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Chapter 15

Chapter 15. 回饋放大器. 本章重點一覽. 15.1 回饋的起源 正 / 負回饋 15.2 負回饋的優點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串聯回饋 並聯回饋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本章重點一覽. 15.5 並聯回饋放大器 15.6 穩定問題 振盪條件 單 / 雙 / 三極點放大器 15.7 增益相位邊距 15.8 頻率補償 15.9 結語. 圖 15.1. V o. V I. V S. +. A. +.  V o. . 15.1 回饋的起源.

leo-slo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15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15 回饋放大器

  2. 本章重點一覽 • 15.1 回饋的起源 • 正/負回饋 • 15.2 負回饋的優點 •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 串聯回饋 • 並聯回饋 •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3. 本章重點一覽 • 15.5 並聯回饋放大器 • 15.6 穩定問題 • 振盪條件 • 單/雙/三極點放大器 • 15.7 增益相位邊距 • 15.8 頻率補償 • 15.9 結語

  4. 圖15.1 Vo VI VS + A + Vo  15.1 回饋的起源 • Q : 能否以“ 一個 ”增益為A的放大器,做 出增益遠大於A的放大電路 ? • E. H. Armstrong首度提出回饋的創見,巧妙將輸出訊號拉回輸入端,使信號反復的經過放大器而達到多次放大的目的。

  5. 15.1 回饋的起源 • 迴路增益(loop gain) • A為放大器增益,β稱為回饋係數, 表示Vo回饋給輸入端的比例,於是 信號走一圈迴路會被放大Aβ倍,稱Aβ為迴路增益。 • 輸入端看到的信號可表為 : 其中τ為迴路傳輸延遲

  6. 15.1 回饋的起源 • 正回饋(positive feedback) • 信號在電路中行進速度非常快,所以τ→ 0,前式可改寫為 : • 在 Aβ > 0 的情況下,回饋是加強輸入信號的,使得放大器輸入端看到的信號VI(t)比真正輸入信號Vs(t)大,稱為正回饋。

  7. 圖15.1 (重複) Vo VI VS + A + Vo  15.1 回饋的起源 • 例1.假設圖15.1中A = 10,若(1)  = 0.05,(2)  = 0.09,試估算其增益。

  8. 15.1 回饋的起源 • 由前例可知利用正回饋觀念,只要適當調整回饋係數即可大幅提高增益,但若設計不當使得Aβ > 1,會使得Vo趨近無窮大造成信號嚴重變形(實際上是受限於電源電壓)。 • 了解回饋真正的物理內涵,就知道這方法的確完美解決真空管放大器增益不足的問題。

  9. 圖15.2 Vo VI VS + A  Vo  15.1 回饋的起源 • 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 • 若回饋信號與輸入信號為相減而非相加的關係,則信號走一圈迴路被放大-Aβ倍,可推得 : • 回饋的結果將減弱輸入信號,所以稱為負回饋。

  10. 15.1 回饋的起源 • 負回饋情況下,可以發現不論Aβ是否大於1,都不會產生信號趨近於無窮大的情況,天生就是個穩定的系統 ! • G = A / (1 + Aβ) • 結果為降低增益,在只注重提升增益的年代,被視為毫無用處的性質,但以後卻漸漸發展出廣泛的功能,是正回饋遠遠比不上的。

  11. 15.2 負回饋的優點 • 負回饋的優點 • 增加增益穩定度(increase gain stability) • 延伸放大器頻寬(extend amplifier bandwidth) • 降低非線性變形(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降低雜訊(reduce noise) • 前兩者最重要且最常應用在電路設計上。

  12. 15.2 負回饋的優點 • 增益穩定度(gain stability) • 一般放大器輸入輸出關係為 :Vo = A · Vs • 放大器因為溫度變化或元件老化造成增益的變動為ΔA,增益穩定度定義為 : S = S 愈小表示放大器愈穩定

  13. 15.2 負回饋的優點 • 增益穩定度(gain stability) • 因為 且由微積分基本定理可推得 : • 負回饋放大器的穩定度比原本放大器好上(1 + Aβ) !

