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492 Views
研读 《 2012考试说明 》 ,应对2012高考. 在过程中完善并成熟自己. 心境是如此的平和. 安徽太和一中 李岩 2012.3.2 5. 一、2012年《考试说明》的变化看我省高考 二、《考试说明》中 “ 题型示例 ” 与高考试题的联系. 显著变化的地方. 现代文阅读部分增加一句话,“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这句话可理解为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可能由原来的单纯选择题变为 “ 选择题+非选择题 ” 的形式 ; 其中有一道题是非选择题 ; 但总 分值仍然为9分。. 变化. 显著变化的地方.
E N D
研读《2012考试说明》,应对2012高考 在过程中完善并成熟自己 心境是如此的平和 安徽太和一中 李岩 2012.3.25
一、2012年《考试说明》的变化看我省高考 • 二、《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与高考试题的联系
显著变化的地方 • 现代文阅读部分增加一句话,“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这句话可理解为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可能由原来的单纯选择题变为“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其中有一道题是非选择题;但总分值仍然为9分。 变化
显著变化的地方 • 现代文阅读部分增加一句话:“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也可能由原来的非选择题变为“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我估计今年不会有变化。 变化
显著变化的地方 • 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一句话,“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古诗鉴赏部分有可能一改过去全是主观题的形式,其中有一个题目有可能采用选择题,另一道是问答题。分值可能是7分;等于降低了难度。 变化
显著变化的地方 • “标点符号”的考查,前几年都有“一般不单独设题”一句,今年已删去。 沉寂多年的标点符号若设题考查,怎么考?或许在第Ⅱ卷中用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出题,而将字音字形合并到一道题中;也有可能像2011年高考福建卷一样在病句修改中考查;更大的可能是不考。即便是考,也是考常见的。如:选择问句的标点。
显著变化的地方 •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可以采用选择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选择题形式 。“ • 该部分的题目有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如: • 下列哪项中的句式变化后,意思发生了变化? • 下列选用的句子哪项最恰当? • 考查仿写的可能性降低了,这个题已经略显陈旧了。 变化
显著变化的地方 • 名句名篇默写: (1)前两年规定背诵的篇目都是30篇,今年32篇; (2)三年都要求背诵的篇目共有20篇; (3)前两年都未要求背诵,今年要求背诵的共有7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过零丁洋》《己亥杂诗》、《蜀相》、《李凭箜篌引》、《菩萨蛮》(其二,韦庄) 预计:我省今年将会采用8选6的形式;赋分6分。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意味着送了1分。 不要白不要,就看谁能得到。 变化
显著变化的地方 变化 “题型示例”有增、减 【现代文阅读】更换了9篇现代文阅读示例。 【古诗文阅读】更换4篇文言阅读文本和2篇诗歌鉴赏题。 【语言文字运用】更换10题语用题。 【作 文】保留4题,更换5题。 对材料作文有所侧重。 全书共73例,更换了29例。约40%
2012年安徽高考不变的方面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不变 (1)六个能力层级。 A.识记 B.理解 C.分析综合 D.鉴赏评价 E.表达应用 F.探究 (2)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2012年安徽高考不变的方面 即使有变,也只是一个百分点左右 不变
“题型示例”直观地体现了《高考说明》的精神,对高三复习教学最具指导意义,其作用不可小视。可以说,一套高考试卷中的绝大多数题目在“题型示例”中都能找到影子。
再看2011年高考题: • 2011年安徽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同前三年一样,仍然考查小说,考外国短篇小说。 • 第11题要求梳理小说脉络,符合“题型示例”中所举的09年重庆卷题例; • 第12题考人物形象概括,符合“题型示例”中所举的10年江苏卷题例; • 第13题考人物语言和描写方法赏析,类似“题型示例”中所举的08、09年安徽卷题例; • 第14小题考小说结尾部分的作用, 尽管“题型示例”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例子,但答案涉及到内容、结构和主题,符合“示例”精神。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举13例,散文8例,小说5例。保留了11年11例,新增了10年安徽和11年全国新课标卷2例,除全国新课标卷有选择题外,其余全是问答题,涉及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
2012年所给“题型示例”特点 •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 共举9例,都是社科类文章。 • 值得一提的是,所举的2010年广东、福建卷例和2011年上海、浙江、江苏卷例都考了问答题。
2012年所给“题型示例”特点 • 文言文阅读: • 共举14例,其中“传记类”10例,“论述类”4例。保留了11年10例,新增了4例,分别是10年安徽、11年全国、北京、广东卷例。所举例子除文言文翻译是主观题外,其余都是选择题。
2012年所给“题型示例”特点 • 古诗鉴赏: • 共举5例,有汉诗、宋诗、宋词、清词。保留了11年3例,分别是07年安徽、08年湖北、广东卷例;新增了11年北京、上海卷例。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上海两例是选择题。
