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研室 李 维 邮箱 :JYSLW@126.com QQ:275502579 电话 :0574—88121112( 办 ) UC:76348754.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ivor-cro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物的多样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的多样性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研室 李 维 邮箱:JYSLW@126.com QQ:275502579 电话:0574—88121112(办) UC:76348754

  2.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1)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分化和种群内生物个体的多样。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是产生基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3.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单元,不同的物种之间不能交配繁殖后代,即便繁殖了后代,后代也不具有繁殖能力。

  4.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现为生物群落的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从结构上看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地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正常流动。(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现为生物群落的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从结构上看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地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正常流动。

  5. 2.生物多样性概念层级图示 不同相貌的人 形成 表现为 基因的 多样性 种群中个体多样 不同性状的其 它种生物 微观 表现为 形成 导 致 植物种类多样 直接表现为 动物种类多样 生物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多样 导致 导 致 宏观表现为 导致 导致 形成 环境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 生物个体性 状变化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

  6.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在如下层面上形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在如下层面上形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1)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多种多样的植物、多种多样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

  7. (2)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2)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物形态特征的变化(谁选择了它们)

  8. 二、单元内容的设计 1。单元内容:共8课 • 1.校园生物大搜索 •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 3.多种多样的植物 • 4.种类繁多的动物 • 5.相貌各异的我们 •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 7.谁选择了它们 •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9. 调查校园中的植物和动物,认识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调查校园中的植物和动物,认识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 1.校园生物大搜索 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描述校园中动植物的种类及生活环境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由校园内植物到校园外植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体会植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生物形态结构也各不相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3。多种多样的植物 由校园内动物到校园外动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体会动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由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到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进一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5。相貌各异的我们 • 2。各课设计意图及概念指向

  10. 通过观察生物特殊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通过观察生物特殊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7。谁选择了它们 通过观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种生物的外形特征,了解环境变化生物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

  11. 三、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 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12. 过程和方法: • 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 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调查资料。 • 知道并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 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 (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具有运用上述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性而美丽。 • 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 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并能够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 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感受到研究生物的乐趣。

  14. 四、各课教材内容及编写意图 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 • 教学目标: ■知道校园中常见的动植物名称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知道分区域调查是认识多种多样生物的一种方法。 ■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能够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从中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15. (一)教材内容:(分2 部分) • 1、 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搜索活动的前序)意图:一引发学生对校园生物的关注;二活动中,将对生物的认识聚焦到生物的种类、生物生活的地方为后续调查校园生物做好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图片不用实物,是结合三年级寻访时的不带走不留下不改变思想

  16. 蜗牛

  17. 西瓜虫 妇鼠

  18. 鼻涕虫 蛞蝓

  19. 广玉兰 龟甲冬青

  20. 榉树 槭树

  21. 银杏 雪松

  22. 紫薇 柳树

  23. 黄花酢浆草 酸酸草

  24. 紫竹 樟树

  25. 金鱼 铁树

  26. 伯劳 麻雀

  27. 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 • 2、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本课的主体活动) • 课文中以文字、学生讨论的对话框,记录单等表达形式对调查活动提出了要求: • 1、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 • 2、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 • 3、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 4、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 5、要爱护动植物

  28. (二)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组织校园生物调查前,要让学生制定调查计划。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校园生物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以使发现的校园生物数量最大化。教师要在课前对校园环境进行考察, • (2)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调查校园生物种类及分布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着一种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这里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29. (3)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3)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 (4)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也表现的千差万别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 课后可让学生做生物卡片(为下节课活动作准备)

  30. 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 • 教学目标: • 知道校园动物和植物种类的大概数量,建立校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 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31. (一)教材内容:(分3部分) • 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 •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 了解我国稀有植物和动物的分布

  32. 1、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前一课的继续,也是后一活动的准备)1、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前一课的继续,也是后一活动的准备) • 小组内整理调查结果和全班汇总调查结果。 全班汇总的目的是统计校园中共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明确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33.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是本课的主体活动) • (1) 课文示意图中的对话框,提示制作生物分布图时会遇到的许多问题,如太多图中写不下;生物分布是立体的但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表示?