  14. 圖15.2 Vo VI VS + A  Vo  15.2 負回饋的優點 圖15.2的負回饋放大器若 = 0.1,而由於溫度變化造成A=98~102倍。請估算回饋增益的變化範圍及其穩定度。 • 例2.

  15. 15.2 負回饋的優點 • 放大器頻寬(amplifier bandwidth) • 一般放大器的高頻響應簡單表示為 : A(f) = • 在負回饋放大器中G(f) = f’3dB = (1+A0) f3dB

  16. 15.2 負回饋的優點 • 負回饋的結果雖然使增益降低(1+A0)倍,但將高頻3dB頻率提升(1+A0)倍,即提升頻寬為(1+A0)倍。 • 增益穩定度也被提高(1+A0)倍。 • 現在電路設計中,增益穩定度和頻寬的重要性遠超過提升增益的倍率 !

  17.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 實際電路中,回饋係數通常是個正數且小於1,但放大器可能是正相放大器也可能是反相放大器﹔另外以廣義的觀點而言,回饋能以電壓方式回饋,也能以電流方式回饋,因此造成許多不同型態的回饋放大器,但是其基本觀念還是與圖15.2相同。 • 依放大器種類(正相或反相)與回饋的形式(電壓回饋或電流回饋)可歸納為四種類型,而我們只介紹最重要的兩種。

  18. Ro Vo VS +  VI Ri +  AVI Vf R2 R1 圖15.3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 串聯回饋(series feedback amplifer) • 虛線內是放大器等效電路,以正相放大器放大信號,將Vo回饋至輸入端,並假設 Ri >> R1,Ro趨近於0 ,可推得 : • 回饋電路與輸入端呈串聯方式。

  19. Rf Vo Ro +  VI Ri AVI +  VS 圖15.4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 並聯回饋(shunt feedback amplifier) • 虛線內是放大器等效電路,以反相放大器放大信號,透過電阻Rf將Vo回饋至輸入端,由於回饋電路Rf和輸入端呈並聯形式,故稱並聯回饋放大器。

  20.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 串聯回饋及並聯回饋是因應正相放大器和反相放大器的自然選擇。 • 若使用正相放大器,在輸入端必須減去βVo才構成負回饋,以電路的觀點而言,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如圖15.3利用串聯方式達成相減的動作。 • 若使用反相放大器,則是在輸入端加上βVo才構成負回饋,以電路觀點而言,最簡單達成相加動作的方法是圖15.4的並聯結構。 • 熟悉原理之後便可判斷所設計的電路是否正確合理。

  21. RC Rf Vo Q1 圖15.6(b) VS RC2 RC1 Vo Q2 VS Q1 R2 R1 圖15.6(a)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 圖15.6(a)的簡化電路圖(忽略偏壓細節),因為Q1和Q2皆為反相放大器,串接之後成為正相放大器,而Vo以串聯形式回饋至輸入端,所以是正確的負回饋放大器設計。 • 圖15.6(b)Q1為CE放大器(反相放大器),而Vo以並聯形式回饋至輸入端,所以也是正確的負回饋放大器設計。

  22. 圖15.7(a) 圖15.7(b) RC2 RC3 RC2 RC1 RC1 Vo Vo Q3 Q2 Q2 VS Q1 VS Q1 R2 R1 Rf 15.3 回饋放大器型態 • 圖15.7(a)中Q1、Q2和Q3皆為反相放大器,串接之後仍是一個反相放大器,但Vo以串聯形式回饋,顯然是錯誤的作法,結果造成正回饋而非負回饋。 • 圖15.7(b)中Q1、Q2串接成為正相放大器,但以並聯形式回饋,同樣是錯誤的作法。

