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likes | 180 Views
CCNA 傳輸 層. 網路層即 OSI 第 3 層, 它提供服務來為己識別的終端設備間經網路交換個別的資料片段。為了實作這種端對端傳輸,第 3 層使用了四個基本程序: 定址 封裝 路由 解封裝 圖中的動畫展示了資料的交換程序。 定址 首先,網路層必須為這些終端設備的定址提供一種機制。如果要將個別的資料片段指引到一台終端設備,則該設備必須具有唯一的位址。在 IPv4 網路中,此位址加入某台設備後,該設備就被稱為主機。 封裝
E N D
CCNA傳輸層 網路層即 OSI 第 3 層, 它提供服務來為己識別的終端設備間經網路交換個別的資料片段。為了實作這種端對端傳輸,第 3 層使用了四個基本程序: 定址 封裝 路由 解封裝 圖中的動畫展示了資料的交換程序。 定址 首先,網路層必須為這些終端設備的定址提供一種機制。如果要將個別的資料片段指引到一台終端設備,則該設備必須具有唯一的位址。在 IPv4 網路中,此位址加入某台設備後,該設備就被稱為主機。 封裝 然後,網路層必須提供封裝。不僅是設備必須以位址標識,個別的片段,即網路層 PDU 也必須包含這些位址。在封裝程序中,第 3 層接收第 4 層 PDU 並添加第 3 層標頭(即標籤),從而新增第 3 層 PDU。在涉及網路層時,我們稱這種 PDU 為封包。建立封包時,標頭中除了其它資訊外,還必須包含接收封包的目的主機的位址。此位址稱為 目的位址。第 3 層標頭也包含發送主機的位址。此位址稱為 來源位址。 網路層完成其封裝程序後,會將封包向下傳送到資料鏈結層,準備透過媒體傳輸。 路由 接下來,網路層必須提供服務,將這些封包轉發到其目的主機。來源主機和目的主機並不一定都連接到同一網路上。事實上,封包的傳輸有時必須經由許多不同的網路。沿途必須引導每個封包穿過網路到達其最終目的主機。 連接網路的中繼裝置稱為路由器。路由器的作用是為封包選擇路徑並將其轉發到目的主機。此程序稱為路由。 在經互連網路的路由程序中,封包可能要經過多個中繼裝置。封包為了到達下一個設備而經過的每個路由稱為一 跳。轉發封包時,其內容(傳輸層 PDU)在到達目的主機前將一直保持不變。 解封裝 最後,封包到達目的主機並在第 3 層得到處理。主機透過檢查目的位址來確認該封包的發送目的地是否為本設備。如果位址正確,則由網路層解封裝該封包,然後將封包中包含的第 4 層 PDU 向上傳送到傳輸層的對應服務。 傳輸層(OSI 第 4 層)負責管理每台終端主機上執行程序之間的資料傳輸,而 網路層通訊協定則規範 從一台主機向另一台主機傳送資料時使用的封包結構和處理程序 。網路層無需考慮每個封包中所攜帶的應用程式資料,這種工作原理使其能夠為多台主機之間多種類型的通信傳送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