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likes | 1.72k Views
愛就是 照顧 、 責任 、 尊重 與 瞭解 (佛洛姆). -- 親職教育 -- 孩子 , 如何與 父母相處. 講師 : 曹佳瑋 主任 日期 : 99 年 5 月 22 日 地點 : 力行國小. 1. 您常擁抱孩子來表示自己很愛他 ? 2. 您樂於在別人面前提到自己的孩子? 3. 您的管教態度和配偶一致? 4. 孩子喜歡和您說話? 5. 您經常徵詢孩子的意見? 6. 您有興趣聽孩子說話? 7. 您發現孩子有很多優點? 8. 您認為孩子應該家事?
E N D
愛就是照顧、責任、尊重與瞭解 (佛洛姆) --親職教育--孩子,如何與父母相處 講師: 曹佳瑋 主任 日期: 99年5月22日 地點: 力行國小
1. 您常擁抱孩子來表示自己很愛他? 2. 您樂於在別人面前提到自己的孩子? 3. 您的管教態度和配偶一致? 4. 孩子喜歡和您說話? 5. 您經常徵詢孩子的意見? 6. 您有興趣聽孩子說話? 7. 您發現孩子有很多優點? 8. 您認為孩子應該家事? 9. 您對孩子有所要求時,會先反省自己做到了嗎? 10. 您為了孩子讀書而放棄看電視? 11.您有耐心為孩子檢查作業? 12.您經常檢討自己教養子女的態度? 13.孩子認為您不關心他? 是 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養態度問卷
14.您認為孩子不如人? 15.您在火冒三丈時指正孩子的錯誤? 16.您在管教孩子時會一再提起他以前所犯的錯? 17.孩子認為您是個嘮叨的父母? 18.您認為孩子只須聽話而不必給予發表意見的機會? 19.孩子認為您為他所做的事都是應該的? 20.您的決定會因孩子耍脾氣而改變? 21.您認為孩子從小要樣樣都學才能高人一等? 22.您在孩子身上發現了一些缺點而歸罪於家裡的某個人? 23.您認為假日是休息時間不該受孩子打擾? 24.您特別偏愛家中某個孩子嗎? 25.您認為「打」是最有效的管教方式嗎? 是 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題目1~12題選擇「是」的得1分,13~25題選擇「否」的得1分,得分愈高表示您的教養態度愈正確。否則,您該多花一點時間與孩子相處的知能,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成長。以上題目1~12題選擇「是」的得1分,13~25題選擇「否」的得1分,得分愈高表示您的教養態度愈正確。否則,您該多花一點時間與孩子相處的知能,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成長。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1.有求必應 2.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之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5.替他收拾所有他弄亂的東西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7.常常當著他的面吵架
8.當他的搖錢書 9.滿足他的口腹之慾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11.我就是拿他沒有辦法 12.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2004聯合報
子女很難管教 反叛 根本不明白子女想甚麼 關係日益惡劣 互相放棄 孩子離家出走 社會過於複雜? 誘惑太多容易學壞? 很多外在因素不能操控(傳媒,電視,上網,學校環境,子女朋輩....) 現代父母的困惑
他只是個孩子…… 沒有孩子生來喜歡被討厭.. 當他出狀況給你,必然有他無法獨力解決的難題在背後… 幫助他解決他的難題,他就不再是你的困擾了!
壹、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任務 • 發展個人的自我認同 • 建立相互滿足的同儕關係 • 學習認知、人際、問題解決的技巧
貳、青少年的發展特徵 • 青少年期是個人追求自我認定的時期,其發展特徵是「矛盾」,如: 1.他想獨立,但還需要依賴父母的經濟與情感支持 2.青少年對親密關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3.需要他人提供意見、指導方向,又反叛權威與控制 4.他們被期望像個大人,但卻未被賦予完全的自主權 5.他們遭受很大的壓力與挫折,卻不具有足夠的因應能力
心事誰明白?? • 心理學家Erikson形容「青春期」是「暴風期」,少年的情緒像暴風雨般澎湃起伏,變幻莫測 • 目的是要預備自己成為一個成年人,若不經歷這階段,青少年便不能發展自己的獨特性。
你是那一類型的父母? • 『極權私家偵探型』 • 『積極不干預政策型』 • 『放風箏上天型』
想 一 想 • 你對子女的期望有多高? • 這些期望切不切合實際? • 與孩子的能力、興趣和目標相不相符? • 是否高到連自己年輕時都做不到? • 是要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是真正為子女好?
