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28k Views
第一章 络筒 (winding). 任课教师:刘君妹 授课时间: 月 日. 本章授课学时数. 12. 授课次数. 6. 每次学时数. 2. 目的与要求. 掌握络筒工序基本专业术语和基本工艺理论,能熟练运用工艺理论制定各种上机工艺参数,运用工艺理论分析并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 本章 重点. 1 、络筒张力的组成及其分析 2 、络筒张力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 、络筒张力的均匀措施 4 、卷绕成形分析 5 、槽筒沟槽曲线设计. 本章难点. 1 、气圈动态张力分析 2 、自由纱段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3 、纱圈重叠分析 4 、槽筒沟槽曲线设计.
E N D
第一章 络筒(winding) 任课教师:刘君妹 授课时间: 月 日
本章授课学时数 12 授课次数 6 每次学时数 2 目的与要求 掌握络筒工序基本专业术语和基本工艺理论,能熟练运用工艺理论制定各种上机工艺参数,运用工艺理论分析并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 本章 重点 1、络筒张力的组成及其分析 2、络筒张力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络筒张力的均匀措施 4、卷绕成形分析 5、槽筒沟槽曲线设计 本章难点 1、气圈动态张力分析 2、自由纱段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3、纱圈重叠分析 4、槽筒沟槽曲线设计 课时安排及重点和难点
络筒的目的和要求 • 目的: 1. 改变卷状形式:管纱 筒子 2. 清除纱线上的杂质和疵点。 • 要求: 1.张力大小适度均匀,波动小 2.尽量清除纱线上的杂质和疵点,接头质量好 3.筒子卷装坚固,成形良好
络筒的工艺流程 • 复习所学内容
内容安排 • 络筒张力分析 • 纱线的清洁和打结 • 筒子卷绕成形分析 • 络筒综合讨论
第一节 络筒张力分析 一、络筒张力 • 处在筒子卷绕点处的纱线张力 • 大小:与纤维种类、纱线特数等有关 过大,强力、弹性受损 过小,卷绕松散 • 波动: 1-5g
一、 络筒张力 • 张力确定的依据: 棉纱: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15-20% 毛纱: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20% 麻纱: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10-15% 涤纶长丝:0.88-1.0cN/tex
二、络筒张力分析 • 几个概念: 气圈、退绕点、 分离点、摩擦纱段
二、络筒张力分析 (一)固定管纱轴向退绕张力 1、退绕张力组成: ①退绕点张力 ②分离点张力 ③气圈部分的张力
二、络筒张力分析 几个概念: • 气圈:从导纱眼到分离点间纱线的旋转曲面。 • 退绕点:管纱表面处在动静交界的点,产生静平衡张力,数值约1-2g • 分离点:脱离管纱表面而进入气圈的点 • 摩擦纱段:从退绕点到分离点的一段纱线,受管纱退绕影响在管纱表面呈蠕动状态。
(1)退绕点张力和分离点张力 退绕点张力To,1-2g 分离点张力T1=To·efα 例:已知To=20mN α=2πrod f=0.5 则 T=2×e0.5×2π=462.8mN 分离点张力远大于退绕点张力,如何减小分离点张力?
(2)气圈张力 相对运动:竖直平面的匀速曲线运动。 牵连运动:水平平面的匀速圆周运动。 绝对运动:旋转曲面上的曲线运动——空间S曲线。
微元纱段ds的受力 ①重力Q=mgds ②空气阻力F=kw2r2ds ③回转运动法向惯性力 C=mw2rds ④前进运动法向惯性力 N=mv2/ρ·ds ⑤哥氐惯性力 K=2mωv×sin(ω,v)ds
例:50克纱 V=1200米/分 rmax=3cm ρmax=7cm • 纱线倾角Q=40度时 测得: • Q=0.0005g=0.0049mN Cmax=1.53g=14.99mN Kmax=1.30g=12.74mN Fmax=0.2g=1.96mN Nmax=0.29g=2.84mN
结论: ①退绕张力大小主要由摩擦纱段决定 ②气圈张力主要由回转运动的法向惯性力和哥氏惯性力决定,退绕速度增加时,这两项惯性力随之增加,使气圈运动的纱线动态张力增加
2、管纱退绕张力的变化规律 (1)层级退绕:顶部半径小,ω大,故张力大 底部半径大,ω小,故张力小 (2)整只管纱退绕 从满到空管退绕时,摩擦纱段增大,故张力↑ 气圈节数由多到少,摩擦纱段增长,使气圈高度变大,半径小,故张力↑(C↑)
结论 • ①整管退绕张力差异很大,必须采取措施均匀 • ②其差异与摩擦纱段有关,与气圈节数有关
3、影响纱线退绕张力的因素 (1)导纱距离d 50mm 自始至终单节气圈,张力波动很小,但操作不便 70m—100mm 由双节变成单节,波动一倍,可以接受,用于1332MD 200mm 满管五节,管底单节,波动4倍以上,不可采用 ≥250mm,满管≥六节,管底出现双气圈,波动开始改善
3、影响纱线退绕张力的因素 500mm 满管11个,管底三节,波动较小,操作不便,用于自动络筒。(2)络纱V↑ 则 ω↑ 张力↑(3)纱线特数,特纱,张力大。(4)纱曲折状态(导纱眼处,纱线折角)
4、均匀纱线腿绕张力的措施 (1)选择合理的导纱距离,方便操作 70—100mm(速度<700m/mm) (2)安装气圈破裂器:作用、形状、安装 新型气圈破裂器—气圈控制器P26:能控制气圈形状和摩擦纱段长度 (3)改变纱管底部结构
