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 講師:黃于家 授課班級:5041 5042 時間:週四13:30-16:30. 第一章 緒論. 世界健康轉型的經驗 人口轉型— 人 口老化,出生率下降,性別分布.. 流行病轉型— 人 口老化,生活型態與疾病相關.. 危害型態轉型— 生 活方式,環境荷爾蒙(戴奧辛鴨蛋,二氧化硫蝦子)與社會重組..

yan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健康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管理 講師:黃于家 授課班級:5041 5042 時間:週四13:30-16:30

  2. 第一章 緒論 • 世界健康轉型的經驗 • 人口轉型—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性別分布.. • 流行病轉型—人口老化,生活型態與疾病相關.. • 危害型態轉型—生活方式,環境荷爾蒙(戴奧辛鴨蛋,二氧化硫蝦子)與社會重組.. • 流行病轉型的分裂—新興傳染病(bird flu..SARS),舊傳染病捲土重來(TB),.. • 台灣健康轉型的經驗

  3. 亞太慢性病患越來越多 • 亞洲太平洋國家(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東加,薩摩亞)癌症與心臟病有越多趨勢,每天二萬五千人因而死亡 • 中國高血壓患者1991-2002上升31% • 中國糖尿病患者1996-2002上升40% • 中國體重過胖者1992-2002上升97% • 預估2030年中國大陸死於心臟血管疾病者將達900萬人(50%為35-64歲人口)

  4. 雙管齊下的食物把關 • 含孔雀石的石斑魚:台灣石斑魚產量居世界42% • 農漁牧食品安全管理法未做源頭至生產端之流程控管… • 污染源與有害添加物標準未見周延 • 罰責過輕(專案撲殺..) • 衛生稽核人力極少

  5. 健康定義與影響因素 • 什麼是健康 • 平均餘命 • 治癒率… • 影響健康因素 • Marc Lalonde—環境,醫療體系(健保體系..),生物遺傳,生活方式p.9

  6. 台灣民眾健康型態 • 健保與成本效性(cost effectiveness) • 英國NICE經驗,澳洲NHMRC..要求處方藥物檢附經濟評估報告—將財務焦點由總額預算擴大之 • 3600億的總額預算中約800億為藥費支出,可開立藥物有14000種,衛生組織基本用藥316種 • 如輕型高血壓患者服用ß阻斷劑或利尿劑chlormethiazide 與其他藥物之成效比較 (王榮德,2005)

  7. 第二章 健康飲食 • 飲食指標 (p.20)—自我檢視 • 飲食指南 • 營養不均—營養過多,營養不良(需求< >攝取) • 食物 • 酸性食物--把食物以「酸鹼」二分為「好壞」是錯誤。 • 鹼性食物 • 添加物—糖精(甜度為蔗糖400-500倍,原料為甲苯,氯磺酸等,過多影響胃消化鋂與小腸作用)

  8. 食物的酸鹼﹐並不是憑口感﹐而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在體內吸收代謝後的結果。食物的酸鹼﹐並不是憑口感﹐而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在體內吸收代謝後的結果。 • 食物代謝後所產生的磷酸根﹑硫酸根﹑氯離子等離子比較多﹐就容易在體內形成酸﹐而產生酸性反應。如果產生的鈉離子﹑鉀離子﹑鎂離子﹑鈣離子較多﹐就容易在體內產生較多的鹼﹐形成鹼性反應。這和食物中的礦物質含量有關。 • 一般來說﹐含有硫﹑磷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是酸性食物;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為鹼性食物。

  9. 將食物乾燥燒成灰後,用酸鹼滴定中和可得知。硫﹑磷多過鉀﹑鈣﹑鎂-酸性;鉀﹑鈣﹑鎂多過硫﹑磷--鹼性。牛奶含有豐富的磷﹐但是鈣質更多﹐因此是鹼性食物。食鹽的成份是氯化鈉﹐在體內解離的氯離子及鈉離子一樣多﹐剛好酸鹼平衡﹐所以是中性。糖、油、醋、茶等食物所含的礦物質含量甚微﹐因此可視為中性食物。將食物乾燥燒成灰後,用酸鹼滴定中和可得知。硫﹑磷多過鉀﹑鈣﹑鎂-酸性;鉀﹑鈣﹑鎂多過硫﹑磷--鹼性。牛奶含有豐富的磷﹐但是鈣質更多﹐因此是鹼性食物。食鹽的成份是氯化鈉﹐在體內解離的氯離子及鈉離子一樣多﹐剛好酸鹼平衡﹐所以是中性。糖、油、醋、茶等食物所含的礦物質含量甚微﹐因此可視為中性食物。 • 汽水﹐因為在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磷﹐所以是酸性食物。動物性食品中﹐除牛奶外﹐多半是酸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除五穀﹑雜糧﹑豆類外﹐多半為鹼性食品;而鹽﹑油﹑糖﹑咖啡﹑茶等﹐都是中性食品(如橘子或檸檬含的有機酸人體可以新陳代謝﹐是鹼性食品