引起注意 追求權力 報復 表現能力不足 找刺激 讓同儕接納 表現優越感 情緒起伏大 (多愁善感) 重視外表 在意別人的看法 追求流行事物 重朋友輕父母 沈迷網路或電玩 參、青少年的人格特質
新新世代人類的繪像 8.看重快樂,不喜歡「先苦後甘」、「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事 9.不嚴格區分「性別」,外觀越來越沒有男女之別 10. 喜歡「自由聯想」,看不起「控固力」、「沒創意」 11.討厭說教、抗拒權威 12能不工作最好不要工作. 13.使用自創的語言
新新世代人類的繪像 1.較「直接」,不拐彎抹角 2.較「非正式」,穿著、打扮、說話、待人處事皆然 3.普遍認為「再努力也沒用」、「社會是不公平的」、「生活越來越困難」 4.常常只有五分鐘的熱度,一陣子就索然無味 5.較自我中心,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6.較「拜金」,消費能力可觀,較物質傾向 7.對愛情既期待又「不怕」受傷害,敢愛敢恨
台灣尼特族42萬人 • 聽過「尼特族」這個名詞嗎? 尼特族(NEET)全稱的意義指的就是「Notcurrentlyengaged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指的是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
沮喪警報表 • 對課業成績不注意,冷漠;原本有興趣的事情變得沒興趣 • 親近的人,特別是家人過世 • 行為急劇的改變,如飆車,離家等 • 吃飯和睡覺習慣明顯改變 • 家庭變故 • 在家中或學校遭受歧視 • 突然想要獨處,與親友 疏離 • 行為失控莽撞
孩子為何生氣? 一、不平對待:心中感到不平衡,覺得未受到對等的待遇 二、無辜受害:無緣由的被欺負 三、被侵犯:個人或他人物品及權利不被尊重,或遭受不符個人道德標準的侵凌冒犯 四、被貶抑:被批評、看不起,取笑、排擠
關於生氣這件事 一、孩子生氣不會沒有理由 二、孩子生氣的理由不一定正確 三、生氣情緒被瞭解才能做適當的處理 四、情緒管理不是天生就會的,孩子需要 父母的支持與教導
肆、增能教養模式的三個層面 一.增能教養模式認為父母與孩子的責任需平衡,發展方能達到極致。因此提出鷹架、關係和管教三個教養層面,幫助父母和孩子培養出互惠的責任感。
二、父母可以自問:「我與孩子的互動管教,是幫助或阻礙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而成熟的人?」孩子也可以自問:「我自己是否有能力做這事?二、父母可以自問:「我與孩子的互動管教,是幫助或阻礙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而成熟的人?」孩子也可以自問:「我自己是否有能力做這事? 或者我沒有承擔足夠的責任?」親子雙方共同發掘何為「適量」。
三、三個教養層面,幫助父母和孩子培養互惠的責任感。三、三個教養層面,幫助父母和孩子培養互惠的責任感。 ◆第一個層面是鷹架的概念,父母像鷹架一樣,在孩子無法勝任的事上支持他們。 ◆第二層面是建立關係,親子在其中的互動溝通是有來往的雙向交流。 ◆第三層面是藉著運用自然和必然的後果,賦予孩子能力。
四、鷹架涵括的層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好像那暫時 的支架,我們必須要擴張到孩子的能力之外一些,但又不是太多,好叫他們有信心學習並發展他們的能力。 五、每次孩子學習 我們不能太早移除鷹架。
伍、鷹架的秘訣 1.知道什麼是適齡的 2.配合孩子獨特的方式 3.注意孩子的學習風格 4.給予足夠但不過度的支持 5.允許錯誤成為改變的契機
陸、孩子的不良舉止 • 以下是一些孩子典型的錯誤的觀念。以及父母可以回應的方式(崔克斯Dreikurs,1958):
1.孩子錯誤目標 2.父母有效的回應 3.引起注意 4.權力鬥爭 5.報復反擊 6.同理鼓勵
比較好的策略是,撤出這場權力鬥爭。你既是一個成熟的人,可以決定置身戰場之外,只要把自己從情緒的糾葛中抽離,你就可以平靜地做該做的事,而不致身陷戰局,保持你的尊嚴離開現場,拒絕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層次,將會產生力量。比較好的策略是,撤出這場權力鬥爭。你既是一個成熟的人,可以決定置身戰場之外,只要把自己從情緒的糾葛中抽離,你就可以平靜地做該做的事,而不致身陷戰局,保持你的尊嚴離開現場,拒絕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層次,將會產生力量。
柒、現代父母的迷思 • 忍耐,終究會熬過去的 • 專制--嚴格要求,強迫就範 • 不敢堅持自己認為對的立場 • 對自己和子女的關係無計可施 • 盡量彌補以前所得不到的 • 嬌寵--我如果不隨孩子的意,孩子就不愛我了
捌、父母傳統的處理方法 一、貼標籤 二、嘲弄(幽默) 三、昇華(逃避) 四、生氣 五、苦肉計 六、威脅
您願意改變嗎? • 修正對子女的期望 • 協助子女訂定目標 • 適度界限,劃定規則
玖、專制型父母常有的舉動 • 很挑剔青少年的行為 • 常對青少年要求或威脅 • 用獎勵或懲罰來操縱青少年 • 常提醒或訓示(碎碎唸) • 對於青少年學業過份干涉 • 對青少年既不信任也毫不尊重 • 認為對的意見只有一種,且固執不變
值得家長思考的問題 • 「身叫」、「身教」,哪一種較有效? • 親子共讀少,TV卻不可少? • 只要乖就好,課業不重要? • 老師也是人,請勿夜半鈴聲到臥房。 • 賺錢重要,學校事情無關緊要?
