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十五講 遣返柬埔寨

第十五講 遣返柬埔寨. W. Courtland Robinson 博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難民和疾病研究中心 . A 部份: 柬埔寨 1970—1990 年. (譯註: 柬埔寨近代史參見-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 東南亞政經專題期中報告:柬埔寨王國 〉 www.ncku.edu.tw/~cseas/report/cambodia2002-yu.doc ). 柬埔寨. 泰國. 資料來源: Robinson, W. C.《 雙重目光: 柬埔寨難民 在泰國的 歷史 》 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 1996 年出版. 越南. 柬埔寨. 邊境營地 省會.

tos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五講 遣返柬埔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講遣返柬埔寨 W. Courtland Robinson博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難民和疾病研究中心

  2. A部份:柬埔寨 1970—1990年 (譯註:柬埔寨近代史參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東南亞政經專題期中報告:柬埔寨王國〉www.ncku.edu.tw/~cseas/report/cambodia2002-yu.doc)

  3. 柬埔寨 泰國 資料來源: Robinson, W. C.《雙重目光:柬埔寨難民在泰國的歷史》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 1996年出版 越南 柬埔寨 邊境營地 省會

  4. 柬埔寨:1970—1975 • 1970:施漢諾王子被右翼政變推翻 • 美國支持新領導人龍諾將軍 • 北越支持高棉的共產黨,亦稱紅色高棉(赤柬) • 五年內戰,50萬人死亡,估計有2百萬人流離失所

  5. 柬埔寨:1975 • 1975年4月17日:赤柬攻陷首都金邊,和: • 強迫4至5百萬居民徒步到勞改營 • 驅逐外國人 • 廢除市場和貨幣 • 關閉佛教廟宇 • 消滅國家敵人

  6. 柬埔寨:1975—1978 • 超過2百萬柬埔寨人死於處決,工作過勞,飢餓或疾病

  7. 柬埔寨:1978—1982 • 1978年12月:越南軍隊侵入柬埔寨,趕走赤柬,扶植親越的共產黨政權 • 1979:赤柬勢力帶同成百上千的難民逃至泰柬邊境 • 1982:赤柬聯同兩個非共產政黨組成三頭聯合流亡政府

  8. 柬埔寨:1978—1990 • 在邊境有兩種營地: • 1. 難民營,由聯合國難民署支助 • 2. 流離人士營地,由聯合國邊境救援組織支助,多個柬埔寨反對派管理

  9. 柬埔寨難民在泰國:1979年 • 「行屍走肉」

  10. 人道主義應對 • 極不尋常的人道主義應對 • 物質支援方面成功 • 但是政治上失敗,因為沒有解決根源問題 • 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

  11. 政治拖延了人道主義應對 • 援助分開兩個層面 • 1. 幫助身處柬埔寨的人們,被視為同情政府 • 2.泰柬邊境的救援工作被視為協助反對派系

  12. 1991年泰柬邊境營地地圖 泰國 民主紅色高棉 (赤柬) 柬埔寨 高棉人民民族 解放陣線 (KPNLF) 奉辛比克黨 (FUNCINPEC) 聯合國難民事務 高級專員 (UNHCR) 資料來源:Robinson, W. C. 《雙重目光:柬埔寨難民在泰國的歷史》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 1996年出版

  13. 柬埔寨和平協議(1991年10月) • 四個敵對派系在巴黎簽署和平協議 • 放下武器/解除軍隊 • 由「聯合國在柬埔寨權力移轉機構」接管,直至1993年全國大選 • 容許大概36萬名難民從泰國營地返回自選地點

  14.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的遣返計劃 • 聯合國:安全回歸的五個先決條件 • 1. 全面和平和安全 • 2. 回歸人士得到安置耕地 • 3. 安置耕地清除地雷 • 4. 修建主要道路和橋樑 • 5. 捐款國大力資助

  15. 安置耕地 • 聯合國難民署承諾每個回歸家庭可得耕地2 公頃(5英畝),地點自選 • 有8萬5千家庭暫住營地,難民署需要17萬公頃耕地 • 1991年後期,聯合國尋找耕地代表團在西部省份找到23萬1千公頃的「潛在可供使用耕地」

  16. 安置耕地清除地雷 • 1991年後期,聯合國難民署下命調查回歸耕地區的佈雷情況 • 第一批受清查地區有7萬公頃: • 30,800公頃「可能沒有地雷」 • 28,000公頃「可能有地雷」 • 11,200公頃「佈雷甚多」

  17. 對聯合國難民署遣返計劃的反應 • 聯合國難民署邊界營區調查顯示,90%的居民想根據聯合國計劃回歸 • 有57%(約19萬人)希望回到Battambang省 • Battambang省中最受歡迎的地區是Rattanak Mondol,是近乎2萬7千人的選擇 • Rattanak Mondol受邊境營地的居民歡迎,原因有三個: • 1. 豐富的農業傳統 • 2. 位處與泰國相連的繁榮貿易路線(寶石,木材等) • 3. 接近泰國邊界

