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12k Views
第 6 章 络合 ( 配位)滴定法. 以 络合反应 和 络合平衡 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6.1 常用络合物 6.2 络合平衡常数 6.3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6.4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6.5 络合滴定条件 6.6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6.1 常用络合物. 分析化学中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络合物. 一、配位剂分类. 1. 沉淀剂. 例如, 8- 羟基喹啉与镁离子生成螯合物沉淀:. 2. 显色剂. 例如,邻二氮菲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2+. 3. 邻二氮菲. 桔红色 max. 3. 掩蔽剂.
E N D
第6章 络合(配位)滴定法 以络合反应和络合平衡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6.1 常用络合物 6.2 络合平衡常数 6.3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6.4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6.5 络合滴定条件 6.6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6.1 常用络合物 分析化学中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络合物 一、配位剂分类 1.沉淀剂 例如,8-羟基喹啉与镁离子生成螯合物沉淀:
2.显色剂 例如,邻二氮菲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2+ 3 邻二氮菲 桔红色 max 3.掩蔽剂 例如,用 KCN 掩蔽Zn2+,消除其对 EDTA 滴定 Pb2+的干扰。
4.滴定剂 在滴定分析中应用较少? (1)无机配位剂: CN_为滴定剂的氰量法 Hg2+为中心离子的汞量法 (2)有机配位剂: 一个分子可提供多个配位原子同时与金属配位 例如: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所形成的Ca2+-EDTA络合物。
简单配体络合物 多核络合物 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 螯合物
二、EDTA的性质 : : ·· ·· : :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溶解度 配位性质 EDTA性质 酸性
H6Y 2+ H5Y + H3Y - H4Y 1.酸性 Y 4- H2Y 2- HY 3- 分布分数 EDTA 各种型体分布图
3.配位性质 EDTA 有 6 个配位基 2个氨氮配位原子 4个羧氧配位原子
4、EDTA络合物的特点 • 广泛,EDTA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 稳定,lgK > 15; • 络合比简单, 一般为1:1; • 络合反应速度快,水溶性好; • EDTA与无色的金属离子形成无色的络合物,与有色的金属离子形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 三、络合滴定中的主要矛盾 • 应用的广泛性与选择性的矛盾; • 滴定过程中酸度的控制。
6.2 络合平衡常数 [MY] [M][Y] K稳= 一、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K) (一)ML(1:1)型络合物 M + Y = MY K稳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二)MLn(1:n)型络合物 1=K1= K1= K2= 2=K1K2= [MLn] Kn= [MLn-1][L] n=K1K2 ···Kn= [MLn] [ML] [ML2] [ML2] [ML] [M][L] [ML][L] [M][L]2 [M][L] [M][L]n 逐级稳定常数Ki 累积稳定常数 M + L = ML ML + L = ML2 ● ● ● ● ● ● ● ● ● MLn-1 + L = MLn K表示相邻络合物之间的关系 表示络合物与配体之间的关系
lgK lgK lgK lgK Na+ 1.7 Mg2+ 8.7 Ca2+ 10.7 Fe2+ 14.3 Al3+ 16.1 Zn2+ 16.5 Cd2+ 16.5 Pb2+ 18.0 Cu2+ 18.8 Hg2+21.8 Th4+ 23.2 Fe3+ 25.1 Bi3+ 27.9 某些金属离子与EDTA的形成常数
酸可看成质子络合物(络合剂的质子化常数) Y4- + H+ =HY3- HY3- + H+ =H2Y2- H2Y2- +H+ = H3Y- H3Y- + H+ =H4Y H4Y + H+ = H5Y+ H5Y+ +H + =H6Y2+ 1 = = 1010.26 =K1= 1010.26 Ka6 1 = = 106.16 =K1K2= 1016.42 Ka5 1 = = 102.67 =K1K2K3= 1019.09 Ka4 1 = = 102.00=K1K2K3K4= 1021.09 Ka3 1 = = 101.60 =K1K2..K5= 1022.69 Ka2 1 = = 10 0.90=K1K2..K6= 1023.59 Ka1
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M + nL = MLn 多元络合物 分布分数定义
M + L = ML [ML] = 1 [M] [L] [ML2]= 2 [M] [L]2 ML + L = ML2 ● ● ● ● ● ● MLn-1 + L = MLn [MLn ]= n [M] [L]n 据物料平衡: cM=[M]+[ML]+[ML2]+…+[MLn] =[M](1+ 1 [L]+ 2 [L]2+…+ n [L]n)
分布分数 = δM1[L] ● ● ● = δMn[L]n 比较酸的分布分数:
Cu2+ Cu(NH3)42+ Cu(NH3)22+ Cu(NH3)2+ Cu(NH3)32+ lgK1-4 4.1 3.5 2.9 2.1 铜氨络合物各种型体的分布 分布分数
三、平均配位体数——生成函数 推导过程
平均配位数 据物料平衡:
6.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M + Y = MY 主反应 OH- L H+ N H+ OH- HY NY MOH ML MHY MOHY 副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M(OH)n MLn H6Y MY M Y
