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CH 2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 2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報告人:洪禔韓 黃郁珊.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 概念 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遠景 科技 V.S. 文化 自信 V.S. 謙虛 同世代 V.S. 跨世代的公平 成長 V.S. 限制 個人 V.S. 團體利益 民主 V.S. 目的 適應 V.S. 抵抗 最佳化 V.S. 備用容量. 可持續發展在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 已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 進展與啟示. 概念.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 2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 2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報告人:洪禔韓 黃郁珊

  2. 可持續發展 • 可持續發展 • 概念 • 可持續發展原則 • 可持續發展遠景 • 科技V.S.文化 • 自信V.S.謙虛 • 同世代V.S.跨世代的公平 • 成長V.S.限制 • 個人V.S.團體利益 • 民主V.S.目的 • 適應V.S.抵抗 • 最佳化V.S.備用容量

  3. 可持續發展在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 • 已開發國家 • 開發中國家 • 進展與啟示

  4. 概念 •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首先提出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觀念。 • 於1987年發表於”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中,認為現今的發展不應以掠奪未來世代的資源為基礎。

  5. 概念 • 到目前為止世界對「可持續發展」的公認概念,其定義源於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子孫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 (development which satisfies the current needs of society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needs of future generations)

  6. 概念 • 提出長期的環境策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 確定如何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資源環境發展納入國家及國家政策。 •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認為是種限制,這種限制並不”絕對”,與國家的技術和社會組織有關,並會影響生物圈及人類活動。

  7. 委員會確立的七個目標政策 • 恢復成長 • 改變品質 • 滿足基本工作,食物,能源,水,衛生 • 確保人口能維持水平 • 保護和提高資源基礎 • 重新調整的技術和管理風險 • 合併環境和經濟決策

  8. 可持續發展原則 • 可持續發展概念從環境和自然資源角度提出了關於人類長期發展的戰略和模式,它不是一般意義上所指出的一個發展進程在時間上連續運行、不被中斷,而是特別指出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長期承載能力對發展的重要,以及發展對改善生活品質的重要性。 • 可持續發展概念從理論上,將長期以來認為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是相互對立的錯誤概念,明確指出,經濟發展、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是相互聯繫、互為影響的。

  9. 可持續發展 容忍的 公平的 永續的 可行的

  10. 可持續發展遠景1 • 科技V.S.文化 • 日常生活與科技密不可分,導致對資源消費增加和生產廢物。 • 科技往往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在同一時間也部分造成環境的問題。 • 可持續發展方式:重新審查資源、環境管理與科技間的關係。

  11. 可持續發展遠景2 • 自信V.S.謙遜 • 科技的力量讓社會了解和控制自然 • Dovers and Handmer :我們必須要謙虛,並能夠了解,我們的知識充其量是不完整,最壞的可能是幾乎每一個方面都是錯誤的。 • 謙遜似乎只關心於現狀,而自信則是我們在維護現狀。第五章有詳細說明

  12. 可持續發展遠景3 • 同世代V.S.跨世代的公平 • 人類有權在與自然和諧相處中享受健康、豐富的高品質生活,但發展絕不能損及當代及後代子孫在環境與發展中的需求。公平性原則可分為三個面向:代內公平、代間公平、區際公平。 • 代內公平:即一部份人的發展,不能損及另一部份人的利益。 • 代間公平:保證不同世代之間在資源及所得上的公平分配。 • 區際公平:無論是發展中國家或已發展國家,都享有對有限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的權力。

  13. 先進國家永續發展的目標,側重於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率,他們在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增長質量的同時,注意改變消費方式,減少單位產值中資源的消費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並通過以關心全球性環境問題為由,企圖扼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其進一步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而進行各種嘗試。先進國家永續發展的目標,側重於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率,他們在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增長質量的同時,注意改變消費方式,減少單位產值中資源的消費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並通過以關心全球性環境問題為由,企圖扼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其進一步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而進行各種嘗試。 • 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挑戰,環境問題的主要障礙是經濟和教育不發達,貧困則是問題的根本。因此,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是發展經濟,消除貧困,解決溫飽和人民的健康、安全、教育等社會問題,提高保護環境與生態的能力。

  14. 先進國家利用其技術,對進口產品制定種種嚴格的環境標準,企圖抵消發展中國家的某些優勢,限制進入他們的市場,為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披上了合法的「綠色」外衣。先進國家利用其技術,對進口產品制定種種嚴格的環境標準,企圖抵消發展中國家的某些優勢,限制進入他們的市場,為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披上了合法的「綠色」外衣。 • 在目前條件下,這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不能接受,但對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保護工作又是一種促進,提高自己國家的環境質量。

  15. 可持續發展遠景4 • 成長V.S.限制 • “可持續”和“發展”是個矛盾的概念ex.“殘忍的仁慈”或“快點慢慢來”。 • 可持續:是指一些活動,可以長遠的繼續 。 • 發展:被解釋為增長,生產主要的物理或物質。無盡的概念和不斷增長的特點之一,就像一個癌細胞,而如果任其發展,往往證明是致命的。

  16. 可持續發展遠景5 • 個人V.S.集體利益 • 可持續發展需要一些折衷個人與集體的利益。 • 許多人認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將需要更多可使用公共地或大眾運輸。 • 大多數環境問題反映集體問題出現了許多個人的決定已累計對環境的消極後果。 • 民族國家也往往保護自己的主權和權利。

