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52 Views
大學 101 新生專題回顧. 張文亮. 新生專題的意義?. 1. 新生專題背後的教育思維. 1874 年「沙托克瓦運動」 (chautaugua movement) 推動者: 文生 (John Heyl Vincent, 1832-1920) 背景: 南北戰爭後,受傷的國家帶來受傷的一代,文生提出用愛來包裹受傷的一代,以教育來療傷,讓年輕人找到正確的方向重新再出發。. 行動:
E N D
大學101新生專題回顧 張文亮
1. 新生專題背後的教育思維 • 1874年「沙托克瓦運動」(chautaugua movement) 推動者: 文生(John Heyl Vincent, 1832-1920) 背景: 南北戰爭後,受傷的國家帶來受傷的一代,文生提出用愛來包裹受傷的一代,以教育來療傷,讓年輕人找到正確的方向重新再出發。
行動: 在紐約沙托克瓦湖畔,暑假期間推動二個星期無學分榮譽課程,讓教育成為學生一生自我探索的開啟,教育與娛樂結合,啟發學生興趣,教育與社會問題結合,使教育成為解決問題的機會,讓教育成為師生更多互動的機會,修課後師生共組「讀書圈」(Local circles)保持聯絡,與遠距離教學。 學生人數: 500人(1874)~6,000人(1900)
1892年「夏季的學校」(summer school) 推動者: 芝加哥大學籌備者,第一任校長哈潑(William Rainey Harper, 1856-1906) 背景: 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工、商業起飛,工、商業的制度化,使大學教育制度化、標準化,考試、成績、評量、畢業學分、上課鐘點等。哈潑提出學生生命擁有學習動力與心裡發展的過程,每個人不同,不該淪成社會要求的標準化,又稱為「拒絕將學生生命標準化的教育」。
行動: 提出大學非標準化的課程,課程內容師生共訂,上課地點多具彈性,上課時間師生協調,成績評量只有通過/未通過,(未通過為不參與者),主要的目的不在學生學到什麼內容,而在讓學生愛上受教育,知道受教育的目的與意義。 發展: 通識課程,服務課程,新生專題的由來
1972大學101在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首先設立 推動者: 校長 背景: 反越戰、禧皮、毒品在校園流行,學生對時代的迷思、拒絕上課等 行動: 藉溝通與分享,讓學生瞭解大學教育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發展: 後來有401(大四輔導),601(碩士生入門專題),801(博士生入門專題)
我的授課 • 課程名稱: 人生意義的追求 • 教材: 大學科系的由來,與學生問題的相互討論
3.自問自答集 1.)我為什麼會去教大學101? a)因為我比較乖,長官找上我,不敢說不 b)因為我比較不乖,想教非傳統的課 c)因為我比較愛享受,而教書是最好的享受 d)因為我比較能忍受,而教書是挑戰我自己 的忍受 e)以上皆有可能
2.)我為什麼要持續教大學101? a)因為我妻子說:「這是不是學期結束,你 還不想將課結束的一門課?」 b)因為學生還是很可愛 c)因為那個時間,如此投資最有效率 d)因為教育是自己的初戀,與一生的執愛 (我的妻子更是) e)以上皆有可能
3.)上大學101,一進門時的第一句話是? a)各位同學好 b)上星期報紙登了某消息,實況是…… c)哪一個人的雞排那麼香? d)最近我很快樂(或興奮),因為校園有一 種花開了 e)以上皆有可能
4.)上課規則? a)上課可以睡,但是睡姿不能不雅 b)上課可以吃飯,但是飯菜不能掉滿地 c)上課可以戴耳機,但是我問你時你要能回 答 d)上課可以看電腦,如果要錄音也可以,要 給老師拍照需先通知,以免他頭髮亂亂 e)以上皆有可能
5.)什麼人會被當掉? a)上課不到5堂以上者 b)老是中斷別人的討論者 c)上課離座到外上廁所次數太多者 d)每次睡姿都不雅者,校正依然沒改進者 e)以上皆有可能
6.)成績的打法? a)沒有期中考,祇有分享 b)沒有期末考,祇有分享 c)沒有作業,祇有分享 d)沒有專題,祇有分享 e)以上皆有可能
7.)例行上課之外,有什麼活動? a)星期五中午,老師請吃「丹堤」 b)有一星期六野外生態遊,交20元吃到飽 c)學期末,全班免費吃披薩(可葷可素), 加可樂 d)天氣好時,有2-3次,在戶外上課 e)以上皆有可能
8.)什麼學生最適合修這門課? a)想探索人生意義的人 b)愛問問題的人 c)有問題的人 d)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的人 e)以上皆有可能
9.)如何預先知道上課教什麼? a)上教學網站 http://university101-2011.blog.ntu.edu.tw/ b)上老師的河馬網頁 http://hippo.bse.ntu.edu.tw/~wenlian/ c)問修過課的學長姐 d)上課最棒的部分,祇有來上課時才能知 道,老師事先也不知道 e)以上皆有可能
10)老師能回答所有學生的問題嗎? • 學生找答案是最有印象的答案 • 師生一起找答案是最有趣的答案 • 但願成長就會體會答案 • 老師自己也在摸索尋找 • 以上皆是
4.檔案下載 • http://university101-2011.blog.ntu.edu.tw/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