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921 Views
专题二 图像分析 第 1 节 等高线图与地形剖面图. 目 录. 知识整合 …………………………………………… ( 3 ). 触类旁通 …………………………………………… ( 4 ). 随堂训练 …………………………………………… ( 10 ). 知识整合.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二、地形剖面图.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例 1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 , 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1) 甲处海底地形属 ( )
E N D
专题二 图像分析 第1节 等高线图与地形剖面图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随堂训练 ……………………………………………(10)
知识整合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二、地形剖面图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例1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1)甲处海底地形属(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沟 (2)乙处洋流可能是( ) A.加那利寒流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D.千岛寒流 [解析]图中等深线较密集,可确定为大陆坡。根据等温线向南递增趋势,可确定为北半球。再根据海深向东增大,可确定为大陆东岸。 [答案] (1)B (2)D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例2 某次地理夏令营活动的主办者策划了一次“寻宝”活动。在活动前,每位营员均会获得一张地图(图1)和一张瀑布照片(图2)。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1)图1中藏宝地及其相对于营地的方位是( ) A.甲,西北方 B.乙,东北方 C.丙,西南方 D.丁,东南方 (2)为更好地欣赏瀑布美景,拟修建一处观瀑台。最佳选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学生首先要弄清瀑布就是藏宝地,而图中四处中有甲、丙、丁三处有瀑布,而符合藏宝地是海拔228米的则只有丁一处。第(2)题: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恰当位置仰视,在甲、丙、丁三处对应的①、③、④三处中只有③处符合这个条件。 [答案](1)D (2)C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我国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3.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上述地表形态的剖面,请指出哪一幅合 乎题意( )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解析]由风力侵蚀多见于西北地区可知,本地盛行风应为西北风;进一步可知,迎风面较缓,背风面较陡,则第3题可选A;按照公式(n-1)×等高距≤H<(n+1)×等高距两点最大高差可以为60米,所以第2题中C答案合乎题意。 [答案]1.B 2.C 3.A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读沿某纬度所作的海陆剖面示意图,当北半球夏至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判断4~6题。 4.该图属( ) A.北美洲沿35°N所作 B.非洲沿23°26′S所作 C.亚洲沿30°N所作D.南美沿23°26′S所作 [解析]当北半球夏至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可以求得甲地的纬度为23°26′S或者70°18′N,根据选项排除70°18′N,根据图中经度排除南美。 [答案]B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5.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C 6.乙海域洋流为( ) A.北大西洋暖流 B.莫桑比克暖流 C.本格拉寒流 D.西风漂流 [解析]乙海域为大西洋东海岸,为本格拉寒流。 [答案]C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在地形图上,将某一含水层中承压水位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等水压线)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7.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承压水流向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承压水由等水压线数值大的地方流向数值小的地方,并垂直于等水压线。 [答案]A 8.图中a、b、c、d四口井中,水能自动流出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 m),完成9~11题。 9.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 A.200 m B.300 m C.400 m D.500 m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谷线通常形成河流,因此X的数值为200米,Y的数值为300米。 [答案]A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10.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 [解析]图中河流由西南流向西北。 [答案]B 11.如果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则该地区面临的 主要生态问题是( ) A.干旱B.沙漠化 C.水土流失D.土壤盐碱化 [解析]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C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二、综合题 12.读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回答: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根据图示信息填写下表: [答案]经过的国家:④德国 地形区名称:①东非高原、③阿尔卑斯山 气候类型:①热带草原气候、⑤地中海 ②热带雨林⑥温带海洋 气候区成因:②位于刚果盆地,受赤道低压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⑤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13. 下图是“南纬22°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1)地形名称:ABCD。 (2)大洋名称:FE其海底地形称,形成原因是。 (3)该国最大的商港G为流经BC交界处的河流上的大型水电站是,纵贯B地区的河流汇流后在中下游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冲积成的平原是著名的农牧业区,是草原,畜牧业以为主。 (4)A山脉西岸临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原因是 。 [解析]南纬22°穿过南美、非洲、澳大利亚,根据图中的经度和西部地势很高,判断此地为南美。 [答案](1)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2)大西洋 太平洋 海沟 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 (3)里约热内卢 伊泰普水电站 潘帕斯 养牛 (4)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干燥少雨,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返回目录
祝您高考成功! 星星到哪儿去了 晚上,天空闪烁着点点繁星。弟弟忽然问:“辉哥,晚上能看到这么多星星,为什么白天就看不见呢?” 王辉说:“那还不简单。”他把两手握拳头,“这是地球,这是星星,地球一自转,这星星就绕到地球背后去了,我们怎么能看见。” 返回目录
专题二 图像分析 第2节 其他地理图像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随堂训练 ……………………………………………(10)
知识整合 一、统计图 二、地理坐标图的判读 三、了解各类图像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解题步骤 四、读图的方法、技巧——图图转换 五、地理分布图的阅读顺序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例1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 A.山西B.安徽 C.广东 D.甘肃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解析]这是一道以柱状统计图形式出现的数据分析题。 第(1)题注意江西省应该以水稻为主,河南省应该以小麦为主,吉林省应该以玉米为主。 第(2)题注意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小麦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M省水稻、小麦播种面积均比较大,只有可能是安徽省。山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应该是小麦、谷子;广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应该是水稻;甘肃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应该是小麦。 [答案] (1)C (2)B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例2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解析]这是一道以折线统计图形式出现的数据分析题。 第(1)题注意1990年我国第4次人口普查时城市人口比重为26%,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时城市人口比重为36%,记住这两个数据至关重要。 第(2)题注意我国总人口为13亿多,美国只有3亿;而且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快,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慢。 [答案](1)D (2)C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例3 下图为世界四条大河干流纵剖面示意图,图中分别显示了四条河流由河口至源头的长度和海拔高度。其中l河流的年径流量为725亿立方米,2河流的年径流量为66000亿立方米,3河流的年径流量为9755亿立方米,4河流的年径流量为5800亿立方米。据此并读图完成(1)~(4)题。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1)图示l~4河流中流经平原地区的里程最长的是( ) A.4河 B.3河 C.2河 D.1河 (2)依所提供的信息可知,1~4河流水能蕴藏量大的两条河流应是( ) A.1和2 B.2和3 C.3和4 D.1和4 (3)图中1~4河流分别示意的是( ) A.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B.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C.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 D.尼罗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 (4)图示1~4河流的河口水域,年均盐度最高的是( ) A.1河 B.2河 C.3河 D.4河 返回目录
