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27 Views
5-1 成本的概念. 一、成本的意義: 1. 生產者從事生產時,為取得各生產要素所必須支付的代價。 2. 包括工資 、 地租 、 利息 、 原料費用 、 折舊費用 、 保險費用等。. 5-1 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種類: 1. 機會成本: (1) 別稱:交替成本、選擇成本、經濟成本。 (2) 意義:指一種生產要素具有多種用途下,當此要素用於某種用途時,所必須放棄其他用途中價值最高者。 (3) 實例: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 「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 。 生產可能曲線凹向原點,表機會成本遞增。. 成本. 外露成本. 內涵成本. 別稱.
E N D
5-1 成本的概念 一、成本的意義: 1.生產者從事生產時,為取得各生產要素所必須支付的代價。 2.包括工資、地租、利息、原料費用、折舊費用、保險費用等。
5-1 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種類: 1.機會成本: (1)別稱:交替成本、選擇成本、經濟成本。 (2)意義:指一種生產要素具有多種用途下,當此要素用於某種用途時,所必須放棄其他用途中價值最高者。 (3)實例: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生產可能曲線凹向原點,表機會成本遞增。
成本 外露成本 內涵成本 別稱 外顯成本、支付成本、會計成本 隱藏成本、非支付成本、正常利潤 意義 (1)廠商使用「他人」的生產要素從事生產 (2)必須以貨幣的方式實際對外支付的成本 (3)可明顯地由會計帳中看出 (1)廠商使用「自己」的生產要素從事生產 (2)不須以貨幣的方式對外支付 (3)不必記載於會計帳上,卻是實際上該負擔的成本 (4)為廠商經營企業的誘因,即廠商的正常利潤 (5)存在機會成本的概念 實例 工資、地租、利息 王老闆以自家的店面及資金開設利興商店 5-1 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種類: 2.外露成本與內涵成本:
5-1 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種類: 3.經濟成本: (1)別稱:機會成本、總成本 (TC) (2)意義: 經濟學上所稱的成本 為一種機會成本的概念 經濟成本 = 外露成本 + 內涵成本
成本 私人成本 外部成本 意義 廠商從事生產時必須支付的費用及代價,即廠商所有的生產成本,包括外露成本與內涵成本。 人們的經濟活動中有一部份的成本不必自己負擔者 實例 花店必須購買花材的支出 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環境破壞 5-1 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種類: 4.私人成本與外部成本: * 外部性 = 外部利益 + 外部成本 人們的經濟活動中有一部份的利益不能自己享受者 例如:曉如在自家門前種花,使鄰居有欣賞的機會 外部利益 外部性 人們的經濟活動中有一部份的成本不必自己負擔者 例如:公害問題 外部成本
5-1 成本的概念 二、成本的種類: 5.社會成本: (1)某一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對整個社會所產生的成本。 (2)社會成本 = 外部成本 + 私人成本。 (3)當一個社會沒有外部性發生時社會成本 = 私人成本。
5-1 成本的概念 三、利潤的意義: 1.生產者的總收益減去總成本之餘額。 2.利潤為廠商決定是否繼續經營的指標。
5-1 成本的概念 四、利潤的種類: 1.會計利潤 (商業利潤): 會計利潤 = 總收益 (TR) –會計成本 (外露成本) 2.經濟利潤 (超額利潤、純粹利潤): 經濟利潤 = 總收益 –經濟成本 (TR-TC) = 總收益 –會計成本 –內涵成本 = 會計利潤 –內涵成本 = 會計利潤 –正常利潤
5-1 成本的概念 四、利潤的種類: 3.正常利潤 (內涵成本): (1)廠商使用「自己」的生產要素所應得的報酬,即內涵成本的部份。 (2)為廠商決定是否繼續經營的關鍵。 (3)當經濟利潤為零時,表示會計利潤-正常利潤=0,即正常利潤為一正數,此時廠商必賺得正常利潤, 必非代表虧損的存在。
期 間 長 期 短 期 考慮時間長短 考慮時間較長 考慮時間較短 可否改變生產規模 生產者有充裕時間可改變其生產規模 生產者沒有充裕時間可改變其生產規模 要素種類 只有「變動要素」 即Q=f(L,K) 存在「固定要素」及「變動要素」即Q=f(L,K) 成本種類 只有「變動成本」 存在「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 供給彈性大小 Es大 Es小 5-2 短期成本分析 一、長期與短期之區別: 1.馬歇爾首將時間區分為長期與短期:
5-2 短期成本分析 一、長期與短期之區別: 2.長、短期劃分的期間並無一定的標準,視產業的性質而定。 例如: 化工廠若需以五年的時間才能改變其生產規模,五年即為長期。 超商若只需三個月改變其生產規模,三個月即為長期。
5-2 短期成本分析 一、長期與短期之區別: 3.極短期: (1)別稱:市場期 (2)意義: 當生產的財貨均已製造完成,任何一種生產要素的使用量均不能再加以調整,財貨的數量亦不能再加以變動。 極短期下均為固定要素無變動要素,即Q=f(L,K) 供給曲線為垂直線Es=0 財貨價格決定於需求 (∵供給固定)
