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08 Views
2014.5 二模 试卷命题意图、评分要求 及一些新的要求. 试卷形式的变化. 基础题由原有的 5 题改为 7 题,分值不变。 增加题量,降低难度,提高区分度,减少作答时间. (一)本题共 5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1— 5题。 人到中年 ,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 何以解忧 ?
E N D
2014.5二模试卷命题意图、评分要求及一些新的要求2014.5二模试卷命题意图、评分要求及一些新的要求
试卷形式的变化 • 基础题由原有的5题改为7题,分值不变。 • 增加题量,降低难度,提高区分度,减少作答时间
(一)本题共5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一)本题共5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 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何以解忧? • 曹操说:“唯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______甲______”,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______乙_______”,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七言较多回荡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完气足,不得嗫嚅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_____①_____(饱满/满足),气力是否_____②_____(充沛/充分),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一个人独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 (选自余光中作品,有改动)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回荡捭(bǎi)阖 B.起伏叠宕 C.嗫嚅吞吐(niè) D.慷慨激昂 •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饱满 充沛 B.满足 充沛 • C.饱满 充分 D.满足 充分
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B. 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C. 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 D. 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 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 关注后面一句话的暗示。“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
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 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 C. 范仲淹,北宋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 • D.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诗歌《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 A. 人到中年 • B. 何以解忧 • C.情贯古今 • D.独诵高咏
(二)本题共2小题,共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6—7题。(二)本题共2小题,共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6—7题。 •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 每天读好书 • 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2分)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 7.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分) • A.天地称一统 B.囊括八方地 • C.图书富百城 D.此地有良伴 • “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 ,是给书城的。 • 经理刘文良先生
梁先生还拟了一副贴在橱窗内的春联: 每天读好书; 此地有良伴。 并言,若为了习惯上的平声收尾,则每边各加四字,联句为: 每天读好书,乃真乐趣; 此地有良伴,大可神交。梁先生还拟了一副贴在橱窗内的春联: 每天读好书; 此地有良伴。 并言,若为了习惯上的平声收尾,则每边各加四字,联句为: 每天读好书,乃真乐趣; 此地有良伴,大可神交。 梁羽生酷爱楹联艺术,尤爱撰嵌名联。
文言文 • 延伸题放在这里的思考: • 一模:放在文言文,但诗歌鉴赏的主观题 • 亦有延伸意识。 • 二模:同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胜非去位 会:恰逢 • B.浚初求去 去:前往 • C.怅余生之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 D.天下闻而悲之 而:表顺承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 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 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 C.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 D.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 放在文章中理解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 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 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 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 细心
11.请根据选文第⑥⑦段内容, 分析赵鼎的性格特点。 • 当发现自己荐人不当时,能够修正自己的错误(1分),遭人诬陷时,上书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1分);预见秦桧的阴险迫害时,绝食而死保全家人(1分)。由此可见赵鼎是一个知错能改(1分),坚定不屈(1分)、勇敢决绝(1分)的人。(意 • 思对即可) • [评分标准:本题4分,性格特点2分,事例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2.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概述赵鼎最突出的治国才能,并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200字左右)(12分)12.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概述赵鼎最突出的治国才能,并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200字左右)(12分) • 对治国才能的理解是否必须在为相之后?示例是否必须为相?
12.[答案要点]文内关于赵鼎“赵鼎治国才能”的概括:12.[答案要点]文内关于赵鼎“赵鼎治国才能”的概括: (1)严厉处理刘韩二将冲突,不偏袒,能做到执法严明。 (2)合理安排范冲等人职务,尽其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3)监修神宗哲宗二朝历史,司其责,能做到是非分明。 (4)劝阻高宗不要奢侈贪财,守其正,能做到犯言直谏。 [答到任意一点,阐释合理,即可得4分]. [评分标准:本题12分,对“赵鼎治国之才”的认识(2分)和阐释(2分);自己对“贤相之才”的认识(1分)和阐释(实例或分析均可)(3分);语言表达(4分)]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故先王畏民。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故先王畏民。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 1、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之句劝诫求学者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感。 • 4、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写到这个意象:“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 5、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之句表达了自己一生壮志难酬的感慨。
