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國立東華大學 駐校院耆老 (Adjunct Professor)

國立東華大學 駐校院耆老 (Adjunct Professor). 原住民民族學院 院士 原住民族非物質文化工作坊 黃 東秋 Akiyo Pahalaan 國立東華大學 語言中心 副教授 英國 雷汀大學 (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Great Britain ) 語言與讀寫能力國家中心 ( National Centre for Language and Literacy ) 博士 E-mail: akiyopahalaan@yahoo.com.tw; akiyo@mail.ndhu.edu.tw

nu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立東華大學 駐校院耆老 (Adjunct Professor)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東華大學駐校院耆老 (Adjunct Professor) 原住民民族學院 院士 原住民族非物質文化工作坊 黃 東秋 Akiyo Pahalaan 國立東華大學 語言中心 副教授 英國 雷汀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Great Britain) 語言與讀寫能力國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Language and Literacy)博士 E-mail: akiyopahalaan@yahoo.com.tw; akiyo@mail.ndhu.edu.tw 00886-3-8635834/ 00886-913790353

  2. 地球村民 原住民 亞洲人 台灣人 軟能力包括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待人處事態度與傾聽多元意見的能力等,這些就是職場強調的就業基本能力。 「知識在真人互動」注入新活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競爭力

  3. Words are empty, but the writing-brush leaves traces. Na i dopah-ay ko lemed, na I pa-lafang-ay ko taneng.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Only words can last forever. Knowing is not enough, and we must apply; Willing is not enough, and we must do.

  4. 『美言巧語從我做起,好山好水大家歡喜』 引進仍能原汁原味闡述或分享族群部落知識和價值的耆老以及語言文化工作者,進駐學院裏接受諮詢並營造「真人互動」說族語情境,協助學習者建置自己的族語學習檔案。

  5. 與駐校院耆老話家常,最大的收穫是從對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培養自己族群語言的基本溝通能力、享受祖先的優質語言文化,讓自己沈浸在的優質語言文化芬芳,因而從部落耆老的言談雋語或愛唱的歌裏釐清了一般詞彙和文化詞彙差異,更發現了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巧』與『妙』以及語言詞彙中的象徵義、諧音義、譬喻義以及各種層次的文化義和文化詞彙內涵。與駐校院耆老話家常,最大的收穫是從對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培養自己族群語言的基本溝通能力、享受祖先的優質語言文化,讓自己沈浸在的優質語言文化芬芳,因而從部落耆老的言談雋語或愛唱的歌裏釐清了一般詞彙和文化詞彙差異,更發現了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巧』與『妙』以及語言詞彙中的象徵義、諧音義、譬喻義以及各種層次的文化義和文化詞彙內涵。

  6. “Pa-lecad-en to ka t-om-ireng 仿效 矗立 no ‘icep ko tanektek no 檳榔 筆直/正直 tireng no fa’inayan”. 身體 男士 男人要像檳榔一樣正直與挺拔: 頂天立地,一柱擎天

  7. 人的互動不再於檳榔和酒的 多寡 真誠的分享乃是人們活著的 真諦 Ano cecay to ko ‘icep ngangiciw-ngiciw han ita Maherek sa to aka lasiwa-siwas Aro’ han ita sali-kakaAka pisa-raka-rakat Cecay tosa tatolo ko mi-’icep-ay Sepat lima a ‘enem ko mi-layap-ay Pito falo sa-siwa to ma-mo’etep ko ma-fayo’-ay

  8. 文字化知識體系 • 母系社會pasa-ina-ay • 阿美族母系社會的傳統美德:Pala-wina-an方敏英 p.355/ Pihawa-wina-an「女性庇護者」、Limecedan「大家閨秀」和Mamo-mamo-an方敏英 p.190 「織物婦女」。 • 年齡層級組織misa-selal-ay • Ka-kero’-an a Ngiha’三種喉塞音/三種年齡層級, Pakarongay喉塞音(a glottal stop)部落之子, Mama no kapah會厭軟骨喉塞音(an epiglottal stop青年領導, Kalas no niyaro’咽頭化喉塞音(pharyngealization of a glottal stop)部落智者與耆老們的象徵

