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725 Views
Chapter 19 外匯市場. 了解匯率的意義 認識匯率升貶值的重要性 能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長期因素 能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短期因素 能用相對物價來解釋並預測匯率 能用相對利率來解釋並預測匯率. 圖 19-1 新台幣匯率的走勢 (NT$/US$). 外匯. 最狹義的外匯是指外國貨幣。 廣義的外匯,除外幣外,尚包括所有對外國通貨有請求權,而可用於國外支付的國外資產,如外國票據及有價證券。. 外匯存底. 外匯存底 指一國之中央銀行 ( 或貨幣當局 ) 所持有隨時可動用的外匯資產,又稱為「外匯準備」。
E N D
了解匯率的意義 • 認識匯率升貶值的重要性 • 能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長期因素 • 能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短期因素 • 能用相對物價來解釋並預測匯率 • 能用相對利率來解釋並預測匯率
外匯 • 最狹義的外匯是指外國貨幣。 • 廣義的外匯,除外幣外,尚包括所有對外國通貨有請求權,而可用於國外支付的國外資產,如外國票據及有價證券。
外匯存底 • 外匯存底指一國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所持有隨時可動用的外匯資產,又稱為「外匯準備」。 • 外匯存底加上「貨幣性黃金」,即成為一個「含黃金的外匯存底」。在計算或比較外匯存底時,應較重視「不含黃金的外匯存底」。 • 許多新興國家持有外匯存底遠超出最適水準之原因 : • 預防性需求(precautionary demand) • 經濟成長策略(economic growth strategy)
表19-1 選定國家之外匯存底 單位:億美元
國際準備 •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分類,國際準備包含外匯存底、黃金、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基金的準備部位等四個項目。
關鍵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凡一種貨幣在國際上能作為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及價值儲藏工具,就稱之為關鍵貨幣,或國際貨幣。
外匯交易的主要幣別 圖19-3 外匯交易主要幣別 (a) 1998/4 (a) 2010/4
匯率的概念 • 「匯率」是兩種貨幣買賣的價格或交換的比率,亦即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是一種相對的觀念。 • 1個吉事漢堡 = NT$30 • 1個吉事漢堡 = US$1 • 將上述二式放在一起 • 1個吉事漢堡 = US$1 = NT$30
匯率的種類 1/2 • 直接匯率與間接匯率 • 直接匯率又稱為應付匯率,表示方式為一單位外國貨幣兌換多少本國貨幣。 • 間接匯率又稱為應收匯率,表示方式為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多少外國貨幣。 • 單一匯率與複式匯率 • 單一匯率:所有的外匯交易,只採用一種匯率價格進行。 • 複式匯率:指外匯交易採用兩種以上的匯率,亦即針對交易性質採取差別匯率。
匯率的種類 2/2 • 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 即期匯率:指在買賣當時或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所適用的匯率。 • 遠期匯率:指外匯交易的交割日期在成交後第二個營業日以後,如10天、3個月等,所適用的匯率。 •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 名目匯率:未考慮二國相對物價變動的匯率。 • 實質匯率:考慮二國相對物價變動所計算的匯率。
有效匯率指數 • 有效匯率係指,一國貨幣對選定國家貨幣之雙邊匯率的加權平均,衡量的是一國貨幣對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的平均價值。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高低及升降的意涵
升值與貶值 當匯率上升時 當匯率下降時 • 如25:1變成30:1,代表本國貨幣(新台幣)貶值,而外國貨幣(美元)升值。 • 如25:1變成20:1,代表本國貨幣升值,而外國貨幣貶值。 • 升值:一國貨幣相對於另一國貨幣,其價值上升。 • 貶值:一國貨幣相對於另一國貨幣,其價值下降。 • 若以直接匯率的方式來表示匯率:
匯率的重要性 當本國貨幣貶值(匯率上升)時 當本國貨幣升值(匯率下降)時 • 表示本國商品變便宜,外國商品變貴了,因此,貶值有利於出口而不利於進口。 • 表示本國商品變貴了,外國商品變便宜,因此,升值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 • 匯率會影響國內外商品、勞務及金融商品的相對價格,因此對消費者及投資人而言,匯率顯得十分重要。 參閱p.表19-5及表19-6