  23. Ro Vo VS +  VI Ri +  AVI RC2 Vf RC1 Vo R2 R1 Q2 VS Q1 R2 R1 圖15.3 圖15.6(a)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 圖15.6(a)的正相放大器等效上可視為圖15.3虛線部分的線路。

  24. 圖15.8 RS Rof Ro RS Vo Vo … … … … +  +  RL +  +  Vin Rif VI AVI Ri AfVin VS RL VS R2 R1 (a) (b)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Rif為等效輸入電阻Rof為等效輸出電阻Af為開路增益(open-loop gain)

  25. Rof Ro ix ix Vo Vo +  +  VI +  +  Vin AVI Rif Ri AfVin Vx Vx Vf R2 R1 電路A 電路B 圖15.9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大幅增加 ! Rof = (R1+R2) // 大大減低 !

  26. Rof Ro ix ix Vo Vo +  +  VI +  +  Vin AVI Rif Ri AfVin Vx Vx Vf R2 R1 電路A 電路B 圖15.9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G = = Af· · 

  27. RC2 5K RC1 4K Q2 RS 10K RL Q1 1K VS R2 900 R1 100 圖15.11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 例3.圖15.11的回饋放大器(省略偏壓電路),假設Q1和Q2的偏壓電流IC皆為1mA,BJT的= 100,試計 算回饋增益。

  28. +  +  V1 r1 V2 r2 gm1V1 gm2V2 RC1 RC2 Ro +  VI Ri AVI +  圖15.12 圖15.13 15.4 串聯回饋放大器 • 例3.圖15.11的回饋放大器(省略偏壓電路),假設Q1和Q2的偏壓電流IC皆為1mA,電晶體= 100,試計 算回饋增益。

  29. Rf Rof Ro +  +  Vin Rif VI Ri AVI AfVin 圖15.14(a) +  +  15.5 並聯回饋放大器 • 將左側的並聯回饋放大器以右側的等效電路表示 :

  30. Ro Vo +  VI Ri RM1 RM2 AVI +  圖15.14(b) 15.5 並聯回饋放大器 • 利用米勒定理來簡化分析 • 將Rf分解為RM1和RM2兩個等效電阻

  31. Ro Vo +  VI Ri RM1 RM2 AVI +  圖15.14(b) 15.5 並聯回饋放大器

  32. 圖15.15 (重複) +  Rf if ix Ro RS i1 VI Ri AVI Vx 15.5 並聯回饋放大器 G = = Af · ·

  33. 圖15.16(a) 圖15.16(b) VCC RC =4K Rf Vo RS 10K Q1 1K VS Ro +  +  VI Ri AVI 15.5 並聯回饋放大器 • 例4.圖15.16(a)是一個並聯回饋放大器,假定Q1的IC = 1mA,BJT的= 100,請估算其增益(Vo / VS)。

  34. 15.6 穩定問題 • 一個迴路系統加上條件許可,震盪會自然產生。 • 回饋放大器內有一個迴路,在條件許可下就會產生振盪。發生振盪時,放大器會自行產生一個高頻的弦波信號,此信號頻率和輸入信號完全無關,而是由迴路的特性所決定。 • 振盪信號對真正信號而言是一種干擾(interference),所以要極力避免振盪的產生。

  35. 15.6 穩定問題 • 振盪條件 • 振幅條件 : M(f) > 1 • 相位條件 : θ(f) = n · 2= 0ْ • 判斷一個迴路是否振盪的方法 • 先由相位條件找出是否存在使θ(f) = 0ْ的f* • 若M(f*) < 1則無法振盪,反之則產生振盪。

  36. 15.6 穩定問題 • 判斷是否振盪的步驟如下 : • 先由 找出f180,若f180不存在,則迴路不可能振盪。若f180存在時,檢視|A(f180)|· β。 • 若|A(f180)|· β> 1則振盪,反之則穩定。

  37. 15.6 穩定問題 • 一般將A(f)表為以下通式 :A(f) = • f1,f2,…… fn稱為的高頻極點(high-frequency pole),主要是由電晶體內部的寄生電容造成(詳細內容請回顧第十三章)。

