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2.22k Views
學. 習. 內. 容. 金融市場概論. 金融體系的意義與功能 金融市場的特性 金融市場的分類 金融市場發達的條件 金融體系的七大變革 全球金融結構的八大迷失. 金融市場的意義. 「金」係指「資金」,「融」係指「融通」,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 金融市場 是各種金融商品交易或資金供需的市場,它讓資金供需雙方能互通有無,以完成金融交易並協助經濟活動。. 正式金融市場 ( 股票、債券、票券等 ). 圖 1-1 資金失衡之調整. 外部直接融通. 非正式金融市場 ( 個人借貸、互助會、未上市櫃證券 ). 外部融通.
E N D
學 習 內 容 金融市場概論 • 金融體系的意義與功能 • 金融市場的特性 • 金融市場的分類 • 金融市場發達的條件 • 金融體系的七大變革 • 全球金融結構的八大迷失
金融市場的意義 • 「金」係指「資金」,「融」係指「融通」,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 • 金融市場是各種金融商品交易或資金供需的市場,它讓資金供需雙方能互通有無,以完成金融交易並協助經濟活動。
正式金融市場(股票、債券、票券等) 圖1-1 資金失衡之調整 外部直接融通 非正式金融市場(個人借貸、互助會、未上市櫃證券) 外部融通 正式金融市場(存貨、信託、基金、保險等) 外部間接融通 非正式金融市場(地下錢莊、地下投資公司) 資金失衡 保留盈餘 內部融通 資本公積 折 舊
金融市場之角色 • 資金媒介:提供各種資金交易,充當資金供需的橋樑。 • 資金供輸:資金對於經濟體系,就如同血液對於人體。 • 資金調節:金融市場對於一國經濟的重要性,就像心臟對於人體一樣的重要。
要素市場 圖1-2 經濟與貨幣循環 要素報酬 提供生產要素 稅 稅 廠 商 政 府 家計單位 補貼 移轉 利息、股利 金融市場 儲蓄 消費支出 提供消費財 產品市場
圖1-3 金融體系提供的主要服務或功能 金融體系 金融市場 金融中介 資金 資金 資金有餘者 (儲蓄者) 資金不足者 (借入者) 報酬 報酬 風險 分擔 流動性 資訊
金融體系提供的主要服務或功能 • 風險分擔:提供安全的交易環境,減少資金交易的不確定性,以分散、消除或規避風險,俾使資金融通或交易能順利進行。
金融體系提供的主要服務或功能(續) • 流動性的提供 • 提供各種流動性的金融資產 • 提供迅速安全的支付系統 • 資訊收集與揭露
金融市場的特性 • 「資金」交易的市場 • 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 • 「抽象」的市場 • 「公開」的市場 • 較不注重「私人」關係
直接金融 是指資金不足者(需求者),以發行直接證券方式,向資金有餘者(供給者)取得資金。 間接金融 是指資金有餘者將餘裕資金「存入」或「信託」予金融中介機構,再由金融中介機構將此資金「貸放」給資金不足者,又稱為金融中介。 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
圖1-4 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 銀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機構 存 單 、 信 託 憑 證 借款憑證 資 金 (間接證券) 資金 資金 資金 資金需求者 資金供給者 金融市場 證券 (直接證券) 證券發行 間接金融 直接金融
直接金融快速興起的原因 • 利率處於相對低檔 • 直接金融訂價較有彈性 • 可籌措長期、大量的資金 • 直接金融市場參與者快速增加 • 信用評等制度建立 • 直接金融籌資方式較多元化且條件放寬 • 企業上市、上櫃之標準放寬 • 資產證券化興起
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 有組織與無組織市場 金 融 市 場 的 分 類 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債務市場與股權市場 國內與國際金融市場
集中市場 是指在「集中」的交易場所,交易「標準化」商品的市場。 店頭市場 是指在非集中的交易場所,如證券商的櫃檯,交易「個別化」、「特殊化」等「非標準化」商品的市場。 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
圖1-6 台灣證券交易市場的分類 集中市場 (台灣證券交易所) 集中競價 普通交易採集中競價;大額交易採議價 店頭市場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證券市場 未上市櫃市場 人工議價
圖1-7 集中與店頭市場有價證券交易的比重(2012)圖1-7 集中與店頭市場有價證券交易的比重(2012) 集中市場 店頭市場
債務市場 是債務憑證發行與買賣的市場;表彰對發行人有本金、利息請求權的憑證,稱為債務憑證。 股權市場 是股權憑證發行與買賣的市場。表彰對發行人有股權請求權的憑證,稱為股權憑證。 債務市場與股權市場
債務市場與股權市場(續) • 債券交易大幅成長的因素 • 債券發行量快速成長,市場籌碼大幅增加 • 投資理財觀念的改變 • 附買(賣)回交易較為靈活 • 債券交易效率提高 • 近年來,利率水準處於低檔,有利債券發行與交易
「有組織」的金融市場 係指有管理、有制度、合法的金融市場。 「無組織」的金融市場 係指缺乏管理、沒有制度或非法的金融市場,又稱為「地下金融」、「黑市金融」或「非正式」的金融市場。(有關地下金融請參閱本章「金融探索」) 有組織與無組織的市場
國內與國際金融市場 • 國際金融市場的特色 • 以國際通貨為交易媒介 • 資金交易自由化、國際化 • 有健金且發達的外匯市場 • 面臨國家風險與匯兌風險
表1-6 常見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金融市場發達的條件 多樣化的交易工具 大量儲蓄的供給 完備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 健全的信用制度 • 透明化的管理規則 • 健全的中央銀行與銀行制度
表1-7全球前5大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 • 國際金融中心係指,國際金融業務及交易行為高度集中的地區。 • 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或優勢:完善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且具有貿易自由、金融自由、產權保障、低稅率、完善有效的司法體制與金融監理。
金融體系的七大變革 • 解除金融管制 • 金融全球化 • 金融機構持續整合 •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要性提高 • 資本市場的快速成長(見圖1-13) • 金融商品推陳出新 • 新金融機構不斷出現
金融結構的八大迷思 股票並非企業最主要的外部融資來源 發行有價證券並不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方式 直接金融的重要性並沒有大過間接金融 銀行才是企業最主要的外部資金來源
圖1-14 台灣、美國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 美國 台灣
金融結構的八大迷思(續) 金融體系是經濟體系中規範最嚴格的部分 只有大型且健全的企業才能透過證券市場籌資 抵押品是家計單位與企業在債務契約中很重要的特性 債務契約通常是極為複雜的法律文件,且有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