您願意改變嗎? • 建立良好的家庭氣氛 • 培養青少年的優良性格 • 改變非理性反應 • 做個「鼓勵」而非「威嚇」的父母
拾、何謂良好的家庭溝通? 功能良好的家庭,溝通是具體的,含有下列特點: 1.高度的自我察覺及對別人的敏感。 2.溝通是交換具體明確,且由感官可以察覺的行為資料。 清楚的用「我」的訊息來表達「自我負責」的意願。 3.對於他人未察覺的行為及自己內在的感受,給予適切的 回饋。 4.願意透露自己的感覺慾望和認知。
過度保護 過份縱容 排斥 權威 放任 標準過高 可憐孩子 教導前後不一 喝倒采 否認他人感受 競爭 自立 尊重 接納 平等 理性溝通 標準適當 有信心 教導前後一貫 鼓勵 表達內心感受 合作 建立良好的家庭氣氛
拾壹、健康盡責的父母 • 夫妻的關係越穩固,孩子往往也越能夠被允許做他們自己,因為父母會透過自己的力量,以及彼此之間的力量來獲得各種滿足,而不會利用孩子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拾貳、青少年給父母的十誡 1. 不要給我每樣我要求的東西,我感激合理的拒絕。 2. 不要對待我如一個小孩,我需要自己發現一些事。 3. 請尊重我的隱私權,我要單獨整理東西或是作些白日夢。 4. 不要說﹕我以前…,今天的社會複雜性超過從前太多。 5. 我不批評你的服飾與朋友,也請你不要批評我的。
6.不要替我承擔責任,我要從自食其果中成長。6.不要替我承擔責任,我要從自食其果中成長。 7.請勇敢的告訴我你的感覺,因我永遠渴望被愛。 8.不要嘮叨,我已經聽懂你的意見,請相信我的智慧。 9.我尊重你的道歉,我知道沒有人是完全的。 10.請立下一個好榜樣,我注意你所作的,過於你所說的。
拾參、做個「鼓勵」而非「威嚇」的父母 • 鼓勵型父母的特質: 1.接受孩子本身的能力 2.不把消極期許、怕失敗的擔子加在孩子身上 3.不命令他們「好還要更好」 • 表達你對他有信心 • 建立他的自重感,不與別人比較 • 承認他的努力和進步 • 把焦點集中在優點和長處上
1.鼓勵的用語—接納 • 你處理那件事的方法我很欣賞。 • 你對這件事覺得怎樣? • 看你那麼喜歡,我也很高興。 • 你既然不滿意,那你想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2.鼓勵的用語—信心 • 你做得到的。 • 你有進步了。 • 我相信你處理得了。 • 我對你的判斷有信心。
3.鼓勵的用語—強調優點、長處、貢獻、欣賞 • 謝謝你幫我的忙。 • 我看得出你進步很多了。 • 你在XX方面真的改進很多了。 • 看起來你進行得滿有心得喔! • 也許你不覺得已經達到目標,可是你看,你跟開始的時候比起來,真的好太多了。
拾肆、培養關係的重要性 • 有關係,就沒有關係 • 沒有關係,就大有關係 • 沒有關係,趕快找關係
以同理心去傾聽, 肯定孩子們感受 • 同理心是感覺別人情緒的能力 同理心意味著能對孩子表示: 接納 尊重 聆聽 感同身受 設身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