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76 Views
示范区(项目)创建 与公共图书馆发展 北京大学 李国新 2012 年 5 月 29 日 温州. 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 示范区(项目)创建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十七届六中全会 《 决定 》 及 《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 :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程”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强调“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示范区创建的目标.
E N D
示范区(项目)创建 与公共图书馆发展 北京大学李国新 2012年5月29日温州
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
示范区(项目)创建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及《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程”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强调“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示范区创建的目标 整合、集成、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成一批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形成制度,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示范项目创建的目标 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某一方面、某一构成要素进行探索,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组成方面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为形成示范区奠定基础、做好储备
示范区(项目)创建任务 • “十二五”期间创建示范区90个左右,示范项目180个左右,覆盖全国三分之一县市 • 分3批创建,每批创建周期2年 • 激励措施 • 文化部、财政部命名、授牌 • 中央财政补助创建经费:示范区西部1200万元,中部800万元,东部400万元;示范项目西部150万元,中部100万元,东部50万元
公共图书馆参与示范区(项目)创建的意义 • 实现党委政府重视的难得机遇 • 改善支撑和保障条件的难得机遇 •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 公共图书馆首先应该具有争取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二、示范区(项目)创建 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
公共图书馆项目和指标的特点 • 把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效益作为重要内容 • 提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5大核心指标:(1)人均占有公共图书馆藏书;(2)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书;(3)公共图书馆藏书流通率;(4)年人均到馆次数;(5)数字图书馆点击率与文献下载率 • 促进公共图书馆远程服务能力和流动服务能力建设 • 重点任务指标化推进
公共图书馆相关项目的三种类型 •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 东部地区总分馆制的拓展和深化 • 西部地区多样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 • 经济发达地区更关注基础资源建设 • 中西部地区更关注设施和队伍建设 • 公共图书馆主导的全民阅读活动
案例:“苏州模式”的拓展和深化-1 • 由“职业创新行为”转变为“政府主导行为” • 制度设计研究设立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课题 • 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 制定了馆舍建设标准、功能配置标准、图书资源标准、数字化服务标准 • 规范了运行管理方式,落实了经费保障、人员保障条件,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
案例:“苏州模式”的拓展和深化-2 • 总分馆覆盖范围由市本级拓展到“大苏州” • 到2012年底分馆达到140个 • 到“十二五”末达到200个,实现每3-4万常住人口有1所公共图书馆的目标
案例:“嘉兴模式”的拓展和深化 • 把过去在市本级实施的总分馆模式拓展到包括五县二区的“大嘉兴”范围 • 启动村(社区)分馆建设 • 启动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 启动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建设 • 以乡镇分馆和村(社区)分馆为阵地整合社会资源
案例:陕西铜川“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案例:陕西铜川“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 • 区县自主提出采购计划 • 各自支付采购经费 • 统一集中招标采购 • 统一集中分类编目 • 资源流动以集中模式为主 • 图书馆服务全市协同合作
案例: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案例: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 • 适应政企联系紧密的城市特点,跨系统整合资源 • 建立全市统一检索平台 • 实现全市各类型图书馆的通借通还 • 中央财政150万激励经费,带动了每年400万专项经费 • 建立了示范项目进展市长周报制度
案例:湖南衡阳“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 • 在全市23个街道建设文化站,176个社区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 街道文化站具备“三室一厅一房”(图书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室,多功能活动厅,办公用房) •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具备“二室一场三配套”(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小型文化活动广场,设备配套、队伍配套、活动配套)
案例:四川省攀枝花市“大地书香新农村家园工程”案例:四川省攀枝花市“大地书香新农村家园工程” • 全市44个乡镇、352个行政村、132个社区建设“五统一”(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投入、统一验收)的图书馆(室) • 每个村级设施按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运行管理经费 • 全市招募482名村级文化管理员,每人每月400元生活补贴,100元工作经费 • 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统一采购设备、器材、文献资源,配送到基层设施
三、公共图书馆参与示范区 (项目)创建的着力点
1、完善公共图书馆 “免费开放”服务
