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919 Views
第九章 醛和酮 ( Aldehydes , Ketones).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 α -C 及 α -H 的反应. 氧化与还原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 醛 (aldehyde) 和酮 (ketone) 是分子中含有 羰基 (carbonyl group) 官能团的有机物。 羰基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结合的为醛 (-CHO 又叫醛基 ), 羰基和两个烃基结合的为酮。. 醛. 酮. 醛和酮 互为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酮具有通式 C n H 2n O 。.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E N D
第九章 醛和酮 (Aldehydes,Ketones)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 亲核加成 • α-C及α-H的反应 • 氧化与还原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 醛(aldehyde)和酮(ketone)是分子中含有羰基(carbonyl group)官能团的有机物。羰基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结合的为醛(-CHO又叫醛基), 羰基和两个烃基结合的为酮。 醛 酮 醛和酮互为异构体。饱和一元醛酮具有通式CnH2nO。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按烃基的结构 芳香醛酮的羰基,与芳香环直接相连。 属于甲基酮
二、命名 (一) 普通命名法 醛类,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称某醛。 丙醛 propanal 戊醛 pentanal
简单酮,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先简单的烃基,后复杂的烃基,再加甲酮。 甲(基)乙(基) (甲)酮 methyl ethyl ketone 甲基环己基(甲)酮 methyl cyclohexyl ketone 二苯(基) (甲)酮 diphenyl ketone 苯乙酮(乙酰苯) acetophenone 5
含芳烃基的醛酮,把芳烃基作为取代基。 苯(基)甲醛 benzaldehyde 甲基苄基酮 benzyl methyl ketone
(二) 系统命名法 复杂的醛酮,选含羰基的,且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一端编号。 2-甲基丁醛 2-methylbutanal 4-甲基-2-戊酮 4-methyl-2-pentanone 3-庚酮 5-乙基-6-羟基-
多元醛酮,选取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注明羰基的位置和数目。 脂环酮,从羰基碳原子开始编号,在名称前加“环”字。 2,4-戊二酮(乙酰丙酮) 2,4-pentanedione 戊二醛 (pentanedial) 1,4-环己二酮 1,4-cyclohexanedione 3-甲基环己酮 3-methylcyclohexanone
不饱和醛酮,羰基的编号尽可能小,并注明不饱和键的位置。 2-丁烯醛 2-butenal 3-戊烯-2-酮 3-penten-2-one 9
课堂练习: 命名 2-甲基-5-氯己醛 3-penten-2-one 4-甲基-3-正丙基- 4-甲基-1,3-环己二酮 4-戊烯-2-酮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比较 平面分子 羰基C为sp2杂化。其3个杂化轨道分别与O及2个H形成 3个σ键,并共平面。1个未杂化的 p 轨道与O的 2p 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并与3个σ键所构成的平面垂直。
羰基平面 羰基为极性基团;醛、酮为极性化合物。 羰基为极性、不饱和键。
醛、酮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烃类高, 比相应的醇低。除甲醛是气体外, 12C 以下的脂肪醛、酮是液体, 高级醛、酮是固体。 • 醛、酮的水溶性比相应的烃或醚大。低级醛酮如甲醛、乙醛、丙酮能与水混溶, 其它醛酮水溶性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下降。 • 某些中级醛和一些芳香醛具有愉快的香味。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羰基为极性不饱和键,其化学活性较高。 亲核加成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d- d+ α-C或α-H的反应
