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16 Views
1990 年後 中 國的調查報導 PPT 製作:魯禮義,方澤儀,左建霏,馮秀霞,余嘉,羅福生. 特色及代表媒體機構. 著名調查記者. 1990 年後中國大陸調查性報導狀況. 主題. 挑戰. 成果. 核心. 1990 年後中國大陸調查性報導狀況. 暴露 和揭醜. 牽 涉重大公共利益、公眾極為關心而又 有一些人 或組織企圖極力掩蓋的事實. 媒體獨立、原創性的工作,它一般會受到 阻撓 、鎮壓而比較費時、費力、有危險性. 震撼性. 調查報導的特點(後演變為不只為揭黑報導). 與 80 年代相比. 1980 年代以前:調查性報導在中國是陌生的.
E N D
1990年後中國的調查報導PPT製作:魯禮義,方澤儀,左建霏,馮秀霞,余嘉,羅福生1990年後中國的調查報導PPT製作:魯禮義,方澤儀,左建霏,馮秀霞,余嘉,羅福生 特色及代表媒體機構 著名調查記者 1990年後中國大陸調查性報導狀況
主題 挑戰 成果 核心 1990年後中國大陸調查性報導狀況 暴露和揭醜 牽涉重大公共利益、公眾極為關心而又有一些人或組織企圖極力掩蓋的事實 媒體獨立、原創性的工作,它一般會受到阻撓、鎮壓而比較費時、費力、有危險性 震撼性 調查報導的特點(後演變為不只為揭黑報導)
與80年代相比 1980年代以前:調查性報導在中國是陌生的 序曲:1980年代調查性 報導在中國興起 1980年代後:政治環境改變,報導多以揭露社會矛盾和還歷史真相為主題 反映現實生活陰暗面的調查性新聞報導成為傳媒的拳頭產品 崛起:1990年後中國新 聞事業確立市場化運作 在深度、涉及的廣度和範圍、受關注的程度方面形成了一個高潮
發展概況 中國經歷了從限制到逐漸放開的過程 從雜誌為主體發展到以報紙為主要陣地 電子媒體的參與、網路平臺的互動
經濟領域 內生型腐敗 公眾參與 政治領域 特色 隨著市場化的進程,輿論監督深入經濟領域 記者敲詐勒索的事件 • 大多數媒體較少涉及官員腐敗官; • 試圖有所突破 新聞媒體被視為社會公器,公眾參與熱情逐漸提高 中國調查報導的特色(“黨的喉舌”)
代表媒體機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縱橫》 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新聞調查》 《財經》雜誌 鳳凰衛視 《中國青年報-冰點》 《中國經濟時報》 南方日報報業集團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
著名調查記者 王克勤 《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 2004年中國十佳曝光勇士 2003年度中國記者八大風雲人物 2003年度《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2002年度中國傳媒傑出人物 2003年中國十大維權人物 香港大學訪問學者 當代著名揭黑記者 “中國的林肯.斯蒂芬斯” “中國揭黑記者第一人”
著名調查記者 王克勤 北京計程車業壟斷黑幕 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 公選“劣跡人”引曝黑幕 甘肅回收市場黑幕 山西疫苗亂象調查 河北大學校園“飆車案”調查 錢雲會案證人調查記錄 甘肅146名塵肺病農民兄弟大救援 王克勤博客——在路上的記錄者http://blog.sina.com.cn/jizhewangkeqin 王克勤微博http://t.sina.com.cn/1700757973
著名調查記者 • “有人問我,一個人掉進水裡,你是先救人還是先拍照?我說我的選擇很簡單,先救人。他說,你不是記者嗎?我說對不起,我娘生我時,首先是人,是這個社會的一名公民,之後才是記者。” • “做新聞到底是為了什麼?初級的目標就是傳遞資訊,中級的目標是報告真相。但新聞還有一個終極的守望、終極的目標,那是什麼?就是守護個人權利。” • “關於新聞之道,最核心的就是:把人當人,將心比心。” 王克勤 王克勤:我是一根筋傻到底的人 http://media.stu.edu.cn/jtalks/?p=191 王克勤:記者的天職是說出真相 http://media.stu.edu.cn/jtalks/?p=91 “做新聞,做良心”——王克勤做客汕大談記者擔當 http://media.stu.edu.cn/jtalks/?p=44 王克勤專訪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2MzE2OTY0.html
著名調查記者 簡光洲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 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新週刊》2008“中國嬌子新銳榜”年度新銳人物 “問題奶粉掘墓人” 因點名報導“三鹿奶粉”事件而被稱為“英雄記者”“中國的良心”
著名調查記者 簡光洲 四川地震系列報道 接抗戰老兵回上海 南通智障女子宮被切 《甘肅14名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簡光洲博客——性定菜根香http://jgzh2000.blog.163.com 簡光洲微博 http://t.sina.com.cn/jianguangzhou
著名調查記者 簡光洲 “2008中國嬌子新銳榜年度新銳人物”頒獎詞: 真相因良知而顯露,黑幕因勇氣而洞開。他打破媒體“某”規則,直接說出了“三鹿”兩個字,引發了中國乳製品行業地震,間接挽救了無數嬰幼兒的生命健康。 在螻蟻撼大象的背後,他和他所供職的《東方早報》的誠實和勇氣,還原了傳媒的公共價值和監督角色。他只是一個記者,但他代言了2008中國傳媒的良心。 簡光洲作品集(東方早報) http://www.dfdaily.com/search/mainsearch.aspx?keyWord=%E7%AE%80%E5%85%89%E6%B4%B2 簡光洲接受鳳凰衛視的採訪視頻《我為什麼點三鹿的名》 http://v.ifeng.com/news/china/200810/7aadd3d5-200a-4230-9821-21a2cf67424a.shtml
