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 Trichinella spiralis ]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 Trichinella spiralis ]. 崔 昱 大连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教学内容. 1、形态:   简介旋毛虫成虫及新生幼虫形态,着重介绍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2、旋毛虫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旋毛虫的致病机制:   侵入期、幼虫移行期成囊期。 4、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   肠道期、急性期、恢复期。 5、旋毛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2、掌握旋毛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   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

Download Presentation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 Trichinella spiralis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 崔 昱 大连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2. 教学内容 1、形态:   简介旋毛虫成虫及新生幼虫形态,着重介绍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2、旋毛虫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旋毛虫的致病机制:   侵入期、幼虫移行期成囊期。 4、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   肠道期、急性期、恢复期。 5、旋毛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3.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2、掌握旋毛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   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旋毛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  治原则。

  4. 概 述 •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旋毛虫,是导致多种哺乳动物和人体旋毛虫病的病原体。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本病在全球的分布范围很广,除澳大利亚及某些少数岛屿外,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以欧美,尤以北美洲发病率最高。我国是旋毛虫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英国的Manson早在1881年于我国的夏门首先从猪肉中发现本虫,但直到1964年西藏自治区首次报导我国人体感染旋毛虫的病例。

  5. 一、形态 (一)成虫形态: 虫体细小呈线状,虫体前端较细,后端较粗。成虫的消化道为一简单管道,包括口、咽管、肠管和肛门,口为圆形。 1、雄虫:   长1.4~1.6mm,宽约0.04~0.05mm。生殖系统为单管型,包括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及射精管。雄虫尾端具一对钟状的交配附器。

  6. (一)成虫形态: 2、雌虫:  长3~4mm,宽约0.06 mm。生殖系统亦为单管型,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及阴道等部分。卵巢位于体后部,输卵管短窄,子宫较长,其前端肉食内含未分裂的卵细胞,后段则含幼虫,愈近阴道处的幼虫发育愈成熟。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处。成熟幼虫自阴门排出。

  7. Adult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8. 一、形态 (二)幼虫形态: 虫体细长,大小约100×6μm。主要是在宿主的横纹肌纤维内寄居,长大后自行卷曲,最后形成梭形或柠檬形的囊包,囊包其纵轴与肌纤维平行,大小约为0.25 ~ 0.5×0.21 ~ 0.42mm。    一个囊内通常含有1 ~ 2条卷曲的幼虫,个别的也有6 ~7条的。

  9. Larvae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in muscle section

  10. Larvae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in muscle section

  11. 二、生活史 • (一)发育过程: •   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个宿主体内,不需要在外界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则必须更换宿主。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幼虫则寄生在横纹肌内。除人类以外,许多哺乳动物,如猪、鼠、猫、犬等多种野生动物,均可作为本虫的宿主。

  12. 在肠粘 膜表面 人或动物宿主食或半生食肉类 头部钻入 肠粘膜 ( 二) 生活史发育流程图: 旋毛虫 囊胞 幼虫 成虫 幼虫 24小时后返 回肠腔 小肠内 在全身各组织 ,主要于横纹肌中 幼虫 穿过 肠壁进入 血液和淋 巴液移行 旋毛虫 囊胞

  13. 二、生活史

  14. (一) 图示旋毛虫生活史发育过程: 二、生活史

  15. The life cycle of trichinella spiralis

  16. (三)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是中间又是终末宿主 猪等动物是保虫宿主 2、感染期和感染途径: 囊胞,经口感染 3、寄生部位: 全身各组织,主要于横纹肌中

  17. 三、致病 旋毛虫对人体的致病程度与食入幼虫数量及其活力、幼虫侵袭部位、及宿主的机能状态,特别是与人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旋毛虫可有不同的种株,其生物学性状和致病力不尽相同。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重症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诊治不及时,患者可在发病后的3~7w内死亡。

  18. 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和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可分三期: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和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可分三期: 1、侵入期:   也称肠型期,指幼虫在小肠内自囊包逸出并发育为成虫的阶段。由于幼虫和成虫钻入肠粘膜,引起十二指肠和空肠广泛炎症,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出现浅表溃疡,病人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幼虫移行与寄生期:   亦称急性期,指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因主要病变发生在肌肉,故此期亦称肌型期。由于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炎症反应。病人可出现全身性血管炎、发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水肿等。   严重感染者晚期可呈现恶病质或虚脱状态;抑或因并发心肌炎、心衰、毒血症以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死亡。   国内本病的死亡率为3%左右。

  19. 3、囊包形成期:   或称恢复期。囊包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由损害到修复损伤的结果。随幼虫的长大、卷曲,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长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随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囊壁。随着囊包的形成,急性炎症逐渐消退,患者的全身症状亦日渐减轻或消失,但肌痛可维持数月之久。   儿童患旋毛虫病起病急,症状不典型,多数无腓肠肌疼痛症状,个别重症感染可累及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若诊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旋毛虫感染可使宿主产生显著的免疫力,表现在对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致使幼虫发育障碍,抑制成虫生殖和加速虫体排除等。