[MY] [M] [Y] aMY= aM= aY= [MT] [M] [Y] 1 副反应系数 副反应系数:为未参加主反应组分的浓度[X] 与平衡浓度[X]的比值,用表示。
M + Y = MY 主反应 OH- L H+ N H+ OH- HY NY MOH ML MHY MOHY 副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M(OH)n MLn H6Y [MY] [M] [Y]
[Y] aY= [Y] a络合剂的副反应系数 M + Y = MY H+ N Y: HY NY ● ● ● Y(H): 酸效应系数 H6Y Y Y(N):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1 [Y]+[Y][H+]1+[Y][H+]22+…+[Y][H+]66 Y [Y] [Y] [Y]= aY(H) 酸效应系数 Y(H): [Y]+[HY]+[H2Y]+…+[H6Y] [Y] aY(H)= == [Y] [Y] = =(1+1[H+]+2[H+]2+…+6[H+]6) aY(H) ≥1
lgY(H)~pH图 EDTA的酸效应系数曲线 lgY(H)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Y(N) [Y]+[NY] [Y] aY(N)= = = 1+ KNY[N] [Y] [Y] 多种共存离子 [Y]+[N1Y]+[N2Y]+…+[NnY] [Y] aY(N)= = = 1+KN1Y[N1]+KN2Y[N2]+…+KNnY[Nn] =aY(N1)+aY(N2)+…+aY(Nn)-(n-1) [Y] [Y]
[Y]+[HY]+[H2Y]+ ···+[NY] [Y] Y== [Y] [Y] = Y(H) + Y(N) -1 Y的总副反应系数 Y
M + Y = MY OH- L MOH ML ● ● ● ● ● ● M(OH)n MLn M b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M M(L) =1+1[L] +2[L]2+…+n[L]n M(OH) =1 +1[OH-]+ 2[OH-]2+ …+ n[OH-]n
多种络合剂共存 M = M(L1)+ M(L2) +…+M(Ln)-(n-1) M(L) =1+1[L] +2[L]2+…+n[L]n
计算pH = 11, [NH3] = 0.1 时的lgZn 例题: 解 Zn(NH3)42+的lg 1~lg4分别为2.27, 4.61, 7.01, 9.06 查表: pH = 11.0
M + Y = MY H+ OH- MHY MOHY MY c 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 MY 酸性较强 MY(H)= 1+ KMHY×[H+] 碱性较强 MY(OH)= 1+ KM(OH)Y×[OH-]
计算:pH=3.0、5.0时的lg ZnY(H),KZnHY=103.0 pH=3.0, αZnY(H)=1+10-3.0+3.0=2 , lgαZnY(H)= 0.3 pH=5.0,αZnY(H)=1+10-5.0+3.0=1, lgαZnY(H)= 0
2 条件稳定常数 lgKMY = lgKMY - lgM - lgY + lg MY ≈lgKMY - lgM - lgY
[Y] pM = lgKMY +lg [MY] [M] pL = lgKML +lg [ML] 3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MY] KMY = [M][Y]
6.4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络合滴定曲线:溶液pM随滴定分数(a)变化的曲线 金属离子 指示剂
1 络合滴定曲线 M + Y = MY EDTA加入,金属离子被络合,[M] or [M’] 不断减小,化学计量点时发生突跃
络合滴定曲线 滴定反应 M′+ Y′= MY
滴定突跃 sp前,- 0.1%,按剩余M浓度计算 计量点前,与待滴定物浓度有关 sp后,+ 0.1%,按过量Y浓度计算 计量点后,与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 ? 但 化学计量点的计算 化学计量点的 pM、pM′、 pY 、 pY′ 和 pC 的计算 定义 化学计量点 可写成 有副反应时
定义 pM = -lg [M] pM’ = -lg[M’] pY = -lg[Y] pY’ = -lg[Y’] pC = - lgC
例 用0.020 mol / L EDTA 滴定同浓度的Zn 2+。若溶液的pH = 9.0, CNH3 = 0.20,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Zn′sp, pZnsp, pY′sp, 及pYsp。 解:化学计量点时 已知 pH = 9.0, CNH3 = 0.10 时 据 得 又 得 得 又
lgK’ 10 8 6 4 结论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1 (1)lgK′MY的影响: K′MY增大10倍, lg K′MY增加 1,滴定突跃增加一个单位。
lgK’ = 10 CM mol/L 2.010-5 2.010-4 2.010-3 2.010-2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2 (2)CM的影响: CM增大10倍,滴定突跃增加一个单位。
2 金属离子指示剂 滴定前加入指示剂 游离态颜色 络合物颜色 滴定开始至终点前 终点 金属指示剂的显色原理 MIn形成背景颜色 MY无色或浅色 络合物颜色 游离态颜色 MY无色或浅色 颜色的变化要敏锐 金属指示剂必备条件 K′MIn要适当,K′MIn < K′MY 反应要快,可逆性要好。
金属指示剂颜色转变点pMep的计算 设金属离子没有副反应 取对数 即 当 理论变色点,也即终点 部分金属指示剂变色点pMep可由p.397, 表14查得。
pH = 9.0 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用0.02 mol / L EDTA 滴定 0.02 mol / L Zn2+溶液,用铬黑 T 为指示剂,终点 CNH3 = 0.1 mol / L, 求pZn’ep 例: 解:查表:pH = 9.0 时,铬黑 T 作为滴定Zn2+的指示剂变色点的pMep值 终点时, pH = 9.0, CNH3 = 0.1 mol / L, 从前面的例题已求出,
常用金属指示剂 掌握:作用原理、颜色变化,实用pH范围 铬黑T(EBT) 二甲酚橙
常用金属指示剂 pH 型体及颜色 指示剂络合物颜色 2H+ + H+ 铬黑T (EBT) 掌握:作用原理、颜色变化,实用pH范围 是一多元酸,不同的酸碱型体具有不同的颜色 pH < 6.3 H2In- 6.3 < pH < 11.6 HIn2- pH > 11.6 In3- 适宜pH 范围:6.3 ~ 11.6
pH 型体及颜色 指示剂络合物颜色 2H+ + H+ 二甲酚橙 是一多元酸,不同的酸碱型体具有不同的颜色: pH < 6.3 H2In4- pH > 6.3 HIn5- 适宜pH 范围:<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