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k likes | 2.05k Views
企业职业卫生的实践 马 骏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2012.6 联系电话 :13911077079. 做好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1. 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2. 企业职业卫生的实践. 3. Contents. 一 .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支点之一 , 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Profit 50-70 年代. 90 年代初美国血汗工厂.
E N D
企业职业卫生的实践 马 骏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2012.6 联系电话:13911077079
做好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1 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2 企业职业卫生的实践 3 Contents
一.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支点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Profit 50-70年代 90年代初美国血汗工厂 1979,美国三厘岛核污染事故;1984,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1986,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 others OSH 90年代以后 Enviro- Ment 80-90年代 OSH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构架
从一定角度说,企业“永续经营”的过程也是企业从自身能力出发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从一定角度说,企业“永续经营”的过程也是企业从自身能力出发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做好职业卫生工作能够: 1.吸引、留住、激励员工; 2.通过降低能耗和其他投入而降低成本; 3.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 4.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企业声誉。 5.也是持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方法.
二. 做好职业卫生工作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模式(PDCA)
ISO 9001 零缺限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 、ISO9000 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质量 (Quality) 环境 (Environment) 健康安全(Health & Safety) 零事故 零污染 OHSAS2001 ISO 14001
管理发展趋势 社会责任管理 环境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效率效益管理
50%跨国公司表示将考虑与合作企业签订包含社会责任的内容的合同,意味着环保和劳工权利等与贸易挂钩50%跨国公司表示将考虑与合作企业签订包含社会责任的内容的合同,意味着环保和劳工权利等与贸易挂钩 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有力措施 •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 做好职业卫生工作是法律的要求 1.《宪法》 2.《劳动法》; 3.《工会法》; 4.《安全生产法》; 5.《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职业病 工伤 普通疾病 工作相关疾病
一. 职业病定义 在用人单位之前加了个“等”字, 放大到了所有的用人单位。 •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2.把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改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 这个修改(物质改为因素),其内涵和外延得到放大。
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和创伤后应急障碍? 修正案保留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等表述 ‘ 由“有毒有害物质”引发的职业病,扩大到了非物质类接触因素导致的职业疾病纳入职业病范畴。 例如:以往因为劳动组织、管理因素和超负荷、超时间劳动因素引发的职工生病、死亡;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职业性腰背疼、颈椎病,长期敲击键盘产生的腱鞘炎等白领高发疾病,这些按原职业病的定义都不是职业病,而现在按照职业病的新定义,这些“都可能”被列入职业病。
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由国家和政府部门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经确诊后,则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即狭义的职业病。 1957年规定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2002年的10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115种职业病. • 因此,法定职业病的条件: • 第一、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 第二、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第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形成劳动关系。 111广义的职业病概念;法定职业病的概念
ILO建议的职业病名单 上述没有提到的任何其他化学因素暴露、并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任何其他化学因素所致的疾病。 上述没有提到的任何其他物理因素暴露、并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任何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疾病。 上述没有提到的任何其他生物因素暴露、并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任何其他生物因素所致的疾病。 1.各种因素引起的疾病 (1) 化学因素引起的疾病—40种 + 开放性条款。 (2)物理因素所致的疾病—8种 + 开放性条款 (3).生物因素所致的疾病—9种+ 开放性条款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上述没有提到的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其他任何呼吸疾病。上述没有提到的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其他任何呼吸疾病。 上述没有提到的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上述没有提到的且不能排除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2.靶器官、系统所致疾病 (1)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11种(含COPD)+开放性条款 (2)职业性皮肤病—3种+在其他项下未包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所致的皮肤病 (3)职业性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7种+ (4)精神-行为障碍—创伤后应急障碍+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上述没有提到的其他因素引发的肿瘤,且工人接触该物质并与所患肿瘤直接联系的上述没有提到的其他因素引发的肿瘤,且工人接触该物质并与所患肿瘤直接联系的 1我国列入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2.石棉所致间皮瘤;3.联苯胺所致膀胱癌;4.苯所致白血病;5.氯甲醚所致肺癌;6.砷所致肺癌;7砷所致皮肤癌;8.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9.焦炉工肺癌;10.铬酸盐制造 作业工人肺癌 3.职业性肿瘤—21种+ 4.其他 矿工的眼球震颤
顾主方提出的职业病名单准入条件 工伤保险条例:鉴定视为工伤 1.他们与特定的暴露或特定因素之间构成因果关系 2.它们的发生与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特定的职业有关 3.它们发生在有关的人群中,其发病率 超过一般人的平均发病率 4.要有科学依据,包括与暴露危害因素间的密切关系,在实验室、流行病学资料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在所确定的疾病与暴露和可能性病因之间的关系。 (前三条为ILO2002年194号所规定)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 1.职业中毒 2.尘肺 3.感染 4.中暑、震动病等 5噪声聋等 6放射性疾病 7职业性眼病 8职业性皮肤病 9职业性肿瘤 10其他 1化学因素 2粉尘 3生物因素 4物理因素 5放射性物质 等等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毒物、生产性粉尘 • 物理因素:高温、高压、低压、震动、噪声、高湿、电离或非电离辐射 • 生物因素:原料、辅料及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
(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 劳动组织不合理 • 精神(心理)职业紧张 • 个别器官紧张,例如视力紧张 • 不良体位或不合理工具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太阳辐射 • 厂房布局不合理 • 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第16条) 职业危害因素的界定 • (1)职业危害因素的界定 •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及文献中共列720项有害因素均应认为是医学上界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人群长期超剂量暴露于存在这些物质的环境中, 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2)、法规界定从条文理解 • 法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又作了严格的限定, 限定在“分类目录”规定的名单中。这样, 395种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只有约190种(约50%)是法定的必须进行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北京:目录中规定的以及有标准的
危害因素基本识别方法: • 作业场所特征分析 • 接触方式 • 危害定性 • 健康危害分析 人数、布局、工艺、防护、原材料等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流行病学、毒理、环境检测等 健康监护
目前预评和控评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 经验法 • 类比法 • 检查表法 • 工程分析法 • 调查检测法 • 其它方法
三.职业危害的评价 达标否? 标准、检测 工人的健康现在的影响如何?不久的将来影响如何?在他们人生的工作期间影响如何?对后代会有影响吗? 接触评价(达标否?) 健康评价(有病否?)
