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722 Views
申报 2005 年度“哈尔滨理工大学省级精品课程” 机电传动控制 (含 PLC ) 课程负责人:高安邦. 机电传动控制. 一、课程性质 二、开课情况 三、负责人情况 四、教学队伍情况 五、自评. 一、课程性质. 机电传动控制(含 PLC )课程被全国高等院校机械 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 的一门 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我院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 硕 士学位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自 1985 年以来, 就由该课程组在我院 “ 机械工程专业 ” 开设,深受学生们
E N D
申报2005年度“哈尔滨理工大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2005年度“哈尔滨理工大学省级精品课程” • 机电传动控制 • (含PLC) • 课程负责人:高安邦
机电传动控制 一、课程性质 二、开课情况 三、负责人情况 四、教学队伍情况 五、自评
一、课程性质 机电传动控制(含PLC)课程被全国高等院校机械 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 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 士学位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自1985年以来, 就由该课程组在我院“机械工程专业”开设,深受学生们 欢迎和喜爱! 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性质 尤其是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新专业成立以来, 一直被作为该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来开设,它是“机电 一体化”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所需全部电知识结构的驱 体,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 专业基础课
二、开课情况 每年只给“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 1.《机电传动控制》4~5个班/年, 约120~200人/年; 2.《PLC及应用》现为任意选修课, 4~5个班/年,约120~200人/年。
三、负责人情况 高安邦 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 1946.7 任教时间: 1985----20年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现在职称: 教授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机械系统控制 技术基础课 周学时3 5届 600人 2. 机电传动控制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2 5届 400人 3. 可编程序控制器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2 5届 300人 4. 设备电气控制 专业方向课 周学时2 2届 200人 5. 机电传动伺服控制 研究生课 周学时2 3届 20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生产实习 2001-2002年 2届 70人 2. 课程设计 机电传动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5届 800人 3. 毕业设计 5届 59人
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1.“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省教育厅立项 2003年完成 负责人 2.《机电传动控制》全国统编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 2001年完成 副主编 3.“可编程与控制器应用指南与实践”(教材、CAI) 本校立项 2005年完成 负责人 4.《机电传动控制》CAI课件制作 本校立项 2004年完成 负责人 5.“面向新世纪省属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省教育厅立项 2004年完成 参加 6.《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禁忌》 2006年2月完成 机械工业出版社立项 (已鉴定合同) 高安邦(署名第1)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谈机械电子工程新学科的发展” 高等教育 2001年第1期 2.“关于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高等教育 2001年第2期 3. 我为“机械电子工程新学科的发展”而高歌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0年10月10日 4. 应当重视机电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0年10月20日 5.“尽快进入主动式学习状态(一) (二) (三)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1年10月20日、2001年10月30日、2001年11月10日 6.“我们在中国一汽看到了什么”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2年01月10日 7.我看到了机电专业腾飞的曙光---师生话迎评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2年7月12日 8. 关于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探讨 哈理工大学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年1月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9. “LONWORKS:一种新兴的最热门最走俏的技术”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 2003年10月30日 10.“LONWORKS(局域操作网络技术)最热门的新兴技术” 黑龙江晨报2003年11月13日 11. 风景这边独好(注:创新实验效果评价)---教育部评估组专家考察、指导花絮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3年12月26日 12.“机电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思考” 13.“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9月 ---(10)和(11)编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第5卷)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4.“关于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编著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丛书《高教科研2004》(下册.专题论坛)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 15.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高歌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 2005年4月30日 16.