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247 Views
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 —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 国卷一第37题为例. 一、题目原型 37 .(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 1 134 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 世纪 50 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 8 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 尼罗河. 0°. 湖泊. 维多利亚湖. 河流. 瀑布. 30°. 36°. 时令河. 图 8.
E N D
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第37题为例从高考试题看高一地理教学—以201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第37题为例
一、题目原型 •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尼罗河 0° 湖泊 维多利亚湖 河流 瀑布 30° 36° 时令河 图8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通过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的对比可以看出:看似题目很难,但评分细则则相对宽松很多。这也是命题的一个特点,看上去不好回答的问题,答案其实较为简单;看上去很熟悉、很专业的问题,答案可能很苛刻,术语要求很高。所以在回答综合题时,即使不会也不要空,仔细审题,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仔细看懂材料,作答要细致,其实你看过答案后发现,很多答案就出现在材料或者图例当中。问题很熟悉,也不要大意,严谨答题。回答时还要注意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要学会看该题的分值答题,看分值的大小组织答案。通过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的对比可以看出:看似题目很难,但评分细则则相对宽松很多。这也是命题的一个特点,看上去不好回答的问题,答案其实较为简单;看上去很熟悉、很专业的问题,答案可能很苛刻,术语要求很高。所以在回答综合题时,即使不会也不要空,仔细审题,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仔细看懂材料,作答要细致,其实你看过答案后发现,很多答案就出现在材料或者图例当中。问题很熟悉,也不要大意,严谨答题。回答时还要注意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要学会看该题的分值答题,看分值的大小组织答案。
二、命题背景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北美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面积约6.9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苏必利尔湖。湖域呈不规则四边形,南北最长337千米,东西最宽240千米,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赤道横贯北部,是因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而形成的浅的集水盆地。维多利亚湖有200多种鱼类,湖里盛产鲈鱼和罗非鱼。
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呈银色,带淡蓝色。它们有特别黑的眼,外圈呈鲜黄色。它们是最大淡水鱼之一,最长可达近2米,重达200公斤。成鱼可栖息于湖中有充足含氧量的环境,幼鱼则被限制在沿岸或有屏障之处。尼罗河鲈是凶猛的掠食者,以鱼类(包含自己的同类)、甲壳类和昆虫为食;幼鱼则以浮游动物为食。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它们凭借着超强的捕食能力,维多利亚湖里原有的小鱼几乎吃了个精光,只有那些生活在石缝和浅水区的鱼类幸免于难。这样的不计后果,使自己也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研究显示,现在尼罗河鲈鱼主要依靠吃自己的幼鱼维持生命。这种亲子相食也不可能维持很久的,所以尼罗河鲈鱼也可能会因为食物的问题而绝迹。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呈银色,带淡蓝色。它们有特别黑的眼,外圈呈鲜黄色。它们是最大淡水鱼之一,最长可达近2米,重达200公斤。成鱼可栖息于湖中有充足含氧量的环境,幼鱼则被限制在沿岸或有屏障之处。尼罗河鲈是凶猛的掠食者,以鱼类(包含自己的同类)、甲壳类和昆虫为食;幼鱼则以浮游动物为食。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它们凭借着超强的捕食能力,维多利亚湖里原有的小鱼几乎吃了个精光,只有那些生活在石缝和浅水区的鱼类幸免于难。这样的不计后果,使自己也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研究显示,现在尼罗河鲈鱼主要依靠吃自己的幼鱼维持生命。这种亲子相食也不可能维持很久的,所以尼罗河鲈鱼也可能会因为食物的问题而绝迹。
三、试题分析 第一,该题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 该题以维多利亚湖及其附近地区为载体,考查没有尼罗河鲈鱼的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尼罗河鲈鱼快速繁殖的维多利亚湖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捕捞业、经济发展等,体现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特点,所涉及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捕捞业、经济发展等问题,均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为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相关精神要求。 第二,该题虽然难度不大,但考查学生能力的效果突出。 要完成第2题,“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必须认真解读该题所给的文字材料,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或者根据图示信息该湖泊位于赤道附近,东西跨越约3个经度,即240千米。南北较东西还要长一些。可知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中生存空间大;“尼罗河鲈鱼属肉食性鱼”,“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丰富”,可知尼罗河鲈鱼到维多利亚湖中食物丰富。要完成第1题,“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则需要从图中的河流、瀑布获取信息,才能得出“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尼罗河上游多瀑布”等,此处无等高线信息却考查了地形,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第3、4题,要求学生对维多利亚湖引进尼罗河鲈鱼后的 “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经济发展”进行推测、分析与判断,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探讨论证问题的能力。
第三,设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由自然到人文,过渡自然;紧扣背景,环环相扣;线索明晰,引人探究。4个问题,先是读材料与图片即可解决的1、2题,再是分析研究方能得出答案的3、4题,先是自然条件(原因)的分析,再是资源、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先是无尼罗河鲈鱼的维多利亚湖,再是有尼罗河鲈鱼的维多利亚湖,激发探究的欲望。 第四,材料选取典型,设问角度新颖。 该题选择维多利亚湖及附近地区,为很多老师与学生相对熟悉。而该题的4个设问与材料结合紧密,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新颖的设问角度更加值得肯定。该题涉及到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信息,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捕食、寄生等关系构成的相互联系被称作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由于能量有限,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人类活动现已深刻影响生态系统的运转。①对植被的破坏;②对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破坏 如:物种入侵和大规模捕杀。③对无机环境的污染。该题含动物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知识,知识点考查范围广。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备课与教学中广猎知识。 基于对该题的分析,提出几点备考建议:
三、试题对高一地理教学的启示 第一,重视基础,立足学科核心知识。 该题主要考查渔业,属农业系列题。通过材料和图表,考查与渔业相关的水文条件,渔业发展条件,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均为学科的主干知识。 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打好基础的时期,高一地理教学中,应该立足教材,立足基础知识,抓好主干知识,寻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对于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运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活学活用。
第二,重视图表,挖掘信息。 地理图表是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秉承“无图不成题”的地理学科特点,是否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找到规律,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定性阐述,不仅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致胜的法宝。 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高中地理,对图表的解读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中规范读图程序,首先要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从图中获取地理事物信息,其次要分析掌握图表所要表明的地理事物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尤其注重教材中的图表的分析,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图表时才不会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