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教育部 2007 年度(医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 济南 2007-10-20)

教育部 2007 年度(医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 济南 2007-10-20). 整合资源、更新观念、建设共享开放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 吴忠道 教授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副院长 ). 组织架构 管理与运行机制 实验队伍的建设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 中山眼科医院 中山肿瘤医院 光华口腔医院. 中山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附属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 第五附属医院 第六附属医院.

kam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部 2007 年度(医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 济南 2007-10-20)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部2007年度(医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济南2007-10-20)教育部2007年度(医学)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济南2007-10-20) 整合资源、更新观念、建设共享开放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 吴忠道 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副院长)

  2. 组织架构 • 管理与运行机制 • 实验队伍的建设 •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3.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

  4. 中山眼科医院 中山肿瘤医院 光华口腔医院 中山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附属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 第五附属医院 第六附属医院

  5. “中山医学院”最早得名于1957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866年成立的中国最早西医学校——博济医学堂,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中山医学院”最早得名于1957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866年成立的中国最早西医学校——博济医学堂,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 中山医学院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66~1953:创立博济医学堂到解放初期院校调整1953~2001:解放初院校调整到2001年两校合并2001~: 两校合并至今

  6. 中山大学医科有140年的医学教育历史,以“开西医学科先河、倡现代医学文明”而享誉海内外中山大学医科有140年的医学教育历史,以“开西医学科先河、倡现代医学文明”而享誉海内外 1866年 博济医学堂 中山大学医学院 岭南大学医学院 1953年 华南医学院 1957年 中山医学院:基础部 1985年 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基础医学院 2001年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2003年 基础医学院 2006年 中山医学院

  7. 【中山医学院】 8年制:临床医学 5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影像、视光学、检验、法医 4年制:康复、生物医学工程 全英5年制临床医学留学生班(MBBS) 【口腔医学院】 7年制:口腔医学 5年制: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学院】5年制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护理学院】4年制护理专业 【药学院】4年制药学专业 中山医学院负责全校医科15个专业或方向的公共课、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1050+100人)

  8. 珠海校区 8年制临床医学(1-2年) 东校区 临床5年制、口腔7年制、护理4年制(1年) 生物医学工程(1-2年) 北校区 8年制3、4、5、6、7、8年 北校区 临床5年制、口腔7年制、护理4年制(第2学年-) 生物医学工程(3-4学年)

  9. 系:临床医学一系(长学制)、临床医学二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医学检验学系、眼科视光学系、康复治疗学系、法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 教研室:生理、生化、人解、组胚、免疫、微生物、寄生虫、病理、病生、遗传、核医学、生物、外语 公共平台: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 法医鉴定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计算机中心 病原生物学诊断中心 学院架构: 学院办公室: 行政办、党办、人事与保卫、本科教学办、研究生办公室 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分子医学研究院 神经认知科技创新平台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法医学研究所 疾病基因组研究所 学生工作办公室 疼痛研究中心 临床标准化研究中心 心脑血管研究中心 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医学继续教育中心

  10. 中山大学 医学教务处 教务处 中山医学院 光华口腔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生命科学院 教育学院 外语教学中心 其它学院

  11. 主管校长 教务处 医教处 实验室管理与设备处 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督导小组 学生评教 主管教学副院长 中山医学院 教学工作室 本科教学管理: 系、教研室、中心 教学主任、教学秘书

  12. 我校始终将实验教学摆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我校始终将实验教学摆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践能力:基本技术操作、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13. 学校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列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高度重视示范化教学实验室(中心)的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有计划地加大经费的投入。学校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列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高度重视示范化教学实验室(中心)的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有计划地加大经费的投入。 学校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以学科专业为主的功能实验室,搭建文、理、医基础教学大平台。

  14. 一、组织架构 中山大学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东校区教学实验中心 北校区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15.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中山医学院 中山大学医学实验中心 人体解剖实验室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分子医学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室 机能学实验室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 校院两级管理的运行机制

  16. 学校对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实验队伍建设和设备管理进行新的探讨学校对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实验队伍建设和设备管理进行新的探讨 学院提出实验室建设需求,并负责实验教学和人员管理 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统筹规划(建设方案、经费投入等) 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下,负责中心的具体运作和日常管理

  17. 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以实验教学改革带动实验室建设,建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由验证式实验教学转变为探究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教学,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平台,培养有实践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验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开, 培养管理专门化队伍,人员定编、定岗、定员,实验教学人员统一管理、管用分离、开放共用、专管共用的机制,并逐步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