  38. 15.6 穩定問題 • 單極點放大器(single-pole amplifier) • f180不存在,因此單極點放大器所構成的回饋放大器不可能振盪。

  39. 15.6 穩定問題 • 雙極點放大器(two-pole amplifier) • f180也不存在,因此雙極點放大器所構成的回饋放大器亦不可能振盪。

  40. 15.6 穩定問題 • 三極點放大器 • 三個極點的情況下有可能產生振盪,必須謹慎選取β值。 • 欲保持穩定必須 故能允許的最大回饋係數為

  41. 圖15.2 (重複) Vo VI VS + A  Vo  15.6 穩定問題 • 例5.圖15.2中假如,其中Ao = 103,f1= 1MHz,f2 = 10MHz,f3 = 100MHz。在保持穩定(不振盪)的情況下,請估算最大的回饋係數。

  42. 15.7 增益/相位邊距 • 當A(f)有三個或更多的極點時,β必須有所限制。 • |A(f180)|·β與1的差距是設計上重要的考量,為了彰顯此差異而定義了增益邊距(gain margin, GM)GM = 20 log • GM以dB的形式顯示|A(f180)|·β與1的差距,值愈大表示放大器愈穩定,需保證GM > 0否則將產生振盪。

  43. 15.7 增益/相位邊距 • 相位邊距(phase margin, PM) • 在好的設計中,當= -180時,對應的|A(f180)|·β應該小於1;反之當|A(f180)|·β= 1時,對應的應低於 -180 。 • |A(f180)|·β= 1對應的頻率為fu ,將fu對應的角度與 -180 的差距定義為相位邊距。

  44. Gain dB |A(f)| fu GM f(log sacle) 0 f180 f(log sacle) 180 PM Phase 圖15.18 15.7 增益/相位邊距 • 相位邊距(phase margin, PM) • 一般設計通常保持45ْ以上的PM以保證有足夠的餘裕以避免振盪情形發生。

  45. 圖15.2 (重複) Vo VI VS + A  Vo  15.7 增益/相位邊距 • 例6.圖15.2中假如,其中Ao = 103,f1 = 1MHz,f2 = 10MHz,f3 = 100MHz。假設β = 0.05,求PM和GM。

  46. 15.8 頻率補償 • 頻率補償(frequency compensation) • 頻率補償是在不改變β的情況下,將A(f)改變為Á(f),使得|Á(f180)|·β < 1,就能避免發生振盪。 • 方法是加入一新的極點fD使得A(f)變成Á(f),而新極點的頻率比原本的極點低,換句話說,會降低原本的高頻響應。 • 電路設計上,可藉著電容達成加入fD的做法。

  47. |A|(dB) 20dB/decade |A0| |A(f180)| |A'(f180)| 40dB/decade 60dB/decade f(log scale) fD f1 f2 f3 f180 圖15.19 15.8 頻率補償 • 適當選取fD使得|Á(f180)| ·β < 1即可避免振盪。 • 可選擇| A´(f)| ·β = 1發生在f = f1,即fu = f1通常 f1 << f2和 f3 ,之後詳細推導可得 : • 對應的相位邊距為 45ْ。

  48. 圖15.2 (重複) Vo VI VS + A  Vo  15.8 頻率補償 • 例7.圖15.2中假如 A(f) =其中Ao = 103,f1 = 1MHz, f2 = 10MHz,f3 = 100MHz • (1)假設,回饋放大器是否穩定? • (2)若不穩定,請利用頻率補償法以獲得PM = 45

  49. 15.8 頻率補償 • 一般OP的Ao很大,所以在負回饋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產生振盪。為避免振盪,OP電路設計者會刻意加入一個頻率極低的極點(fD),使得電路即使在 = 1的情形下(OP作為unit-gain amplifier),仍然有45的相位邊距而不會產生振盪。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