我再为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新生而高歌 --更热烈欢迎优秀有志学子加盟共谋其发展 发表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网站上 2005年4月27日 17.我为21世纪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学子们即将踏上新的征途而壮行 ! 发表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网站上 2005年7月1日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途径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教学成果壹等奖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2003年教学成果贰等奖。高安邦(署名第1)、董玉红(署名第3)、吴开宇(署名第5) 2.“关于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探讨”获哈理工大学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特等奖 2003年1月高安邦(署名第1) 3.“机电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思考”荣获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壹等奖 2004年9月 高安邦(署名第1) 4.“关于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荣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 2004年11月 高安邦(署名第1)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5.专著“(国内外)典型电线电缆设备电气控制”2001年10月经世界 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选荣获“国际优秀作品(论 文)奖”;2003年3月被超星数字图书馆收藏(2000年被引入本科生 教学)。 6.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荣获中国“现代教 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貳等奖 高安邦(署名第1) 7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新型实用地化录井仪的研制” 省教育厅项目 2003年完成 0.8万 2.“LonWorks现代智能测控网络系统开发” 创新实验项目 2004年完成 4.2万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新型实用油气田微机地化录井仪 电脑学习 2001年第3期 2.粮仓集散温控系统前端智能控制单元研制 电脑学习 2001年 第5期 3.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在油气田岩石热解中的应用 电脑学习 2002年第2期 4. 8031单片机在自动剪板机上的应用 电脑学习 2002年第4期 5.神经网络在现代化推力轴承试验台主传动控制中的应用 电脑学习 2002年第5期 6.记量泵单片机控制器的研制 电脑学习 2002年第6期 7.单片机在现代化挤出机多路温控中的应用 电脑学习 2003年 第1期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刀具表面轮廓测量三维复现后调平方法的研究 哈理工大学学报 2003年 第4期 9.利用H∞控制理论.改善气压控制中高速定位 哈理工大学学报 2004年 第4期 10.基于LonWorks技术的现代智能测控系统 电脑学习 2004 第2期 11. Lonworks:全新的现代智能测控网络技术浅析 电脑学习 2004年 以上均为在高安邦指导下,由其学生撰写,高安邦(署名第3)
近几年编写的主要教材 1.张海根主编、高安邦副主编.机电传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2.高安邦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指南和实践. 哈尔滨理工大学内部教材.2000年 8月 3.高安邦、董玉红、吴开宇.机械系统控制. 哈尔滨理工大学内部教材.2001年 7月 4.董玉红、吴开宇等编,高安邦审. 机械系统控制学习指导书. 哈尔滨理工大学内部教材.2001年 8月 5.程焕文、高安邦编著.(国内外)典型电线电缆设备电气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第一次印刷;2000年第2次印刷引入本科生教学. 6.高安邦主审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导张立勋教授主编的、于2003年9月由中 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电气传动及调速系统》(即《机电传动控制》).
四、教学队伍情况 教学队伍的组成情况 1.董玉红 女 1965.1 生 副教授 主讲教师 2.张学伟 男 1963.5 生 副教授 主讲教师 3.吴开宇 男 1971.3 生 讲师 主讲教师 4.张晓超 女 1972.9 生 讲师 主讲教师 5.马 薇 女 1977.8 生 讲师 主讲教师 6.李宝年 男 1949.3 生 高工 机电传动实验 7.乔玉晶 女 1972.11生 副教授 PLC实验
职称情况 高级职称5人,占62.5% 讲师3人,占37.5%
学历情况 有研究生学历的5人,占62.5%。 其中:博士(包括在读)4人,占50%; 硕士(包括在读) 1人,占12.5%;
年龄结构 45岁以下教师:6人占75%, 平均年龄为40.5岁。
教学改革成果 1. 实物教学; 2. 现场教学; 3. 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工程能力。 4.充分利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除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 5. 有效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所”,指导和带领学生提前进入真枪实弹的科研工程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师生共同完成高等教育改革工程教学以及科研开发等课题,共同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更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领,加速快出高素质人才。
教学改革成果 6. 给具有个性发展突出的学生留有足够的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在工 程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糅合现代科学思想、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7. 组建育人队伍,营造育人环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课题荣获2003年优秀教学成果校级一等 和省级二等奖。其研究报告荣获哈尔滨理工大 学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特 等奖。
教材编写、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该课程组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了省和学校教学改革 科研课题6项,获奖3项;主编教材和专著作9部,其中 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2部、“机械工业出版社”1部; 在国内外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4多篇,其中一级刊物论 文3篇、被EI收录3篇、被ISTP收录3篇;其专著和教学 论文7项获奖;还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科研项目8项, 获奖2项;为了配合教学而开发的创新性实验受到了教 育部评估专家的好评!