  10. 健康飲食之趨勢 • 微量元素—鈣質, • 全穀食物 • 高纖飲食 • 喝好水 • 生機飲食 • 反式脂肪(Trans Fat/Hydrogenated )的避免--並沒有所謂安全劑量(是動物性奶油(如安佳奶油)和氫化植物油(如雪印的超軟奶油)。 • 烹飪工具之選擇

  11. 氫化技術為了讓液態植物油成為固態,並可以高溫重複油炸,增添食物酥脆口感。反式脂肪不但影響身體脂肪酸代謝,也會阻礙細胞膜合成及荷爾蒙製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氫化技術為了讓液態植物油成為固態,並可以高溫重複油炸,增添食物酥脆口感。反式脂肪不但影響身體脂肪酸代謝,也會阻礙細胞膜合成及荷爾蒙製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目前正在研究反式脂肪與孩童過敏、成人糖尿病及大腸癌的關聯性。 • 2004年丹麥--含有超過2%以上的反式脂肪均不得販售。 • 台灣並未規定食品標示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含量,加上消費者對於反式脂肪並不了解,隱藏在周邊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可能高過想像。

  12. 美國食物金字塔(Food Guide Pyramid) • 1992年公佈之後,仍修訂中…. • www.usda.gov/cnpp/pyrabklt.pdf • www.mypyramid.gov

  13. 六大營養素 • 碳水化合物--五穀根莖 • 蛋白質--蛋奶魚肉 • 維生素--蔬菜,水果 • 礦物質-- • 脂質--油脂類 • 膽固醇 • 非飽和 • 飽和 • 水

  14. 蛋白質 • 胺基酸(Amino Acids) • 必須胺基酸—9種 • 非必須胺基酸—11種 • 條件/半必須胺基酸 • 多狌鏈peptide bond胺基酸 • 蛋白質變性 • 一級,二級,三級,四級蛋白質

  15. 體內對蛋白質需求與利用 • 消化與吸收:蛋白質需求量約佔每日卡洛里之2-8% • 生長--膠原蛋白(collagen)又叫膠原質 • 組成各種細胞外間質的聚合物,扮演結合組織的角色,是細胞外基質最重要的組成分,同時也是動物結締組織最主要的構造性蛋白質 • 主要是以不溶性纖維蛋白的形式存在,在人體的組成中,約占蛋白質的33%,保護並連結各種組織支撐起人體 • 酵素與荷爾蒙 • 抗體—血液蛋白質 • 水分與電解質平衡—水腫出現 • 酸鹼平衡—離子濃度 • 供給能量

  16. 蛋白質品質之選擇 • 評估法 • 高品質蛋白質 • 完全蛋白質—含適當必須胺基酸者 • 不完全蛋白質—缺乏一或數種必須胺基酸者

  17. 植物蛋白質卡洛里分布 • 豆類(黃豆芽,寬豆,扁豆,菜豆..)54-23% • 穀類(小麥芽,玉米,喬麥,大麥,糙米)31-8% • 水果(檸檬,甜瓜,櫻桃,香蕉,蘋果)16-1% • 蔬菜(菠菜,甘藍菜,綠豆,青椒,茄子)49-6% • 核果類(南瓜子,花生,芝麻,杏仁,腰果)21-8%

  18. 碳水化合物 • 膳食中50-70%能量應來自於複雜碳水化合物 • 簡單醣類 • 單醣 • 雙醣 • 複合醣類 • 寡醣 • 多醣

  19. 穀物整粒吃 • 常見穀物:大米,小米,大麥,小麥,燕麥,黑麥,玉米,高粱 • 穀物之纖維,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集中於麥芽與麩皮中 • 精緻穀物的膳食增加食道癌的可能因素為缺少微量元素,非穀物本身;但是黴菌污染的玉米,小麥與小米,卻有增加食道癌機會 (94.08.29中時電子報)

