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33 Views
福利社區化、社區發展與 社區動能 (community capacity). 黎德星 東華大學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 101.12.25. 福利社區化、社區發展與社區動能. 大綱 福利社區化釋義 福利社區化政策發展 社區發展演變 社區發展面向 社區動能 (community capacity) 定義 社會企業 另一種可能 ? 結語. 福利社區化釋義. 國家的社會福利 ? 個體家庭需求滿足 傳統農業社會 : 個人與家庭 工業革命後 : 國家職能擴張 ( 福利國家出現 ) 社會問題之處理 國家角色擴張 膨脹 無效率 ( 新自由主義之表現 )
E N D
福利社區化、社區發展與社區動能(community capacity) 黎德星 東華大學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 101.12.25
福利社區化、社區發展與社區動能 • 大綱 • 福利社區化釋義 • 福利社區化政策發展 • 社區發展演變 • 社區發展面向 • 社區動能(community capacity) 定義 • 社會企業 另一種可能? • 結語
福利社區化釋義 • 國家的社會福利? • 個體家庭需求滿足 • 傳統農業社會:個人與家庭 • 工業革命後:國家職能擴張(福利國家出現) • 社會問題之處理 • 國家角色擴張 • 膨脹 • 無效率(新自由主義之表現) • 福利多元主義
福利多元主義 • 福利型態多元 • 工業成就表現模型: 市場角色 • 制度再分配模型: 強調資源重分配 • 殘餘式模型: 傳統模式 • 地區模式差異 • 北歐社會福利模式 • 西歐福利國家模式 • 東亞福利國家模式 • 福利服務供給多樣 • 例如: 國小營養午餐供應模式 有哪些不同作法?
福利社區化政策發展 • 1994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 家庭為中心的福利政策 • 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社會福利 • 確定了以「區域」作為服務輸送單位的概念(呂寶靜,1998;賴兩陽,2009)。 • 故 社區可以是 • 福利的實施單元:服務對象社區居民 • 福利的供給單元:提供單位可為個人團體組織 • 例如: 家庭 寺廟 老人會 • 社區工作之基本精神 • 社區工作是什麼?
社區工作 • 以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工作介入方法。 • 透過組織社區內居民參與集體行動 • 釐清社區需要 • 合力解決社區問題,改善生活環境及素質 ; • 在參與過程中,讓居民建立對社區歸屬感 • 培養自助、互助、及自決的精神; • 加強居民的社區參與及影響決策的能力和意識,發揮居民潛能,培養社區領袖才能,以達更公平、正義、民主及和諧的社會。」(甘炳光等,1994)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A4%BE%E5%8D%80%E5%B7%A5%E4%BD%9C • 福利社區化是: • 以社區為單位推動社會福利 • 以社區力量推動社會福利 • 公部門私部門分工(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社會福利)
福利社區化政策釋義與發展 • 福利社區化政策發展 • 內政部提出 •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二十八及二十九日 • 場合地點: 「全國社區發展會議」 • 會議結論之中揭櫫「福利社區化」的具體意涵
「福利社區化」的具體意涵 • 第一、非正式的社區照顧服務 • 家庭、親族提供的服務。 • 第二、機構式的社區福利活動 • 公、私立社會福利機構或公益團體將一項或多項社區福利工作落實於社區之中,並運用社區工作方法,以促進社區之合作與自治。 • 第三、整合性社區服務網絡 • 在「社區發展協會」之下,設置「社會福利基金」及「社區福利中心」,對社區居民提供各種必要的福利服務與轉介服務,並可創設各種小型的服務事業。
福利社區化政策發展一百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 101 年1 月○日修正行政院核定 • 參考:行政院網站 • 願景: 邁向公平、包容與正義的新社會 • 社會福利政策之主要內容 • 社會救助與津貼 • 社會保險 • 福利服務 • 健康與醫療照護 • 就業安全 • 居住正義與社區營造 • 福利社區化可以施力之處?