(二)张力器的附加张力 • 目的:适当增加纱线的张力,提高张力均匀程度,以卷绕成型良好、密度适宜的筒子。
(二)张力器的附加张力 1、累加法 圆盘式张力器特点 增加张力数值T=To+2fN T=T0+2f1N1+2f2N2+…+2fnNn 式中:To初张力;f 摩擦系数 N 正压力 特点: 不扩大其绝对波动的方差P29 降低纱线张力的不均匀程度
(二)张力器的附加张力 • 产生正压力的方法:P28 垫圈加压:N=(m1+m2)(g+a) 弹簧加压:水平N=m1(g+a)+k△ 垂直N=m1a+k △ 压缩空气加压:N=m1a+P
(二)张力器的附加张力 2.倍积法 : T=To efα 式中:α 摩擦包围角;f摩擦系数 特点: ①同时扩大了张力的数值与波动值,纱线张力的不均匀程度得不到该善。P30 ②无冲击
3、间接法 :整经机常用 ,张力装置依靠摩擦阻力矩间接地对纱线产生张力。 T=T0+Fr/R 式中:r—阻力F的作用力臂 R—圆柱体的工作表面曲率半径 特点:P31
作业 • 1、什么叫络筒张力,工艺上对其有何要求? • 2、络筒张力有哪几部分组成? • 3、什么是管纱退绕张力,影响退绕张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均匀退绕张力? • 4、张力装置的作用原理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 5、层级退绕和整只管纱退绕时张力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第二节 纱线清结与打结 一、纱线清洁 (一)机械清纱器 1、板式 特点:清除效率低,扁平状易漏切。 隔距参数:1.5-3d 2、梳针式 清竹节纱达70%,用于T/C纱,更易刮毛纱线,4-5d。
(二)电子清纱器 • 工艺参数 短粗:S1=3d L1=2cm 长粗:S2=1.5d L2=70cm 长细:S3=0.7d L3=70cm
(二)电子清纱器 1、光电式清纱器的特点: ①检测,与纤维种类、混纺比、回潮等无关。 ②兼有定长功能,满筒自停。 ③扁平状纱疵易漏切。 ④结构复杂。
(二)电子清纱器 2、电容式清纱器的特点: ①检测质量,扁平状不漏切。 ②与纤维质量有关。 ③抗震、抗干拢能力强。 ④价格便宜。 性能对比:P36表
(二)电子清纱器 3、衡量电子清纱器的指标 正确切断率=正切数/(正切+误切)×100% 清除效率=正切数/正切+漏切×100% 清纱品质因素=正切率×效率×100%
二、纱线打结与捻结 (一)纱线打结 1、结头方式 ①结布结:用于棉纱 ②自紧结:结头较大,用于T/C纱和股线 2、要求、结头小而牢,不松脱,纱尾短,不纠缠邻纱,开口清晰
(一)纱线打结 3、缺点:布面显现率高,限制电子结纱器的推广使用。 4、方式:手工打结刀、机械打结器
(二)捻结技术 1、特点: ①粗度1.2-1.4d ②长度20mm ③强度,80%断强 ④无显现
2、工艺 ①捻结速度,设计值0.3-1秒/次 粗支纱不易退捻,可稍慢于细支纱 T/C纱反捻力强易反捻,可慢于细支纱。 ②空气压力(0.5-0.7Mpa) 细支0.5-0.6 细支纱0.65 T/C纱0.7Mpa
第三节 筒子卷绕分析 • 卷绕原理 • 筒子的卷绕密度 • 自由纱段对筒子端面成形的影响 • 纱圈的重叠与防叠 • 槽筒导纱规律—沟槽中心曲线设计
一、卷绕原理 筒子的卷绕型式: 1.按筒子形状分: 圆柱形:筒子旋转低速退绕(cylindrical bobbin) 圆锥形:筒子固定,高速退绕(cone) 三圆锥形:卷装大,稳定,适用于光滑长丝,筒子中部呈锥体.
筒子卷绕原理 筒子的卷绕型式: 2.按卷绕角大小分:平行卷绕 α=3-5° 交叉卷绕 α=3-20° 3)从筒管边盘分: 有边筒子 无边筒子
筒子卷绕原理 • 卷绕角α :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改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角,又称螺旋线升角。 • 交叉角β :等于来回两个卷绕角之和
筒子卷绕原理 纱圈卷绕运动是回转运动和导纱器往复运动的合运动 即 tgα=V2/V1 β=2α 筒子上每层纱圈的卷绕圈数m’=nk/m nk为筒子转速(r/min),m为导纱器单位时间内单向导纱次数(次/min)
(一)圆柱形筒子卷绕原理 1.等卷绕角卷绕:槽筒摩擦传动 V2=C 等速导纱 tgα=V2/V1=C 每层卷绕圈数虽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减少 螺距h随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筒子转速nk随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减小
(一)圆柱形筒子卷绕原理 2.等螺距卷绕:筒子直接传动 nk=C,则h=V2/Nk=C ,此时, V1 随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α随卷绕直径的增加而减小; m’不变
(二)圆锥形筒子的卷绕原理 ①同一纱层延母线各处半径不同,故圆周速度也不同,从小端到大端依次增大。 ②母线上必有一点C其圆周线速度等于槽筒线速度,C点称为传动点: 位于筒子上与槽筒表面线速度相等的点,处在“纯滚动”状态,传动点处的半径称传动半径。
(二)圆锥形筒子的卷绕原理 ③推导公式ρ= P9图1-7 根据筒子上某点B左右两边摩擦力矩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原理 ④传动半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