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學習的快樂 — 走向對話 心得分享 ( 第 19 、 20 章 )

學習的快樂 — 走向對話 心得分享 ( 第 19 、 20 章 ). 報告人 : 吳 望如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 新北市集美國小校長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新北市國教輔導團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 台灣藏書票協會理事長. 壹 、前言. 一、學習的快樂,早在經營 米倉國小 的這七年,就已 獲得證實 。 二、學習快樂的孩子是能主動學習的。 三 、學習不僅限在「課本」上 ,包含 在「學校建築」 、「 空間」、「場所」、「活動」、「社區」、「 季節 」 …… 上。 四、 佐藤 學 再一次 點出學習的 重點~凡事 都應從 教育學的 立場出發。

ma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學習的快樂 — 走向對話 心得分享 ( 第 19 、 20 章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心得分享 (第19、20章) 報告人:吳望如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 新北市集美國小校長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新北市國教輔導團藝術與人文領域召集人 台灣藏書票協會理事長

  2. 壹、前言 • 一、學習的快樂,早在經營米倉國小的這七年,就已獲得證實。 • 二、學習快樂的孩子是能主動學習的。 • 三、學習不僅限在「課本」上,包含在「學校建築」、「空間」、「場所」、「活動」、「社區」、「季節」……上。 • 四、佐藤學再一次點出學習的重點~凡事都應從教育學的立場出發。 • 五、19、20兩章,從「學校建築的評價軸」與「教育、春夏秋冬」談起。

  3. 貳、學校建築的評價軸 • 一、以往的學校建築是「無機的」、「生硬的」、「缺乏色彩的」、「喪失人文情懷的」。 • 二、由於「功能主義」,讓學校建築僵化。 • 三、佐藤學提出今後建構學校建築應有的思維: (一)所謂學校是怎樣的一種場所 (二)一起棲息在教學的基礎中,處於何等位置。 (三)活動的廣度與深度的建構 (四)空間的柔軟性應受到尊重 (五)社區共同體加以設計

  4. 四、上述五個評價軸的基本觀點 (一)學校的概念—學校的空間是公共空間,是擁有「公共性」的空間,它應有多樣性。 (二)一起棲息的場所—學校場所裡的師生「棲息」(學習)與「交往」(互動)要有連結關係才能凸顯其功能。 (三)活動廣度與深度—建築上的準備內部空間與外部的「銜接性」,活動空間的「求心性」與「遠心性」的保障,與極小型共同體的「多層性」。 (四)教室的柔軟性—教室內的「素材」、「材質」、「色彩」、「舒適」、「動線」都是柔軟性的表現。 (五)社區的溝通—讓社區居民樂於親近學校(ex:不要圍牆…等)

  5. 五、未來的期待 (一)要進行學校建築案例研究 (二)要了解學校建築的教育行政的研究 • 六、新北的案例 (一)龍埔國小—綠建築 (二)新市國小—生態美學 (三)米倉國小—空間魔法師 (四)集美國小—開放空間

  6. 七、教育‧春夏秋冬—從四季去探討日本的改變七、教育‧春夏秋冬—從四季去探討日本的改變 春:(一) 入學式—一年級的新生「亮點」不在「匹卡匹卡」,而在於他們準備探索「未知的世界」 (二)像竹子般的柔韌—竹子中空,虛心代表要培養虛心向學的孩童學習竹子的軟中帶硬。 夏:(三)探索教師的暑假—休息是教師自我調適的途徑,每個教師要找到休息與調適的方法。 (四)空地的回憶—從空地的消失去探索孩子活動空間的改變。

  7. 七、教育‧春夏秋冬—從四季去探討日本的改變七、教育‧春夏秋冬—從四季去探討日本的改變 秋:(五)運動會素描—運動會的代表意義 (六)讀書之秋—體會閱讀的重要 冬:(七)煤球爐之火—煤球爐消失的背後意義 (八)周而復始的季節—喪失季節感,將失去所有的感動力

  8. 參、結語 •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知己知彼百暫不殆。 • 二、學校、社區、家長、學生、教師、形成了學習共同體。 • 三、讓學校成為社區的「教育」、「文化」、「經濟」、「美學」…等中心。 • 四、帶孩子學習,要了解每件事的脈絡,以及注重失去的東西。 • 五、教師要能覺察教育的「感受」、「感動」與教材之間的關係。 教育該是享受『學習的快樂』  而非『快樂的學習』

  9. 謝謝聆聽!

  10. 龍埔國小-綠建築

  11. 新市國小—生態美學

  12. 米倉國小—空間魔法師

  13. 集美國小—開放空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