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88 Views
临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 自我发展篇 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敏燕 2004 年 5 月 17 日. 一、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动力系统,它具有两个特征: 1 、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即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情感和认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2 、跨时间、跨空间的 “ 稳定的同一感 ” ,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随环境及自身的变化而否认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 自我何时产生.
E N D
临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自我发展篇 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敏燕 2004年5月17日
一、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动力系统,它具有两个特征: 1、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即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情感和认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2、跨时间、跨空间的“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随环境及自身的变化而否认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自我何时产生 [美]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下列几个阶段: • 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 • 对自我同一性的意识(2岁) • 对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 • 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 • 自我意象的形成(4 — 6岁) • 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 — 12岁) • 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 青春期) • 作为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三、自我意识包括的内容 • (一)知 即自我认识,指对自己某种状态或总体情况的觉察和评价,包括自我觉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觉察:即自我知觉,是对自己的某种状态、感受、情绪、态度、行为等的知觉以及知觉到自己的言语、情绪、行为、态度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即所谓的“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二)情 即自我情感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自己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尊、自信、自卑、成功感、失败感、自豪感、羞耻感等。
(三)意 即自我控制和调节,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和调节。有两方面的表现:发动和制止作用。
1、儿童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3 — 4岁 间;儿童自我认识发展水平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关 ① 自我觉察能力: (《手册》P44) ②自我评价能力: ③ 社会认知能力: (《手册》P41) [思考]根据儿童自我认识的特点,教师应如何教育?(《手册》P44) 2、儿童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岁左右; 3、儿童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 — 5岁 间。
四、自我认识的内容 [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 1、物质自我 指自己的生理特征,如年龄、身高、体重、外貌、体格等。 • 2、社会自我 指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角色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 • 3、心理自我 指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等。
五、自我认识的途径 • ㈠自我比较(《手册》P33) 过去的自我 现在的自我 理想的自我 [美]心理学家詹姆斯:自尊=成就/目标 • ㈡社会比较[美]心理学家菲斯汀格 社会比较在形成和改变个体的自我认识中有重要作用。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类似于自己条件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就加强了自我评价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安全感;相反,如果发现和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就会使自己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威胁。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类似于自己条件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就加强了自我评价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安全感;相反,如果发现和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就会使自己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威胁。
①如果对自己的某种看法和评价来自于一个自己所崇敬的有权威的人物,那么他的意见极可能改变该个体对自我的看法,转而采取权威的那种看法。 ②如果许多人众口一词地都确认一个人有某种优点或缺点,尽管这种评价与他原来的自我认识不尽一致,他也会转变自我认识而承认自己有那个特点。 ③如果在自己是否具有某种特点或品质的问题上,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相差太大,或完全相反,此时,一个人很可能坚持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否定别人可能是正确的表现。因为相差太大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会威胁到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稳定和统一,威胁到他的自尊心,破坏他心中所珍爱的自我形象,因此要用否定别人的看法来自我防卫。
总结 • 一、什么是自我 • 二、自我何时产生 • 三、自我意识包括的内容 • 四、自我认识的内容 • 五、自我认识的途径
六、实践 • (一)如何预防自卑?如何对自卑的儿童进行辅导? •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