單一價格法則 • 「單一價格法則」,係指兩個國家生產相同財貨,最後此財貨的價格在兩國都應相同。 • 單一價格法則成立的前題: • 財貨同質 • 該財貨為貿易財 • 兩國可自由貿易
購買力平價說 1/4 • 購買力平價說是以兩國相對的物價水準來說明匯率的決定,並以兩國物價水準的變動來說明匯率變動的學說。 • 購買力平價說又可分為: • 絕對購買力平價 • 相對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說 2/4 • 絕對購買力平價 • 認為均衡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亦即由兩國一般物價水準的相對比率來決定。
購買力平價說 3/4 • 相對購買力平價 • 匯率應隨著兩國物價水準的變動而調整。我們可以用變動率的方式,將(19-4)式改為: • 當Pd↑>Pf↑ E↑ • 當Pd↑<Pf↑ E↓
購買力平價說 4/4 圖19-4通貨膨脹率差距與匯率
購買力平價說的評價 • 用單一變數(物價)來解釋匯率,能有如此的解釋能力,值得稱許。 • 以物價來解釋長期間匯率的變動,效果較佳(見Box19.1)。以物價來解釋短期間匯率的變動,則效果較不理想。 • 匯率偏離PPP的可能原因: • 用來計算 PPP 的財貨並非同質 • 物價的計算沒有考慮運費及關稅等因素 • 並非所有的財貨都是貨易財 • 短期內,物價具有僵固性
外匯需求及供給的因素 外匯需求的因素 外匯供給的因素 商品進口 勞務輸入 薪資與利息(股利)支出 片面移轉支出 對外直接投資 對外間接投資 商品出口 勞務輸出 薪資與投資所得收入 片面移轉收入 外來直接投資 外來間接投資
外匯需求與供給曲線 E↓ (E Pf)↓(美國商品的新台幣價格↓) 進口↑ FEd↑ E↑ ↓(台灣商品的美國價格↓) 出口↑ FEs↑
影響匯率的長期因素 • 相對物價水準 • 關稅及限額 • 產品相對偏好 • 生產力
相對物價水準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S1 匯率(E) S0 E1 E0 出口減少 進口增加 D1 D0 0 EF0 外匯數量(EF) 圖19-8 本國相對物價水準上升對匯率的影響 本國產品相對變貴,出口減少,外匯供給減少 外國產品相對便宜,進口增加,外匯需求增加。
關稅及限額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 關稅及限額會影響進口數量,間接影響外匯的需求及匯率。 • 例如,台灣對美國進口的商品大幅提高關稅,將使進口減少,並造成外匯需求降低。最後會使匯率下降,即本國貨幣升值 (見圖19-9) 。
對本國貨相較於外國貨的偏好變動對匯率的影響對本國貨相較於外國貨的偏好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 若外國人對本國貨相對偏好↑→出口↑→外匯供給↑→E↓ (見圖19-10) • 若本國人對外國貨相對偏好↑→進口↑→外匯需求↑→E↑
相對生產力變化對匯率的影響 • 相對生產力↑→出口↑→外匯供給↑→E↓ • 相對生產力↓→出口↓→外匯供給↓→E↑
圖19-11 新台幣匯率(NT$/US$)與日圓匯率(Yen/US$)的走勢圖19-11 新台幣匯率(NT$/US$)與日圓匯率(Yen/US$)的走勢
拋補的利率平價說 • 有考慮在遠期外匯市場避險的兩國利率差距與即期匯率(E)、遠期匯率(F)間的關係。 • 抛補的利率平價公式: • 從上式可得: • 若 id > if時,F > E。 • 若 id < if時,F < E。 • 若 id= if 時,F = E。
未拋補的利率平價說 • 未考慮在遠期外匯市場避險的兩國利率差距與E、Ee間的關係。 • 本國資產的預期投資報酬率=外國資產的預期投資報酬率 • 實務上,以未拋補利率平價的關係來預測匯率的效果不佳。未拋補利率平價失靈的可能原因 : • 利差交易 • 風險溢酬改變 本國利率 = 外國利率 + 預期匯率變動率
利差交易(Box19.3) • 利差交易(carry trade)係指,投資人借「低利率」貨幣(如日圓),轉手賣出,用以投資買入「高利率」外幣(如美元)資產的交易行為。 • 大量利差交易的結果,會造成「低利率」貨幣傾向貶值,「高利率」貨幣則傾向升值。 • 惟一旦結束「利差交易」,撤回資金,將引起外匯市場動盪 。「利差交易」的資金相當龐大,遂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因子。
二國資產預期報酬率差距的意涵 • 差距 • 上式代表的意義分述如下: • 差距大於零,代表本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大於外國資產,故資金會從外國流入國內。 • 差距小於零,代表本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小於外國資產,故資金會從國內流至外國。 • 差距等於零,代表本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等於外國資產,故兩國之間資金不再移動。
短期間影響匯率的因素:(一)利率差距 圖19-12(id-if)上升對匯率的影響 (id if)↑差距↑資金淨流入E↓(本國貨幣升值) (id if)↓差距↓資金淨流出E↑(本國貨幣貶值)
短期間影響匯率的因素:(二)預期心理 • 預期本國貨幣貶值→Ee↑ • →差距↓ • →資金淨流出 • →E↑(本國貨幣貶值) • 預期本國貨幣升值→Ee↓ • →差距↑ • →資金淨流入 • →E↓ (本國貨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