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传染病仍是 21 世纪各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病仍是 21 世纪各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挑战. 正在出现的传染病. 出现新的传染病. 老的传染病重新出现. 艾 滋 病. S A R S. 禽 流 感. 结 核. 登 革 热. 疟 疾. 白 喉. 霍 乱. 鼠 疫. 黄 热 病. 血 吸 虫. 甲 型 H1 N1. ? ? ?. 微生物的进化与变异(内因) 人口特征及行为改变 生态及环境变化 国际旅行和商业活动 公共卫生措施的削弱与失效. 出现新的传染病. 对传染病控制的关注和重 视正在减少 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

pet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传染病仍是 21 世纪各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传染病仍是21世纪各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挑战 正在出现的传染病 出现新的传染病 老的传染病重新出现 艾 滋 病 S A R S 禽 流 感 结 核 登 革 热 疟 疾 白 喉 霍 乱 鼠 疫 黄 热 病 血 吸 虫 甲 型 H1 N1 ? ? ?

  2. 微生物的进化与变异(内因) • 人口特征及行为改变 • 生态及环境变化 • 国际旅行和商业活动 • 公共卫生措施的削弱与失效 出现新的传染病 • 对传染病控制的关注和重 • 视正在减少 • 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 老的传染病重新出现

  3. 麻 疹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 • 丽水市人民医院 • 感染科 • 吕娇健

  4. 麻 疹 • 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 最初发现于第七世纪 • 第十世纪Rhazes将这一疾病描述为“比天花还要可怕的一种疾病” • 1846年,Peter Panum 潜伏期和终身免疫 • 1954年Enders和 Peebles在人和猴子肾组织培养中分离到病毒 • 1963年 减毒活疫苗首次在美国批准应用 • 1965年 中国开始普遍应用减毒活疫苗,流行得到逐步控制

  5. 麻疹病毒 • 副粘液病毒科,出疹病毒属 • 只有一个抗原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 • 感染后产生三种抗体 •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短、 IgM –新近感染 • 血凝抑制抗体 IgG-持续时间长 • 中和抗体 人体对麻疹免疫力 • 光和热很快灭活病毒 • 在空气、物体存活时间短(<2 h) • 当患者离室,房间开窗半小时后即无传染性

  6.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发病前4天和出现皮疹后4天有传 染性(最大的传染性是前驱期至出 现皮疹后3-4天) • 病毒由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 • 恢复期不带病毒 • 目前为止,没有无症状携带者

  7. 传播途径 呼吸道和空气传播 • 传染性分泌物通过咳嗽及喷嚏形成 麻疹病毒气溶胶,到达呼吸道或眼 结膜导致感染 • 在密集区域,如果病人呆的时间超 过2小时,麻疹病毒可以通过气化的 飞沫核进行空气传播 • 密切接触 应用污染的毛巾、手帕等

  8.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 • 由于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易感者接触 病人后>90%发病 • 发病后可以获持久免疫力 • 活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较低,持续时间 短,感染后可得隐性或轻型麻疹

  9. 流行特征 • 地区性 世界性分布 • 季节性 冬春为主,全年散发 • 强度性 多为散发性,如传染源进入易感人群 多、居住集中地区,可出现暴发流行 • 周期性2~3年发生周期性流行,尤其在未普及 疫苗接种地区,易感者人数增加 • 年龄6个月~5岁小儿 • 近年趋势 我国麻疹属于计划免疫,流行强度逐渐 减弱,发病年龄后移. 流动人口和免疫空白点易造成有些地区 易感人群累计,导致局部或点状麻疹暴 发的流行形式,周期流行不明显

  10. 发病机理 • 呼吸道传播病毒 • 鼻咽部和局部淋巴结的病毒复制 • 暴露后2~3天初次病毒血症 • 暴露后5~7天播散到各组织引起 • 第二次病毒血症

  11. 临床表现 6~18天,平均10~14天, 被动免疫预防者 20天~28天 分三期,每期3天(3,3,3天), 全程 9~12天 潜伏期 典型麻疹

  12. 前驱期(炎症期、卡他期) • 发热、不适及全身症状,T 38~39ºC • 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喷涕等鼻炎症状,咽部不 适及咳嗽日渐加重 • 眼部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加 •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时间:发热第2~3天,常于皮疹出现2天后消失 部位:磨牙对侧的颊粘膜上,1~2天内迅速增加,遍及 唇、颊、龈粘膜。 形态:帽针头大小,洗盐粒样,灰白式斑点,直径约 0.5~1mm,微隆起,周围有红晕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13. MEASLES - Koplik’s spots 麻疹粘膜斑 (Koplic’ Spots) Murray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14. 麻疹粘膜斑 (Koplic’ Spots)

