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778 Views
Kelly G. . (1905-1967). Kelly 之個人建構論 ( 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 ). 以認知歷程研究人格的取向 , 人們就像科學家一般看待並組織其世界 , 即對環境形成假設 , 並就經驗事實加以驗證 , 我們觀察生活事件 --- 並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解釋 。. 個人建構理論.
E N D
Kelly G. (1905-1967)
Kelly之個人建構論( 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 ) • 以認知歷程研究人格的取向,人們就像科學家一般看待並組織其世界,即對環境形成假設,並就經驗事實加以驗證,我們觀察生活事件---並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解釋。
個人建構理論 • 建構(construct)是個人看待世界之方式,為一種知性的假設,用以解釋或說明生活事件。Kelly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會對所處環境產生認知建構,並藉此預測和控制生活事件,指引自己的行為並預測別人的行為。因為影響我們的人和事件是隨時改變的,因此,我們必須隨時拋棄或修正建構,Kelly稱之為多元建構主義(constructive alternativism)。
預測生活事件(anticipatory) • 我們使用建構來預測或預期未來,因而對所做事情的後果有概念。 • 建構理論:基於重複事件的相似性,我們可以預測或預期將來對於該事件的經驗。 • 個別性推論:每個人知覺或解釋事件的方式不同,人們所形成的建構也不同。 • 組織推論:我們根據對建構之間的關係的觀點,而將建構組織成某個型態—相似和相對性 • 二分法推論:所有建構都是兩極的。如誠實vs.不誠實
預測生活事件(anticipatory) • 區隔理論:選擇的自由,對任何情況,我們選擇最能使我們預測或預期未來事件結果的那一個,因為我們想用最高度的確定性來預測未來。 • 適用範圍:指一個建構能應用之事件範圍由個人決定(range of convenience)。 • 可滲透性:指建構能隨新經驗作修正和擴展的程度(permeability)。 • 建構的共通性及社會性:每個人雖有自己的獨特的建構,但同一社會文化的人們卻也會有類似的建構,我們以此與別人互動、建立關係。
焦慮與威脅 • 焦慮是由於個人面臨的事件不在其構念系統的適用範圍內。 • 威脅則來自於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核心構念即將產生改變。 • 在面對焦慮與威脅時,個體可能會緊抓著原本的系統,而不會冒險的擴張他的系統,心理疾病是對焦慮的失調反映。
理論的衡鑑 • 訪談 • 自我性格描述 • 角色建構測驗(role construct repertory REP):人們用二元論來解釋事件。選出三個人中兩個最像的人,並認出他們和第三人的不同,並用字加以描述。 • 固定角色治療(fixed role therapy):讓個案瞭解新建構運作得比個案過去的舊建構要好。
研究 • 建構相似的人容易成為朋友。 • 高認知複雜度(具有看出人差異的能力)的認知風格適應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