福利服務 • (一)政府對於國民因…等需求求,應結合家庭與民間力量,提供適當的服務,以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 • (六)政府與民間應協力營造有利於兒童與少年身心健全發展之環境。 • (九)政府應結合民間協助兒童與少年建立自尊、培養社區歸屬感、熱愛生命、因應生活壓力、學習獨立自主、參與公共事務及發展潛能。 • (十三)政府應結合民間倡導活躍老化,鼓勵老人社會參與,提供教育學習機會,提升生活調適能力,豐富高齡生活內涵。並強化代間交流,倡導家庭價值,鼓勵世代傳承,營造悅齡親老與世代融合社會。 • (十四)政府照顧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應以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為主,機構式服務為輔。
居住正義與社區營造 • (六)政府應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發展,活化社區組織,利用在地資源,營造活力自主永續的公民社會。 • (七)政府應整合觀光旅遊、工商業、農漁業、文化產業、環境保護、城鄉發展、文化資產、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等資源推動社區家園永續發展。 • (八)政府應保存農村文化,改善農村生活、生產及生態環境。 • (九)政府應結合原住民族部落文化與生態特色,推動新部落總體營造工程。 • 練習思考 • 政府=社區發展(社造)協會
內政部社會司 • 內政部http://sowf.moi.gov.tw/06/new06.htm • 社區發展項目 •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 • (一)選定福利社區:省(市)、縣(市)政府原則以社區(或聯合鄰近社區)為核心,以生活共同圈之服務輸送可近性、社區居民參與性、福利資源完整性作為規劃福利社區之範圍,經勘定後實施。 • (二)確認福利需求:指定專人協助社區訂定計畫,蒐集資料,了解民眾之問題及需求,掌握福利服務之現況,協調福利資源之運用,據以實施。 • (三)加強福利服務:以社區現有之福利工作,繼續加強辦理,進而擴大福利工作項目,充實服務內涵,並結合社區內、外福利服務體系,建立社區服務網絡,提昇社區服務品質。 • (四)落實社區照顧:推展社區福利機構小型化、社區化,並倡導福利機構開拓外展服務,促使資源有效利用。
小結論 • 福利社區化政策的重要性 • 社區工作角色之重要性
「社區發展」歷史 • 五十三年「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社區發展」作為鄉村社會的起點 • 五十四年以「社區發展」來作為社會福利政策之一。 • 五十七年行政院頒佈「社區發展綱要」,於既有的鄉村組織中,將其規劃為4893 個「社區」。 • 七十二年修訂「社區發展工作綱要」,改為「社區發展工作綱領」 • 八十年再修訂發布「社區發展工作綱要」,採人民團體型態運作,鼓勵民眾本著民主與自助精神,成立「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發展」工作 • 「臺灣省社區發展八年計畫」(1972年改為十年計畫)其工作內容包括三大建設項目: • 完成基礎工程建設,以消滅髒亂,美化環境 • 實施生產福利建設,以消滅貧窮,改善民生 • 推行精神倫理建設,以端正風氣,重建道德
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台內中社字第八八一四四五四號修正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台內中社字第八八一四四五四號修正 • 前項社區發展指定工作項目如左: • 一、公共設施建設(基礎工程建設): • 新 (修) 建社區活動中心。社區環境衛生及垃圾之改善與處理。 • 社區道路、水溝之維修。 停車設施之整理與添設。社區綠化與美化。 • 二、生產福利建設(生產福利建設): • 社區生產建設基金之設置。 • 三、精神倫理建設(精神倫理建設): • 加強改善社會風氣重要措施及國民禮儀範例之倡導與推行。 • 鄉土文化、民俗技藝之維護與發揚。社區交通秩序之建立。守望相助之推動。藝文康樂團隊之設立。 媽媽教室之設置。志願服務團隊。圖書室。全民運動。 • 思考:哪個做的多?做的少?