教学研究课题 《机床数控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 省教育厅立项 2003年完成 董玉红(署名第2)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张学伟. proE2000i直齿圆柱齿轮三维造型参数确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机床数控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 ---荣获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教学成果壹等奖和黑龙江省2003 年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 董玉红(署名第2)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电站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张学伟 第6名 2003年 2.现场总线式彩色液晶电子记录仪表的研制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黑龙江省政府 乔玉晶 7/15 2005.7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结构光截面形状测量系统及应用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 (项目编号:10511099)2001.1-2003.12 乔玉晶 项目负责人 (已验收) 2.高精度非球面检测技术的研究 哈尔滨市青年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2004AFQXJ050)报 2004年 乔玉晶 项目主要参与人 排名第3 3.网络化智能彩色液晶电子纪录仪表 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04AAICG087) 2004年 乔玉晶 项目负责人之一 4.高精度非球面检测技术的研究 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基金 (项目编号:2004AFQXJ050 ) 乔玉晶项目负责人之一 在研 5.网络化智能彩色液晶电子记录仪表 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04AAICG087 ) 乔玉晶项目负责人之一 在研 6.计算全息检测非球面的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 (项目编号:10051059)乔玉晶项目负责人之一 在研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董玉红等.基于MATLAB的液压力伺服机械手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4.8 2.董玉红等.直流伺服系统摩擦力仿真研究.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4.8 3.Dong Yuhong,Zhang Lixun,Lu Dunmin. A Novel Cobot and Control. WCICA2004 Proceedings. 2004. 6 (EI收录) 4.张立勋,董玉红,路敦民. 五连杆式人机合作机器人运动学及动 力学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4. 6 (EI收录) 5.董玉红等. 用于物料搬运和装配的合作机器人(Cobot)建模及仿真 研究.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6.董玉红等.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检测方案仿真研究.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4. 12 7.董玉红等. 基于MATLAB的合作机器人(Cobot)动力学仿真. 哈工程大学学报. 2005. 1 (EI收录) 8.董玉红等.基于MATLAB的数控进给伺服系统设计与仿真. 应用科技. 2005. 1 9.董玉红等.基于MATLAB(Simulink)机床进给传动系统建模仿真. 机床与液压. 2005.3 10.董玉红等.CK7815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建模及仿真.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6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1.董玉红等. 基于双超越离合器的合作机器人(Cobot)关节机构建模 及仿真. 中国机械工程.2005.6 12.董玉红等. 用于物料搬运和装配的合作机器人(Cobot)的关键技术 研究.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4.4 13.乔玉晶. The Design of 3-D measuring System of Mongline Structural Light 哈尔滨工业大学 署名第1 2002(ISTP 检索) 14.乔玉晶. Building of fault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Custafson- Kessel fuzzy clusteringISIST 国际光学学会 署名第2 2004 (ISTP 检索) 15.乔玉晶.The theory and error analysis of 3-Dmeasure system of structural light 国际光学学会 署名第2 2004 (ISTP 检索)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6.乔玉晶.立体仓库巷道堆垛机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5.6 17.乔玉晶.非球面及非球面检测技术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6 18.乔玉晶.计算全息用于检测非球面的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6 19.乔玉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模糊控制研究.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5.6 20.张学伟. 基于Pro/E3D齿轮模型自动设计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2年第7期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1.张学伟.公用齿轮在数控机床主运动变速系统中应用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1年第9期 22.张学伟.机械CAD技术应用深化研究 信息技术 2003年第2期 23.张晓超.一种新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步态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第一作者,2005年3月
近几年编写的主要教材 1.董玉红等主编. 机床数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2.董玉红等主编.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3.董玉红等主编.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学习指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4.董玉红主编. 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五、自评 1.教学队伍为20分 课程组共8名成员,其中有老教授一名、中青年副教授三名和高级工程师 一名、青年讲师三名,平均年龄40.5岁;其中有在读博士生四名,在读硕士 生一名,高职称高学位人员5人占62.5%,中青年7人占87.5% 。 该课程组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了省和学校教学改革科研课题5项,获奖3项; 主编教材和专著作9部,其中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2部、“机械工业出版社” 1部;在国内外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多篇,其中一级刊物论文3篇、被EI收录3 篇、被ISTP收录3篇;其专著和教学论文5项获奖;还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科 研项目4项,获奖1项;为了配合教学而开发的创新性实验受到了教育部评估 专家的好评,为我校教学评估获优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机电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等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负责人 该课程组负责人为高安邦老教授,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多 年来他一直从事“机电一体化”新专业的教学研究和科研开发工作, 承担着机电专业本科生,夜大生,硕士研究生以及社会办事多层次教 学任务,主讲过该技术领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十多门课程;指导过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上百人次和硕士研究生多名;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 家科研课题近30项,获奖多项;主编出版专著和高校教材多部;在国 内外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80多篇,译文6篇;其教学研究课题和教学也 多项获奖。其连续三年学校督学评价和学生测评卡评价结果为全优。
课程组成员 该课程组中有青年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人;其中董玉红副教授自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来进步发展神速,已主编教材4部;发表高质量 的科研论文十几篇,一级刊物3篇、另被EI收录3篇,其主要完成的教学 研究课题荣获黑龙江省教学研究一等奖。中年教师张学伟副教授对工作 勤勤恳恳、任教任愿,教学态度严谨。他们两人三年学校督学评价和学 生测评卡结果也全为优。 实验老师李宝年高级工程师和乔玉晶副教授多年来一直在从事着本 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实验工作,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 青年教师4人,其中张晓超、乔玉晶、马薇3人在攻读博士研究生, 吴开宇在读硕士研究生。都虚心好学,成长进步教快。
自评依据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教学队伍” 自评成绩: 1.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 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8分 2.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 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 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3.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 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发表 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8分 共计:20分