  17. 可持續發展遠景6 • 民主V.S.目的 • 可持續發展往往鼓勵當地人民參與發展和環境決策與辦法。因為,人們生活在一個地區一定會影響發展。 • 有許多爭論更大的地方權力,將在第9章討論。 • 有關個人和集體的利益,許多環境問題發生在各種不同的地方。不可能一個政府或單位就能達到目標,如:溫室氣體。 • 因此,環境和資源管理需要更多人才,也要建立可實現共同目的或利益。

  18. 可持續發展遠景7 • 適應V.S.抵抗 • 大多數社會和體制抵制變革。這種抵抗最嚴重的是保守主義,他們不願意考慮新的願景、路徑或行動。 • 事實上,往往是“把關人‘看那些變革最符合現狀,他們也渴望看到自己的”安樂窩“的影響。 • 透過技術、創新展示人類的創造力,農場生產,或從海洋中捕獲更多的魚,這往往可以增加糧食。 • 有助於面對環境的壓力和資源。

  19. 可持續發展遠景8 • 最佳化V.S.備用容量 • 最佳化:將可利用的環境或資源達到最佳使用的概念。 • 人類的干預有時對其他生命產生不良後果。 • 而人類隨著人口增長和穩定的需要,最佳化的概念對很多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 備用容量:提供了靈活性,可以考慮一些變化,對一些沒有提供收益剝奪他人。 • 然而,又是難以維護的保護能力,當一些人的基本需求未得到滿足。

  20. 2.3可持續發展在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 委員會堅決地表明,並認為每個國家都必須發展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藍圖。 • 在這種背景下,也出現了令人驚訝的是不同的解釋在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 已發展國家,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因素納入經濟決策。花費心力代際公平的問題。此外,已發展國家還認為,發展中國家應修改其經濟活動,以避免破壞熱帶雨林和其他資源的全球價值。

  21. 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優先方面一直以滿足人類基本需要,確保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優先方面一直以滿足人類基本需要,確保經濟發展。 • 因此,重點是對代內問題比代際問題多。 • 發展中的工業化國家被建議,他們應放棄發展機會收穫雨林,以保護全球環境。 • 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相信他們的公民享有同樣的權利得到基本的需求,而不該,不做已發展國家並實現高層次的經濟發展。 • 地球高峰會在里約熱內盧 1992年6月期間,許多分歧的意見,在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

  22. 可持續發展與經濟 • Manitoba 在一場環境與經濟會議(1992)提出:可持續發展無害環境和經濟是可以同步進行。他所提出的內容: • 地方不能持續發展經濟,除非環境得到保護。 • 經濟要持續發展,需要有重要的環保措施。 • 目前需求已得到滿足,不用犧牲後代人對其需要的滿足。 • 必須要有考慮長期後果的環境和經濟決策。

  23. 可持續發展方式 • 除了上面提到的內容,地方要有限制,以維持地球吸收人類發展和活動的能力: • 更有效率的利用資源,提高生產力和質量 • 再利用、再循環和回收產品 • 確保對環境無害的加工製造 • 提高生產力,透過政治、科學技術、體制和社會創新 • 開墾和恢復土地退化的環境 • 節約自然資源,發展更多替代能源

  24. 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印尼的Bali 島

  25. 印尼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的國家,超過13,000個島嶼,Bali島是其中一個印尼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的國家,超過13,000個島嶼,Bali島是其中一個 • Bali島的經濟基礎是農業,70%人口生活在農村。面積是台灣的1/6,最高阿貢火山標高3142公尺 • 70年代以來,印尼政府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促進旅遊業。 • 太依賴旅遊卻帶來負面影響ex.不願意耕種

  26. Bali政府在1989年提出一項五年計畫:Bali可持續發展項目Bali政府在1989年提出一項五年計畫:Bali可持續發展項目 • 可持續發展定義: • 連續性自然資源(基本生活支持),而且文化資源的連續性(從價值觀和傳說) • 生產的連續性,也是文化的連續性。文化是動態的。

  27. Bali可持續發展重點 • 會議決定,Bali要平衡需求和供給的資源,還有文化的遺產。 • 簡化這些思想,其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是 • (1)自然資源生產的連續性 • (2)文化的連續性 • (3)發展是一個過程,以提高生活品質

  28. Bali島的可持續發展標準 1.生態完整性:保存遺傳多樣性和確保可持續利用的物種和生態系統。 2.效率:評估方法的途徑或替代發展的成本(金錢、時間、人民的方便度)。 3.公平:個人和家庭之間、社會團體、性別、世代和種類。 4.文化的完整性:促進保護與更新的生命-加強/慶祝傳統的Bali文化所表達的宗教。

  29. Bali島的可持續發展標準 5.社區:居民參與發展進程,加強地方能力,如滿足基本需要、公平、生態和文化的完整性。 6.集約/平衡/和諧:實現更大程度整體化的關鍵因素,如經濟、環境、農業和旅遊業。 7.發展作為實現潛力:加強各地方的能力,從村到省、國家,以解決需求和提高生活質量。

  30. Bali島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標準 概念 準則 效率 生態完整性 公平,公正 連續性資源和生產 社區 文化整合 連續性文化與 平衡內部文化 集成/平衡 查看其發展性 實際發展潛力

  31. 進展與啟示 • 因此,雖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未來,並非總有一個明確的道路去實現它。 • 此外,即使確定目的和手段,其他事件和決定可以造成實現的障礙。例如:印度尼西亞政府1991年晉升為“訪問印尼年”,以此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這將創造巨大的經濟機會,但是卻沒有提高旅遊經濟,這是因為受到海灣戰爭的影響。

  32. GOGO BALI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