  18.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  位于中山大学北校区何母刘太夫人楼(不含人解) •  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  独立建制,校、院二级管理 •  总人数62人(其中兼职教师12人) • 实验用房使用面积6800(m2) • 于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

  19.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校级) 设:人体解剖学、机能学、形态学、病原生物学、分子医学、化学实验室 承担中山大学医科各专业、各层次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任务: 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

  20. 二、管理与运行机制 本科教学办公室 实验室与设备处 医学院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常务副主任 学科 教研室 实验室主任 副主任 行政秘书、教学秘书 实验技术人员

  2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主任: 黎孟枫教授 (副校长\院长) 常务副主任: 胡黎平博士 实验室主任(教师兼任)、副主任(实验技术人员) 行政秘书 教学秘书 学院教学副院长负责实验教学管理

  22. 根据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编制核定、职位设置与职务聘任规定程》,中心设52个岗位,目前到岗47名根据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编制核定、职位设置与职务聘任规定程》,中心设52个岗位,目前到岗47名 初级20名 中级16名 高级2名 辅助(技术工人)9名

  23.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定位 “中心”是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公用平台 中心根据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提供的教学计划,为实验课教学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包括实验动物、标本、试剂、实验消耗品等); 负责实验室的开放及为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

  24. 制定各项管理制度40余项  技术人员岗位设置、聘任、岗位职责  中心的管理理念是: 以实验教学为中心, 以服务为目标,以管理出效益, 以培训为基础  做到五个“一流”(即一流管理理念、一流人才队伍、一流服务意识、一流条件保障和一流教学质量

  25. 其主要职责包括: ① 根据学校医学教务处和基础医学院下达的教学计划,安排我校全日制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② 在学校设备与实验管理处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及设备的维护工作; ③ 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为本科生的探索性、综合性实验提供实验条件; ④ 对实验教学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日常管理。

  26. 实验室 课程 解剖学实验室 人体解剖学实验 形态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组织胚胎学实验、 病理学实验 机能学 实验生理学(生理、病生、药理) 分子医学 分子医学技术 (生化/分子生物、免疫、遗传) 病原生物学 微生物学实验、寄生虫学实验 医用化学 医学检验学专业实验室(基础部分)

  27. 实验教学工作量 独立开设的实验课: 实验生理学、分子医学技能

  28. 三、人员培训 • 岗前培训 • 专项技术培训 • 参观学习 技术人员的现状与实验教学改革要求一定的差距! 学历层次较低 技术职称较低 年龄偏高

  29. 工作思路: • 1、结合实验教学改革,对基础性实验进行归类,并编制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 2、逐项录制各项实验技术操作 • 3、以老带新 • 4、制订岗位技术要求 • 让每位实验技术人员了解自己、明确努力方向: • 具体岗位的技术要求 • 自已已掌握了什么技术 • 差距在哪里,如何努力?

  30. 四、实验教学改革 • 提高经典性、基础性实验的教学质量,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 • 开设全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 • 《实验生理科学》 • 《分子医学技能》 •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业余科研和暑期科研提供平台 • 开展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研究 • 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

  31. 实验教材建设 中心有出正式出版的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自编实验教材和中长期编制实验教材计划 对选用教材有以下原则:各实验课均使用自编或引进的高水平教材;教材多样化(包括立体化教材),并有广阔的覆盖面和足够的实验项目(包括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已正式出版实验教材30余种,其中《实验生理科学教程》(该教材已被教育部评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入选中国高等教育白皮书。

  32. 学生暑期科研和参加学术会议

  33. 本科教学的工作思路和规划是: 发扬“三基”、“三严”和“三早”的办学传统,坚持医学精英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强化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确定本科层次以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体、八年临床医学专业为重点的办学思路,构建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主体,且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争取将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继续保持我校/院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34. 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理念与思路: 优质优培 保证课内实验教学质量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35. 1、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建立虚拟化基础医学形态学和机能学实验室,将形态学和机能学数据库、网站和虚拟化显微仿真系统以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融合为一体,形成基于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 形态学图片库 基本实验操作的示范教学录像 标准化实验操作指南 虚拟化仿真组织切片数据库

  36. 2、开放实验室 本科生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训练计划 本科生业余科研计划 本科生暑期科研计划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37. 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