對你深感興趣. 瑞典學者統計 從公元前 3200 年到公元 1964 年 這 5164 年的時間內 世界上共發生戰爭 14513 次 只有 329 年是和平年代 這些戰爭使 364 億人喪生 損失的財富折合成黃金可以鋪一條 寬 75 公里、厚 10 米 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 蘇聯學者統計 從公元前 1496 年到公元 1861 年 這 3357 年間人類有 3130 年在打仗 和平時期只有 227 年.
E N D
俄國政治學家托洛斯基(Lev Davidovich Trotsky): 你也許對戰爭不感興趣 但是 戰爭卻對你深感興趣
瑞典學者統計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這5164年的時間內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年代這些戰爭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折合成黃金可以鋪一條寬75公里、厚10米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瑞典學者統計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這5164年的時間內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年代這些戰爭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折合成黃金可以鋪一條寬75公里、厚10米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
蘇聯學者統計從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這3357年間人類有3130年在打仗和平時期只有227年蘇聯學者統計從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這3357年間人類有3130年在打仗和平時期只有227年
匈牙利學者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裏世界上爆發了4700起局部戰爭無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匈牙利學者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裏世界上爆發了4700起局部戰爭無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
美聯社調查報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差不多爆發了八百場局部戰爭大約有一千萬人死於戰火!美聯社調查報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差不多爆發了八百場局部戰爭大約有一千萬人死於戰火!
戰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因相互敵視,而干戈相向。他的本義就是:兩個敵對、獨立、且和解無望的意志體之間,發生了武力的衝突,各自一方都想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方之上。戰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因相互敵視,而干戈相向。他的本義就是:兩個敵對、獨立、且和解無望的意志體之間,發生了武力的衝突,各自一方都想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方之上。
因此戰爭的目的,在於將我方的意志,加諸在敵人的身上。我們透過武力,依照特殊之法律規範,有系統的運用暴力,或暴力威脅的手段,達成我們的目標。因此戰爭的目的,在於將我方的意志,加諸在敵人的身上。我們透過武力,依照特殊之法律規範,有系統的運用暴力,或暴力威脅的手段,達成我們的目標。
照傳統國際法的定義,所謂「戰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際法人,以其公共武力衝突時的法律狀態」。照傳統國際法的定義,所謂「戰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際法人,以其公共武力衝突時的法律狀態」。 這當中三個必要的條件是:
國際法定義戰爭的三要件 1.戰爭的主體是國際 法人,是國家之間的 2.戰爭使用的是公共武力,也就是說,是交戰國的軍人 3.戰爭是一種法律狀態, 始於交戰國宣戰,結束於 交戰國之間締結和約
世界政治學辭典(The Dictionary of World Politics) 戰爭是國家團體 所從事的暴力行為
戰爭可被視為是與武力、民族情感、法律認知及民族文化同步而生的一種衝突戰爭可被視為是與武力、民族情感、法律認知及民族文化同步而生的一種衝突
