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33 Views
第十六講 衛生與人權 難民衛生的原則. Robert S. Lawrence 醫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A 部: 人權的源起,定義和角色. 第十六講 衛生與人權 難民衛生的原則. 人權的源起. 「人權」這名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聯合國於 1945 年成立後才普遍使用 「人權」代替了希臘斯多亞哲學衍生的「天賦權利」概念。 …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自然定律」被社會達爾文主義錯誤引用,變得頗具爭議性,所以「天賦權利」這概念失去了效用。 「人權」亦代替了啟蒙概念的「男性權利」,當時並不是普遍了解應該包含「女性權利」。
E N D
第十六講衛生與人權難民衛生的原則 Robert S. Lawrence醫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A部:人權的源起,定義和角色 第十六講衛生與人權難民衛生的原則
人權的源起 • 「人權」這名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聯合國於1945年成立後才普遍使用 • 「人權」代替了希臘斯多亞哲學衍生的「天賦權利」概念。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自然定律」被社會達爾文主義錯誤引用,變得頗具爭議性,所以「天賦權利」這概念失去了效用。 • 「人權」亦代替了啟蒙概念的「男性權利」,當時並不是普遍了解應該包含「女性權利」。 • 納粹德國的恐怖歷史重新証實四海通用的人權基本意念。 • 人權成為獨立概念,是過去55年的事。
人權的定義:五個基本成份 • 1. 人權代表個人和團體對分享權力,財富和其他價值的需求。尊重,互相容忍和克制是人權的基本。 • 人權限制了國家的權力:國家透過法治保障個人權利,但不能轉讓個人權利 • 2. 人權包涵法律和道德的層面:表達人文事務的「必然如此」和「應該如此」。 • 「必然如此」的例子:法律禁止虐待。 • 「應該如此」的例子:社會、文化和經濟範疇的權利。 • 3. 人權是全球性,全體人類平等享有。 • 4. 有需要適度節制任何個人或團體的權利,務求其他人能享有同等權利;這有時被稱為「表徵」權利。 • 5. 人權是指「基本」權利,和「非必需」的主張或善行不同。有些人把人權限制為生命的核心權利和同等機會的自由,但排除了那些「只是需求」的東西。
人權的角色 • 「雖然明白規則,不能保證勝利;但越多人知道,就更有可能保護最有需要的人們。」 J. Paul Martin 哥倫比亞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總裁 • 我們傳達越多規管國與國關係的規則,監督國家對公民的責任,我們就有更多機會去推進各處人們的權利。
B部份:聯合國和國際人權法 第十六講衛生與人權難民衛生的原則
成立聯合國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這次戰爭有6千萬人被殺害(約6百萬猶太人死於大屠殺)
聯合國憲章 • 聯合國憲章在1945年6月26日簽訂,同年10月24日生效 • 「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 • 「創造適當環境,俾克維持正義,尊重由條約與國際法其他淵源而起之義務,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會進步及較善之民生,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 • 催生樂觀情緒;許多人相信人類已從「不容忍」的苦果中學習 • 準備擁抱一個全面承認人權的新時代。
世界人權宣言 • 聯合國大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決議通過 • 代表聯合國創始會員的期望 • 劃出人權的範疇
世界人權宣言 第三條 • 人人有權享有 • 生命 • 自由 • 及人身安全
世界人權宣言 第二十二條 • 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並有權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利的實現,這種實現是通過國家努力和國際合作並依照各國的組織和資源情況。
世界人權宣言 第二十五條 • 1. 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 • 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 • 2. 母親和兒童有權享受特別照顧和協助。一切兒童,無論婚生或非婚生,都應享受同樣的社會保護。
聯合國公約 • 聯合國在1966年12月16日提議兩條公約 •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美國沒有認可) •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美國有簽訂) • 賦予人們投票自由,遷徙自由和集會自由 •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有多項權利適用於難民和流離人口,例如第十二條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二條 • 一、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有能達到的最高的體質和心理健康的標準。 • 二、本公約締約各國為充分實現這一權利而採取的步驟應包括為達到下列目標所需的步驟: • (乙)改善環境衛生和工業衛生的各個方面; • (丙)預防、治療和控制傳染病、風土病、職業病以及其他的疾病; • (丁)創造保證人人在患病時能得到醫療照顧的條件。