触类旁通 [解析]注意对图示材料已知条件的提炼,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可以判定1为尼罗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高,3为长江;亚马孙河年径流量大,为2河,可以得出(3)题答案。只要判定出河流的代号,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1)C (2)B (3)A (4)A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天文爱好者所测绘的正午杆影长度及杆影朝向一年中变化曲线。各地杆长相等。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1.春分日何地天文爱好者测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一年中,四地实际日照时数可能最多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读图时注意乙地3月21日和9月23日影子长度为0,可以判断该地地处赤道。同理丁地地处北回归线上。甲地在南回归线以南,丙在乙、丁之间。 [答案]1.B 2.D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下图是西安、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四城市工业结构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城市①②③④依次是( ) A.西安、底特律、加尔各答、慕尼黑 B.底特律、慕尼黑、西安、加尔各答 C.加尔各答、西安、慕尼黑、底特律 D.慕尼黑、加尔各答、底特律、西安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4.影响②城纺织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市场需求量大 D.技术力量雄厚 5.关于四城市所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B.②为大牧场放牧业 C.③为乳畜业 D.④为水稻种植业 [答案]3.D 4.A 5.C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读图,回答6~8题。 6.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最大 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解析]从图中看,长江与洞庭湖之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甲图情况说明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洞庭湖分流一部分长江水; 乙图说明长江水位低于洞庭湖,洞庭湖补给长江水;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丙图说明长江与洞庭湖水位相当;而该水文站位于洞庭湖下游的长江上,该处水量大小受长江和洞庭湖共同影响,不能准确判断流量大小。 [答案]D 7.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 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D.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解析]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主要是上游水库的调节作用明显加强,因为2003年水库开始发挥作用;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不可能在一年中突然有很大的变化和作用。 [答案]D 8.流经水文站的江水( ) A.不能补给鄱阳湖 B.不能补给洞庭湖 C.没有冰川、降雪融水补给 D.不能参加陆地循环 [解析]流经水文站的江水已处在洞庭湖的下游,不可能再回流到洞庭湖,故不能补给洞庭湖。 [答案]B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一年中正午大阳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乙地区可能位于下列哪些气候区( ) ①热带雨林气候区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③地中海气候区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④温带季风气候区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⑥亚寒带大陆性 气候区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③⑥ 10.下列大河流域可能分布在甲地区的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刚果河流域 [解析]读图时注意甲地3月21日和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角90°,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可以判断该地地处赤道。乙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在6月22日,为82°,可以计算出其纬度为31°23′N。 [答案]9.B 10.D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1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 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1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 [答案]11.B 12.D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二、综合题 13.图1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2 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读图1和图2,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解析]黄土高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过渡性位置(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带、从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带),各种自然要素相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从而使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和严重。提示考生,空间定位时考生容易产生模棱两可的导致丢分,把握过渡带的图数文要点是复习的关键。 [答案](1)黄土高原 (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14.我国是世界上的严重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淡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南方有许多富余的水白白流入大海,北方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华北平原,缺水已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利部门经过多年论证,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三套方案。国务院正在组织有关部门抓紧规划和建设。读下图(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1)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国务院已正式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把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张的华北和地区。该工程的开工,是解决水资源不均,东线沿京杭运河修建起点是。 (2)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试比较东线方案与中线方案的优缺点? 返回目录
随堂训练 [答案](1)长江 西北 地区(空间)分布 江苏扬州江都抽水站 (2)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易发生干旱;华北水资源少耕地较多,水土配合欠佳;工农业发达,人口多,需水量大;缺乏节水、环保意识,浪费、污染严重。 (3)东线:可利用大运河作为输水线路,建设成本低;水量大;但要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受益范围小;水污染严重等等。 中线:水质好;受益范围较大;可自流输水,运营成本低;建设成本较高;水量较东线方案小等等。 (列表从水质、水量、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影响范围等方面比较,得满分。) 返回目录
祝您高考成功! 下 硬 雨 从前,有两个人从没见过下冰雹,一天,天空忽然下了一场冰雹,他俩都觉得奇怪,一个问:“天上下的什么?” 另一个说:“天上下的是硬雨。”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