2012年所给“题型示例”特点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共举13例,散文8例,小说5例。保留了11年11例,新增了10年安徽和11年全国新课标卷2例,除全国新课标卷有选择题外,其余全是问答题,涉及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 • 大胆预测: • 2012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散文了。
2012年所给“题型示例”特点 • 名句名篇默写: • 共举2例,有“6填6”和“8选6”两种形式。 • 可预见:2012年的默写分值比去年增加1分。
2012年所给“题型示例”特点 • 语言文字运用: • 共举23例,与2011年相同的有13例,不同的有10例,主要新增了2011年一些高考题,题型与去年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湖南卷考查“语言得体”一题,用的是选择题。
2012年所给“题型示例”特点 • 写作: • 共举9例,与2011年相同的有4例,新增了2010年安徽和2011年全国新课标、上海、山东的5个作文题例。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漫画作文,这些与去年基本相同。 • 预计:材料作文仍然是主打,尤其是漫画作文,我省自主命题以来至今未考,要关注。
安徽三年试题 • 小说类 • (安徽:2009宗璞《董师傅游湖》, • 2010许辉《碑》, • 2011马尔克斯《巴尔塔萨的一 • 个奇特的下午》 • 散文类 • (安徽:2006年 《行呤阁畔遐想》 • 2007许俊文《乡村的风》 • 2008史铁生《我与地坛》 李岩制作
2009小说阅读《董师傅游湖》 •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 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李岩制作
2010小说阅读(许辉《碑》) •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李岩制作
2011高考《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的形象特点。 • 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李岩制作
2006年安徽高考阅读 :行呤阁畔遐想 • 14.作者在行吟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 • 15.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 答: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 答: • 16.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4分) • 答: • 17.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 • (1)特征: • (2)作用: 李岩制作
2007高考散文阅读《乡村的风》 • 14.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 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 16.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 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李岩制作
2008高考散文阅读《我与地坛》 •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 15.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 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李岩制作
三年散文设题比较: • 14.作者在行吟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2006年 • 14.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2007年 •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2008年 • 16.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2007年(形与神) • 都是概括,都是散文中的“形”的问题。 李岩制作
三年散文设题比较: • 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2007 • 17.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2006 • (1)特征: • (2)作用: • 以上是写法及作用题。 李岩制作
具体会考什么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可能是选择题) 文章结构的分析,文章思路的把握 作品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作品相关内容的探究
安徽高考命题趋势 • 1、坚持稳中求变 体现能力立意 • 2、重视知识迁移 强调语文素养 • 3、支持课程改革 体现时代脉搏
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新课改方案的要求,省考试院将高度重视,精心筹备高考命题工作,今年高考命题的思路是:“保持高度、降低难度、控制长度、提高区分度”。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这“17字”命题思路很关键,这其中或透露我省今年高考试题或“降低难度”的信号。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新课改方案的要求,省考试院将高度重视,精心筹备高考命题工作,今年高考命题的思路是:“保持高度、降低难度、控制长度、提高区分度”。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这“17字”命题思路很关键,这其中或透露我省今年高考试题或“降低难度”的信号。
2012年安徽高考命题思路 • 保持高度 • 降低难度 • 控制长度 • 提高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