戰爭乃是促使兩個或兩個以上敵對團體進行武力衝突的合法條件戰爭乃是促使兩個或兩個以上敵對團體進行武力衝突的合法條件
戰爭無非是一種暴力行為,其目的乃是迫使敵人執行我方之願望戰爭無非是一種暴力行為,其目的乃是迫使敵人執行我方之願望
由人、部落、民族或國家所組織而成的特定團體,為對抗另一相同或類似群體而引發的戰鬥行為由人、部落、民族或國家所組織而成的特定團體,為對抗另一相同或類似群體而引發的戰鬥行為
戰爭是由二個或數個同種生物群體 ,因個別要求或願望之不同,而引起的暴力抗爭狀態
戰 爭 的 本 質 • 戰爭中的資訊是雜亂分散的 • 戰爭是混沌不明的 • 作戰部隊是複雜而可因應環境改變的系統 • 戰爭不是一種線性現象 • 戰爭是不確定的領域
法國戰爭學權威布杜爾(Gaston Bouthoul): 依目前情勢,人類只有兩種選擇, 其一是繼續為戰爭預作準備, 並不斷促進武器更新與多元化, 以備戰爭的爆發; 其二是將戰爭視為一門值得探討的社會現象, 並投入人力與物力以研究其功能、 組成要素、發生原因等等問題, 以期作有效地防範。
國際關係中的戰爭與和平 國際社會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無政府」狀態,在缺乏「世界政府」(world government) 強力統治的國際社會中, 各個「主權國家」往往積極的建軍備戰, 以求生存自保, 並進而在國際社會中牟取最大的利益; 由此國與國之間產生了互動關係, 此一互動關係遊走在和平與戰爭的光譜中:
戰爭 ← → 衝突 ← → 緊張 ← → 不和 ← → 妥協 ← → 合作 ← → 結盟 ← → 和平
國際關係中的戰爭與和平 逐漸形成所謂的「制度」, 以建構國際體系的秩序, 此一所謂的「制度」, 除了國際法的規範外, 也包括外交磋商、權力平衡、 強權的操縱,甚至不惜兵戎相見, 訴諸戰爭來解決彼此的爭端。
法國社會學家艾宏(Aron): 戰爭不只屬於科學與藝術的領域, 更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部份。 國際關係乃由外交官與軍人共同加以陳述, 前者是身著燕尾服 代表其國家是『動口』, 後者是穿著制服 也代表其國家是『動槍』 。
戰爭研究的科際性 歷史學:戰史、有關戰爭的傳記 與回憶錄、軍事科技發展史 文 學:戰爭小說、戰時日記 音 樂:軍歌、軍樂、戰爭音樂 政治學:國際關係、軍國主義、戰地政務
戰爭研究的科際性 社會學:軍事社會學、戰爭社會學 經濟學:國防經濟、戰時經濟、戰後經濟 行政學:軍事行政學、領導統御 心理學:軍事心理學、戰爭與衝突心理 的研究
戰爭研究的科際性 法律學:軍法、戰爭法 工程學:軍事工程學、兵器工程學 醫 學:軍事醫學 其 他
戰爭研究的層次性 1.國際體系 2.國家與國家之間 3.以國家為核心
戰爭研究的階段性 1.戰爭之準備 2.戰爭之發生 3.戰爭之遂行 4.戰爭之結束 5.戰爭之避免 6.和平研究
戰爭研究的階段性 1.戰爭之準備: 武器的研究製造 軍隊的裝備訓練 國防體制的建立
戰爭研究的階段性 2.戰爭之發生: 危機如何升高 交戰原因之探討
戰爭研究的階段性 3.戰爭之遂行: 戰術 技術 後勤 社會
戰爭研究的階段性 4.戰爭之結束: 調停與媾和 政經社會之復員
戰爭研究的階段性 5.戰爭之避免: 嚇阻 武器管制與裁軍
戰爭研究的階段性 6. 和 平 研 究
戰爭研究的光譜性 1.全面核子大戰 2.全面傳統戰爭 3.有限戰爭 4.低度衝突 5.恐怖主義
戰爭研究的學派 1.傳統學派 2.行為學派 3.戰略研究學派
戰爭研究的發展 1.戰爭觀念的改變 2.「第三波」的戰爭 3.嚇阻仍是未來戰爭研究的重要主題 4.和平研究
嚇阻生效必須滿足三項基本條件1. 能力(capability)2.可信度(credibility)3.溝通(communication)
孫子:「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孫子:「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一七七六年勞埃德(Henry humphrey Evans Lloys)在《德國近代軍事史》中嘗言: 全世界一致公認, 戰爭是世界上最艱難的科學或藝術, 但因為人類心智上不可理解的矛盾, 以戰爭為職業的人卻很少用心去研究, 他們似乎認為只要少數 無關緊要與無用的零碎知識, 即可成為一個偉大的軍官。
一九四四年李德哈特(B.H.Liddell Hart)在《為何不向歷史學習》中嘗言: 對於和平並無萬應靈丹, 但從古今人類經驗的總和中, 可以抽出幾條基本原則: 1.研究戰爭並從其歷史中學習 2.只要可能應盡量保持強大實力 3.在任何情況中都應保持冷靜 4.應有無限忍耐
一九四四年李德哈特(B.H.Liddell Hart)在《為何不向歷史學習》中嘗言: 5.絕勿迫使對方作負隅之鬥, 並應經常幫助他顧全面子 6.假想你自己是站在他的位置, 於是就能夠透過他的眼光來看一切事務 7.應絕對避免自以為是的態度, 再沒有比這種態度, 更能使人變得如此自盲(self-blinding)
一九四四年李德哈特(B.H.Liddell Hart)在《為何不向歷史學習》中嘗言: 8.必須力戒兩種最普遍的妄想: 一心追求勝利, 和認為戰爭不能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