  9. 駐校院耆老話語的『巧』與『妙』 • 身為原住民現代社會的一分子,有必要從社會組織、習俗、大自然現象或傳說故事來切入,嘗試著加以詮釋部落耆老的言談雋語,提供前瞻性的見解,以提供年輕人學習方向,讓自己散發祖先的優質語言文化芬芳、達觀的人格特質(李來旺 2005;楊熾明 2002)。研究者先把田野各耆老的話語加以摘錄,爾後再把這些言談雋語加以整合,除了註明詞彙概念意義之外,並用括弧的符號把衍生出的內涵意義或搭配意義標示出來,盼能讓讀者在閱讀時能細細品酌其中的「價值觀」、「精緻性」和「巧妙性」。

  10. Sapalengaw Amis 王 成發 Towid Namoh 顧問團隊成員:李建輝、 林正治、 楊德金

  11. Tama Hudas Bunun 黃 順利 Talima Nahaysulan 顧問團隊成員: 呂必賢、 大亥˙芭拉拉非、 馬約翰

  12. Sapalangaw Sakizaya 徐 成丸 Tobah Komod 顧問團隊成員: 陳玉蘭(馬立雲部落)、 葉珠君(自強部落)、吳清三(國冨部落)

  13. Rudan Truku 金 清山 Iyuq Ciyang 顧問團隊成員:吉洛˙哈簍克 許通益 王玫瑰

  14. Rudan Sejiq Tuda 王 耀國 Takun Lihang 顧問團隊成員: 楊盛涂(Teruku部落) 朝金生(Teketaya部落) 田西和(Tuda部落))

  15. Paqayaway Kebalan/Kavalan 謝宗修 Buya Batu 顧問團隊成員: 潘金榮(新社部落) 陳進明(新城鄉東方羅馬部落) 潘金英(新社部落)

  16. 真人互動 美言巧語 生活多語化 和樂又融榮 人人皆吾師 耆老話語 台灣住民的語言活力再現 耳朵聽得見、嘴巴說得多、眼睛不陌生、手寫展智慧

  17. 學習檔案的製作 世界公民:多元語言能力www.sjsmit.edu.tw/yuyuhua/how/

  18. Tung-Chiou Huang & Jerold A. Edmondson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s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Taiwan, R.O.C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Arlington, TX 76019-0559 USA

  19. Pihawawinaan Hakka 黃鑠崴 Amis 林蕙美 Kaying Sawmah Angah

  20. 常規隱喻 • 特定社會文化在日常生活世界中,會依據生活起居之生態、部落族人歷史、傳說、祭儀、宗教和信仰建構集體共享的概念體系與象徵結構。也就是說「常規隱喻」是一個語言團體參照自己熟知的、有形的、具體的概念來認知新事物或抽象的概念,其實它是文化和經驗的沈澱而讓人除了認知其中的概念意義外,更體認其搭配性意義和內涵意義(金奉民, 2007)。

  21. Na i dopoh-ay ko lemed, 默默耕耘 機會 ma-lecad na i pa-lafang-ay 如同 作客(互惠) ko taneng.智慧 機會是源自於默默耕耘;如同多與人交往互動來增長智慧。

  22. 創新隱喻 • 創新隱喻緣於一個語言團體的成員在日常生活世界有新的體驗或獨特的感受,亦或是出於表達新事物的需要,創新隱喻有利於彰顯語言的本質與奧妙之處。下列所整合的耆老的話語必能感受到阿美族人認識周遭世界和賴以生存的基本方式(金奉民, 2007)。 • O fonos/ hawan hananay, 勇士刀(強者) 如是也 • o mi-pekpek-an no samokon. 敲打 鐵鎚 •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塑性/千錘百鍊).

