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562 Views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2014.05. 内 容.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 事故处置实例.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致因理论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任务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原则. 企业自救准备工作 建立应急指挥组织 编制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装备 建立专兼业应急队伍 组织应急演练 应急培训:.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定义
E N D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2014.05
内 容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 • 事故处置实例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定义 •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类 •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致因理论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分类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任务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原则
企业自救准备工作 • 建立应急指挥组织 • 编制应急预案 • 配备应急装备 • 建立专兼业应急队伍 • 组织应急演练 • 应急培训: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两个要素: “危险化学品”和“事故” • 区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类 • 火灾 • 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灼伤 • 泄漏及其他 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1986分为20类
危险化学品事故致因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两类危险源理论”:
产品 受控 作用于人 伤亡 能量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 作用于物 财产损失 失控
第一类危险源 成功 环境 产品 系统中的固有能量和危险物 事故 人 物 不成功 “两类危险源理论” 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定义: •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化学危险物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 包括事故单位自救和事故单位以及事故单位周围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 • 其中工程救援和医学救援是应急救援中最主要的二项基本救援任务。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任务 • 控制危险源 • 抢救受害人员 •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 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原则 • 保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 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
企业自救准备工作 • 建立应急指挥组织 • 编制应急预案 • 配备应急装备 • 建立应急队伍 • 应急救援演练 • 应急救援培训
二、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 • 易燃液体火灾的处置方法 • 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 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 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相对密度、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 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
对较大的储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对较大的储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 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如有条件,可采取 放水、搅拌等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的措施,在灭火同时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道、喷溅的征兆。
燃液体管道或储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 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 是储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
压缩和液化气事故扑救 • 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 保持稳定燃烧。 • 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遇湿易燃物品的处置 • 了解清楚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 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 • 少量(一般50g以内)遇湿易燃物品,则不管是否与其他物 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
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温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或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活泼金属不可以)。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温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或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活泼金属不可以)。
易燃固体的处置 • 相对而言,此类事故是比较容易扑救的,但也有少数易燃团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黄磷等。
三、事故实例: • 2012年5月27日23时20分,安徽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碱车间的四楼降膜平台发生火灾。28日6时30分,火灾得到扑灭。火灾过火面积2800平方米,烧损氯苯、苯等原料及产品,烧毁钢粗馏塔1座、碳钢氯化器、储罐等设备,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及处置经过 • 2012年5月27日23时20分许,位于该公司生产区氯碱车间氯化苯装置(年产6万吨氯苯)西楼降膜平台发生火灾,员工利用现场移动式泡沫灭火车扑救初始起火点,后来在西侧启动固定式泡沫灭火设施进行灭火,xx市消防支队先后调集8个大队、中队,26辆消防车、168名消防官员,赶赴现场扑救,省消防总队调集合肥、淮南、徐州、宿州4个支队的21辆消防车136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28日6时30分,火灾得到扑灭。
事故原因 “5.27”火灾原因是降膜平台东北角的降膜吸收塔在生产过程中,管道上的法兰发生故障,氯苯等气(液)体泄漏至平台并迅速挥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快速泄漏的同时产生静电,放电形成的火花使蒸气引燃起火,蔓延扩大导致火灾。
事故应急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企业自救(先期处置)没有在火灾初期灭火 • 员工选择灭火方式不正确; • 员工使用消防器材不熟练; • 企业各部门、员工缺乏相互协作; 原因:预案演练不够、员工培训不足
“12.28”事故再现: • 2012年12月28日进行氯化与盐酸降膜工序调试。当日晚22时03分左右,氯苯车间当班操作人员发现复建的年产6万吨氯苯生产装置西侧降膜吸收平台发生火情,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开启泡沫消防站设施,组织施救,并于22时11分通过119火警电话向市公安消防支队报警。
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复建的氯苯6万吨/年车间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06.1万元。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复建的氯苯6万吨/年车间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06.1万元。 事故原因:该生产装置3B降膜吸收塔下部与塔下部受槽之间的连接管在二楼以上的连接段出现泄漏,发生火灾。
救援过程: • 自救:氯苯车间当班操作人员发现西侧降膜吸收平台发生火情,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开启泡沫消防站设施,组织施救 。 • 社会救援:省消防总队组织协调合肥、淮南、宿州、滁州等支队增援,经联合扑救后,29日凌晨4时30分左右,现场明火扑灭。
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 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及预案的管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未开展该复建装置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工作。事故发生后企业第一时间应急处置不当,应急救援队伍未能掌握新增泡沫消防设施性能,不能正确使用消防设施。
教训 • 开展预案演练工作,特别是重要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 • 加强员工的应急救援装备的使用和培训工作; • 提高企业的先行处置能力。
案例二: • 2012年4月18日,安徽XX药业有限公司二车间(生产产品为尼卡巴嗪,兽药)在使用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俗称三光气)进行生产过程中,发生投料釜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重症监护,8人观察治疗。
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占地面积86亩,注册资本1800万元。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占地面积86亩,注册资本1800万元。 • 该公司一车间年产500吨对氨基苯胂酸生产工艺系统于2008-2009年先后通过设立安全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备案,2009年11月9日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2010年3月16日取得省安全监管局颁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2010年3月10日至2013年3月9日。
公司二车间在建的年产10吨a-溴代对羟基苯乙酮建设项目于2010年8月11日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设计使用对羟基苯乙酮、溴素、二氯甲烷等原料。 • 2011年年底设备安装完成,未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试生产方案备案申请 。
2011年10月该公司开始筹建的年产300吨尼卡巴嗪建设项目 ,自行决定对二车间a-溴代对羟基苯乙酮生产工艺装置系统进行改造,并且增加了固体光气配料釜等装置。
生产工艺流程 三光气溶解在甲苯中 加入 对硝基苯胺 DNC HDP 事故发生工序 产品
2012年4月8日-10日,组织人员按自定的生产工艺实施方案在改造后二车间的生产工艺装置系统进行第一次试制尼卡巴嗪 。 • 4月11-17日该公司再次对该生产工艺装置系统进行改造调整。
事故原因 • 直接原因 • 工人违规操作。 当班操作工开启配料釜夹套蒸汽阀对配料釜直接加热,致使固体光气在高温下分解成光气并发生泄露;当发现光气泄露时,操作人员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从二层平台上至三层平台关闭蒸汽阀,以致吸入光气中毒。
企业擅自对原在建项目设备进行改造,留下隐患。配料釜蒸汽阀安装位置不合理,配料釜未安装温度检测、报警及自动控制装置,导致配料釜内物质温度上升而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并及时采取相关安全控制措施。企业擅自对原在建项目设备进行改造,留下隐患。配料釜蒸汽阀安装位置不合理,配料釜未安装温度检测、报警及自动控制装置,导致配料釜内物质温度上升而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并及时采取相关安全控制措施。 • 工艺不合理。固体光气配料釜加热方式存在缺陷,应采用热水浴加热方式,而现场操作采取的是蒸汽直接加热方式,导致加热温度超过固体光气分解温度。
企业处置过程 • 关闭加热系统 • 工人撤离事故现场
教训 • 中试过程中,企业要制定应急预案,了解工艺中使用的物料的理化性质,分析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采取可避免风险和危害的工艺和防范措施; • 对参加中试的工人要加强培训,告知工艺存在的风险和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要求其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明确发生事故时的处置方法;
教训 • 中试期间,技术人员要加强指导; • 中试生产现场要配置个人防护器具; • 中试生产要选择安全系数高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