  15. 出 疹 期 • 皮疹:最重要表现 时间 多在第4病日,少数于第2~7天出疹 顺序 耳后及发际 脸、颈及上胸部 躯干及四肢近端 全身、手掌、脚心 特点 玫瑰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 融合成片,第4天皮疹出透。 • 全身症状:毒血症状加重,T高大40ºC,眼部及呼 吸道症状加重,呼吸急促,肺部闻及罗音 • 其他:肝脾淋巴结肿大 • 胸部X-Ray:弥漫性肺部浸润

  16. 皮肤粘膜表现 皮 疹

  17. MEASLES - RASH 麻 疹 皮 疹 CDC - B.Rice Murray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18. 恢复 期 • 病程6天, • 体温下降, • 卡他症状消失, • 中毒症状减轻, • 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 • 局部可有脱屑或色素沉着。

  19. “ 老”麻疹新特点 • 发病年龄后移:<8个月的婴儿 • >7岁的学龄儿童 • 成人 •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症状不典型 • 成人麻疹增多 • 发病季节改变,流行周期消失 •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

  20. 成人麻疹 原因:  麻疹疫苗在制作过程中抗原性减弱  免疫持久性差  抗体滴度低 特征: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发烧多在39~40ºC  Koplik’斑出现率高,持续时间长  皮疹多而密集,多有出血倾向  肝损伤,胃肠道症状和骨骼肌疼痛多见  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21. 特殊类型 轻型:病情轻、潜伏期长、症状轻、粘 膜斑缺如、皮疹少、并发症少 <6月母体免疫未消失 近期接受被动免疫 第二次得麻疹 重型:中毒症状明显,出血性皮疹伴休克 并发严重继发感染或免疫力低下者

  22. 并发症 • 麻疹肺炎 • 初期为麻疹病毒性间质性肺炎,后期多为 • 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或继发细菌性肺炎 • 严重肺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 心肌炎 • 喉炎 • 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肠炎

  23. 实验室检查 • 血象:WBC降低,淋巴细胞增多 • 脱落细胞检查: • 鼻咽部脱落细胞显微镜检查 • 多核巨细胞及包涵体,方法简便,早期阳性率高 • 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病毒抗原 • 血清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 • 验,目前用ELISA法。 • 双份血清递升4倍以上或病后一月,滴 • 度>1:60 • IgM阳性,有早期诊断价值。 • 病毒分离:B95a 细胞株

  24. 诊 断 疑似病例: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急性结膜炎症 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出现红色斑丘 疹。14天前与患者有接触史。 确诊病例: ① Koplic’斑 ② 咽或结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③IgM+ ④ 恢复期IgG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①项 实验诊断:疑似病例加②项或③项或④项

  25. 鉴别诊断 • 药疹:皮疹分布及形状不规则,有药物 • 应用史,停药后皮疹渐退。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B病毒引起,发热、咽炎和肝脾淋 • 巴结肿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 • 嗜异性凝集试验>1:64

  26. 鉴别诊断 风疹: • 风疹病毒引起 •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 空气飞沫传播 • 低热,中毒症状轻,皮疹很快出现,24小时弥漫全身,轻咳、流涕,少数全身淋巴结肿大 • 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 • 2~3天消退,不留色素

  27. 风疹

  28. 鉴别诊断 幼儿急疹 • 科萨奇病毒引起 • 3岁以下幼儿 • 热退疹出

  29. 鉴别诊断 猩红热 • 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空气传播 • 5~15岁好发 • 发热、咽峡炎,热后第二天出疹 •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充血性皮疹 • 疹后脱屑

  30. 猩红热

  31. 猩红热

  3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