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75 Views
MABR 处理溢油海水的研究. MABR 处理溢油海水的研究. 姓名:李鹏 导师:李保安 研究员 日期: 2012-11-23. 学生姓名: 李鹏 指导老师:李保安 研究员 学 号: 2011207301 日 期: 2012 年 11 月 23 日. 主要内容. 1 、 课题背景. 2 、 研究现状. 3 、 研究目的. 4 、 实验要点. 5 、 研究思路. 原油泄漏对海洋的污染. 图一:石油废水污染.
E N D
MABR 处理溢油海水的研究 MABR处理溢油海水的研究 姓名:李鹏 导师:李保安 研究员 日期:2012-11-23 学生姓名: 李鹏 指导老师:李保安 研究员 学 号:2011207301 日 期:2012年11月23日
主要内容 1、课题背景 2、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 4、实验要点 5、研究思路
原油泄漏对海洋的污染 图一:石油废水污染 近海石油开发和频繁的海上运输,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次万吨以上的油轮溢油事故,其损失触目惊心,造成的生态灾难更是难以估量。
溢油海水简述 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 • 1、引起大面积海域严重缺氧,致使大量鱼虾、海鸟死亡 • 2、浮油被海浪冲到海岸,造成海滩荒芜,破坏海产养殖和盐田生产,污染、毁坏滨海旅游区。 • 3、若清理不及时,还易发生爆炸和火灾 危害!
溢油海水简述 目前溢油的处理方法
采油废水处理方法 随着膜技术的进步,膜质量不断提高且造价降低,膜技术已应用到废水处理的各个领域 一种新型废水处理工艺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 •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具有很多其他处理方法不具备的优点,是溢油海水处理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MABR简介 MABR 气体分离膜技术 一体式 分置式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重点
MABR简介——工艺流程简图 后续处理 DO测定仪 MABR 储气罐 预处理完进水 空气压缩机 蠕动泵 图二:MABR工艺流程简图
MABR简介——作用机理 生物膜的形成机理
MABR简介——作用机理 图三:MABR剖面效果及作用机理
3、能耗低,设备占地面积小,MABR内生物膜结构特殊3、能耗低,设备占地面积小,MABR内生物膜结构特殊 4、操作简单,过程控制可自动化 5 、微生物附着在膜的表面,不会随水体流失 MABR简介——优势
MABR简介——与其他技术的集成 以MABR为核心工艺,与其他相关工艺结合以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研究思路 整体优化 预处理优化 MABR过程优化
研究思路——预处理优化 • 在进行MABR生物降解前,添加一个膜分离装置,膜孔大小约为0.01μm,用真空泵将溢油海水通过微孔膜抽出,对海水进行分离,使一些悬浮物和大分子的有机物被截留,从而减轻MABR处理的负担,提高整体的处理效果。
研究思路——MABR过程优化 反应周期 循环流速 生物膜性能优化 中空纤维膜性能改造 曝气压力 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工况来达到处理效果最佳 C/N比值
研究规划 2012.10 驯化生物膜 2012.11 预处理、MABR工艺以及后续处理之间关系的研究 2012.11-2013.03 探索循环流速、曝气压力、反应周期、 pH等参数对MABR处理效果的影响 2013.04-2013.08 研究MABR的机理,及中试规模装置的测试实验 2013.09-10小论文的撰写与修改 2013.11-2014.01毕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 后期探索多反应器组合工艺及其相关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保安, 闫庆元, 于文志, 魏昕, 王纪孝. 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去除生活污水有机物的研究. 膜科学与技术. 2009;29(006):56-60. 2.张剑 . MABR处理模拟采油废水的研究.天津大学. 3.郭宏山, 炼油废水处理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化工环保, 2010(002). 4.郭书海and 白玉兴, 高浓度超稠油乳化段废水前处理工艺研究.环境科学研究, 2002. 15(1): p. 1-4. 5.王婷,蜡状芽袍杆菌修复重金属及多溴联苯醚复合污染的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张锁兵, et al., 油田采油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研究进展(一).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 36(006): p. 83-84. 7.魏昕,新型MABR的设计及其去除有机物和氮素特性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9 8.于洸, et al.,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 23(002): p. 260-264. 9.胡亦锋and 郑易捷,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在炭灰废水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 2009(029): p. 84-84. 10.Casey, E., B. Glennon, and G. Hamer, Review of 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999. 27(1): p. 203-215. 11.Casey, E., B. Glennon, and G. Hamer, Biofilm development in a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effect of intra-membrane oxygen pressure on performance.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00. 23(5): p. 457-465. 12.Casey, E., B. Glennon, and G. Hamer, Biofilm development in a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Effect of flow velocity on performa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0. 67(4): p. 476-486. 13.Pankhania, M., K. Brindle, and T. Stephenson, Membrane aeration bioreactor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completely mixed and plug-flow oper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999. 73(2): p. 131-136. 14.Brindle, K., T. Stephenson, and M.J. Semmens, Nitrification and oxygen utilisation in a membrane aeration bioreactor.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1998. 144(1): p. 197-209. 15.Wei, X., et al., COD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facilitated transfer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FT-MABR).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2. 389: p. 257-264. 16.Lackner, S., et al., Nitritation performance in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s differs from conventional biofilm systems. Water Res, 2010. 44(20): p. 6073-84. 17.Matsumoto, S., A. Terada, and S. Tsuneda, Modeling of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Effects of C/N ratio, biofilm thickness and surface loading of oxygen on feasibility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7. 37(1): p. 98-107.
Thank You ! 请各位师长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