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69 Views
相关选择论 —— 当代知识论对怀疑主义的批判 (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11期). 前言. 0.1 什么是怀疑主义? 否认我们有知识 0.2 怀疑主义问题 的重要性 认识史上最为人关注 ; 当代西方知识论普遍重视 0.3 对怀疑主义批判的意义 康德把怀疑主义问题的未决看作是 “ 哲学的耻辱 ” 奎因指出: “ 休谟的困境就是人类的困境 ” 0.4 当代西方知识论批判怀疑主义的理论 相关选择论、知识条件论、外在主义、语境主义等. 1 知识的辨别性. 通常认为,知道某物,就是从他物中把此物辨认出来。
E N D
相关选择论——当代知识论对怀疑主义的批判(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11期)相关选择论——当代知识论对怀疑主义的批判(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11期)
前言 0.1 什么是怀疑主义? 否认我们有知识 0.2 怀疑主义问题的重要性 认识史上最为人关注; 当代西方知识论普遍重视 0.3 对怀疑主义批判的意义 康德把怀疑主义问题的未决看作是“哲学的耻辱” 奎因指出:“休谟的困境就是人类的困境” 0.4 当代西方知识论批判怀疑主义的理论 相关选择论、知识条件论、外在主义、语境主义等
1 知识的辨别性 • 通常认为,知道某物,就是从他物中把此物辨认出来。 • (1)辨“贼” • (2)辨“” • (3)辨“亚运会的吉祥物熊猫盼盼”
? 思考题: • 知道某物,果真要把它从一切不同于它的他物中区分开来,或者把它从一切他物中辨别出来吗?知识果真具有这种绝对的辨别性吗?知识果真必需绝对正确吗?
2 斑马案例 • “斑马案例” 德雷兹克的《认知算子》,1970年第67期《哲学杂志》 • 知识的绝对辨别性会使认识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
3 相关选择论 • 3.1 什么是相关选择论 • 当我们说某人认识某物时,是此人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将此物与其相关他物(因素)区别开来并加以排除。 • 相关选择论的要点是要获得知识,必须排除所有相关选择项。 例如,认识“红花”
3.2 相关选择项的特征 • 现实的可能性 手机号码案例(被偷、魔鬼改变) • 语境性(条件性、论域性) 汽车被偷案例 语境伦理学、解释学、语用学等都强调语境的作用
4.相关选择论的启示 4.1 认识的根本特征不只是辨别 4.2 辨别性知识是可能的 4.3 怀疑主义假设是不合理的 4.4 认识具有语境性 4.5 任何认识都是语境认识
4.1认识的根本特征不只是辨别 认识某一对象X的方法最基本的有二类:直接认识X;间接认识X,即通过排除法排除~X来认识X。 例证:斑马的叫声,氢原子的光谱
4.2 辨别性知识是可能的 • 绝对的辨别性认识是不可能的 • “相关选择项”概念的提出,合理地解释了在无限的~p中如何获得p这种辨别性知识 • 以“斑马案例”为例
4.3 怀疑主义假设是不合理的 • 怀疑主义假设“你正在做梦”、“你正处在幻觉中”、“你是缸中之脑”、“可能存在一个伪造物”等,都不是相关选择项
? 思考题: • 在特殊条件下,动物园里的管理员可能用骡子来巧妙伪装成斑马,你能想出几个可能吗?
在特殊的条件下,“斑马是由骡子伪装而成的”可能成为认识斑马必须排除的相关因素。例如,历史上曾有过在特殊的条件下,“斑马是由骡子伪装而成的”可能成为认识斑马必须排除的相关因素。例如,历史上曾有过 • “为什么动物园里的管理员要用骡子来巧妙伪装成斑马”,可以设想出很多情况:(1)斑马很稀少,人们又非常喜欢看斑马;(2)斑马很笨,很难学会玩杂技,而骡子却很聪明,为了举办一次动物园里所有种类的动物的杂技表演,出此下策;(3)那一天正好是愚人节;(4)为了证明某一画家巧夺天工的绝技;(5)此动物园是一个爱搞笑的动物园。等等。
4.4 认识具有语境性 • 认识的语境性表现在: • (1)认识的目的不同,认识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同。 对穿警察制服的人 对水的理化性质
(2)认识与认识能力有关 • 在斑马案例中有小孩、常人和动物学专家都在看斑马,其认识能力不同 • 反对绝对的辨别性原则,主张语境的辨别原则(只要我们能把认识对象从任何与认识对象相关的他物中区分开来,就能说我们获得了知识)
4.5任何认识都是语境认识 (1)经验知识是语境知识 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他可能只知道某种动物是一只不同于长颈鹿或大象或没有描色的骡马的斑马,却不知道它是一只不同于描色的骡马或全息图或幻想的斑马。 由于认识还未能进一步深化,或者由于事物的本质还未能完全展示,我们现在只知道某种病毒是能使禽类和人类患病的H5N型禽流感病毒,而不知道它是能使禽类、偶蹄类和人类患病的H5N型禽流感病毒。
(2)逻辑知识也是语境知识 例1:“现在的美国总统是谁?” 1979年指的是卡特,1985年指的是里根,1990年指布什,1998年指的是克林顿,现在指的则是小布什。 例2:1+1=2? 陈波说:“所谓经典逻辑,包括命题演算、谓词演算、关系演算等,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原则之上的:(1)外延原则,(2)二值原则或排中律,(3)实质蕴涵。经典逻辑的所有那些公理、定理、规则等等,都只是相对于这三个基本原则才是永真的成普遍有效的,才是具有必然性的逻辑真理。一旦离开这三个基本原则中的某一个,它们的真理性、必然性就大成问题。”外延逻辑的条件性,就是外延逻辑的语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