  34. (2)教材给出的“学校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校园平面图的示意图。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供本校的校园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2)教材给出的“学校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校园平面图的示意图。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供本校的校园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 • (3)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学生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出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

  35. 3。我国稀有植物、动物分布图(拓展性活动)3。我国稀有植物、动物分布图(拓展性活动) • 教材给出中国地图和几种珍稀生物。学生可以用箭头或涂色等方式标注这些生物主要生活的省份。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我国珍稀生物,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份我国部分珍稀生物分布图。 • 本活动的价值:可以了解我国的珍贵动植物资源,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36.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1、汇报交流调查结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分类记录,避免重复记录或遗漏。 • 2、动手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前,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37. 3。可以先提供给学生校园平面图,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还也可以让每个小组画出所调查区域的生物分布情况,最后各组将自己的区域分布图按照校园平面图,组合到一张大纸上形成校园生物分布图。3。可以先提供给学生校园平面图,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还也可以让每个小组画出所调查区域的生物分布情况,最后各组将自己的区域分布图按照校园平面图,组合到一张大纸上形成校园生物分布图。 • 4。“中国稀有植物、动物分布图”这一内容,可作为本课的拓展性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后

  38.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 • 教学目标 • 知道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 能说出一些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名称。 •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39. 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 • (一)教材内容(分2部分) • 给植物分类 • 观察不开花植物

  40. 1.给植物分类(本课主体活动) (1)、“除了校园里有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植物?”其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植物已有认知。

  41. (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植物分一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植物分一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 教材中选择的11种植物,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根据是否落叶,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42. (3)教材介绍科学家将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意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认识生物也是采用的分类的方法;同时将学生的视野由开花植物拓展到不开花植物,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种多样.(3)教材介绍科学家将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意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认识生物也是采用的分类的方法;同时将学生的视野由开花植物拓展到不开花植物,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种多样. • 开花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 • 裸子植物是开花植物。

  43. 2。观察不开花植物 • 教材以资料的形式(灰框中文字)介绍了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菌类、藻类;蕨菜是厥类植物、青苔、葫芦藓是苔藓植物、蘑菇、木耳是菌类植物;海带、裙带菜等是藻类植物,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是几种不开花的植物。 • 这一部分内容只需学生认识几种不开花的植物,进一步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需研究各类不开花植物的不同结构特点。

  44.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1)教材中提供的植物图片只是一种资料,教师应根据当地植物资源及学生了解植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的几组植物图片供学生研究。

  45. (3)在介绍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分类方法时,目标指向能够说出一些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名称。而不要去研究界定哪类植物开花、哪类植物不开花。厥类、苔藓等植物是不开花植物,以资料的形式告诉学生,(3)在介绍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分类方法时,目标指向能够说出一些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名称。而不要去研究界定哪类植物开花、哪类植物不开花。厥类、苔藓等植物是不开花植物,以资料的形式告诉学生,

  46. 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 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的主要身体特征。 • 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47. 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 (一)教材内容(分3部分) • 给常见动物分类 • 比较动物的骨骼 • 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

  48.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主体活动) • (1)与给植物分类一样,本活动继续让学生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在分类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多种多样。 • (2)教材提供了9种动物图片。 运动方式--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 生存的方式--野生的和家养的 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 食性--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49. 2。比较动物的骨骼 (1) 科学家根据动物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科学家也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的, (2)知道鸟、羊、鱼、人等动物是脊椎动物。

  50. 3、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1)教材以资料的形式给出了昆虫、鱼、鸟、哺乳动物几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这是一些容易被学生辨识的特征。 (2)根据各类动物的分类标准给动物增加新成员,意在引领学生根据科学分类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