人權法與流離人口 •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暗示世界社區有責任保障和維護難民人口 • 締約國有責任保護和援助國內流離人口 • 現實中的大規模人口流離不符合人權法
C部份:衛生工作者和人權組織的角色 第十六講衛生與人權難民衛生的原則
衛生和人權 • 衛生專業人員往往是第一批證人之一,見証侵犯人權對個人和社區的生理和心理的傷害 • 行刑處死 • 傷殘肢體 • 病理檢查 • 衛生專業人員面對缺乏食物,保安,合理住宿等併發情況和後果;在沒有直接連繫人權的情況下,為受影響人口當發言人。 • 過去30年,衛生照護人員已自我動員 • 抗議侵犯人權 • 記錄有關對衛生的影響 • 自我反省防止或終止踐踏人權的角色 • 某些情形下,衛生專業人員涉及粗暴踐踏人權
衛生專業人員踐踏人權 • 南非地區醫生漠視Steve Biko因被虐待受傷致死 • 被Wendy Orr揭發 • 智利醫師涉嫌虐待受害人 • 其後四名醫師被醫學委員會開除會藉,以後不可行醫
人權組織 • 有多個人權組織湧現 • 國際特赦組織 • 人權觀察 • 無國界醫生 • 醫師人權組織 • 人權律師委員會
醫師人權組織 • 組織的訓令主要是由〈世界人權宣言〉和其後的公約、協議書有關人權的釋義所界定 • 組織亦借鑑〈1949年日內瓦公約〉和〈1977年附加議定書〉,進一步定義 • 保護和保證醫療中立 • 保護病人和衛生專業人員 • 平民得到照護和人道對待的權利
日內瓦公約的源起 • 1870年,義大利北部的Solferino戰役,無數士兵受傷或瀕臨死亡,但無人施以援手。 • Henry Dunant眼見慘況,回到日內瓦後聯同三名同事,成立紅十字會和大力宣揚第一份日內瓦公約。
1977年附加議定書 • 其後共有四項附加議定書,全部國家都口頭同意遵守 • 時常被違反,例如巴爾幹半島
〈醫師人權組織〉的哲理 • 決定要創立一個衛生專業人員組織,為人權而工作,主要是兩點見識
〈醫師人權組織〉的哲理:第一點見識 • 「首先認識到違反人權大多對衛生有嚴重後果,包括: • 暴力,虐待和強姦的受害個人有生理和心理創傷 • 違反醫療中立 • 強迫放逐 • 使用濫殺濫傷武器 • 集體行刑和其他暴力行為,影響整體人口… • 故意破壞衛生設施和必需的民用基礎建設,導致緩慢形式的死亡 • 流行傳染疫症 • 長期病患不獲醫治 • 或飢餓」
〈醫師人權組織〉的哲理:第二點見識 • 衛生專業人員處於特別地位,收集醫學記錄,具體地證明人權被侵犯 • 這包括為個別人士作體檢,發掘集體墓穴作病理調查 • 醫師人權組織成員Jack Geiger和 Robert Cook-Deegan,兩人在1993年發表合著文章〈衝突和人道危機時醫師的角色:1988至1993年醫師人權組織的實地任務個案研究〉
〈醫師人權組織〉的工作方法 • 醫師人權組織向48個國家派出超過100個實情調查團,直接收集證據 • 擔任發言人角色 • 報告、期刊文章、新聞稿 • 與外國政府和美國國務院官員開會 • 發動群眾寫信 • 建立聯盟
〈醫師人權組織〉的工作方法 • 醫師人權組織領導禁雷聯盟,最後導致國際立法禁止地雷 • 有超過100個國家簽署(美國沒有簽署) • 組織與Jody Williams和其他五個非政府組織分享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 • 醫師人權組織進行培訓和教育工作,回應讓國際人權切合衛生專業人員的挑戰
D部份:人權的應用發展管理社區衛生教育政策和程序的原則D部份:人權的應用發展管理社區衛生教育政策和程序的原則 第十六講衛生與人權難民衛生的原則
評估對人權的影響 • Lawrence Gostin 和 Jonathan Mann(已故)發展出一套指引,用作評估任何政策或干預建議對人權的影響
評估對人權的影響 清楚說明公共衛生的目的 A. 我們想做什麼? B. 我們是否要防止繼續濫用? C. 防止疫症有什麼目的?
評估對人權的影響 評價政策效益 A. 規模是否劃分清楚? B. 干預是否可行? C. 有否考慮其他方案?
評估對人權的影響 政策目標 是否得宜? A. 避免涵蓋不足B. 避免過份涵蓋某些子組別
評估對人權的影響 檢查人權 的負荷 A. 考慮國際法
評估對人權的影響 • 人權分為兩類: • 1. 可偏離的權利:可以暫時取消-例如疫症時期可取消遷徒自由 • 2. 不可偏離的權利:恆久不變-例如言論自由,免受虐待的自由
評估對人權的影響政策是否限制最少的方案? • A.是否為目標人口保留 • 最大的自由? • 如果強制措施是最有效,限制最少, • 要証實這會減少「相當危機程度」的傷害。 • 如果強制措施是必需, • 要保證程序是公平的。
難民面對的人權挑戰 • 流離人口易受許多問題影響:缺乏住宿,食物,衛生等等 • 流離人口中的法治崩潰和權力鬥爭,令問題加劇 • 濫權政府的威脅 • 比穩定人口更需要人權保護
愛滋病疫症是人權挑戰 • 早期的愛滋病受害人包括同性戀者、用針筒注射的吸毒者和他們的伴侶 • 全部都被邊緣化和羞辱指責 • 容易被忽略和被社會踐踏 • 負面批評 • 「他們自作自受」 • 「上帝懲罰他們的罪行」
衛生情況和人權聯繫 • 人口群被邊緣化,他們的權利被有計劃地剝奪,在這情況下疾病傳播更容易;衛生情況惡劣,和沒有認識和保護人權,兩者是直接關連的。 • 雖然難民不同於早期的愛滋病受害者,他們也常被邊緣化,同樣容易受疾病影響,同樣有困難取得基本需求 • 難民的特殊需求,和要特別留意保護他們的人權,兩者是有直接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