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Chapter 21 通貨膨脹

Chapter 21 通貨膨脹. 21.1 導讀. 當今天的一塊錢所能買到的東西比以前減少,也就是整體物價水準上升的現象,即通貨膨脹 (inflation) 。 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不同 。. 21.2 各種物價指數的介紹.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上揚的現象。在判斷一國是否出現通貨膨脹的問題時,經濟學家觀察的是整體的、或平均的物價,而非個別商品售價的波動 ,主要的物價指數有: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躉售物價指數 (WPI) 國民生產毛額物價平減指數 (GDP deflator) 個人消費支出價格 (PCE price).

suki-stua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21 通貨膨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21 通貨膨脹

  2. 21.1 導讀 當今天的一塊錢所能買到的東西比以前減少,也就是整體物價水準上升的現象,即通貨膨脹 (inflation)。 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不同 。

  3. 21.2 各種物價指數的介紹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上揚的現象。在判斷一國是否出現通貨膨脹的問題時,經濟學家觀察的是整體的、或平均的物價,而非個別商品售價的波動,主要的物價指數有: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躉售物價指數 (WPI) 國民生產毛額物價平減指數 (GDP deflator) 個人消費支出價格 (PCE price)

  4. 21.2.1 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 衡量的是一般家庭平常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水準變動情形,即一般人的生活成本 (cost of living)。 主計處做法:(1)先決定代表性消費者平常所購買的一籃子商品與服務,(2)每種商品或服務給予一特定的權數,(3)計算這個籃子總共價值。CPI就是這一籃子東西的當期價格相對於同一籃子東西的基期價格。

  5. 21.2.1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的計算基本概念如下,假設一消費者每個月購買5個蘋果、2個麵包、和1斤豬肉(蘋果、麵包和豬肉即為一籃子東西): CPI = [(5×蘋果的當期價格)+(2×麵包的當期價格)+ (1×豬肉的當期價格)]÷ [(5×蘋果的基期價格)+(2×麵包的基期價格)+(1×豬肉的基期價格)]

  6. 21.2.1 消費者物價指數 主計處編制CPI之一籃子商品與服務,涵蓋食物、衣著、居住、交通、醫藥保健、教養娛樂、以及雜項等七大類,總計約400多項的商品與勞務(稱為「查價項目」)。 另一相關指數: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簡稱「核心物價」,為剔除某些價格波動較大項目之後的物價指數,一般是排除食物及能源(惟實際上排除哪些項目,各國略有不同),核心物價較能代表整體物價的長期趨勢。

  7. 21.2.2 躉售物價指數 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簡稱WPI)是衡量廠商或批發業者成本的一種物價指數。與CPI有很高的相關性,躉售物價通常領先消費者物價而變動。 在美國,與躉售物價相似的是,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是生產者物價指數 (Producer Price Index,PPI),衡量美國國內生產者所生產的產出平均售價。

  8. 21.2.3 國民生產毛額物價平減指數 國民生產毛額物價平減指數 (GDP deflator) 是指名目GDP與實質GDP相除後乘以100而得: GDP物價平減指數 = GDP物價平減指數是當期產出價格與基期產出價格之比。

  9. 21.2.4 個人消費支出價格 Fed 於2000年時,向美國國會報告時所引用的物價指數,由CPI改為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簡稱PCE)。 PCE源自於國民所得統計中的「民間消費支出」,包括一國所有個人消費支出項目的價格,涵蓋的範圍比CPI廣。 PCE的統計過程中,係以當期數量作為各種消費項目的權數,故可將消費者因價格變動而改變支出行為的現象納入考量,避開CPI固定權數的缺點。

  10. 21.2.5 CPI與GDP Deflator比較 消費者物價指數與GDP物價平減指數主要有三個差異: 1.GDP物價平減指數衡量所有生產之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而CPI則是衡量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 2.GDP物價平減指數只包含國內生產的商品;CPI衡量所有商品。 3.CPI對不同商品的價格採取固定權數,而GDP物價平減指數是採取變動權數。

  11. 21.3 通貨膨脹的定義 通貨膨脹是指,一個社會的整體物價水準,在某段期間內出現連續上揚的現象。必須具備兩個要件: 1.必須是整體物價水準的上揚 2.必須是整體物價水準的連續上升