社區(總體)營造 • 文化層次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 • 民國八十三年 • 文建會 • 文化建設的角度切入 • 地方文化產業 • 地方文史工作 • 社區工作多元化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補助作業要點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補助作業要點 • 文化部(以下簡稱本部)為延續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工作 • 補助對象:鄉(鎮、市)、區公所(村里辦公室可結合公所提案)/社區組織 • 補助項目: • 1. 社區基礎培力 • 2. 輔導機制提升 • 3. 文化藝術扎根 • 4. 成果展現推廣
「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檢討 • 「由下而上」還是「由上而下」? • 「由下而上」=社區團隊 • 「由上而下」=政府主導 •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 重物質建設? 輕福利建設? • 文化產業? 產業文化? • 社區參與永續能力?
社區發展與社區動能(community capacity)面向 • 社區發展面向 • 居民參與力的提升:居民的參與,形成有意識的組織與團體。 • 領導:統籌角色功能的出現。 • 組織結構:組織團體:鄰里、教會、廟宇、活動中心。 • 問題評估:界定社區問題,解決方式與可行計畫,社區自我決定。 • 資源動員:有發展運用社區可得到的內在既有與外在可得的資源,不論是人力、物力、財力,綿密社會網絡更是無形的重要資源。
社區發展與社區動能(community capacity)面向 • 分析判斷:社區動能須能審度時勢的問題的成因、現況,以及可行作法進行評估與分析判斷的能力。 • 外部連繫:社區需要有發展與外在團體正向關係的能力,且在此過程中,清楚認識與外在團體在社區中的角色與社區團體之權力關係,形成以社區動能為主的合作關係。 • 方案管理:社區動能具體表現在方案管理層面,使所有參與者充分意識其為社區中之一份子,投入社區組織功能,與活動之參與。
社區動能營造面向 A組織核心成員聚會頻率: • 1沒有2.不定時3.定時但成員出席率偏低4.定時開會高出席率 • B營造團隊如何決策? • 1沒有決策2.僅由一、兩位成員決定3.由小核心團體決定4.社區決策由所有成員達成共識 • C營造團隊與其他社區成員如何溝通? • 1沒有溝通2.不定時與少數社區居民溝通3.定時與所有成員溝通4.團隊與社區成員溝通良好
社區動能營造面向 • D營造團隊對自身角色的定位 • 1沒有定位2.少數人清楚定位3.多數人有些概念4.大多數人有清楚概念 • E營造團隊資源動員能力 • 1沒有資源2.資源僅來自少數核心成員3.多數人皆有投入參與資源動員4.能積極尋求外部資源 • F營造團隊與政府機構及外部團體的定位關係 • 1.全依賴政府與外在資源2.僅是配合推動的角色3.合作推動但非主導4.由社區團體主導整合外部資源
社會企業 • 主要核心問題:參與能力維持 • 提議 • 社會企業概念意涵 • “社會企業是一種企業組織,以社會利益作為主要的經營目標,年終盈餘須投資在與企業經營目的或社區發展有關的項目上 ” 台灣新社會智庫
社會企業與社區發展 • 社會企業是 • 一種企業組織: 經營效能(營利能力) • 以社會利益作為主要的經營目標(以福利產業為主) • 年終盈餘須投資在與企業經營目的或社區發展有關的項目上 • 營利 非營利之外 第三種表現方式: • 運作方式 • 目的性
社會企業式社區工作 • 經營面:以社區為本,強調社區資源生產與分配 • 社區資源: 觀光 旅遊 農業 等 • 企業服務對象 • 社區居民與非居民 • 企業獲利 • 回饋社區 • 以社區集體合作方式進行 • 吸引外來客參與社區活動進行消費。 • 企業永續 • 例如: 民宿業 無毒農業 合作社之經營模式
結論 • 福利社區化釋義 • 福利社區化政策發展 • 社區發展演變 • 社區動能 • 社會企業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