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1.19k Views
以 Porter 鑽石理論探討台灣與印尼紡織產業競爭力. 學校:南台科技大學 系所:國際企業所 班級:一年甲班 指導老師:朱美琴老師 學生: MA060101 毛琬婷 日期: 2012/05/14. 目 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架構與方法 印尼與台灣之國家概況 研究分析 結論與建議. 研究目的與動機. 印尼為亞洲新興國家之一。擁有豐富之自然資源,總人口約有 2 億 4 千萬人,內需市場快速成長,而紡織成衣業為印尼主要產業之一。
E N D
以Porter鑽石理論探討台灣與印尼紡織產業競爭力以Porter鑽石理論探討台灣與印尼紡織產業競爭力 學校:南台科技大學 系所:國際企業所 班級:一年甲班 指導老師:朱美琴老師 學生:MA060101毛琬婷 日期:2012/05/14
目 錄 •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研究範圍與限制 • 研究架構與方法 • 印尼與台灣之國家概況 • 研究分析 • 結論與建議
研究目的與動機 • 印尼為亞洲新興國家之一。擁有豐富之自然資源,總人口約有2億4千萬人,內需市場快速成長,而紡織成衣業為印尼主要產業之一。 • 台灣紡織產業發展至今近六十餘年,近年來而面臨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低廉成本優勢之嚴重威脅,使得台灣紡織產業進入產業升級與轉型的階段,使衣著用紡織品朝向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
研究範圍與限制 • 本研究為採用次級資料加以歸納整理再分析,恐難避免主觀的成分。 • 本研究針對台灣與印尼紡織業進行競爭力分析,並無法代表兩個國家的競爭力。
研究架構與方法 台灣與印尼紡織產業的機會 台灣與印尼紡織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 台灣與印尼紡織產業生產要素 台灣與印尼紡織紡織產業需求條件 台灣與印尼紡織產業的政府政策 台灣與印尼紡織之相關產業與支援產業 《修改至Michael E. Porter(1990)鑽石模型》
台灣與印尼國家概況-印尼 • 位置: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 人口: 245,613,043 (2011年),世界第4名。(2億4千萬) • 國土面積:1,919,440平方公里,世界第16名。(1百91萬) • 首都:雅加達。 • 語言:印尼語。 • GDP(PPP):$ 1,122.638億元(2011年),世界第16名。 • GDP(ER):$ 834.335億元。 • 人均GDP(PPP):$ 4668.06 (2011年),世界第151名。
台灣與印尼國家概況-印尼 • 出口:$208.9億元(2011年),世界第27名。 • 主要出口品:石油和天然氣,電器,紡織,橡膠。 • 主要出口國:日本16.3%,中國為10%,美國為9.1%,新加坡8.7%,韓國8%,印度6.3%,馬來西亞5.9% (2010年)。 • 進口:$172.1億元(2011年),排行世界第29名。 • 主要進口品:機械及設備,化學品,燃料,食品。 • 主要進口國:中國15.1%,新加坡14.9%,日本12.5%,美國為6.9%,馬來西亞6.4%,韓國5.7%,泰國5.5% (2010年)。
台灣與印尼國家概況-台灣 • 位置:西與中國相望;北與日本及韓國相望;南與菲律賓群島相鄰。 • 人口:23,071,779 (2011年),世界第50名。(2千3百萬) • 國土面積:35,980平方公里,世界第139名。(3萬5千) • 首都:台北。 • 語言:中文。 • GDP(PPP):$886.4億元(2011年),世界第20名。 • GDP(ER):$504.6億元。 • 人均GDP(PPP):$37,931 (2011年),世界第27名。
台灣與印尼國家概況-台灣 • 出口:$325.1億元(2011年),世界第19名。 • 主要出口品:服裝及衣服配件;電動機械、器具、用具及其電動部件;首飾、紡織紗、織物、製成品及有關產品。 • 主要出口國:中國28.1%,香港13.8%,美國11.5%,日本為6.6%,新加坡4.4% (2010年)。 • 進口:$298.6億美元(2011年);排行世界第20名。 • 主要進口品: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 • 主要進口國:日本20.7%,中國14.2%,美國為10%,韓國6.4%,沙烏地阿拉伯4.7% (2010年)。
研究分析-生產要素 • 人力資源 • 相關產業雇用總數超過370萬人,為印尼擁有最多就業人口之工業。 • 人口數世界排名第四。主要勞動力人口(15-65歲)占66.51%,平均年齡為28.2歲。 • 教育程度不高,多為中學畢業程度。 • 天然資源 • 不生產棉花。 • 石油及天然氣為印尼主要的出口項目,造就印尼化學纖維的生產。