  12. 21.4 物價上升的原因 物價上升的原因分成兩大類:需求拉動 (demand pull) 與成本推動 (cost push)。 此外,因進口物價上揚導致的輸入性通貨膨脹、以及通膨預期心理,也會造成國內物價上揚。

  13. 21.4.1 需求拉動 需求拉動的物價上揚,是指市場對商品與服務的總需求,其增加的幅度大於總供給增加幅度時,所造成的物價上漲。

  14. 21.4.2 成本推動 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是指,由於廠商生產成本上揚,以致其產品供給減少,進而造成物價上升。 在經濟學上常見的一個名詞--供給面衝擊 (supply shock),主要即是指因為油價等上漲使得產出減少、物價上揚的現象。

  15. 21.4.3 輸入性通貨膨脹 因進口品價格提高所造成的本國物價上揚,稱為「輸入性通貨膨脹」(imported inflation)。 造成進口品價格提高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因為該進口品本身的售價(以外幣計算)調高,第二種與匯率變動有關,當台幣貶值時,以台幣計價的進口品價格將上揚。

  16. 21.4.4 通膨預期心理 通膨預期心理主要透過以下三個途徑影響通膨: 1.生產者:當廠商預期未來物價將普遍而持續上揚時,比較有可能提高產品的售價 2.受僱者:當預期未來通膨將持續向上時,受僱者可能會要求提高工資以維持其購買力 3.消費者:可能先屯積使價格上漲。民眾的預期心理會讓原本不會漲的東西漲價、或是原本只漲一點點的東西漲得更凶,這種現象,叫作預期的自我實現 (self-fulfillment of expectation)。

  17. 21.5 通貨膨脹的影響 通膨成本包括: 1.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民眾降低持有貨幣的數量,必須經常到銀行提款。 2.菜單成本 (menu costs):廠商必須經常更改訂價,印製與發送新目錄 。 3.廠商考量菜單成本,或者擔心客戶流失,因而價格的變動不夠頻繁(即幅度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即通貨膨脹引起相對價格變動,使整個經濟體系資源分配效率下降。

  18. 21.5 通貨膨脹的影響 4.因稅制而生的成本:通膨時實質所得不變,但名目薪資變多,要繳的稅增加,將造成扭曲 (distortion)。 5.價格變動頻繁帶來不便:貨幣不再是有用的計價單位。 6.財富的重新分配:債務人有利,債權人不利;領固定薪水不利,擁有保值資產者(如隨通膨上漲之不動產)有利。

  19. 通貨膨脹是必要之惡? 未必。各國中央銀行的通貨膨脹目標值並不是零,通常都是大於0%。溫和通膨並非壞事。 適度的、溫和的通貨膨脹,可以讓勞動市場的運作順暢一些:名目工資有向下調整的僵固性,降低實質工資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貨膨脹。如果沒有通貨膨脹,則實質工資將高於均衡工資水準,而造成更多失業。

  20. 21.6 惡性通貨膨脹 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即「超級嚴重」的通貨膨脹;根據經濟學家Cagan的定義,惡性通貨膨脹是指每個月物價上漲率超過50%、且至少持續一年以上 。 惡性通貨膨脹會產生如通貨膨脹之成本,且更為嚴重。

  21. 21.7 通貨緊縮 (deflation) 通貨緊縮的概念與通貨膨脹正好相反,通貨緊縮是指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下跌的現象,也就是通貨膨脹率持續為負的現象。 通貨緊縮發生時,會出現產品滯銷、企業減產裁員、民眾所得降低、購買者延後購買等問題,並且引發物價的進一步下跌,進而再引發新一波的產品滯銷、減產裁員等的惡性循環,這樣的過程稱為通貨緊縮的螺旋現象 (deflationary spiral)。

  22. 21.7 通貨緊縮 (deflation) 通貨緊縮也會造成財富重分配,當通貨膨脹發生時,固定利率的貸款者 (lenders) 受害,借款者 (borrowers) 得利;而當通貨緊縮發生時,則是(固定利率的)借款者受害,貸款者得利。 通貨緊縮(特別是非肇因於生產力提高者)有時比溫和的通貨膨脹對於經濟體系更具有殺傷力。特別是當經濟體系陷入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liquidity trap) 時,則即使中央銀行印再多的鈔票,也無法讓利率下降 (因為利率已經太低,沒有再下降的空間),因而對於總需求起不了刺激的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