  20. 【例1】 女,9岁。因不规则发热31天,伴四肢关节及肌肉肿痛、心悸1周入院。病初有皮疹,逐渐出现乏力、消瘦、多汗,双侧膝、踝、腕关节肿痛,无功能障碍,全身肌肉压痛。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用泼尼松等治疗无效,转我院。  血白细胞14.8×109/L,嗜酸性粒细胞0.02,红细胞沉降率30mm/1h;彩色多普照勒超声示心脏中度扩大伴少量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窦性心律不齐;血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均增高。  追问病史,否认食未熟畜肉\旋毛虫病。予阿苯达唑25mg/kg。d-1口服,用药第5天体温恢复正常,第8天关节肌肉肿痛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1个月后复查心肌酶及心脏超声正常。【例1】 女,9岁。因不规则发热31天,伴四肢关节及肌肉肿痛、心悸1周入院。病初有皮疹,逐渐出现乏力、消瘦、多汗,双侧膝、踝、腕关节肿痛,无功能障碍,全身肌肉压痛。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用泼尼松等治疗无效,转我院。  血白细胞14.8×109/L,嗜酸性粒细胞0.02,红细胞沉降率30mm/1h;彩色多普照勒超声示心脏中度扩大伴少量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窦性心律不齐;血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均增高。  追问病史,否认食未熟畜肉\旋毛虫病。予阿苯达唑25mg/kg。d-1口服,用药第5天体温恢复正常,第8天关节肌肉肿痛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1个月后复查心肌酶及心脏超声正常。

  21. 【例2】 男,4岁。因稽留热3天,头痛、呕吐、抽搐1天就诊。病儿呈昏迷状,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21×109/L,嗜酸性粒细胞0.03。初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14小时死于呼吸衰竭。死后检查脑脊液,发现旋毛虫幼虫。向家长追问病史,病前1周曾食大量烤肉串。病儿之史亦同食肉串,18天后发热、肌肉痛,血嗜酸性粒细胞0.3,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亦诊为旋毛虫病,经治疗而愈。【例2】 男,4岁。因稽留热3天,头痛、呕吐、抽搐1天就诊。病儿呈昏迷状,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21×109/L,嗜酸性粒细胞0.03。初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14小时死于呼吸衰竭。死后检查脑脊液,发现旋毛虫幼虫。向家长追问病史,病前1周曾食大量烤肉串。病儿之史亦同食肉串,18天后发热、肌肉痛,血嗜酸性粒细胞0.3,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亦诊为旋毛虫病,经治疗而愈。

  22.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首选活组织检查法。从患者的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组织压片或切片镜检幼虫。感染早期(感染后10d左右)或轻度感染者均不易检获虫体。如果取患者吃剩的肉用同法检查以资佐证,或用人工消化分离法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23. 2.免疫诊断    旋毛虫的免疫原性较强,因此免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多采用幼虫抗原来检测抗体。 (1)皮内反应 此法简便易行,敏感性高,感染后第二周阳性率可达90%。但病后5年或更长时间,部分病人仍可呈现阳性反应,并与其他蠕虫病可有交叉反应。 (2)环幼沉淀试验 本法有助于轻度感染的早期诊断,一般在感染后第3w末开始呈现阳性反应。本法要求实验室有保种动物,以提供活虫体,目前较少使用此法。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是目前诊断旋毛虫感染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人体感染后17d即可检出血清中抗体,对急性期病人的诊断效果较佳。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旋毛虫循环抗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如班点-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法等,对于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考核及预后的估计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4.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1、分布   旋毛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但以欧美的发病率为高。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到1996年底,在云南、贵州、甘肃、四川、西藏、江西、广东、广西、内蒙、东北三省、河南、湖北、天津等15个省(市、自治区)发生旋毛虫病和旋毛虫病暴发流行。 2、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自然界中约有百余种哺乳动物可感染旋毛虫,成为本虫的主要传染源。猪的感染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幼虫的肉屑或鼠类。鼠及其他野生动物则是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物尸体而感染。

  25. (二)防治原则 1、加强肉类检查,牲畜检疫,改进饮食习惯,严禁食生或未熟透的猪肉、狗肉或猎获物,涮食肉类时延长涮烫时间等,可减少感染机会。 2、改善养猪条件,实行圈养,保持猪舍清洁及使用熟饲料,以防猪感染。       3、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以减少传染源。 4、治疗以丙硫苯咪唑为首选药物,也可用甲苯咪唑等,不仅能驱除肠内早期幼虫,抑制雌虫产幼虫,还能杀死成虫和肌肉中幼虫。为防止或减轻因死亡虫体引起的过敏反应,对重症患者可同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26. The different host of trichinellosi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