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52 Views
Chapter 3 地租論.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地租是指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代價或報酬,通常將此稱為契約地租( contract rent ),或稱為商業地租( commercial rent )。.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所謂土地純收益係指由於使用土地而產生的收入總數額中,減去為了取得此等收入而支付的費用總額後的餘額,所以它是一種剩餘( surplus )。.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E N D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 地租是指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代價或報酬,通常將此稱為契約地租(contract rent),或稱為商業地租(commercial rent)。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 所謂土地純收益係指由於使用土地而產生的收入總數額中,減去為了取得此等收入而支付的費用總額後的餘額,所以它是一種剩餘(surplus)。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 就農業生產而言,其總收入為農產品(如:稻米或小麥等)及其副產品(如:稻草或麥桿等)的收入合計,而所消耗的肥力及支付的費用則有種子、肥料、農藥、燃料、農具等資材費,家工和雇工的工資,折舊費及資本利息等。如以數學式表示,其情形如下: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 圖3-1中的VTP代表總產值(總產量產品價格),VAP代表平均產值,VMP代表邊際產值,TVC代表總變動成本(土地以外之成本)。E為VTP及TVC曲線的轉折點,此際VMP達到最高。F為直線OA與VTP之切點,此際VAP達到最高。G為VTP之最高點,此際VMP為零,過了此點,VMP變成負值。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 從圖3-1得知投入量自O至Q之間,由於TVC大於VTP,生產發生損失,故投入量應大於OQ,而投入量在OQ至OQ之間,由於VTP大於TVC,所以生產有利;而投入量在OQ時,平均利潤為最大(BC的間隔最大,即通過B點的切線與通過C點的切線成為平行),故為最有利的投入量。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從此圖得知,投入量為OQ時,利潤最大。換言之,其土地純收益(地租)最大。將圖3-1的情況移至圖3-2,即依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分析法說明,其情況仍與圖3-1所示結果相同。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一、地租之意義 圖3-2中的AC代表平均成本,而產量於OQ時,AC為最低。MC代表邊際成本,而產量於OQ時,MC為最低。OP代表產品價格。 • 產品價格為OP時,在MC線上的A點,價格(即平均收入,也是邊際收入)與邊際成本(MC)相等,此際,其平均利潤最大,利潤的合計也最大,亦為最有利的產量或最有利的生產規模。圖中,四邊形PPBA為超額利潤的總額,這也是土地純收益的總額,也是地租總額。此項地租,亦可稱為經濟地租(economic rent)。經濟地租也稱大地地租(ground rent),用以與房租或一般所支付的租金區別。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二、地租之產生 • 稀少性地租論(theory of scarcity rent) • 係由於土地的供給相對於土地的需求頗為稀少而引起的 • 差額地租論(theory of differential rent) • 地租是由於土地的肥沃度或區位的優劣不同而產生的 • 獨占地租論(theory of monopolistic rent) • 地租係由於地主獨占土地所有權而產生的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稀少性地租論 圖3-3之SS表示土地為固定供給,若需求為DD,表示土地的需求小於供給,此際,地租為零。亦即使用土地不需要支付任何代價,直到土地的需求等於供給,地租仍然為零。但當土地的需求增於D1D1時,土地的需求便大於供給,由於土地的供給有限,所以產生了OR1的地租(地租總額為□OR1E1S)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差額地租論 • 安德森之差額地租 安德森亦將產生地租的原因,求之於土地生產力的差異。依安德森的說法,決定穀物價格的原因並非其生產費用以及地租,而係真正的需求 ,方為決定穀價的真正原因。 所謂真正的需求,係指全部的居民為維持生存所必須的需求。為了提供該需求所需要的穀物總量,不管其必須花費多麼大的生產費用,也必須加以生產。而不問其生產價格多麼高,消費者也都不得不予購買。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差額地租論 • 李嘉圖之差額地租 1.地力的差額地租 2.集約度的差額地租 3.屠能之區位差額地租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差額地租 • 李嘉圖之差額地租 1.地力的差額地租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差額地租 • 李嘉圖之差額地租 1.地力的差額地租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差額地租論 • 李嘉圖之差額地租 1.地力的差額地租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差額地租論 • 李嘉圖之差額地租 1.地力的差額地租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差額地租論 • 李嘉圖之差額地租 2.集約地的差額地租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孤立國與區位地租 • 區位地租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之: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孤立國與區位地租 • 如生產兩種作物,即生產作物Ⅰ與作物Ⅱ,其極大解,即該兩種作物生產區域的分配,係如圖3-10所示。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孤立國與區位地租 • 形成區位圈之條件係指地租線AB的斜率要大於地租線CD的斜率,而且AB的R截距要大於CD的R截距,如下: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孤立國與區位地租 • 形成區位圈之條件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孤立國與區位地租 • 生產多種作物時的極大解,係如圖3-12所示,以中心市場為中心,依次形成區位圖,生產I、I、I、I、I等作物。
第一節 地租之意義及其產生 孤立國與區位地租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一、獨占地租(Monopolistic Rent) • 李嘉圖的差額地租係由於地力或肥沃度的差異而產生,惟其所以會產生地租係由於優等地的數量有限,亦即由於優等地具有數量獨占性矣。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二、絕對地租(Absolute Rent) • 李嘉圖的差額地租係由於地力或肥沃度的差異而產生,惟其所以會產生地租係由於優等地的數量有限,亦即由於優等地具有數量獨占性矣。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二、絕對地租(Absolute Rent) 馬克斯與李嘉圖一樣,將差額地租分為下列三種: • 因肥沃度的差異而產生者; • 因區位的差異而產生者; • 因收益遞減法則而產生者。 • 馬克斯再將(1)(2)兩項的地租合稱為 「第一型態的差額地租」 • 將(3)項的地租稱為「第二型態的差額地租」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二、絕對地租(Absolute Rent)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二、絕對地租(Absolute Rent)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二、絕對地租(Absolute Rent)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二、絕對地租(Absolute Rent)
第二節 獨佔地租、絕對地租與準地租 三、準地租(Quasi Rent) • 英文Quasi一辭意指類似、似乎、準等意義,故Quasi Rent一辭,當可譯成「類似地租」或「準地租」。這個名詞,最初由英國經濟學者馬夏爾(Alfred Marshall, 1842∼1924)所提出。
第三節 對李嘉圖地租學說之評論 李嘉圖的地租學說係基於下列三個命題而建立的: • 土地數量固定不變,以人力難予生產與增加。 • 對不同種類之土地投入同量的資本與勞力時,產生不同的收穫量。 • 只要農業生產技術不變,對土地所投入的追加資本及追加勞力所產生的收穫量,必少於先前投入的資本與勞力所產生的收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