5-2 短期成本分析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1.總成本的類型: (1)總變動成本(TVC) : 廠商在短期內使用變動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會隨著產量變動而變動,產量愈多時,TVC愈大。 在反曲點a之前:TVC先以遞減式增加。 在反曲點a之後:TVC後以遞增式增加。 原因:受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影響。 停工時 (Q=0),TVC=0 例如:一般員工薪資、水電費、原料費。 公式:TVC=PL․L (L=變動要素) = TC - TFC
5-2 短期成本分析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1.總成本的類型: (2)總固定成本(TFC) : 廠商在短期內使用固定要素所須支付的成本。 不隨著產量變動而變動,為一條水平直線。 停工時 (Q=0),TC=TFC 。 TFC為TC與TVC之間的垂直距離。 例如:高級管理人員薪資、機器折舊、廠房租金。 公式:TFC=Pk․K (K=固定要素) = TC - TVC
5-2 短期成本分析 (3)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1.總成本的類型: 廠商在短期內使用變動要素及固定要素所支總成本 (TC) 付的成本。 在反曲點a’之前:TC 先以遞減式增加。 在反曲點a’之後:TC 先以遞增式增加。 原因:受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影響。 TC 曲線的型態與 TVC 曲線相同。 公式:TC = TVC + TFC TC C TVC a’ • TFC • TFC a Q O
5-2 短期成本分析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2.平均成本的類型: (1) 平均變動成本 (AVC): 每一單位產品的生產,所需平均分擔的總變動成本。 為 TVC 線上該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 AVC 曲線的最低點恰對應 AP之最高點。 AVC 曲線成 U 字型先降後升。 原因:受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影響。 公式:AVC = = AC - AFC TVC Q
5-2 短期成本分析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2.平均成本的類型: (2) 平均固定成本 (AFC): 每一單位產品的生產,所需平均分擔的總固定成本。 為 TFC 線上該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 AFC 總產量增加而下降,為一條向橫軸漸近的曲線。 為AC與AVC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且此距離隨產量增加而愈來愈小。 公式:AFC = = AC - AVC TFC Q
5-2 短期成本分析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2.平均成本的類型: (3) 平均成本 (AC)(ATC): 每一單位產品所需平均分擔的總成本。 AC 為 TC 線上該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 AC 曲線成 U 字型先降後升。 原因:受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影響。 公式:AC = = AVC + AFC TFC Q
5-2 短期成本分析 MC C AC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2.平均成本的類型: (3) 平均成本 (AC)(ATC): AVC AFC AFC AFC Q O
5-2 短期成本分析 二、短期成本的種類: 3.邊際成本的類型: (1) 邊際成本 (MC): 每增產一單位產品時(因),總成本的增加額(果),亦等於變動成本的增加額。 MC為 TC 或 TVC 曲線上任何一點的切線斜率。 MC 曲線的最低點恰對應 TC與TVC曲線上的反曲點,亦對應 MP 曲線之最高點。 MC 曲線成 U 字型先降後升。 原因:受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影響。 公式:MC = = = + = △(TFC+TVC) △Q △TFC △Q △TVC △Q △TVC △Q △TC(果) △Q(因)
5-3 長期成本分析 一、長期成本類型: 1.長期總成本 (LTC): 意義:長期下廠商從事生產所需支付的成本總額。 分析:LTC曲線由短期各最適要素僱用量(成本最低)下生產最適產量的短期總成本(STC)之連線。 LTC為STC之包絡線。 STC與縱軸有截距,當Q=0時,短期下仍有固定成本,故STC=TFC。但LTC與縱軸沒有截距,當Q=0時,長期下無固定成本,故LTC由原點出發。 STC2 LTC C STC1 Q O