  20. 醣類功能與吸收 • 功能p.36 • 消化與吸收 • 攝取問題

  21. 脂質 • 脂肪酸碳鏈之長度 • 長鏈脂肪酸—熔點高 • 中鏈脂肪酸—碳數6-12之間 • 碳鏈飽和度 • 飽和脂肪酸—碳原子無雙鍵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一個雙鍵 •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22. 磷質脂(lecithin) • 由脂肪酸、甘油、磷酸和膽鹼所構成的化合物,廣泛地存在於組織細胞膜中。是一種乳化劑 • 卵磷脂主要的功能是能夠把人體內多餘的膽固醇代謝出體外。另一重要的物質--膽鹼,是一種對於神經活動有所助益的化學物質,膽鹼是腦神精傳導化學物質acetyl-choline以及許多重要的化學訊息物質的前身,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膽鹼與學習和記憶力有關,因此攝取適量的卵磷脂,對於腦部發育以及學習力均有幫助。

  23. 三酸甘油脂 • 血 脂 肪 的 一 種 , 又 叫 中 性 脂 肪 ,是 由 腸 道 吸 收 食 物 中 的 脂 肪 及 由 肝 臟 合 成 , 其 正 常 值 為 25 至 150 mg/dl 之 間 。 • 進 食30分上升而 在6 小 時 後 達 到 最 高 值 , 因 此 檢 查 時 必 須 在 空 腹 8 小 時 以 上 才 可 以 抽 血 。。 避 孕 藥 、 類 固 醇 、 高 糖 份 食 物 、 長 期 多 量 喝 酒 , 會 使 血 清 中 產 生 高 三 酸 甘 油 脂 血 症 。 • 血脂肪 • 含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磷脂。 • 脂蛋白主要包括:乳糜小滴、極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與來源、所攜帶的脂肪量與疾病的關係均各有所不同

  24. Omega-3 • Omega-6 • EPA是一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且是對人類身體健康有益的脂質。EPA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緩和一些發炎反應,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抗憂鬱同時也可能預防阿茲海默症。 • ARA是一種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通常存在肉類、雞蛋與牛奶,它對心智發展是相當重要。 • 攝取Omega-3與Omega-6脂肪酸的來源多為動物與魚類。經過基因轉殖的植物可能成為這類脂肪酸的良好來源。 • 由於魚類具有某種程度的毒物累積,如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戴奧辛,基於上述的原因,魚類的出貨量有下降的趨勢,如今生化公司能提供一個較安全且脂肪酸含量豐富的植物性來源。

  25. 能量平衡 • 基礎代謝率 • 運動熱效應 • 食物熱效應 • Yo-Yo效應 • 當妳未攝取到基本熱量時,身體對食物的吸收能力便增加,而減少消耗;更悲慘的事還在後面,當妳一開使吃東西,身體便迅速吸收儲存熱量,反而讓身形擁腫,再一次節食減重時,就造成惡性循環也就是YO-YO效應。

  26. 常見飲食問題 • 膽固醇迷思 • 膽固醇是固醇,固醇屬於脂質類。 • 膽固醇只在動物體內產生,植物並不會含有膽固醇。 • 膽固醇的主要功用是建造細胞膜和製造某些荷爾蒙。 • 高脂食物的膽固醇含量不一定高。反之,有些低脂食物(例如魷魚)也可能含大量的膽固醇。 • 含有豐富膽固醇的食物包括蛋、動物內臟、軟體動物、魷魚、墨魚、豬油和動物脂肪。 • 攝取過量膽固醇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27. 第三章 健康體能 • 心肺能力 • 身體組成 • 肌耐力 • 柔軟度 • 平衡與反應力

  28. 自我體能檢測 • BMI • 屈膝仰臥起坐—腹肌 • 柔軟度—肌肉,韌帶與組織伸展度 • 三分鐘登階—心肺功能 • 運動處方與處方—333 • 健身運動基本原則—p98

  29. 第四章 心理與睡眠健康 • 每天持續的一些壓力對於健康影響遠超過一次巨烈災變,因為心臟輸血量持續受影響(長期壓力者死亡率比無壓力者高40%)

  30. 壓力的評估 • 壓力大小--認知評估後的結果/SRRS • 初級評估:意義性(失落?還是挑戰?) • 次級評估:個人因應能力 • 壓力源 • 正向事件 • 負向事件 • 模糊事件 • 無法控制事件

  31.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可以來自不同創傷事件:暴力攻擊或施虐; 被綁架或監禁; 受虐兒童、嚴重的意外如車(火車)禍; 以及自然災害如水災、或地震。或是其目睹的事件,如大屠殺、房屋被炸毀或空難。 • 美國約有520萬人為此所苦,女性較男性多。會在任何年齡發生,證據顯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可能與家族有關常伴隨憂鬱、物質濫用和一項或多項其他焦慮症。 • 症狀通常會在創傷後3個月內發生。有些人在6個月內痊癒,有些則持續更久。可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協助。