2.教学内容为25分 《机电传动控制(含PLC)》是研究解决与生产机械的电气 传动控制有关问题,阐述机电传动控制原理,介绍常用控制电 路及控制电路设计等技术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 内容包括:电机和拖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设备电器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伺服控制系 统、计算机控制等等。机电传动控制是各类生产机械设备的重 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各类生产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先 进水平,它是机电一体化人才所需电控知识结构的驱体,是机 电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机电传动控制》 是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宜在第 六学期讲授。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步进电机、各种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场合和选用方法;掌握常用低压电器、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场合和选用方法;掌握机电传动断续控制、连续控制、伺服控制、步进电机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原理、应用场合和使用情况;掌握各种常用控制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PLC等最新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等。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原理和应用并重,元件和系统紧密结合,实践 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类生产 机械设备中的控制技术,设计先进实用的机电传动控制系统。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的一般性知识,掌 握电机、电器、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应 用和选用的方法;掌握常用的机电传动断续控制,连续控制, 伺服控制、步进电机控制的工作原理、特点、性能、应用场所 及设计,了解和掌握PLC等最新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设计 和应用。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 为配合理论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拟开设以下实验(共4学时)、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和进行课程设计。 实验一: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试验(1学时) 实验二:PWM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实验(1学时) 实验三:步进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实验(1学时) 实验四:交直流伺服控制系统实验(1学时) 该课程每章后都有思考题和习题,为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每章都可选 择适当的习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外做。鉴于本课程现在理论课时只有30学 时,无法再安排习题课。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1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典型机电 传动控制的设计任务。 PLC单独开课30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周),完成一项PLC控 制的设计任务。
本课程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并及时把教改科研成果引 入教学,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学用结合、教学和实验并重、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 力的提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将现代科技成果及高 新技术及时引入教学;注重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注重教书育人,教学质量高,教 学效果显著。
自评依据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教学队伍” 自评成绩: 1.教学内容新颖,有底蕴;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 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课程内容的技 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分 2.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 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8分 3.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 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 效。6分 共计:25分
3.教学条件为17分 教材及相关资料 1.本课题《机电传动控制》部分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于 2001年12月出版,目前最新版精品教材《机电传动控制》,由 张海根主编、高安邦副主编、东北大学张镭、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汪苏参编完成。 主要参考书: 《机电传动控制》邓星钟等主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数控与电控技术》孙志永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8月 《电型电线电缆设备点气控制》 程焕文、高安邦编著,机械工 业出版社,1996年4月
教材及相关资料 2本课程PLC部分教材选用针对我院现有的PLC设备而由 高安邦教授特殊编写的校内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指南 和实践”,2000年8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周美兰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可编程控制器教程》上海大学工学院王兆义主编 机械 工业出版社 1994年
实践条件 机电传动控制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学院配有专门完善的机电 控制实验室和PLC控制实验室,可以提供给学生作课内试验,也可以提供给比较感兴趣的学生作课外试验以及创新试验。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所”为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了真枪实弹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 为迎接和配合我校教学评估,2003年我们还开出了本课程高档次的创 新型实验“LONWORKS现代智能测控系统”的开发研制”,提升了本课程教学的品位和在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能力;吸收了许多优秀的本科考生选择该技术进行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研究;吸收了更多优秀的本科生选择该技术进行毕业设计。目前能开出现代机电传动控制远程计算机网络智能测控的十多项实验,还备有众多开放性实验,供学生选作。
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校园网已于2001年建成,宽 带网已建到学生宿舍和教工家属区,虽然学校分东、西、南区,相互距 离很远,但各区都可与校园网互联互通,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 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例如图书馆文献查 询检索系统以及硕博论文库等,可以作为很好的学习资源。又建了精品 课程网站。 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区南楼331室是该课程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重 要基地,为机电专业部分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设 计、高年级学生完成开放性创新实验提供了可靠保证。为学生们在这里 通过校园网查找资料、图书,网络学习最新技术和知识提供了方便。
自评依据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教学条件” 自评成绩: 1.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 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开列并提供了有 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7分 2.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 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5分 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 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4分 共计:16分
4.教学方法与手段17分 本课程的机电传动控制和PLC应用CAI课件已初步完成,能采用多媒体技术来 形象化教学。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多样化培养模式,我们的做法是: 1.实物教学。 2.现场教学。 3.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工程能力。 4.充分利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除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 5.有效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所”,指导和带领学生提前进入 真枪实弹的科研工程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 6.给具有个性发展突出的学生留有足够的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有组 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上讲台试讲课;参与社会、社团、科技竞赛等活动;在工程 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糅合现代科学思想、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7.组建育人队伍,营造育人环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