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43 Views
1980 槍斃處決. 1979 年 8 月 27 日,伊朗中 11 個庫爾德武裝份子被槍斃處決,攝影師拍下了這張照片,在前面的都倒下,還待最右邊一個死亡的瞬間,他按下快門,並把照片寄去伊朗一份歷史最攸久的日報「 Ettela’at 」。 編輯為了保護攝影師,免遭政府報復,故此以匿名方式 刊登。.
E N D
1979年8月27日,伊朗中 11 個庫爾德武裝份子被槍斃處決,攝影師拍下了這張照片,在前面的都倒下,還待最右邊一個死亡的瞬間,他按下快門,並把照片寄去伊朗一份歷史最攸久的日報「Ettela’at」。編輯為了保護攝影師,免遭政府報復,故此以匿名方式刊登。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UPI) 馬上徵用此照片,並發佈到全世界,1979年8月29日則包括紐約時報、每日通訊報都相繼刊登,但只標示為「匿名 UPI 攝影師」。在了1980年4月14日,此作品更贏得普立茲獎,成為多來該獎項的首位及唯一無名得獎者。
直到2006年12月,在伊朗籍的攝影師拉茲米(JahangirRazmi)同意下,才由華爾街日報首次公開這名神秘得獎人的真實身分。 拉茲米成了2007年普立茲獎頒獎典禮上最特殊的人物。直到2006年12月,在伊朗籍的攝影師拉茲米(JahangirRazmi)同意下,才由華爾街日報首次公開這名神秘得獎人的真實身分。 拉茲米成了2007年普立茲獎頒獎典禮上最特殊的人物。
照片的背景時空 • 伊朗伊斯蘭革命(又稱1979年革命)是1970年代後期在伊朗發生的歷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領導的伊朗君主政體在過程中被推翻,阿亞圖拉(革命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成立了伊斯蘭共和國。 • 伊朗於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因此在兩星期後,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在不久後的2月11日,游擊隊和叛軍在巷戰裡擊敗了忠於沙阿的部隊,導致皇室政權的崩坍。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
槍決的原因 • 霍梅尼的權力鞏固 • 從1979年至1982年(有說1983年),伊朗正處於「革命危機狀態」,經濟及政府機關均瓦解,軍方及保安部隊無法履行職務。到1982年,霍梅尼及他的支持者粉碎了其他派系,鞏固了權力。伊朗人質危機、伊拉克薩達姆·海珊入侵伊朗以及阿伯爾哈桑·巴尼薩德爾就任總統等事件交織出這一段危機與緩和的時期。
革命分子的內部分歧 • 一些觀察員認為「開始時由眾多反沙阿勢力組成的真誠、反獨裁的群眾革命,不久後卻轉而成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的奪權行動」。除了霍梅尼的忠實支持者,反沙阿聯盟認為霍梅尼只打算成為精神領袖,而不是要成為統治者,因為霍梅尼已年過70歲,沒有出任過公職,又在伊朗境外流亡了超過十年,他又曾經說過「宗教領袖不是要去統治別人」。
另一種觀點認為霍梅尼「在意識形態、政治及組織領導權上佔了壓倒性的優勢」,而非神權的派系也未有真正對霍梅尼的運動提出挑戰和得到群眾支持。霍梅尼政權的支持者則聲言反對霍梅尼的人就是外國的「第五縱隊」,指控他們試圖推翻伊朗政府。另一種觀點認為霍梅尼「在意識形態、政治及組織領導權上佔了壓倒性的優勢」,而非神權的派系也未有真正對霍梅尼的運動提出挑戰和得到群眾支持。霍梅尼政權的支持者則聲言反對霍梅尼的人就是外國的「第五縱隊」,指控他們試圖推翻伊朗政府。 • 霍梅尼及他的支持者在革命組織裡實施伊斯蘭共和國所應用的「法基赫的監護」,利用他們的盟友(如伊朗臨時政府的邁赫迪·巴扎爾甘)使霍梅尼成為最高領袖,之後逐一把這些對手趕下政治舞台。
國際影響 1979年的伊朗正處於以何梅尼為首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推翻巴勒維政權,極端保守派大舉整肅異議分子。拉茲米的照片向來被反政府人士用來批評伊斯蘭政權。拉茲米拍攝了11張伊朗行刑隊槍決異議分子的照片,照片中的異議分子被蒙上眼睛,排成一列,被一一處決,畫面相當震撼,引起國際社會重視。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6%9C%97%E4%BC%8A%E6%96%AF%E8%98%AD%E9%9D%A9%E5%91%BD • 今日新聞: http://legacy.nownews.com/2007/05/22/334-2100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