  32. 壓力生理反應 • 認知—正面,負面(恐懼,憤怒,憂慮..) • 面對fight/逃避flight • 心跳加速,瞳孔擴張,血管收縮,支氣管擴張,肝醣轉換,脾臟收縮,腎上腺素分泌,腸運動變慢 •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p.117

  33. 壓力分泌相關荷爾蒙 • Catecholamine • Epinephine • Norepinephrine • TSH—刺激甲狀腺分泌(刺激代謝) • ACTH—分泌類皮質糖與礦物質皮質醣p119 • Corticosteroids • Cortisol

  34. 過勞死 • 近15年來才被醫界命名,據WHO統計,過勞死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美、英、日、澳等地都曾爆發。年齡多在20至45歲之間。 • 過勞死是長期慢性疲勞之後誘發的猝死,這些患者大都有疾病存在,卻不自知或不以為意,才病發突然死亡。 • 慢性疲勞的診斷不是一眼就可明辨,醫界把它定義為持續或斷斷續續疲勞達6個月以上,休息也無法改善,並且伴有頭痛、喉嚨病、發燒、耳鳴、肌肉痠痛、衰弱無力、憂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 日教授從37名過勞死研究中,分析出過勞死的人生前常出現:不斷自訴疲憊、抱怨工作不順利、埋怨老闆、常表示要辭職、回家懶得再動、假日也覺負擔、做不完的工作、假日也忙碌、晚上失眠等。

  35. 重要名詞 • 壓力緩衝說 • 配對假說(matching hypothesis) • 人格特質 • A型性格—再加上憤怒,敵意,憤世嫉俗 • H型人格

  36. 失落與剝奪 • 剝奪 • 悲傷歷程 • 初期反應 • 抗議 • 解組 • 重組

  37. 睡眠健康 • 睡眠週期 • 快速動眼(1/4) • 非快速動眼(3/4) • 入睡 • 淺睡 • 漸入熟睡期 • 熟睡期

  38. 1929年德國精神科醫師Hans Berger成功地以至於頭皮上電極記錄腦波之後,至今腦波圖仍是研究睡眠最客觀的依據。 • 睡眠中的狀態可以分為非快速眼動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以及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兩個狀態,每一個睡眠循環由NREM與REM組成,一個晚上重複4~6次的睡眠循環[Coren, 1998]。 • 睡眠學研究學者由腦波圖觀察,區分睡眠為清醒階段、NREM四個階段以及REM睡眠時期:

  39. 清醒階段:當注意力十分集中時會出現14~30Hz的β波,而清醒時的腦波圖是屬於7~13Hz的α波,α波的出現不代表進入睡眠而是處於放鬆舒服的狀態。清醒階段:當注意力十分集中時會出現14~30Hz的β波,而清醒時的腦波圖是屬於7~13Hz的α波,α波的出現不代表進入睡眠而是處於放鬆舒服的狀態。 • NREM第一期:接著進入NREM狀態的四個時期,NREM第一期α波降低50%以下,出現頻率更低的θ波(4~6Hz)。 • NREM第二期:NREM第二期θ波更多,但仍屬於不規則的狀態。 • NREM第三、四期:NREM第三期與第四期屬於深眠的階段,此時頻率1~3Hz的慢波(Slow activity)增加,稱為δ波,波形規律而緩慢。 • REM時期:深眠後慢慢移出至淺眠,此時也是夢境發生的時刻,翻身與姿勢改變常發生於REM時期之後。

  40. REM時期呼吸、心跳、血壓是呈不規則,而臉部肌肉完全放鬆,男性勃起,眼球快速動作。Czeisler[1999]等人指出體溫最低點出現於午夜1點到4點,這是身體新陳代謝最緩慢的時候,第二低潮點為下午一點至四點間,這都是最容易入睡的時段。REM時期呼吸、心跳、血壓是呈不規則,而臉部肌肉完全放鬆,男性勃起,眼球快速動作。Czeisler[1999]等人指出體溫最低點出現於午夜1點到4點,這是身體新陳代謝最緩慢的時候,第二低潮點為下午一點至四點間,這都是最容易入睡的時段。 • 睡眠生理週期也會隨年齡改變,成人時每一睡眠週期約為90~110分鐘,REM睡眠佔總睡眠的25%。老年期NREM第三第四期的深眠階段時間減少,甚至消失,睡眠效率低於80%以下。 • 第三第四期的深眠階段時間減少,甚至消失,睡眠效率低於80%以下。