“免费开放”的含义 • 免费提供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由政府予以保障落实 • 对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文化服务项目,坚持公益性,降低收费标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免费开放”政策的核心要素(1)合理界定“基本服务”“免费开放”政策的核心要素(1)合理界定“基本服务” • 科学、合理地界定“基本服务”的内容与边界,实际上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是赢得财政保障的前提,是免费开放政策文件的“核心” • “基本服务”内容的地域性和阶段性
“免费开放”政策的核心要素(2)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免费开放”政策的核心要素(2)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 在“免费开放”政策落实的前提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 健全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 • 形成2个以上品牌服务项目
2、公共图书馆设施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
设施、服务体系化 • 公共图书馆服务全覆盖,本质上是说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所有人,不仅仅是公共图书馆设施向所有人敞开大门 • 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需要一个服务体系而不只是一座建筑、一个活动 • 形成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最基本的规律
设施体系化 • 设施体系化:形成完全覆盖服务对象的设施群(设施网络体系) • 设施体系化的必备要素:服务半径、覆盖面积、流动服务能力 • 设置率不等于覆盖率,改变“一级政府设置一个图书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图书馆”的状况
国外关于设施体系化模型的研究结论 • 图书馆的有效覆盖面积是一个以“生活动线”为主轴的卵形区域 • 小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800m左右,卵形长半径为1500m左右,覆盖面积约3k㎡,到馆读者最高为服务人口的25%以内 • 中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2000m,卵形长半径约3500m,覆盖面积约5k㎡,到馆读者最高为服务人口的50%以内
美国克利夫兰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面积:213.4平方公里 • 人口:39.6万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所总馆,一个资源保障中心,28所分馆,35辆流动服务车 • 平均1所固定图书馆覆盖面积7.4平方公里,服务半径1500米,覆盖人口1.4万人 • 平均6.1平方公里、1.1万人有一台流动服务车
日本大阪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大阪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面积:222.30平方公里 • 人口:265.46万人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所总馆,23所分馆,82个流动停靠点 • 1馆/点覆盖2.1平方公里,2.5万人,服务半径平均为820米,平均徒步10分钟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化 • 服务硬件:固定设施体系、流动服务体系、数字传播体系相结合 • 服务方式:阵地服务、移动服务、延伸服务、推送服务 • 服务手段:常规服务、自助服务、远程服务、24小时服务 • 服务人群:面向特殊人群的服务: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
3、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 和服务效益建设
“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 公共文化单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制度创新、丰富服务内容、强化管理、提高队伍素质等软件建设
建立流动服务体系 • 加强流动文化服务 • 广西来宾2012年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为市、县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流动服务车,共79辆,初步形成流动服务体系
拓展服务范围,强化服务供给 • 开展立法决策咨询、讲座、展览等服务 • 开展公共信息服务(为农民工提供网上购票服务) • 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应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服务 • 面向残疾人的服务:开发项目,适应需求 • 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的农民工服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农民工图书馆
服务能力和效益的基础:资源规模达到“临界标准”服务能力和效益的基础:资源规模达到“临界标准” • 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的标准 • 在最小的行政区内,至少应为每个居民配备3册图书,这一比例随服务人口的增加而减少,普遍适用的总标准是每个居民2册书。图书的年增加量每1000人至少250册~300册。50种报刊是图书馆必备的基本收藏量,较合理的数量是每1000人10种报刊 • 日本2000年的标准 • 最低藏书规模:5万册(以出版5年之内的为主);开架藏书所占比例:85%以上;年新增资源:开架藏书的1∕7--1 ∕8 • 资源规模达不到临界水平,图书馆就形不成持续吸引力
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 目标人群覆盖率(有效持证读者比率)、外借率、到馆率、点击率 • 服务体系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主要责任在政府;服务效益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责任在公共图书馆 • 没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共图书馆就是“形象工程”
引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 依托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升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 发挥优势,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和设备,建设整合区域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统一平台,形成公共数字文化传播体系
谢谢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大学信息管理系 100871 电子邮件:ligx@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