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预防医学 ( preventive medicine )

预防医学 ( preventive medicine ). 绪 论. 问题 临床专业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 现代医学.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临床医学. 环境卫生学. 基础医学. 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Download Presentation

预防医学 ( preventive medicine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预防医学 (preventive medicine)

  2. 绪 论

  3. 问题 临床专业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

  4. 现代医学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临床医学 环境卫生学 基础医学 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5.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 􀁺 1.学教育目的要求: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 • 􀁺 2.健康需求: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院内扩大到社会; • 􀁺 3.医学学科的融合:弥合临床与公共卫生的裂痕。

  6.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规律;以“预防为主” 为指导思想,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7. 定义2 预防医学 工作对象 范畴 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目的

  8. 健康生态学模型 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 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9. 预防医学的发展 • 个体预防阶段 • 群体预防阶段 • 整体预防阶段

  10. 二次卫生革命的比较

  11. 三次公共卫生革命 • 􀁺 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 􀁺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 • 􀁺 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又称“新公共卫生”(New Public Health)-Kichbusch I.

  12. 二、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 • 预防医学的内容 • 医学统计学 • 􀁺 流行病学 • 􀁺 环境医学 • 􀁺 社会医学 • 􀁺 健康促进 • 􀁺 卫生管理学 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环境与健康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特点? (对象、方法、效益、临床)

  13.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什么是健康?

  14. 第二节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 健康(health)的概念: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well-being)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 • 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

  15. 健康决定因素(determinants of health) 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 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 • 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16. 健康生态学模型 • (health ecological model) • 􀁺 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17. 第三节 公共卫生措施与三级预防策略

  18. 公共卫生措施 • 开展公共卫生监测 • 预防性卫生服务 •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 • 健康促进 • 卫生服务研究

  19. 疾病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指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有几个明确的阶段: 􀁺 ①病理发生期; 􀁺 ②症状发生前期,从疾病发生到出现最初症状或体征; 􀁺 ③临床期,机体出现形态或功能上的明显异常,从而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 ④结局,疾病可以发展至缓解、痊愈、伤残或死亡。

  20. 三级预防

  21. 第二级预防

  22. 第三级预防 • 􀁺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 􀁺 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23. 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 • 􀁺 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24. 健康生命全程路径 • (life course approach to health) • 􀁺 把人生划分为几个明确的阶段(“围生和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工作期和晚年期”四个时期),针对这些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在不同的场所(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区)中实施连续性预防服务措施。

  25. The doctor of the future……. • 􀁺 Will interest his patient in the care of the human frame, in diet and i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26. 第四节、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挑战 (一)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二)我国卫生工作所面临的成就和挑战 。。。。。。

  27. 第一章 人 与 环 境 Environment and human

  28. 概述 当前环境污染几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形成… 酸雨

  29. 一、环境及其相关概念 • 环境的概念及特性 • 环境的分类

  30. 第一节 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 环境( environment ) : • 环境:某个主体周围的介质、条件和状况。 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31. 环境的分类 • 人类的生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包括各种物质、能量、 自然现象。 自然环境

  32.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 • 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 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需的 • 部分有害:地质原因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biogeochemical disease):氟、砷中毒、 • 碘缺乏等. •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给人类带来 • 巨大影响。

  33.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34. 空气 水体 土壤 食物 生物 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 环境介质 分 类 生产环境 按性质 环境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

  35. ENVIRONMENTAL HAZARDS • Biological • Bacteria • Viruses • Protozoan • Chemical • Solvents • Metals • Toxic compounds • Pesticides Physical • Noise • Radiation • Heat / cold • Vibration

  36. 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心理因素。 (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微生物 寄生虫 支原体 原虫 生物毒素 环境中能引起健康危害的生物病原因子 老传染病与新传染病共存: • 霍乱、伤寒、鼠疫、炭疽 • HIV、疯牛病、非典、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

  37. (二)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环境中的化学因素许多成分含量适宜时是人类生存和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入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污染物,数量多,危害面大。 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大风暴、火山)-环境化学组成改变 • 硫氧化物SOx • 氮氧化物NOx • 一氧化碳CO • 烟尘 • 挥发性烃类CHx • 重金属化合物Pb,Mn • 苯并芘B(a)P

  3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 定义(USEPA):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 • 来源: • 自然界(如某些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 名称衍变 •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 EEs) • 外源性雌激素(Xenoestrogens, XEs)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EDs)

  39. (三)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气象因素:温度、湿度、气流、 气压、热辐射 电磁辐射:雷达站、手机、微波炉、 电磁灶、电视、电脑 物理因素 人类环境 电离辐射:X线和γ射线 非电离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噪声、振动

  40. (四)社会因素(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 社会环境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政治制度 经济水平 文化程度 生活方式 卫生服务 心理 人类健康

  41. 生态平衡(食物链网)

  42. 食 物 链 正面: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物质能量流动,保持生态平衡 对人类重要性 负面: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43. 物质环境的特征:整体性;区域性;多变性;生物富集物质环境的特征:整体性;区域性;多变性;生物富集 • 发生生物富集作用的条件: • 环境化学物质易于吸收; • 较难分解和排泄; • 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 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生物造成致命的伤害。

  44. DDT 在环境中的浓集作用 环境状态 环境中浓度(PPM ) 浓集系数 海水 5.00Ⅹ10-5 藻类植物 4.00Ⅹ10-2 8.00Ⅹ102 鱼类 2.07 4.14Ⅹ104 水鸟类 75.50 1.51Ⅹ106 ppm: part per million 百万分率 ppb: part per billion 十亿分率 ppt: part per trillion 千亿分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