  41. 失眠vs 多眠 • 診斷精神生理性失眠至少必須包含: • (1) 失眠伴隨白天功能的降低。 • (2) 有學習性睡眠阻卻聯結的發現。例如: • 1)  愈嘗試入睡愈無法入睡,反而於單純的事情下(如看書、看電視)有可能睡著。 2)  在臥室或睡眠相關的活動會有制約性的警覺,也就是表示在家中會睡不好而外出時或不是在正常睡眠時間時會睡的較好。 • >9小時—多眠…<6小時—失眠 • 嗜睡、多眠稱不上是一種疾病,是一種睡眠障礙的徵狀。導致嗜睡的原因像是患有憂鬱症(Depression)、或是病毒感染後嗜睡(Postviral fatique)等,另近三成者是起因於睡眠不足,經常且持續性熬夜所引起白天急性嗜睡現象

  42. 第五章 避免成癮物質 • 香菸 • 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刺激物質 • 二手菸 • 主流煙 • 側流煙 • 肺癌的高危人群:三個 “20” 口訣『吸煙20年以上』、『20歲以下開始吸煙』與 『每天吸煙20支以上』。

  43. 檳榔與口腔癌 • 檳榔子中主要成分包括多酚化合物(Polyphenolic compounds)、檳榔鹼( Alkaloids)、粗纖維、脂肪(Fats)、醣類等(IARC,1985)。檳榔鹼是其中咀嚼後可產生提神(興奮性)及保暖感覺的成分。 • 長期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約 9成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的習慣) • 檳榔中多酚類化合物於鹼性環境(紅灰)轉變成致癌含氧自由基,加以黃樟素的危害.. • 黃樟素是一種自然界的精油,在黃樟木、九層塔及荖花中都有,常用於化妝品、香水及食品添加物。九層塔中的黃樟素含量不高,一粒檳榔中的荖花,約有5000ppm的黃樟素,才值得重視 • 其他如吸煙、喝酒、陽光照射過度(唇癌)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或殘根,製作不良或破損的補綴物(如假牙、套子及長期營養不良﹞等都是造成口腔癌發生的可能原因

  44. 口腔黏膜顏色發生變化-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正常是粉紅色偏紅,出現白色或紅色兩極化的顏色都是不正常的,若紅中帶白,則是比較嚴重的狀況,再如舌尖出現深紅中帶有白色點狀,90% 是早期口腔癌。 • ※潰瘍-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 • ※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感〉。 • ※舌頭運動與知覺-組嚼、吞嚥或說話困難。 • ※顎骨與牙齒-顎骨的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有時合併有知覺異常〈如下唇麻木感〉,或牙齒動搖等症狀。

  45. 酒精代謝 器官病變與敏感反應

  46. 酒測濃度生理反應 • 血液酒精濃度對人體影響: • 血液酒精濃度10~50 mg/100ml(呼氣酒精濃度換算0.047~0.238 mg/l):症狀為精神欣快,注意力、判斷力減低,抑制力變小。 • 血液酒精濃度50~100mg/100ml(呼氣酒精濃度換算 0.238~0.467 mg/l):症狀為興奮或鎮靜,肌肉協調能力受損,反應遲鈍。 • 血液酒精濃度150~300 mg/100ml(呼氣酒精濃度換算0.714~1.428 mg/l):症狀為精神錯亂,平衡感受損,言詞不清,定向力障礙,感覺障礙。 • 血液酒精濃度250~400mg/100ml(呼氣酒精濃度換1.190~1.904 mg/l)昏呆、木僵、昏睡、肌肉失調明顯,大小便失禁。 • 血液酒精濃度 400~500 mg/100ml(呼氣酒精濃度換1.904~2.380mg/l)昏迷,完全失去意識,呼吸循環虛脫、死亡。

  47. 藥物成癮 • 成癮 • 耐藥性 • 生理依賴 • 心理依賴 • 種類 • 興奮性藥物: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搖頭丸和古柯鹼(檳榔),咖啡因和茶鹼。 • 二、中樞神經的抑制劑:酒精和鎮靜安眠藥(FM2)。 • 三、鴉片類物質:止痛藥或止咳劑,包括嗎啡、可代因、速賜康,及海若因等。 四、迷幻藥:LSD、日本磨菇psilocybin五、吸入性的化學物質:大麻(和印度大麻)、香菸與煙草等。六、麻醉藥品:K他命(ketamine)和天使塵phencyclidine。七、有機物質:有機溶劑、汽油和強力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