5-3 長期成本分析 一、長期成本類型: 2.長期平均成本 (LAC): (1)意義:設生產技術與要素價格是固定的,在每一個特定的產出水準之下,均可找出一種最適的要素組合。若進一步連結各產出水準下最低成本組合之平均成本,即得一條長期平均的成本線。 (2)分析: 設廠商有三種生產規模K1、K2、K3。對應的短期成本線為SAC(K1)、SAC(K2)、SAC(K3)。 若廠商選擇Q1產量生產至少有K1與K2兩個生產規模可供選擇 K1之SAC小於K2之SAC 理性廠商會選擇成本最低的K2生產 每個產量均選擇「成本最低」的規模,將成本最低的平均成本線連結,即為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線(LAC)。 可供選擇的規模愈多,每個規模之SAC被納入LAC的線段變短,形成平滑的LAC線。
5-3 長期成本分析 一、長期成本類型: 2.長期平均成本 (LAC): (3)LAC曲線是無數條SAC線所組成,每條SAC少只適合生產某一個產量,即SAC與LAC相切點之產量。故LAC曲線為SAC曲線的,「包絡線」。 (4)LAC曲線在SAC曲線的下方且相切,故SAC≧LAC。 (5)形狀:LAC曲線成U字形,原因為規模(內部)經濟與規模(內部)不經濟: 當規模報酬遞增時,LAC遞減。 當規模報酬遞減時,LAC遞增。
5-3 長期成本分析 SAC(K1) C • • SAC(K2) • • 一、長期成本類型: 2.長期平均成本 (LAC): (5)形狀: SAC(K3) 最低 • 最低 Q O Q1 Q2
5-3 長期成本分析 △LTC △Q 一、長期成本類型: 3.長期邊際成本 (LMC): (1)意義:長期下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的財貨生產在總成本中的增加量。 (2)公式: LMC = (3)分析: LMC曲線是由各切點對應的短期邊際成本(SMC)所連結成的,如後面圖中的A’、B、C點,但LMC曲線非SMC曲線的包絡線。 只要存在SAC=LAC則在同一產量下必存在LMC=SMC (4)形狀:LMC曲線成U字型。
5-3 長期成本分析 SMC3 LMC C’ • SAC1 SMC1 C SMC2 SAC3 LAC SAC2 一、長期成本類型: 3.長期邊際成本 (LMC): (4)形狀:LMC曲線成U字型。 • • A C • B • A’ Q O Qa Qb Qc
5-3 長期成本分析 二、長期平均成本(LAC)與短期平均成本(SAC)的關係: 1.當LAC曲線下降時: (1)與LAC曲線相切的SAC曲線亦處於下降階段(上圖A點)。 (2)此時曲線符合:SAC = LAC > SMC = LMC。 2.當LAC曲線上升時: (1)與LAC曲線相切的SAC曲線亦處於上升階段(上圖C點)。 (2)此時曲線符合:SAC = LAC < SMC = LMC。 3.當LAC曲線處於最低點時: (1)與LAC曲線相切的SAC曲線亦處於最低點(上圖B點)。 (2)此時LAC最低,稱「最適生產規模」。 (3)最適生產規模條件:SAC = LAC = SMC = LMC。
情況 規模報酬遞增 固定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遞減 別稱 內部經濟、規模經濟 規模報酬不變 內部不經濟、規模不經濟 意義 隨著產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廠商內部會出現一些有利的因素,導致生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隨著產量增加,規模擴大,而生產的總成本與總產量成等比增加,使長期平均成本維持不變。 隨著產量增加,規模擴大,廠商內部出現一些不利的因素,以致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 生產函數 Q=ALαKβ α+β>1 Q=ALαKβ α+β=1 Q=ALαKβ α+β<1 5-3 長期成本分析 三、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形狀內部因素:
情況 規模報酬遞增 固定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遞減 原因 1.生產要素的專業與分工。 2.原料大量採購。 3.副產品的利用。 4.管理費用的節省。 1.無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的因素存在。 2.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恰巧相互抵消。 3.為LAC最低使用。 4.技術效率達到最高。 1.規模擴大,管理分工困難。 2.缺乏管理人才以致生產成本增加。 3.融資金額增加,使財務控制發生問題。 分析 LMC < LAC LMC = LAC LMC > LAC 圖形 5-3 長期成本分析 三、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形狀內部因素: C C C LAC LAC LAC Q O Q Q O O
情況 外部經濟 外部不經濟 意義 廠商本身以外的整個產業或整個社會的因素所引起,使整條長期平均成本線向下移動。 廠商本身以外的整個產業或整個社會的因素所引起,使整條長期平均成本線向上移動。 原因 1.生產要素價格下跌 2.政府降低租稅增加補貼 3.交通便利或設立工業區 1.生產要素價格上漲 2.政府提高租稅降低補貼 3.交通運輸不便 圖示 5-3 長期成本分析 四、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形狀外部因素: C C LAC1 LAC2 LAC2 LAC1 Q O Q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