  23. 傳統文化 • 文化必定使人快樂,因為文化是人類適應大自然生存環境所累積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等的經驗結晶,並反應在文學、雕刻、戲劇、詩詞、音樂、歌謠之上。因此要欣賞某一種文化,必須多方面、多方向去思考評斷及欣賞。 Rahoday ko pasi-fana’-an, raheker ko mi-nanam-ay! 傳統文化傳承強調to the point又好學易記!

  24. 文化傳統 • 台灣各原住民長期與環境間共存,各自發展出了一套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獨特且具有智慧的生態哲學、經驗法則以及文化傳統(文化現象所隱含的規則、理念、秩序和所包含的信仰),傳之久遠,也成為了傳統文化背後的精神連接鏈(劉夢溪, 2005 )。田野訪查的過程裏,總是驚訝的發現耆老們的對話裏面蘊藏著民族文化傳統的一系列密碼和文化詞彙。他們不斷爲既存的傳統增添新的內容和新的典範,企圖使傳統更充實且更有價值。

  25. 瀕臨絕種的語言 • O likat no folad ko lakelaw no mato’asay mitalakal to mangcel • O likat no folad ko lakelaw no sininkay malaholol i lakelal • Hohoyan naiyan • Hoiyan hoiyan hohayan • Hoiyan ho ho hayan

  26. 原住民族學的研究 • 個人認為原住民語言的研究應該從非常科學與系統化的corpus planning(文本規劃),進而協助對自己的語言本身結構和語言背景文化有相當把握的族人進行Status Planning (現狀規劃): 『耳朵聽得見、嘴巴說得多、眼睛不陌生、手寫展智慧』,促使語言活力再現,再加上Acquisition planning (習得規劃): 『好學易記、眼看口出、耳聽手寫、各族通用』 ;『生活多語化、人人皆吾師、多語好幫手、和樂又融榮』。 O fonos hananay, o mi-pekpek-an no samokon.

  27. 省思與啟示 • 語言是很有趣、很豐富的闡述著各族群環境間長期共存所發展的一套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獨特且具有智慧的生存哲學以及經驗法則。 • 每個民族竭力保有其特有的文化與語言是權利(right)與權力(power),更應該得到適度的尊重、欣賞與讚佩。

  28. 原住民族耆老睿智話語 • Cirahod saca ko kolong ni Fotong. 蒸氣 總是 牛 智慧之神 • Nanay cirahod ko kolong no miso to 期望 蒸氣 牛 您的 nian a fa’eloh-ay a mihecaan. 這 新的 年(牛轉乾坤)

  29. 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並堅守自己民族文化的立場,誠如耆老們所說的「Pa-kadang-an(鼻栓)ko kolong(牛); pa-toper-an(冠冕帽)ko tamdaw(人)」意涵著的「族群的主體性」的伸張(方敏英1986);

  30. 在了解的同時也維護了他族的族群語言文化,也讓自己的心胸與視野更開闊,這就是處在多元語言文化社會中現代世界公民應有的風範與期許。在了解的同時也維護了他族的族群語言文化,也讓自己的心胸與視野更開闊,這就是處在多元語言文化社會中現代世界公民應有的風範與期許。

  31. Tosiya!Simongi! Many thanks!Maljimalji! Ayoi!Wanay! Pasta KalinkingMa’alo!Maelanenga!Uninang! U’uraisa!Layuwan! Kokay!Aray/Ahowid!Mahoway!

  32. 教養是值得我們身為現代世界公民傾力追逐具備在身的資產,是精神內涵最高的境界。多語言能力正是豐碩此項資產與提升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培養尊重並欣賞不同語言文化的基本教養與內涵。教養是值得我們身為現代世界公民傾力追逐具備在身的資產,是精神內涵最高的境界。多語言能力正是豐碩此項資產與提升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培養尊重並欣賞不同語言文化的基本教養與內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