王昭君 • [唐]白居易 •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王昭君 • [清]刘献廷 • 六奇已出陈平计1,五饵曾闻贾谊言2。 •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 • 注:①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2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 • B.白诗写汉皇一直思念着昭君并遣专使探问昭君容颜是否依旧。 • C.刘诗前两句表明陈平、贾谊都曾向汉朝统治者献过和亲之策。 • D.刘诗讽刺汉朝从汉初到昭君时期只会用和亲的策略求得苟安。 • E.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并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
②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6分)②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6分)
[答案要点] • ②白诗融“己意”于叙事之中,借咏昭君(1分)表达了对“流放者”遭遇的感伤和盼归的心态(2分); • 刘诗借昭君之口陈述了汉一直在用和亲政策求得平安这件事(1分),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不满(2分)
古诗词思考 • 古诗词有可能选择题型,也有可能出现延伸。 • 关注各种可能出现的延伸角度。 • 北京市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各区都用它回避,但作为第一年这样的改动,似不可取。
小阅读 •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北京修建的最早的佛塔是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 • B、唐代密檐式佛塔的塔身的龛门两侧各雕刻一尊金刚力士。 • C、辽金石塔的类型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四种。 • D、元代佛塔建筑形式的主流是有藏传佛教风格的覆钵式塔。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北京古塔形制的变化是随着统治者的爱好而改变的。 • B、中国唐以前的佛塔多为抗震功能好便于登临的木塔。 • C、从唐代开始中国佛塔由木制发展为使用砖石等材料。 • D、明清两代所建的佛塔多为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
18.根据上文中对不同时期佛塔的特点的介绍,下面材料中的佛塔应该属于哪个时代?请简要说出你的依据。(6分)18.根据上文中对不同时期佛塔的特点的介绍,下面材料中的佛塔应该属于哪个时代?请简要说出你的依据。(6分) • 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各层塔檐的角梁皆为木质。/天宁寺塔建于一个方形砖砌的大平台上,平台上为八角形须弥座,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与龛之间雕缠枝莲,转角处浮雕金刚力士像;上层基座较小,每面也以短柱隔为五座壶门形龛,龛内浮雕坐佛,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塔顶的塔刹为砖制两层八角仰莲座上承宝珠。
时代:辽金时期(辽代)。 • 依据:八角形塔 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木等材料混合建造 • [评分标准:本题6分,点出时代2分,找出1点依据得2分]
对链接题的思考 • 1、选择题:判断 • 2、如一模试题:筛选概括比较 • 2、如二模试题:筛选概括运用
大阅读 •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塑造了老三这个干活踏实卖力,待人诚恳实在,对生活有着美好憧憬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 • B.老三开玩笑说“面包会有的”且“觉得这一点也不幽默”,与下文写其实际、认真地生活相呼应。 • C.文中通过写老三养菊、赏菊表现了主人公倍受生活打击却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清高的生活态度。 • D.同行说老三“太精”,从侧面暗示老三在现实生活逼迫下变得油滑,暗含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讽刺。 • E.老三和他的媳妇都没能上大学,但生活是一所更大的学校,需要他们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智慧。
20.“他真轻松”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结合作品阐释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6分)20.“他真轻松”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结合作品阐释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6分) • 第一次“他真轻松”:在生活压力面前的从容,表现了人物对自己用个人才智和劳动应对生活难题的自信。 • 第二次“他真轻松”:在帮助、成全他人后的愉悦,表现了人物作为普通劳动者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 • 第三次“他真轻松”:在家人关怀中感到幸福惬意,表现了人物用诚实劳动创造生活后的自我尊重和自我享受。 • [评分标准:本题6分,每条2分,其中解释语境义1分,挖掘内涵1分]
21.“风铃”本是随风而动,并且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的装饰品。本文以“风铃”为题,文中却不见“风铃”二字,请谈谈这个标题的含义与妙处。(5分)21.“风铃”本是随风而动,并且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的装饰品。本文以“风铃”为题,文中却不见“风铃”二字,请谈谈这个标题的含义与妙处。(5分) • ①在内容上,扣住随风而动和给人带来好运。 • 揭示了个体在社会大潮中的随遇而安的特点。 • 给人们带来好运,给他人带来帮助。 • ②风铃的特点与人物命运相似或风铃是作者对人物的暗喻;表意含蓄,形象生动且具有美感(或艺术性)。 • [评分标准:本题5分。含义3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二点得3分;妙处2分:“相似”或“暗喻”1分;“含蓄”或“艺术美感”1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在后面三道小题中任选一道,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22.阅读下面材料,在后面三道小题中任选一道,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 • “五四”青年节,学校为全体高三学生举行成人仪式。仪式内容包括:升国旗,教师寄语,家长代表宣读致孩子的一封信,学生代表宣读十八岁宣言,学生走过“成人门”等。 • ①在上述仪式内容中任选一个环节,描述当时的场景。要求:注意描写对象和特定氛围,语言精练,200字左右。 • ②成人之际,请你和家长说说心里话。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精练,200字左右。 • ③有人认为现在的成人仪式过于程式化。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你写一段话,陈说自己的看法。要求:理由充分,语言精练,200字左右。
微写作 • 1、有选题意识,不要过分比较。 • 2、描写要注意整体氛围,情景一致。 • 记述要准确全面,语言精练。 • 3、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措施要具体。 • 4、情感不求新,真挚是关键。 • 5、按要求作答,不要想当然。 • 7分为基准分,按要求给分,不怕给高分。
23.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作文。(50分) • 某公司做市场调研,请路人为两款汽车打分(满分为10),以决定哪款是公司未来的主推车型。回收大量问卷后,调研人员发现:A款平均分是7.5分,B款的平均分为5分。再仔细翻阅大家打分的具体情况:A款的得分都集中在6、7、8这几个分数中;B款的得分中有很多9和10分,也有不少是1和0分。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未来主推B款汽车。 • 你对类似的事情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思考 • 可切入角度: • 两者无对错,只是不同的选择。 • 高分说明大家现在对它的认识较为一致,说明其适合大众人群; • 低分中的分析说明是非大众的小众需求,但也有相当的需求。 • 均分高:可以说被当下的大部分人认可 • 均分低:也许是因为中和,不要掩盖了特色。 • 不能简单说平均分的高低。 • 文体:“认识和感悟”偏向议论,但不排除小说。
关于大作文的关注社会 • 不在于材料是什么,不在于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而在于你能写什么? • 写自我,关注现实,是你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 • 对材料作文要有审题意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的热议。 •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 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人? •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会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各校上交微写作和大作文优秀文,各5篇。 • 邮箱:zhangl_20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