研究分析-生產要素 • 基礎設施 • 主要紡織生產重鎮多為工業區且設有保稅區。 • 基礎建設方面不足,交通建設發展受限。 • 網路的速度和穩定率依然有待加強。 • 技術能力 • 機器設備老舊以及勞工水準較低,技術多屬低階。 • 較高級的機能性紡織纖維等皆須從國外進口。
研究分析-印尼市場需求條件 • 外銷市場 • 美國市場 資料來源:《紡拓會》
研究分析-印尼市場需求條件 • 外銷市場 • 歐盟市場 資料來源:《紡拓會》
研究分析-印尼市場需求條件 • 內需市場 資料來源:《經濟部全球台商服務網》
研究分析-相關與支援產業的表現 • 上下游整合相當完善。 • 蘊藏豐富的石油,石油為人造纖維的重要原料。
研究分析-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 • 約有2,800家紡織工廠(不含小型與家庭企業),家數眾多,競爭相當激烈,創造紡織產業市場的推力。 • 印尼政府宣布將積極推動勞力密集產業的發展。
研究分析-政府政策 • 政府政策 • 為了大量提高就業率,將紡織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 提供機器設備補助於相關產業業者更新機器。 • 關稅 • 85%以上外銷的紡織品製造業,所需之貨品或原料之進口稅捐,可辦理退稅。 • 交通建設投資 • 投入1,500億美元,來發展基礎設施。
研究分析-機會 • 主要外銷地區為美國及歐洲,總值約占61%。 • 擁有密集的勞動力及完善的產業供應鏈。 • 中國對歐美國家貿易順差過大,受關稅及配額限制。
研究分析-台灣生產要素 • 人力資源: • 勞工水準較高,高等教育普及,有十一所大專紡織或服裝科系,未來高階管理人才足夠。 • 勞工意識抬頭,台灣勞工不願意從事染整等較粗重的工作,且國民所得提高,生活水準上升,許多紡織企業雇用外勞。 • 天然資源: • 缺乏天然的紡織原料素材,但因政府大力發展石化工業,使得台灣紡織業能夠取得便宜的人織原料。 • 土地及廠房費用高於其他開發中國家,使勞動密集較低階的紡織產業有外移的現象。
研究分析-台灣生產要素 • 基礎設施: • 十大建設,奠定了台灣基礎設施的發展。鐵、公路系統發展完善,海運及空運的運輸也十分發達。 • 技術能力: • 台灣紡織技術純熟,除了主要成衣加工出口外,目前積極朝高機能性紡織品發展,紡織之產業結合各種工業, 提升能源效率及加速紡織產業新發展。
研究分析-市場需求條件 • 外銷部分 • 第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其次為越南、香港、美國及歐盟。 • 中國市場 資料來源:《紡拓會》
研究分析-市場需求條件 • 外銷部分 • 越南市場 資料來源:《紡拓會》
研究分析-市場需求條件 • 外銷部分 • 美國市場 資料來源:《紡拓會》
研究分析-市場需求條件 • 外銷部分 • 歐盟市場 資料來源:《紡拓會》
研究分析-市場需求條件 • 內需市場 資料來源:《紡拓會》
研究分析-相關與支援產業的表現 • 從以往勞力密集的製衣工業,逐漸發展為一具完整垂直整合的上、中、下游紡織生產體系。 • 石化工業發達。 • 包括紡織上游的人造纖維織品業、中游的紡紗業、織布業、整染業,以及下游的製衣業以及其他產品製造業。 • 勞力短缺且人工成本增加,下游成衣及服飾品業外移至大陸、東南亞及中南美等地。 • 上游端纖維與紗、布的開發研究與技術發展,成為台灣紡織業發展的重點。
研究分析-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 • 目前約4,300家廠商,紡織工業佔了3,177家,產值高達5,289億台幣。 • 近年來紡織業者出走,2011年家數較2001年減少1,204家。 • 紡織工人的產值成長,從勞力密集型的紡織產業轉型為資本密集型產業。
研究分析-政府政策 • 紡織經濟的研究機構眾多,利於產業發展及市場調查。 •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工研院工業經濟研究中心、紡拓會等。 • 2000年「再造紡織產業競爭力推動計畫」。 • 2000年設置雲林絲織專業區 • 2001年「紡織工業技術輔導與推廣計畫」 • 輔導業者開發高科技素材、提昇技術外、人才培育。
研究分析-政府政策 • 2002年通過「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修正案」。 • 提升產業用紡織品產值,促進產業結構改善。 • 確保衣著用及家飾用紡織品產值,發展差異化及高值化產品。 • 推動產業策略聯盟與群聚相關計畫。 • 推動品牌相關計畫。
研究分析-機會 • 人造纖維及機能布料擁有技術優勢,對發展產業用及衣著用紡織品具有極大幫助。 • 擁有完整供應鏈,上下游連結緊密。 • 簽訂EFCA。
結論與建議 • 印尼: • 印尼政府應提供足夠基礎建設,並需輔導廠商在紡織技術上的改良,在基本技術層面加強。 • 台灣: • 著重提升附加價值,並集中資源強化既有的優勢。 • 結合出走大陸之下游廠商,形成兩岸供應鏈,擴大市場。 • 國外取經,技術造升級。 • 建立品牌,海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