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2009-2010 年度 預防教育法研討會

2009-2010 年度 預防教育法研討會. 孩子在那裡? 今日青少年的需要 陳達湘 (Ben) 2009 年 10 月 23 日. 暴風期?. 暴風期. 挑戰期. VS. 挑戰期. 挑戰父母 / 老師?挑戰舊我!. 努力擺脫小童的形象!. 換個角度. 貪新鮮、貪刺激 富冒險精神 衝動、做事不計後果 有拼勁、肯搏 情緒化 學習 EQ 時刻,為將來作好準備 自把自為 學習獨立. 3B Model. Being In ( 進入 ) 進入 青少年的 內心世界,對其思想、感受抱開放態度,讓他感到被擁抱和接納 Being For ( 支持 )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9-2010 年度 預防教育法研討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9-2010年度預防教育法研討會 孩子在那裡? 今日青少年的需要 陳達湘 (Ben) 2009年10月23日

  2. 暴風期?

  3. 暴風期 挑戰期 VS

  4. 挑戰期 挑戰父母/老師?挑戰舊我! 努力擺脫小童的形象!

  5. 換個角度 • 貪新鮮、貪刺激 • 富冒險精神 • 衝動、做事不計後果 • 有拼勁、肯搏 • 情緒化 • 學習EQ時刻,為將來作好準備 • 自把自為 • 學習獨立

  6. 3B Model • Being In (進入) • 進入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對其思想、感受抱開放態度,讓他感到被擁抱和接納 • Being For (支持) • 成為其盟友,讓他在不斷探索未知的前路時,體驗到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引導他 • Being With (同行) • 陪同一起經歷成長的喜與悲

  7. Web(網絡) 2.0 時代 • 不是技術標準,而是形容技術和使用習慣轉變的趨勢 • Web 1.0 • 此年代的資訊傳播模式是「從上而下」,各類網上內容主要由供應商提供 • Web 2.0 • 數據傳輸量更大、上網速度更快 • 「互動」的資訊傳播模式,網上內容透過網民的參與而產生 • Blogger, Facebook, YouTube • Web 3.0 • 更徹底的網民主導,人人皆可隨時、隨地、隨心地上網 • 手機上網 • Twitter

  8. 互聯網的三無狀況 • 無孔不入 • 無處不在 • 無父母 • 完全貼合青少年的需要及心態 • 網上江湖任我行

  9. 聊天室三問 • 你係仔定女? • 你幾多歲? • 做我男/女朋友好嗎?

  10. 聊天室對話(上) • 男:你有無bf ? • 女:無ar,你呢? • 男:我都無,有無相? • 女:有,send畀你, 你都要send畀我wor。 • 男:好令女wor , 做我條女好無?我好錫女kar! • 女:係咪kar ?

  11. 聊天室對話(下) • 男:真kar ? • 女:heehee! • 男:點ar?老婆,當你應承la! • 女:咁我咪要叫你老公? • 男:梗係啦,老婆,幾時來陪吓我?我留電話畀你,你要打畀我wor! • 女:你畀你電話我啦。

  12. 互聯網的虛擬世界 • Online Game • 性別混亂、道德模糊的世界

  13. 大眾傳媒與後現代思潮

  14. 大眾傳媒與後現代思潮 • 電影 • 天若有情 • Mark哥 • 電視 •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15. 今天,我們的孩子在那裡? 這是一個容易迷失價值觀的時代 我們那些活於虛擬世界的孩子 在傳媒與後現代思潮洗禮下的青少年 真與假、對與錯,似乎並不重要 最要緊的是 活得開心、活出真我

  16. 團隊教育法(Child Rearing by Committee) • 倚賴學校、女傭、興趣班、家庭教師、電視、DVD、電玩、上網等方法去教育及陪伴子女 • 自我催眠(欺騙)教育法

  17. 學校 • 學生臨死時的心願

  18. 推力與拉力 上網 家庭 價值觀 青少年 傳媒 後現代思潮 學校

  19. 管理層的反思十問 • 慈幼會、母佑會、顯主會當初在香港辦學之目的? • 「慈系」學校現今在香港的辦學目的? • 「慈系」在香港教育界「要」扮演什麼角色? • 「慈系」學校與一般學校有何分別? • 你學校與其他「慈系」學校有何分別? • 你的學校如何看學生? • 你期望學生能在學校中獲得什麼? • 學校的成功教學指標是什麼? • 你的學校如何將上述異象與使命帶給全校教職員? • 如何具體實行你學校的教育理念?

  20. 教職員的反思 • 你點解「要」投身教育行業? • 你如何看學生? • 你期望學生能在你的教導下獲得什麼? • 你的成功教學指標是什麼? • 你與學校的教育理念與目標吻合嗎? • 學生喜歡你嗎? • 學生尊重你嗎?

  21. 老師莫潛水 委身勿O咀 世界將人隊 春風化雨佢(學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