著名調查記者 錢鋼 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及記者 曾任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畫主任 上海大學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唐山大地震》獲1986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十大暢銷書獎、1987年金鑰匙獎
著名調查記者 錢鋼 《藍軍司令》、《奔湧的潮頭》(與江永紅合寫) 《唐山大地震》 《大清留美幼童記》(與胡勁草合撰) 《大清海軍與李鴻章》 《二十世紀中國重災百錄》(與耿慶國合編) 《舊聞記者》《中國傳媒與政治改革》 《中國傳媒風雲錄》(與陳婉瑩合編) 錢鋼的微博 http://t.qq.com/qg32117
著名調查記者 錢鋼 深度對話:錢鋼http://news.qq.com/zt/2008/dialog/qg.htm “關鍵是媒介的活動,要真正的去履行自己社會責任與擔當。中國有這麼多媒體,應該要有所作為。打個比方,一個大壩有很多小洞,如果有很多泥鰍也是可以把這些洞全部堵住的。” 錢鋼的微博 http://t.qq.com/qg32117
著名調查記者 胡舒立 2009年11月辭去《財經》雜誌主編 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財新傳媒總發行人兼總編輯、《新世紀》週刊總編輯、《中國改革》雜誌執行總編輯 2009年 被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為“2009年世界百名頂尖思想家”之一 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著名調查記者 胡舒立 2000年《財經》10月號刊出封面文章“基金黑幕”; 2003年《財經》憑藉SARS系列調查報導,獲“2003年度傑出國際調查新聞獎”榮譽提名獎。 “周正毅興衰”、“盧萬裡案真相”、“馬招德賣官鏈”等文章,標誌著《財經》將觸角伸向反腐領域。 2004年以“礦難探源”為起點,《財經》雜誌在每年的最後一期推出“年度特別話題” ……
著名調查記者 胡舒立 微博:http://t.sina.com.cn/hushuli 中山大學傳播學院 胡舒立·我們網:http://shuli.sysu.edu.cn “作為職業新聞人,我們相信這種努力在轉型期的中國是可能和可行的,有價值更有需求,而其進展關乎中國的未來。” “三獨方針”:獨立、獨家、獨道 “我們承認中國問題的複雜性,但尋求超越。”
著名調查記者 劉暢 中國青年報記者中心副主任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中心訪問學者 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 安徽衛視《記者檔案》通過中華新聞報、搜狐網進行的評選活動中被評選為“我心中的好記者” “中國首屆十佳曝光勇士”
著名調查記者 劉暢 • 《流淚的呼蘭河——呼蘭縣許堡派出所侵犯女性權益系列報導》(1998年) • 《九打工妹中毒癱瘓事件調查》(1999年) • 《農田變成高爾夫球場系列報導》(2000年) • 《對一本公款吃喝賬的調查》(2001年) • 《愛滋病引發的血液官司》連續報導 • 《山西繁峙礦難系列報導》(2002年) • 《來自中國禁毒一線的特別報告》(2002年) • 《烏金淚(黑龍江雞西、鶴崗煤礦爆炸事故調查)》(2002年) • 《讓我們帶著教訓更好地活著——華北第一例非典患者首次公開個人經歷》(2003年)
著名調查記者 劉暢 • 認為記者有兩層境界: • 一是“我在現場”,即出現在突發事件、災難事件的現場; • 二是“我在調查”,即針對社會管理、制度層面所掩蓋的黑幕、真相進行調查、發現,履行觀察、瞭望、警告之職責,促進社會作出改進。 • 只有“在現場”,通過日常對於各類知識的積累和社會問題的思考,進而達到“在調查”。如果不能到達事件發生的現場,“在調查”也就無從談起。
著名調查記者 胡展奮 上海市作家協會簽約作家 1994年調入勞動報社任特稿部主任 1998年調入《新民週刊》任編委、特稿部主任、主筆迄今 報告文學作家 著名調查記者 曾兩次獲“萌芽文學獎” 南方週末2002年度、2010年度中國傳媒人物 騰訊2010年度中國傳媒人物
著名調查記者 胡展奮 報告文學《瘋狂的海洛因》、《躁動的陝北》、《來自灌雲的暴力取證》 報告文學集《黃金的挽歌》 隨筆集《記者胸悶》 《湘鄂贛血吸蟲調查》 《皖西乞丐》
著名調查記者 胡展奮 “昨天被騰訊網評為2010年度記者,我的感言:在場很多人比我更有資格評為年度記者。常說調查記者是最傻的,騰訊把這杯茶送給一位元上海老記者,一是敬我最老,二是敬我最傻。” “年會。沉思。26年的記者。一直調查負面新聞。小時候總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沒想到長大以後一直起副作用,呵呵。” 胡展奮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huzhanfen 微博 http://t.sina.com.cn/1919099161
THE END https://tou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