  18. 資料來源: Robinson, W. C. 《雙重目光:柬埔寨難民在泰國的歷史》 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 1996年出版 Rattanak Mondol

  19. 小組工作 • 分成小組: • 第一組(或A組):回歸人士 • 第二組(或B組):Rattanak Mondol地區政府 • 第三組(或C組):非政府組織 • 第四組(或D組):聯合國難民署 • 1992年1月:還有兩個月,遣返就要開始。每組要回答以下問題: • 1. 你關心什麼事情和有什麼期望? • 2. 為遣返做好準備,你需要知道什麼或做什麼? • 3. 你期望國際社會提供什麼援助?

  20. 新消息 • 遣返前夕,聯合國難民署收到新消息: • 內戰已摧毀本地經濟,Rattanak Mondol是全省最窮困的地區 • 當地的4,700名居民,大多住在流離人士營地 • 赤柬和政府軍時有開戰 • 新調查發現,七個可能成為回歸人士的安置地點,「全部有地雷,拆除需時甚久。」 • 在知悉聯合國難民署登記的結果前,省和地區政府已報告,謂Rattanak Mondol「沒有能力」吸收回歸人士。

  21. 新消息:小組問答 • 每小組處理特別問題: • 回歸人士:你要去Rattanak Mondol,柬埔寨其他地方,或是留在泰國營地? • 地方官員:你是否依然抗拒任何人回歸,或是利用機會取得國際援助? • 非政府組織:你是否修改Rattanak Mondol的計劃,把行動改到柬埔寨其他地方,或是暫停遣返? • 聯合國難民署:你是否修改遣返計劃,試著把回歸人士送往其他地方,或起碼暫停遣返?

  22. B部份:修改計劃和後果 第十五講遣返柬埔寨

  23. 修改計劃 • 1992年5月:聯合國難民署向回歸人士提出援助選擇方案: • A:耕地,建屋地,建築材料,400天的食物 • B:建屋地,建築材料,400天的食物 • C:現金(成人每人50美元,12歲小童25美元),400天的食物 • 方案A和B有時間滯後,又不是適用於所有地點 • 87%的回歸人士選擇方案C,再融合的金錢援助 • 方案C有彈性,但使人關注到: • 金錢能維持多久? • 可以買到什麼? • 人們會否精明用錢? • 如回歸人士選擇回去的地點依然有敵對衝突,滿佈地雷或是不能到達,聯合國難民署應該怎樣處理?

  24. 禁區政策 • 1992年10月:聯合國難民署訂出「禁區」政策 • 安全危機 • 有地雷 • 不容易到達 • 瘧疾流行,又有其他衛生危險 • 缺乏適宜飲用的水源和公共衛生 • 向希望回到「禁區」的難民解釋,勸喻他們改去其他地方 • 如難民堅持,聯合國安排他們到最接近,又有食物分派的「安全區」

  25. 後果 • 20個省份的64個地區列入「禁區」名單 • Rattanak Mondol是Battambang省兩個禁區之一 • 聯合國難民署在1992年3月開始遣返36萬人 • 約有6千人選擇在Rattanak Mondol定居,少於原先登記人數的25% • Rattanak Mondol依然是赤柬和政府軍隊開戰的前線 • 1994年,全區被迫撤退,在流離人士營地居住了幾個月

  26. 地雷傷亡依然甚高 • 1990年代,該區每七名成年男性有一人因地雷傷亡 • 90人中有一人切肢,是國家平均數的四倍 • 地雷是Rattanak Mondol區傷殘的頭號成因,也是三大死因之一

  27. Rattanak Mondol的地雷受害者

  28. 遣返的後果 • 回歸Rattanak Mondol是慘劇,原因是: • 原先的計劃行不通 • 沒有足夠的訊息來計劃和執行遣返 • 聯合國難民署因應新需求,及時修改最初的遣返計劃,值得表揚

  29. 未完的問題 • 未完的遣返問題 • 再融合方案的金錢援助可以維持多久? • 國際回應是否足夠? • 遣返柬埔寨是否長久的解決辦法?

  30. 總結 • 柬埔寨遣返計劃被歡呼為後勤支援和政治上的成功 • 大部份回歸人士安全回國,及時參加1993年的大選 • 再融合並不容易,因為: • 政治持續不穩定 • 經濟惡劣 • 數百萬個地雷 • 柬埔寨的國民生產毛額平均是270美元 • 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是每1千人有170

  31. 教訓 • 總結來說,Rattanak Mandol個案說明: • 遣返不能這樣處理 • 計劃遣返前,有那些訊息是必需的? • 在向回歸人士作出承諾前,要知道什麼資料? • 要人們負責任行動,應該給他們多少時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