(—) Nu: 一、亲核加成反应 反应的机制:(亲核试剂:NuA) d+ d- 氧负离子中间体 动画模拟:亲核加成反应的机制
d+ d- 氧负离子中间体 (—) Nu: 亲核加成的反应速率,除与:NuA的亲核能力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羰基碳的正电性及空间效应。 如:通常,酮比醛难加成;羰基碳连有烷基时,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进攻路径、结果: —H 17
常见亲核试剂:NuA : 18
1. 加HCN —— a-羟基腈(氰醇 cyanohydrins) α-羟基丙腈 -OH溶液 (CH3)2C=O + HCN
碱催化 + 外消旋体
亲核加成的反应速率,除与:NuA的亲核能力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羰基碳的正电性及空间效应。 反应活性: 醛、脂肪族甲基酮及8C以下环酮,可与HCN加成。 其它酮,特别是芳香酮实际上不反应。
HCN 聚合 H+ 有机玻璃 玻璃单体 23
由于HCN是一种极易挥发的剧毒液体,一般采用NaCN 或 KCN 水溶液与醛酮混合,再慢慢滴加硫酸。这样可使反应产生的HCN随即与醛酮反应。即使这样操作也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 *也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氰醇:
2. 加醇——形成缩醛(或缩酮) 在干燥HCl存在的条件下,醇与醛加成生成半缩醛;然后,半缩醛又与另一分子醇反应,生成缩醛。 (hemiacetal) 苯甲醛缩二乙醇 (60%)
苯甲醛缩 二乙醇 (60%) 一步写出产物? 原羰基碳,与两个相同的烷氧基相连;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变。 26
保护羰基。 29
半缩醛不稳定,易释放出醇并转变为羰基化合物, 但是γ-或δ-羟基醛(酮)易自发地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加成, 且主要以稳定的环状半缩醛(酮)的形式存在。
S的亲核能力比O强,故硫醇与羰基的加成比醇容易。S的亲核能力比O强,故硫醇与羰基的加成比醇容易。 缩硫醛酮很难分解为原来的醛酮。但可经催化加氢还原为烃。这是将羰基转变成亚甲基的简便方法。
3. 加水—— 生成偕二醇 水与羰基加成生成偕二醇。由于H2O的亲核能力比ROH弱,偕二醇一般是不稳定的,容易失水。水亲核加成反应的平衡主要偏向反应物一方。 H+ or OH- 偕二醇
甲醛在水溶液中几乎全部变成水合物,但它在分离过程中容易失水,所以无法分离出来。 当羰基与强吸电子基团连接时,由于羰基碳的正电性增大,可以生成较稳定的偕二醇。
作为α-氨基酸和蛋白质显色剂的水合茚三酮(ninhydrin)也是羰基的水合物。 H2O (ninhydrin) 茚三酮
5. 与氨衍生物的加成 氨的衍生物 (H2N-G) ,是含N的亲核试剂。
与氨衍生物的加成 ——加成-消除机制 羰基与氨的衍生物 (H2N-G) 加成;并进一步失水,生成含有 >C=N-结构的N-取代亚胺。 这种加成-消除结果上也可以看成分子间脱去了1分子水: 41
环己酮肟(白色结晶mp90℃) 丙酮 2,4-二硝基苯腙(黄色结晶 mp126℃) 苯甲醛缩氨脲
上述N-取代亚胺,容易通过结晶进行纯化;并且又可经酸水解,得到原来的醛或酮。所以这些羰基试剂,用于醛、酮的鉴别、分离和精制。 44
二、α-碳及α-氢的反应 α-H α-H比较活泼。 α-C (1)羰基的吸电子效应,增加了Cα-H σ键的极性,使α-H容易以质子的形式离去,表现出一定的酸性。 (2)α-H离去后,生成负碳离子或负烯醇离子;负电荷可离域到α-C和羰基O上,趋于稳定。
1. 醇醛缩合(aldol condensation) 在稀碱溶液中,对含α-H的醛,其α-碳与另一分子的醛发生亲核加成,生成β-羟基醛类化合物,该反应称为醇醛缩合。 β-羟基丁醛 增长碳链。
一步写出产物? 一分子醛的羰基碳与另一分子醛的α-碳相连;前者的羰基氧变为羟基;各自碳的骨架不变。 β-羟基丁醛 48
反应速度随醛的分子量增加而降低。升高温度能加速反应, 但易使产物脱水。 7个碳以上的醛进行醇醛反应时只能得到脱水产物 —α,β-不饱和醛。 2-丁烯醛
无α-H的醛不能发生同分子间的醇醛缩合。但它可与含α-H的醛发生“交叉”醇醛缩合反应。 含α-H的酮也可发生类似反应,但一般产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