(一).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评价 1.几个概念 职业接触限值(0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OEL) 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1)PC-TWA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PC一STEL: • 短时间内连续接触可引起: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性损伤;存在剂量一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的化学物质,还需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作为PC一TWA的补充。
STEL :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 在有害物质在不超出8 小时TWA 的前提下,允许其短时间环境浓度向上移动的限值(15min - TWA) 。显然,STEL 不是独立的限值单位,而是8 小时TWA 的补充。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3) 超限倍数 • 许多有PC-TWA 的物质尚未制定PC-STEL。对于这些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即使其8h TWA 没有超过PC-TWA,也应控制其漂移上限。 • 因此,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 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 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 的2 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限值大小)是PC-TWA 的1.5~3倍(见表)。 表4 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 ———————————————————————— PC-TWA(mg/m3) 最大超限倍数 —————————————————————————— <13 12.5 10~2.0 ≥10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尘毒物质短时测定值一般呈对数正态分布,用几何均数( GM) 表示其集中趋势,几何均数标准差( GSD) 表示变动程度。NIOSH 对不同厂矿大量资料的分析表明,测定数据的GSD 多位于1.5~2 之间,若GSD 为2 ,则上限第95 %位数的值超过G的3. 13 倍,,故美国规定STEL 一般不超过TWA 的3倍。
例1: 三氯乙烯的PC-TWA 为30mg/m3,其超限倍数为2。测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100mg/m3,是PC-TWA 的3.3 倍,>超限倍数2,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例2:己内酰胺的PC-TWA 为5mg/m3,超限倍数为2.5。测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12mg/m3,是PC-TWA 的2.4 倍,<超限倍数2.5,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4)MAC: 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则只需制定最高容许浓度。
GBZ2.2—2007规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规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致癌性标识按国际癌症组织(IARC)分级,在备注栏内用(G1 ), (G2A), (G2B)标识,作为参考性资料。将潜在化学致癌性物质分类为: G1:确认人类致癌物; G2A:可能人类致癌物; G2B:可疑人类致癌物.
3、检测 • 采什么?(what?) • 用什么采?(what?) • 在哪采?(where?) • 什么时候采?(when?) • 采多少?(how many?) • 怎样保证质量?(检测的质量控制)
采什么? 在常温下,物质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存在的生产性毒物在作业场所空气中常以气体、蒸气、气溶胶的形式存在
气体和蒸汽: 液体蒸发、挥发或固体升华为蒸气(vapor) 常温下是气体的毒物如Cl2、CO等以气态形式存在,常温下是液体的毒物如苯、丙酮等在空气中挥发为蒸汽, 常温下是固体的毒物如酚、三氧化二砷等在高温下挥发为蒸汽。 气体和蒸汽都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能迅速扩散,在采样时,能随空气几如收集器,不受采样流量大小的影响。
气溶胶:微细的液体或固体颗粒。 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为雾(fog),通常在10um; 固体颗粒悬浮于于空气中,直径<1um为烟(smoke),直径大于1um为粉尘,飘浮在空气中的雾、烟和粉尘(dust),统称为气溶胶.
用什么采? • 气体或蒸汽的采样 直接采样:注射器、气袋 有泵型采样:用空气采样器作为抽气动力,将 样品空气抽入收集器内。 ---液体吸收法 :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作为吸收器,当空气样品通过时,毒物分子扩散入吸收液内,由于溶解或化学反应很快被吸收液吸收。
水、水溶液、有机溶剂 不需处理,直接分析测定, 采样流量对采样效率有交大影响,不能用过大的流量
---固体吸附剂法: 将一定量的固体吸附剂装载玻璃管内,制成固体吸附剂管,当空气通过时,毒物被吸附剂吸附。
防止穿透,短时采样,流量为100-200ml/min,长时采样,流量为20-50ml/min防止穿透,短时采样,流量为100-200ml/min,长时采样,流量为20-50ml/min
气溶胶的采样 滤模采样: 微孔滤膜---适于金属气溶胶采样 玻璃纤维滤膜---适于有机气溶胶采样 过氯乙烯滤膜—适于矽尘煤尘等采样
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 •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 检气管法 将沁有化学试剂的硅胶,装在玻璃管内,当空气通过时,有害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应生成颜色,根据颜色深浅或色调与标准色比较,进行定性和定量,可检测许多有机和无机物.
气体测定仪法 根据检测原理—红外线 气相色谱 半导体 电化学 激光
现场直读式检测 用于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的判断评价,例如,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所的检测,有剧毒物质存在的工作场所的常规检测等。 1 优点: 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操作比较容易。 2 缺点: 检测方法尚未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通常不能正式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 我国颁发过的与职业卫生标准配套的国家标准方法,都是实验室检测方法,即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可以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
采多少?采样频率? 评价监测(预评\控评\现状评价): 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日常监测: 在一个工作班采样; 采样频率:各个行业自定 监督监测 事故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